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治过敏性鼻炎给我们的体会
黄煌教授经方治病讲座笔记

黄煌教授经方治病讲座笔记黄煌经方治病讲座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一、茵陳蒿湯【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黃煌:茵陳蒿30g 梔子15g 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1. 本方適用於”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2. 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黃煌方:柴胡10g 黃芩10g 薑半夏10g 黨參12g 生甘草6g 乾薑6g 紅棗10g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3. 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黃煌方:茵陳蒿1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20g 桂枝12g/肉桂10g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
黄煌:2方隔日交替服用,疗效更佳

黄煌:2方隔日交替服用,疗效更佳小编导读黄煌教授临证处方药味很少,且常常多个小方隔日交替服用,临床疗效往往优于合方而用。
今天我们通过3个医案,学习黄煌教授这一较为独特的用药经验。
一半夏厚朴汤与四逆散治疗过敏性鼻炎案高某,男,16岁,2018年9月5日初诊。
鼻敏感,喷嚏多,鼻涕如水,咽暗红。
黄老师处方:①半夏厚朴汤:姜半夏20g,茯苓20g,厚朴20g,紫苏叶10g,干姜5g。
②四逆散:柴胡20g,白芍20g,枳壳20g,生甘草20g。
各7剂,两方隔天交替。
2018年9月19日二诊:症状减轻,原方各10剂,两方交替服。
按:鼻敏感,喷嚏多,鼻涕如水,当属过敏性鼻炎,黄老师未采用小青龙或荆防等祛风抗过敏药物,而是着眼于从改善患者的体质入手,半夏厚朴汤可改善头面官窍之不适感,降低其敏感度;四逆散可舒缓鼻部的紧张状态,虽未单独治鼻而收治鼻之效。
对于体质敏感者,黄老师常常多个小方交替服用,经观察其效似优于同鼎而烹,此为黄老师较为独特的用药经验。
二肾气丸与真武汤治疗帕金森病案朱某,男,54岁,2018年9月25日初诊。
帕金森病3年,左手震颤,小腹软,脸红,高血压,脑梗塞(2012年),舌胖大,苔厚。
黄老师处方:①肾气丸:制附片5g,肉桂5g,熟地黄20g,山茱萸20g,山药20g,牡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
②真武汤:制附片10g,茯苓20g,白术20g,赤芍15g,干姜5g。
各15剂,两方隔天交替。
按:脸红、小腹软是黄老师选择肾气丸的指征。
黄老师认为,肾气丸证有可能会出现两种脸色,一种是色红,即“红得像关公”,一种是色黑,即“黑得像包公”。
《金匮要略》上记载肾气丸证有“少腹不仁”,黄老师认为主要指的是少腹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
此外,舌胖大也是应用肾气丸的参考指标,之所以舌会胖大,是因为体内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内停。
真武汤亦为温阳化气之方,注重调气化,肾气丸可以复形质,两者交替服用效果更佳,但总不离温肾利水之功。
新提醒:黄煌经方医案——玉屏风散合桂枝加葛根汤治过敏性鼻炎

新提醒:黄煌经方医案——玉屏风散合桂枝加葛根汤治过敏性鼻炎【新提醒】黄煌经方医案——玉屏风散合桂枝加葛根汤治过敏性鼻炎15秦某,男,56岁。
因过敏性鼻炎经常发作经病友介绍于05年09月10日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黄师处。
当时咳嗽阵作,咽痒且咽喉疼痛、鼻干。
易流口水,血压偏高。
大便偏散,不爽,次数偏多,食欲尚可。
舌暗淡,体稍大。
其人肌肉较松弛,面黄而少光泽,容易感冒,而其鼻炎每遇风冷加重。
黄师处以玉屏风散合桂枝加葛根汤方:生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5克,肉桂6克,桂枝6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葛根30克,生甘草3克,干姜6克,红枣20克。
一周后病人复诊说:一剂药后咳嗽即渐止,诸证皆缓,自曰基本痊愈。
血压也降低了。
不吃降压药,测得血压:140/95mmhg(原来150/95mmhg)。
大便爽,散或成行。
效不更方,现原方继续服用中。
波按:咽痒且咽喉疼痛、鼻干多为风热证,常用小柴胡汤加减。
然此病人为肌肉松弛,面黄而少光泽之尊容人,且自汗、恶风,易感冒,大便不成形,故当为玉屏风散证。
又老人体质虚弱,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对风冷敏感,又符桂枝汤证,两者合方效果更好!同时本方加入葛根后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保护大脑,稳定或降低血压。
此方体现了充分体现了经方的特色,即抓住了这病中的“人”,故而效如桴鼓!读后解析:本案有两组表现:1、黄芪体质(面黄而少光泽,肌肉松弛),自汗,恶风,易感冒,大便不成形,为玉屏风散证;2、年老体弱,稍感风寒即鼻塞流涕,对冷风敏感,为桂枝汤证。
故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葛根是为改善脑循环,降底血压。
黄煌先生经方医案??过敏性鼻炎案

黄煌先生经方医案过敏性鼻炎案过敏性鼻炎案袁某,女,22岁,于2005年09月17日因过敏性鼻炎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
谓四五岁因感冒后而患鼻炎至今,主要症状为流清水鼻涕,四季都有,冬天加重。
其人面色黄暗,容易疲劳,且头痛;汗多,舌尖红。
当黄师知其父身体壮实(麻黄体),身高一米八三而有眼袋时(兼水饮),便处以小青龙加石膏汤:生麻黄3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干姜6克,五味子10克,北细辛3克,制半夏6克,生甘草3克,红枣20克;生石膏15克。
同时说,用此方的靶点:清水鼻涕,乏力状态。
药后头痛消失,且清水鼻涕少了很多,药的口味如可乐般。
