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合集下载

黄煌经方医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玉屏风散治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

黄煌经方医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玉屏风散治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

黄煌经方医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玉屏风散治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展开全文黄煌经方医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玉屏风散治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案2、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玉屏风散治反复咳嗽,过敏性哮喘唐某,女,5岁,于2005年10月22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

该小儿因常年咳嗽,容易感冒而被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且有食欲不振,厌食。

舌尖红,苔根腻。

黄师处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玉屏风散方:柴胡6克,黄芩6克,制半夏12克,党参10克,生甘草3克,干姜3克,川朴12克,苏梗10克,红枣15克,苍术6克,防风12克。

半个月后复诊曰药后咳嗽消失,舌苔转淡,根部腻苔渐化。

波按: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儿童尤显。

一个月前在儿科实习,病房里住得最多的是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而门诊最多的也是小儿的变异性哮喘等疾病,常加用地龙蜈蚣全蝎等虫类药以平喘抗过敏。

而黄老师认为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有节律性的疾病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的“往来”的具体表现,对于这些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为在春秋季多见,有季节的节律性,所以常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对于大便干结,舌苔厚的厌食儿童,黄老师用的最多的方便是半夏厚朴汤了,黄师经验小儿服用此方后不仅食欲可以恢复,还能让孩子变得活泼。

此中乃有玉屏风散的变方,用柴胡代替黄芪,苍术代替白术,对于该小儿的反复怕风而咳嗽,舌苔腻实乃妙招。

读后解析: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除小柴胡汤本身功能外,黄师又将其作了两个方面引伸:1、治疗过敏性疾病:黄师认为,“寒热”指发冷发热,既为体温表测出的结果,亦可为病人的主观感觉。

“往来” 含义有二:一指有节律性,即日节律、周节律、或月节律,即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

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黄师将有节律性的疾病看作是“往来寒热”的具体表现,对于一些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症等,一到春、秋季节即发作,这种按季节发作的节律性,具备小柴胡汤的应用特点,故选用小柴胡汤化裁可起到显著的疗效。

疼痛“冠军”——三叉神经痛黄煌教授诊治方法快收藏!

疼痛“冠军”——三叉神经痛黄煌教授诊治方法快收藏!

疼痛“冠军”——三叉神经痛黄煌教授诊治方法快收藏!黄煌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擅长利用经方思维,以“方—病—人”的方证相应模式,分别用半夏厚补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五苓散等治疗。

其总的治疗思路是根据患者体质特点及病证特点,方证相应,选择对应的经方治疗。

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治疗三叉神经痛孙某,女,39岁。

初诊:阵发性右侧面颊部刺痛1个月。

既往无特殊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饮水后出现右侧面颊部刺痛,疼痛剧烈,休息后缓解,未予治疗。

后每次饮凉水或热水后诱发疼痛。

患者体型中等,面色黄,平常易紧张、焦虑、易惊,咽喉时有异物感。

现症:右侧面颊部阵发性疼痛,呈刺痛感,饮食尚可,睡眠因疼痛影响而不佳,二便可,舌红、苔腻,脉滑。

诊断:三叉神经痛。

予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姜半夏15g,厚朴15g,茯苓15g,紫苏梗30g,柴胡15g,黄芩7g,党参15g,炙甘草15g,白术10g,川芎10g,生姜10g,大枣20g,陈皮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7剂,水煎服。

后随访: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嘱继续服药。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

予原方继服7剂。

后电话随访患者症状基本好转。

按:此患者的特点是除了有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面部疼痛外还有咽喉异物感、紧张焦虑等。

《金匮要略方论》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用半夏厚朴汤”。

黄煌教授认为半夏厚朴汤适用于咽喉有异物感乃至躯体感觉异常的病证。

而半夏体质患者特点为主诉及自觉症状较多,易紧张、易惊、多虑,咽喉异物感,易心悸、恶心呕吐、咳喘痰多、失眠多梦等。

此患者平时易紧张、焦虑,符合半夏体质患者特征,故用半夏厚朴汤。

刘志龙等认为小柴胡汤的“往来”是指疾病的节律性、迁延性及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性。

而三叉神经痛具有发作性、发无定时等特点,符合小柴胡汤“往来寒热”的特征。

小柴胡汤也是神经科常用方剂,用于癫痫、抑郁、偏头痛、脱髓鞘性疾病、神经性厌食等,疗效较好。

半夏厚朴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三叉神经痛孙某,男,57岁。

经方名家黄煌治疗咳喘的首选方

经方名家黄煌治疗咳喘的首选方

经方名家黄煌治疗咳喘的首选方何运强老师通过总结经方名家黄煌教授的临证经验,应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咳喘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今天小编带大家通过3则医案一起学习下。

