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合集下载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黎媛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自由朗诵并背诵
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 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 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 ,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 拓展达理 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 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 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 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 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 2、一起说说我么学过的乡愁作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 的道路。
译: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 前行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阔:宽阔。 2、风正:顺风。
译: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残夜:夜将尽之时。 2、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王湾,唐朝诗 人,洛阳人。
北固山,在今 江苏镇江北,三面 临长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 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 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家信。
译: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 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 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 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 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 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精美课件

2 任
格 律
务
常 识格而得名,有五言 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 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 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2 格律常识
题目: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 任
合 作
务
探 究
4 合作探究
问题一
1.结合注释理解 诗意,并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出来。
问题二
2.诗的四联写了 什么内容,四联 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三
3.“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 景象?请简要赏析。
问题四
请从炼字的角度 赏析“阔”和 “悬”。
4 合作探究
含处炼这夜说 的,字两,说 哲并上句江“ 理说的诗春海
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 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4 合作探究
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 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观景
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早春景色 思乡之情
七
年
级
上
册
谢谢观看 下节课更精彩
问 题 五
。明精在入日
其妙用旧生
蕴之词年残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王冬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 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 路”呢?
•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 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 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 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 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 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 艺术鼓舞力。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
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 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 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看看谁93~751),字不详,洛 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 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 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 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 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
春”一语作铺垫。春潮涌涨,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 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 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 为传神。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七年级语文上册16次北固山下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第6页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这两种景象有相同地方吗? 提醒:白日和黑夜交替,新年和旧年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景物。)
2、这两种景物跟诗人乡愁相关吗? 提醒:白日和黑夜交替,新年和旧年交替——如 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走,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第8页
背朗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9页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 何时何地见到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图景吗? 为何要尤其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靠近目标地即北 固山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 春”一语作铺垫。
第5页
诗歌鉴赏
3、这个“旧年”指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4、为何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因为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 己旅食异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 他传递家书。
第7页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作用,跟诗人乡愁相关。海日生 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 “春意”,闯进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 主动、向上艺术鼓舞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 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 是端端直直高挂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 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作者介绍
王湾(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唐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加编纂《群书 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 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这两种景象有相同地方吗? 提醒:白日和黑夜交替,新年和旧年交替。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景物。)
2、这两种景物跟诗人乡愁相关吗? 提醒:白日和黑夜交替,新年和旧年交替——如 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走,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第8页
背朗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9页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 何时何地见到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图景吗? 为何要尤其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靠近目标地即北 固山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 春”一语作铺垫。
第5页
诗歌鉴赏
3、这个“旧年”指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4、为何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因为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 己旅食异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 他传递家书。
第7页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导出结尾一联作用,跟诗人乡愁相关。海日生 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 “春意”,闯进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 主动、向上艺术鼓舞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 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 是端端直直高挂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 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作者介绍
王湾(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唐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加编纂《群书 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 但在诗坛亨名甚大。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范飒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共20页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范 飒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刘波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欣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 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
赏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
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
情。
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
小结: 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
胸襟。
青山外,绿水前 (充满 行、见 一帆悬,两岸阔 春意)
(对偶) 海日生,江人年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练习巩固
•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 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次” :停宿、停泊
作者 简介:
•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往来于
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 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 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
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 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 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 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 一种,发源于南朝, 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
• 次北固山下舟绿水前。
•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 • (颔联)潮平两岸阔,
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 风正一帆悬。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 个特定的名称,第一
• (颈联)海日生残夜,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韩玲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4、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 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 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里。
《浣溪沙》•苏轼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 黄鸡报晓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怎样的 情感: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 “生”和“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指 火烧赤壁 事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 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 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 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 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 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 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 术鼓舞力量。
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 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 强不息的精神。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 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 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 的画面。
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 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 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里。
《浣溪沙》•苏轼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 黄鸡报晓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怎样的 情感: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 “生”和“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指 火烧赤壁 事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 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 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 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 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 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 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 术鼓舞力量。
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 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 强不息的精神。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 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 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 的画面。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次北固山下》彭学彬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作业
• 找一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 来。
•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
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
故谓“江春入旧年”。 •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
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研习诗歌内容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拓展延伸二
•
乡愁 于光中
•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拓展延伸二
•
后来呵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呵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拓展延伸三
• 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 ①客路,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 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 应。
•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Leabharlann 显得宽阔,这是春潮 初升时的景象。
•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些句子属 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这是什么写 作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颈联:写船上所见之 景。点明时令,又暗含理趣。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
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天 净 沙 秋 思
*
马 致 远
马致远:
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 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 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 等杂剧共十五种,与关汉卿、王 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 家。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 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 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 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 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 “秋思之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誉为“妙绝千 古”,究竟妙在何处?
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 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 已呈露春意。
1.“日”“春”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置句首表 强调。“生”“入”两个动词将其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 意志和情感。
品评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该句表现的哲理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 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 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 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江 南 春 早
游 子 思 乡
首联:写行程。船上想像, 暗含奔波之意,羁旅思乡 之情,点题。 颔联:写船上所见之 景。景,平静开阔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正 面: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
小桥流水人家
多方映衬手法
枯藤 写景: 小桥 古道
老树 流水 西风
昏鸦 人家 瘦马 景物烘托 白描勾勒 孤寂愁苦
天 净 沙 秋 思
·
写人: 断肠人在天涯
曲子的 写作手法:
描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枯藤: 深秋,萧索,暗淡 老树:
昏鸦: 黄昏,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夕 阳 西 下
断 在 肠 天 人 涯
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 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 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愁苦之情。
哪些景物可以帮助表现作 者的伤心之情?
划 分 节 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曲的意境:
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 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 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 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 进在古道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 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 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 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2.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 替,而且都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怎不让身在 “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3.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入 了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 上的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体裁:
汉赋
元曲
唐诗
明清小说
宋词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导语: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 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 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 题。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 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 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 有此作。
次北固山下
停泊
旅途
高挂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端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家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 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 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 故以“客路”与“舟行” 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 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 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 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 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 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 日。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 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 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 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 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 愁呢?
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
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
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曲文鉴赏 (品读):
通过你的学习,你能再回 过头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 首元曲给你的感受吗?
乡愁诗知多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