1定体------面色黄暗,容易疲劳,头痛;鼻炎每于冬天加重;其父身体壮实(麻黄体)2定证:(1)流清水鼻涕(水饮)(2)汗多,舌尖红(内热)故选小青龙加石膏汤。
按:药物一般都是很难吃的,但在临床上常听病人服药后说药很好喝,有的说像可乐一样,有的说像香茶一样,还有的说像咖啡一样。
甚至有些病人用黄连到10克,也并不觉得苦。
最有意思的是我上周治疗一好朋友鼻炎,药后觉得有瘾,天天想喝,在上班的时候还会拿出一小包来叼在嘴里,引得同事都来观望。
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曾记得史老师说过这么一件事,其父因不喜酸味,向来少食橘子,一次腹泻,突觉橘子可口无比,狂吃N个,可当腹泻愈后,却又厌恶橘子的酸味了!史老师分析说,腹泻之时,由于体内体液大量流失,机体会缺钾,而橘子恰是含钾丰富的水果之一,当体内需要橘子中的成分时,自然不觉酸耳!所以这药如能像雪碧可乐般可口,想必喝下去的肯定都是当时人体所需要的,那药当然就是对证的好药了。
对于汗吐下后的羸瘦之人来说,人参自然是好药;而对于那些大腹便便、肚肥腰圆的人来说,让他们也来吃人参那肯定不舒服,甚至会流鼻血,因为他们体内的东西已经超标了,此时人体需要减负,三黄泻心汤类的泻火苦药方觉可口尔。
中药的口味很有讲究,是一门大学问,当也是配方技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
黄煌经方体会与感悟

黄煌经方体会与感悟黄煌教授讲座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 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听黄煌老师讲经方有感

听黄煌老师讲经方有感在我的印象中,黄煌老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医药学专家。
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中医治疗服务。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黄煌老师的一次经方讲座,对他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受益匪浅。
黄煌老师的经方讲座,主要是围绕中医经方的基本理论、应用技巧和药材搭配等方面展开的。
在讲座过程中,黄煌老师首先讲解了中药的基本分类和药性归属。
他强调,中药种类繁多,但各种中药的属性和功效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的。
因此,中医在应用经方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精准地选择合适的药材,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黄煌老师还着重强调了经方的煎煮技巧。
他讲述了中药煎煮的方法和要点,给我们演示了如何配制经方、如何煎煮药材,如何判断药性和剂量等实用技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效的慢慢释放,对中医药治疗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在经方讲座的结束时,黄煌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实际的治疗案例。
他指出,经方制剂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症,还可以对身体起到保健、调理的作用。
如何选择和应用经方,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他强调,中医的价值在于“治疗未病”,即在人体健康状态良好时,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达到预防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而这些,正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参加黄煌老师的经方讲座,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和方法,认识了中药材的基本分类和药性归属,掌握了中药煎煮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实践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中医药,并从中受益,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防过敏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医防过敏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对中医防过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中医对过敏的认识在讲座中,专家首先介绍了中医对过敏的认识。
中医认为,过敏是一种“邪气”侵袭人体所致,是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的表现。
中医将过敏分为寒性过敏、热性过敏、湿性过敏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过敏,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防过敏的方法1.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过敏密切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的调养,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鸡蛋、牛奶等。
同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坚果等,以增强免疫力。
2. 中药调理中药在防过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过敏类型,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例如,寒性过敏患者可选用桂枝汤、麻黄汤等;热性过敏患者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湿性过敏患者可选用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