柴朴汤治咳嗽案马某,男,60岁,河间市六街人。

2009年9月7日初诊。

患者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

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

腹部有轻微抵抗,舌白,脉象弦滑。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厚朴15g,茯苓20g,苏梗10g,干姜5g,大枣20g。

4剂,水煎服。

药后咳嗽大减。

效不更方,再进4剂。

痊愈。

临证心得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汤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

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本人所常用。

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

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但通过比较,治疗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并确切。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变异性咳嗽案白某,女,28岁,河间市恒泰小区居民。

于2012年4月13日初诊。

患者两年来干咳,断断续续,时好时坏。

天津某医院诊断为变异性咳嗽,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疗效不显。

刻下:干咳咽痒,痒则咳剧,痰少,咽中如有物阻。

因从事早点生意,发现遇到油烟咳便严重,且怕凉风,说话多时也咳,烦躁,胸闷,睡眠质量不高,无口干口苦,无气喘,咽喉望诊偏红,舌红苔黄,脉象稍数。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赤芍20g,防风10g,厚朴20g,茯苓20g,苏梗15g,甘草6g。

7剂,水煎患者药后干咳大轻,尤其咽喉痒感已减七八。

效不更方,前方迭进21剂。

此后随访1年无复发。

临证心得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变异性咳嗽的患者也剧增。

此病病程缠绵,疗效不佳,病家深以为苦。

黄师认为,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可以理解为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声响、气味等变化的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搜用仲景方。

现就其运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声带麻痹案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

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

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苔薄白,脉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川朴6g,苏梗10g,获等15g,枳壳6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

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

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2.顽固性失眠案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患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未见好转。

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5h,恶心,胸闷,干咳,痰白粘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苔薄黄,脉弦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获等12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10g,连翘12g,滑石12g,积实6g,生甘草39。

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

效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3.顽固性腹痛案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

患腹痛年诊为缺铁性贫血,曾服红桃K等药物未效。

刻诊:腹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口干而粘,尿频急色赤,面青黄不泽,消瘦,唇白,舌苔厚微黄,脉细数。

处方:姜制半夏10g,茯苓15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6g,滑石15g,生甘草5g,黄茶3g,连翘10g。

5剂。

药后腹痛即止。

1个月后因情志不遂致腹痛又作来诊予原方7剂。

随访至今腹痛未作。

4.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案李某,男,34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患经常性头昏多年,多方求治未效。

刻下:患者头昏,尤以餐后明显,心悸,时有早搏,夜寐欠佳,右胁按之硬满,手足汗出,厌甜食及辛辣,喜冷饮,餐后胰岛素增高,甲状腺肿大,但功能尚正常。

黄煌对大柴胡汤的认识及应用

黄煌对大柴胡汤的认识及应用
黄煌对大柴胡汤的认识及应用
黄煌教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来潜心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他重视方证相应,药证相应,体质辨证,拓展了证的内涵,使各方证、药证具体到“病的人”,真正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辨证观。笔者有幸侍诊,观其在临床上灵活化裁经方治疗各科疾病且屡获良效,兹就黄煌教授对大柴胡汤方证的认识和运用介绍如下,以窥其学术思想之一斑。一般认为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二经并病的主方,对其适应证的认识诸多医籍均停留在仲景原文的症状上。黄教授认为,这种归纳比较笼统、简单,初学者不易掌握和运用,强调应从多方面规定大柴胡汤的方证,以指导临床应用,提高判定方证的准确率。对此归纳如下几点:
2.2暴崩 何某,女,14岁,学生,1995年5月28日初诊。患者于1990年9月开始全身皮肤出现密集针尖大小出血点,以躯干部为多,同时常常鼻衄,出血量多。在某医院行骨穿术等检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瘫(血小板计数始终在10~20×10 9/L范围波动)。1994年底月经初潮,之后每月经量极大,血色素降至30g/L,不得不住某妇产医院输血治疗。5年中虽迭经中西医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曾用党参、黄芪、大黄、人参、三七、云南白药、水牛角以及各种炭药,亦无见寸功。近阴道出血10天不止,血色鲜红,无血块,无腹痛。因贫血严重,稍一活动即心悸,由其父亲背至二楼诊断室。诊见面色苍白,无光泽,舌质淡白而舌面干燥无津,脉洪大而无力。时未值酷暑,但不时取出随身携带的冷开水饮用。检查血小版20×10 9/L,血色素60g/L,白细胞1.2x10 g/L。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山药15g,龟版12g,龙骨15g,牡蛎30g,阿胶12g,生地15g,天冬12g,山萸肉10g,生甘草3g,糯米12g。服药1剂后,出血量大减,3剂后血止。后以此方续服,每日1剂,1月后月经来潮时出血量明显减少,7天经净。服至1996年1月,复查血小板90×10 9/L,血色素100g/L,白细胞4.5×10 9/L,月经大出血已经完全控制,面色红润,体重也见增加。随访至今正常。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学习笔记(完整收藏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学习笔记(完整收藏版)