3.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过敏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过敏症状。
拔罐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过敏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针对不同的过敏类型,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5.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与过敏密切相关。
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过敏。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三、讲座心得体会1. 中医防过敏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在防过敏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过敏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不仅可以缓解过敏症状,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过敏复发。
2.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中医养生讲座中,专家强调了中医养生在防过敏中的重要性。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调养、情绪调节、锻炼身体等方面,以增强免疫力,预防过敏。
当代经方大家黄煌120条临症心得供大家参考学习

当代经方大家黄煌120条临症心得供大家参考学习1、舌苔不必过于在意。
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3、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4、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
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5、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
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
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
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
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钱汝益(孤立肾病案)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定钱老是四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
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
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经常疲惫感,已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了少量黄芪。
8、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
有5克,就有作用了。
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9、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
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
还有,患者多怕冷,面色发青。
10、白芍对腹痛便秘者,或大便干结如栗者才有效。
11、肿瘤是喜欢吃荤的。
你不吃肉,它就吃你的肉;你不加强营养,它就吸你的血!我的临床经验也提示,对于肿瘤患者必须鼓励其大胆地吃!吃猪蹄,吃牛筋,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教授治过敏性鼻炎给我们的体会1.过敏性鼻炎概述过敏性鼻炎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所产生的鼻粘膜过敏反应,典型的症状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
它的过敏原种类相当多,主要有尘螨、霉菌、跳蚤、花粉等。
其中以花粉所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最多,已被认为是一种大众性疾病,一般人认为它与空气污染或饮食生活的改变以及自律神经失调有关,但具体原因仍然不清。
在清楚过敏原的情况下,西医对于此病多采用“脱敏疗法”,即以逐渐注射过敏原使身体习惯的方法,此法多治疗时间长而疗效一般,还可采用抗组胺和抗过敏药来缓解症状,此多对症处理而较少能根治者。
2.日本汉方治疗概况过敏性鼻炎多与水分代谢异常有关。
在日本,小青龙汤、麻黄汤、葛根汤加川芎辛夷、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等麻黄剂是治疗本病的常用处方,疗效甚切。
近日日本耳鼻喉科专家通过对比双盲试验发现小青龙汤对于过敏性鼻炎有效,并认为可将小青龙汤看作是过敏性鼻炎的合理病名治疗方,并发现麻黄剂对过敏性鼻炎短期疗效好,长期治疗要注意麻黄的副作用。
3.黄师临证经验(1).黄师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强调患者的体质状态。
临证常用的处方有小青龙汤、葛根汤加川芎辛夷、麻杏石甘汤、八味除烦汤、玉屏风散、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辛夷、桔梗、川芎等。
(2).体质辨证是长期安全使用中药的重要保证,本病在麻黄剂的使用中尤显。
因麻黄中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多种药理成分,在具有良好抗炎、止痛等功效的同时,还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等,故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慢性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3).小青龙汤所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多黄肿,鼻塞、打喷嚏而局部分泌物(鼻涕、唾液等)清稀;[自己体会病例】某男。
35岁。
2003年9月26日诊。
7年前秋季因淋雨后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经抗感冒治疗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年9~10月发作,稍感风寒即加重,夏季症状减轻,曾用过大量的抗生素和鼻炎康、鼻炎丸等中成药始终不得痊愈。
20天前不明原因,鼻内奇痒,喷嚏不断,清水样鼻涕如注,眼及咽部作痒,鼻塞不知味,晨起更甚。
服息斯敏及某医院协定处方苍耳子汤无效来诊,身无寒热感,舌质淡红、苔白,脉缓。
予以小青龙汤基本方加荆芥、防风各1 0g,4剂,日1剂水煎饭后服,药后诸症大减,再4剂诸症悉除。
为巩固疗效,以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7剂善其后,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4).葛根汤加川芎、辛夷多体格壮实,皮肤粗糙,平时出汗不多,肩颈部容易酸痛,头痛或头重伴有鼻塞、流鼻水清稀,咽喉不红;(5).适用于麻杏石甘汤的患者体格较壮实而皮肤比较粗糙,容易出汗、咳喘,局部分泌物色黄粘稠,咽唇舌红,咽喉容易疼痛,多配伍山栀、黄芩、连翘、半夏等;(6).八味除烦汤患者多心情不安、烦燥易怒,鼻腔粘膜容易充血,常鼻子出血或鼻涕粘稠有血丝,可伴有咽喉不适,胸闷腹胀等;(7).使用于玉屏风散的患者多汗而浮肿,容易感冒,稍受风冷则鼻塞流清涕等;【体会】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8g,白术12g,防风6g,苍耳子6g,蝉衣10g,白蒺藜10g,肥玉竹10g,苡仁12g,百合12g,6剂为1个疗程,共计3~4个疗程。
(8).过敏性鼻炎因对于花粉、尘螨以及风冷等过敏,此可看作柴胡证“往来寒热”的范畴,故可使用小柴胡汤治疗,可加入生石膏、辛夷、桔梗、川芎等。
4.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科的常见病。
根据体质辨证,此患儿形体壮实、脸色偏暗可考虑使用麻黄剂,鼻中堵塞感、夜间打鼾、呼吸时鼻中声音清晰可见,这些是过敏性鼻炎鼻塞的表现;小儿汗出较多,鼻中有黄浓鼻涕,感冒时首要症状咽喉疼痛,舌黯红苔腻等为热证,故选用了麻杏石甘汤加清热药治疗,半夏、川朴等能增强小儿消化吸收功能,黄师临床常用半夏厚朴汤加味以治疗那些舌苔厚腻的厌食小孩,药后随着食欲的增进,他们的性格也将渐渐变得活泼起来病例吴某,男,8岁。
患者于2007年6月5日初诊。
小儿形体壮实,脸色偏暗。
容易感冒发烧,感冒时首要症状咽喉疼痛。
有痢疾、腮腺炎等病史。
现为过敏性鼻炎所困,常常鼻中有黄浓鼻涕,鼻中堵塞感。
夜间打鼾,呼吸时鼻中声音清晰。
小儿汗出较多,舌黯红苔腻。
处方:生麻黄5克,生甘草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黄芩6克,山栀6克,连翘15克,制半夏6克,川朴6克,干姜3克,红枣20克。
药后六天家人代诊曰患儿鼻中堵塞感已经明显好转,黄浓鼻涕减少。
其间感冒也很快痊愈5.其他方法的个人体会(1). 补中益气汤加减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病史,鼻炎呈季节性或常年反复发作,鼻塞鼻痒,鼻流清涕,喷嚏不断。
伴有面痿神疲,食欲减退,腹胀便溏,气短乏力,局部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呈潮红水肿,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濡弱。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0g,柴胡10g,当归10g,党参20g,桂枝6g,白芍10g,辛夷6g,细辛3g,地龙10g。
鼻塞重者加苍耳子10g,喷嚏多者加蝉蜕、防风各10g,鼻流清涕者加五味子10g,大便溏者加诃子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忌食辛辣食物及烟酒(2).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医又名鼻鼽,本病常突发骤停,反复为患,一年四季,男女老幼皆可患病,属变态反应类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温胆汤能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法半夏有提高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能增强宿主免疫,生姜对小鼠应激所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有促进恢复作用。
甘草甜素也能增强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经小鼠腹腔注射,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枳实甘草尚能抗变态反应。
豚鼠实验揭示枳实的水提取液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动物被动皮肤过敏及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的抑制,枳实都显示出较强的抗过敏活性。
陈皮能拮抗组胺、溶血卵磷脂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中医理论认为,过敏性鼻炎病位在鼻,病变主脏在肺,涉及脾肾,病理性质为邪实正虚,邪实为痰浊水湿停聚于鼻,正虚为肺、脾、肾气虚。
温阳汤减竹茹,化痰消水肿、祛邪实,另加用调补肺、脾、肾之品,温胆汤加减共奏化痰通窍、补气止鼽之功,临床实践证明,用温胆汤加减辩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鼻鼽”。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舌淡、苔薄白、脉细。