黄煌经⽅使⽤⼿册学习笔记(完整收藏版)1、半夏厚朴汤的⽅证表达(1)半夏证:主诉多⽽怪异;表情丰富,情绪化明显,多疑多虑,经常反复询问医⽣;易精神紧张,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且起伏⼤;易惊,易有恐惧感,易患⽩⼤⾐性⾼⾎压;恐⾼、晕车;咽中异物感、痰滞感;刷⽛时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易出现恶⼼;易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噩梦;易⼼悸;易肢体⿇⽊、疼痛(⼼因性的异样感觉);营养状况好;⼤眼睛,眼神明亮光彩;⽪肤滋润、油腻,肤⾊暗黄,有浮肿貌,⽪肤缺少正常光泽;脉滑利、灵动;形体中等或偏胖;⾆象正常,或⾆苔厚,或⼲⽽腻,或滑苔黏腻,或有痰线(半夏⾆),或齿痕⾆。

(2)厚朴证:胸闷短⽓,胃腹胀满。

2、半夏泻⼼汤的⽅证表达(1)黄连证、黄芩证(烦、痞):体质状态好的中青年男⼦;⼼烦,焦虑,失眠;⾆红,唇红,咽红,眼睑红;⾆苔黄腻;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充⾎⽔肿;HP阳性;胃脘⾃觉隐痛不适,按之柔软(⼼下痞,按之软),轻压痛。

易⼝腔溃疡;(2)半夏证(呕):胃胀、嗳⽓、早饱、返流;(3)⼲姜证(利):腹部怕凉;脐下松软、⽪温低;易腹泻;⾆⾯润;(4)⼈参,⼤枣,炙⽢草(健脾托底)。

3、⽩虎汤的⽅证表达(1)⽯膏证:⾼热、烦躁;代谢旺盛、机能亢进;⼤热、⼤渴、⼤汗(⽪肤⽩⽽细腻,湿润多汗)、⼤烦、脉洪⼤有⼒;⾆⾯⼲燥脱⽔;(2)⼈参证:脱⽔貌,消瘦,神萎;唇⾆⼲燥、⽪肤弹性差、眼窝凹陷;⼝渴感特别严重(⼤渴喜冷饮,⾆上⼲燥⽽烦,欲得饮⽔数升);⼤便⼲结如栗。

4、柴胡加龙⾻牡蛎汤的⽅证表达(1)柴胡证:柴胡脸(长脸长眼,神情默默、表情严肃、眼神清冷,⾯具脸);神情抑郁,表情淡漠,疲倦貌(精神疲劳);主诉以⾃觉症状为多,体检⽆明显器质性改变;⾷欲不振(⼼因性);意欲低下(⼼因性);常感疲劳(精神疲劳,⼀⾝尽重);怕冷(⼼灰意冷在躯体上的“表达”);或便秘、或腹泻、或关节疼痛(抑郁⼼境在躯体上的“投射”、“转换”或“表达”);体形中等偏瘦,营养状况中等;⾯⾊黄⽩⽆泽;腹肌紧张、充实、有⼒,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脉弦长。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搜用仲景方。

现就其运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声带麻痹案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

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

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苔薄白,脉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川朴6g,苏梗10g,获等15g,枳壳6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

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

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2.顽固性失眠案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患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未见好转。

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5h,恶心,胸闷,干咳,痰白粘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苔薄黄,脉弦滑。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获等12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10g,连翘12g,滑石12g,积实6g,生甘草39。

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

效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3.顽固性腹痛案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