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
鼻腔检查:鼻粘膜苍白或灰白色、水肿、鼻甲肿大,鼻腔有多量的水样分泌物溢出。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温胆汤加减,基本方为: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生姜10g,炙甘草6g。
兼有肺气虚弱之症者,加党参10g,黄芪15g;兼肺脾气虚之症者,加党参10g,白术10g;兼肺肾两虚之症者,加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菟丝子10g,杜仲10g,附子10g,枣皮10g。
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日服2次,每次口服100ml。
对照组给予中联鼻炎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2片。
两组均7日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治疗期间停服影响本病药物评价的其他药物。
典型病例患者,男,24岁,反复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3年,平素恶风、怕冷、易感冒,稍遇冷风则发作。
曾自服藿胆丸、中联鼻炎片无明显好转,遂来我科就诊。
检查:鼻粘膜灰白色、下鼻甲肿大、鼻腔内有多量水样分泌物、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辩证为肺虚痰阻型变应性鼻炎,治以化痰通窍,补肺益气。
处方:党参10g,黄芪15g,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生姜10g,炙甘草6g。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日服2次,每次口服100ml。
服药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体征总分降低50%以上(3).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中医学称为“鼻鼽”、“鼻渊”、“鼻窒”。
引起本病多由感受外邪,侵袭鼻道,肺卫不固,抗邪力弱,风寒之邪留恋于鼻。
又因外感表证未解,邪毒郁久化热,邪热犯肺,肺气失和,气道受损而致,故见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状。
所以治以清热解毒、通鼻窍为主。
方中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调和之耳。
盖风邪初次侵犯,病在表,一旦入里,则变为热,故治表,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必以黄芩、黄连之苦寒。
此外,辛夷,苍耳子,防风、鹅不食草解毒祛风,宣通鼻窍。
同时,选用不同的“引经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增强原方功效,使诸证得解,疾病得平。
在诸药配伍中,黄芩、黄连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杀菌作用;鹅不食草对感冒病毒和鼻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与辛夷相伍,活血化瘀,扩张鼻腔粘膜毛细血管,增进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恢复。
息斯敏为一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对缓解鼻痒、流涕等症状较为有效,但对鼻塞症状效果较差。
呋麻液可改善鼻塞症状,但一旦停药,症状反跳。
因此,对照组的痊愈率较低;而治疗组诸药合用,减少了症状的复发,避免了症状的反跳,做到标本兼治,故取得满意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治疗方法治疗组的基本药物组成:葛根15(单位克,下同)、黄芩12、黄连12、辛夷花12、苍耳子10、鹅不食草15、川芎9、防风12、甘草6。
若流清涕者,去黄连加少许桂枝。
若伴颈项酸胀者,加入阳明经药知母、白芷;若眉棱骨、太阳穴胀闷者,加入太阳经药羌活、蔓荆子;若颧骨、两面颊不适者,加入少阳经药柴胡。
每天1剂,水煎2次,煎取250 ml,分2次服,10 d为第1个疗程。
对照组:用息斯敏每次1 0 mg口服,每天1次,呋麻液滴鼻,每次2~3滴,每天3次,10 d 为1个疗程(4)增液丸治疗萎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大明确,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粉尘刺激、鼻腔或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等因素有关,而引起鼻腔末梢动脉内膜炎及动脉周围炎,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足,导致鼻腔粘膜及鼻甲骨的萎缩。
中医之所以称其为鼻藁,藁者即枯干也,失荣也。
肺开窍于鼻,肾主水,鼻藁是由于肺肾阴虚,津液枯竭,不能上荣于鼻窍所致。
治以滋阴增液,生津润燥。
方用《温病条辨》中之增液汤。
原方本用于热病后津干便秘症,作大剂汤药顿服,奏增水行舟之效。
今改汤为丸,来治疗津液枯竭的鼻藁病,异病同治,方中生地甘凉滋阴壮水,麦冬甘寒生津润燥,玄参咸寒养阴清热,三者均为质润多燥之品。
更佐以甘平的蜂蜜,柔润滋腻,缓中补虚,益增其生津润燥之力。
且为丸长服,缓缓图之,充分发挥其滋枯泽萎之功能,而舍弃其大剂为汤的趋下通便作用,扬长避短。
若能坚持服用,自然水到渠成,收效在于不知不觉之中治疗方法增液丸:生地、玄参、麦冬各等分,晒干研末并炼密为丸,每丸重10g,一日三次,每次一丸,开水送服,2个月为一疗程(5).方剂过敏煎为前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方,方中乌梅、五味子补敛肺气、固涩,苍术、赤小豆健脾燥湿利水,当归补益气血,苍耳子通鼻窍,为鼻腔之要药。
全方具有补肺、健脾、利湿作用,对于由肺脾肾虚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