患腹痛年诊为缺铁性贫血,曾服红桃K 等药物未效。

刻诊:腹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口干而粘,尿频急色赤,面青黄不泽,消瘦,唇白,舌苔厚微黄,脉细数。

处方:姜制半夏10g,茯苓15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6g,滑石15g,生甘草5g,黄茶3g,连翘10g。

5剂。

药后腹痛即止。

1个月后因情志不遂致腹痛又作来诊予原方7剂。

随访至今腹痛未作。

4.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案李某,男,34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

黄煌教授讲解半夏厚朴汤

黄煌教授讲解半夏厚朴汤

黄煌教授讲解半夏厚朴汤黄煌教授讲解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五条》)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异物感,这是本方证最关键的指证。

咽喉异物感包括咽痛、咽痒、咽干燥、咽中有粘痰,咽中有鱼骨梗阻感等;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感、经常嗳气等也可认为是咽喉异物感的延伸。

此外,各种感觉异常均可以看作是咽喉异物感的全身表现。

除咽喉异物感以外,以药测证,本方证还应具有如下指证:1、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2、或然证:或咳嗽气喘,或痰多,或胸闷,或眩晕,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身体痛。

经验用量: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生姜15克或干姜5克。

水煎,日分2-4次,空腹服用。

主治疾病谱1、各类神经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抑郁症、焦虑症等;2、咽喉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3、食道痉挛;4、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腹胀者;5、肠道易激综合症;6、小儿厌食症;7、夏秋季的感冒。

体质要求:此方证多见敏感的半夏体质,也就是痰体。

并有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区间为咽—食管—胃。

上腹部的胀满,为鉴别要点之一。

说明1、本方证常见齿痕舌。

这与患者心情低落,不大讲话有关。

也与咽喉部的炎症充血等因素有关。

2、方中苏叶通常用苏梗,取其理气宽中的功效,且煎出的汤液比苏叶清淡些,患者容易接受。

3、症状明显的患者,本方服法应遵循仲景“日三夜一”的经验,以保证足够的药量。

如作为维持量,也可改为每天服两次或一次。

避免心理依赖。

4、八味解郁汤:本人经验方,是半夏厚朴汤与四逆散的合方,有理气化痰、解痉止痛的作用。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壳12克、生甘草6克,姜制半夏12克、厚朴12克、茯苓12克、苏梗12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老中医经验
,
蝤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IR7 关键词半夏厚朴汤
南京中压药大学基础压学院94(1)班(210029)刘岳顾炜黄煌…验,二…腹
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临床工作,临
床擅用仲景方.现就其运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芦带麻痹

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
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log,川苔薄白,眯滑.
朴6g,苏梗log,茯苓15g,枳壳6g,山栀log,连翘 12g,黄芩6g,生甘草s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2顽同性失眠案
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患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来见好转. 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Sh,恶心, 胸闷,干咳,痰白牯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 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苫薄黄,眯弦滑.用半夏厚朴沥加味:姜制半夏log,茯苓12g,川朴log,苏梗 lOg,山栀log,连翘12g.滑石12g,投实6g,生甘草 3g.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教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3顽同性腹痛案
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患腹痛年余,自述有胃炎,胃下垂,慢性
盆腔炎,膀胱炎.西医确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El干而牯,尿频急色赤,面
青黄不译,消瘦,唇白,舌苔厚徽黄,眯细效.处方:姜制半夏log,茯苓15g,川朴log,苏梗lOg,山栀 6g,精石1Sg,生甘草3g,黄芩3g,连翘log.5剂.药
后腹痛即止.1十月后因情志不遂致腹痛又作来诊,予原方7剂.随访至今腹痛未作.
4焦虑性神经官健症案
李某,男,34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患经常性头昏多年,多方求浩未教.刻下:患者头昏,尤以餐后明显,心悸,时有早捧,夜寐欠佳,右胁按之硬满,手足汗出,厌甜食及辛辣,喜持饮,餐后胰岛素增高,甲状腺肿大,但功能尚正常.B超提示t胆囊息肉,脂肪肝.血脂2.0,3.5retool,L,黄疽指数20单位,30单位,转氨酶正常或稍高.舌尖红,脉细弦滑.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t姜制半夏log,柴胡log,茯苓 15g,苏梗12g,川朴log,山栀log,连翘12g,黄芩6g. 生姜3片,红枣10枚.7剂.药后头昏明显改善,已能
正常上班,精神状态亦佳.效不更方,原方7剂继服巩固.
按: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等药组成,具有行气解郁,降逆化痰之功,仲景用本方治疗气郁痰凝之妇人咽中如有炙黹"的病证.黄教授运用车方的指证有三:咽喉不利,包括咽喉部异物感, 咽痛,失音等;恶心呕吐,胸闷腹胀l@眩悸,眩即眩晕,如坐舟中,悸指跳动.如心下悸,脐下悸,肌肉跳动等黄教授对食道毙,支气管炎,哮喘,更年期综合症, 小儿厌食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具有上述指征竹患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黄某脏虚实之证,而后立法处方.前人有"怪病多痰"之说,可以参考.余意,怪疑病证,多与经络赛阻有关,治时注意舒经活络.再据风,寒,燥,A之特性,如风邪为病,多动多变,寒主收引,燥易伤阴,火易炎上,耗气伤 tf
津,易致肿疡等特点,判断疾病属性.总之.若遇奇病当依中医传统理论为据,临证自可不惑. (未完待续)
研寸锻伯久铱转磋
国医论坛1998年第13卷第4期(总70期)25 教授临证还发现,患者服用本方后,常易出现心烦不安,胸闷,寐差早醒,多梦易惊,咽红痛或暗等烦躁证, 应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疗效卓着,称此加味方为除烦汤".
《伤寒论)第317条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的训示.前两案,病虽不同,但皆有瘴气交阻所致的
"咽喉不利"这一经典指征,所以从仲景投半夏厚朴汤,叉均见烦躁诸症,宗仲景之训兼以除烦.药证的对,效如桴鼓.案3出现腹胀痛,口干枯,苔厚等气郁疫凝的睥胃症状,合半夏厚朴汤的运用指征,随证加味而获难求之效.案4病症繁多,证情复杂.除肝气郁滞而出现的右胁硬满的柴胡四逆散证,热扰心神的烦躁证外,似难再觅头绪.黄教授予半夏厚朴汤,我们颇为不解,思忖良久,他说头昏心悸乃痰气交阻,蒙闭清窍的眩悸证,顿时心中释然.由此,黄教授运用本方指征的l青妙,方证药证的研究之探可见一斑.并使本方在运用上突破了治疗梅核气专方这一陈规t扩大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半夏,生姜,紫苏均有祛痰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半夏,厚朴,茯苓均有镇静作用,厚朴有解痉作用等等.这些药理充分的验证了黄教授运用本方指征的科学性.由于本方在临床上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本方的药理还只停留在单昧药物的研究上,对合方的药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1998—05—19)
烫伤验方
广西资源县农业领导小组办,厶\室(541400)陈兵耀 1制用方法取石灰膏250g,萘油100g,调成薄浆状,涂在伤面上,覆盖为度,一般不用包扎. 2主治范围主要用于I度,I度烫伤.
3治疗效果共治85制,奎部治愈.忘处仅见红肿热痛者1天,2天治愈,惠处有
水泡蛀见表皮脱落者 3天,8天治愈.
(收稿日期l998一.3一.3) 关键词恶性肿瘤理气
教结法钱伯文名医经

全国着名中医专家,国
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钱
伯文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工作40 载,对癌肿的辨治见解独到.本人幸得恩师的言传身教,受益非浅.现将钱老应用理气散结法治疗癌肿的经验特色总结介绍如下. 1气机失调是癌肿之重要病机
中医学认为,气是掏成
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类经》曰t人之有生,全赖于气.气机调畅是人体各脏腑功能协调统一的基础.当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察作用于机体,导
致气机失调时就必然影响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方面
的功能活动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如气滞气郁,气
逆,气虚等.故《紊闻举痛论》日百病皆生于气
也.
,
钱老认为,肿瘤的发病同样与气机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应责之于脾胃气滞
和肝气部结.他说t"从临床角度来看,肿瘤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常可见气滞,
气部之象.如胃癌,食道癌病人多见胸脘胀闷,暖气等症;眄癌病人常出现下腹部胀痛,大便时里急后重等症;乳腺瘟病人常出现肝气部结,乳房胀痛等.另外,从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病前(即癌前期)常有长期的郁闷忧愁,或蒙受打击而不得解脱等肝气部结之象."对此历代医家也多有论述,如巢元方云"此由忧患所致……使塞而噎.张从正在解释积聚的成因时也认为:忧思郁怒,气机不和,丑久聚而成上海中医特大学^N...Nv朱国樯钱力兰哼钱伯文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