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公开课)

合集下载

3.《次北固山下》公开课

3.《次北固山下》公开课

文学知识:律诗的特征
•1.共有八句; •2.二、四、六、八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颔联和颈联都是对偶句; •5.根据每一句诗的字数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 律诗。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湾,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韵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脚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追问:“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中“阔”“悬”用得好 不好,简要说出理由。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
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炼字”答题思路: 1.该词的表现对象是什么; 2.该词对这个对象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 3.表现得怎样(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含蓄、凝练、淋漓尽致等)。
整体感知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 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谈谈自己的看法。
整体感知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①次北固山下
(次,停宿)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奔波)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雁足传书”)
课外拓展:
1.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2.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4.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随堂检测:
1.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 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潮美平景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次北固山下 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次北固山下 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教学课件

文章主旨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 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 的思乡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 阔和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含义。 2.反复朗读,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品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思乡旋律。
作者名片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 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 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 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 监林月清酌》。
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 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 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 之情而写下的。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 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作业本)。 2、本课课时练全部完成
3.预习《雨的四季》,课文读三遍,思考雨的四季有 什么特点?在书上做批注。
明诗义
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内容?
停宿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风顺江吹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读通诗义
我要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 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4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4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通过这首诗初步了解“盛唐气象"。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意境,初步了解“盛唐气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二)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

作为开年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是诗人一年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周于江苏镇江北固山时有感而作的。

他一路走来,看到眼前景、想到胸中志、念及故乡情。

所以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读诗释义:1.五言律诗断句:二/三二/二/一2.五言律诗押韵:韵脚“前、悬、年、边”,押“an"韵。

3.自由大声朗读,读出节奏和押韵。

4.重点字词:(1)次:停宿(2)课路:旅人前行的路。

5.诗意:(1)首联: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水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2)颔联: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3)颈联: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旧年未尽,已是春天。

(4)尾联:我多么思念家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四)读诗悟情:1.这首诗大家读出了什么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2.还有哪一句可以看出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次北固山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

2、通过合作与探究,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体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疏通诗意,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具准备:PPT五、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一说起唐朝的诗人,同学们恐怕立马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其实唐朝诗人远不止这些代表人物,还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诗人王湾,虽然王湾留下来的代表作很少,但是他却凭借《次北固山下》在唐代文学界站稳了脚跟,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

2.知诗人解诗题作者:王湾是唐代诗人,诗歌流传不多,但是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解诗题,提示同学根据注释,理解“次”,“北固山",然后明确: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

(3)关于律诗的文体知识,律诗的特征:共有八句,二,四,六句押韵,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对偶句,颈联对偶句。

3.诵读诗:听朗读并指导学生朗读,提出要求:大声朗读,正确流利,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读,点名朗读,请同学评价。

4.知诗意根据重要词语解释并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诗句,请同学依次翻译每一句话,最后明确句子的翻译。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

春潮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水面十分宽阔,江上和风吹拂,船帆高高悬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次北固山下》试讲稿(附配套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次北固山下》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诗歌开阔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三、诗歌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大家能想到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进而引出课题《次北固山下》四、初读1.解诗题:“次”:停泊,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题目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

2.点名读,指导节奏:“客路/青山/外"”海日/生/残夜3.主要内容:描写了冬未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这首诗情感真切,意境广阔,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妙(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写了什么内容(“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2.联系自身思考,当你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难以回到家中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想念,怀念)3.设身处地想想,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思念家乡,漂泊无)4.联系下文,哪些意象也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漂泊状态和思乡之情(乡书、归雁)5.指导朗读(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想象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2.“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3.小组赛读。

次北固山下 (3)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次北固山下 (3)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言律诗江市季延初级中学 邓鹰
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首联写想象中的归程,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象,颈 联写景中交代时令,尾联写希望借雁传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叙事: 客路 舟行
(漂流异乡) 正 悬
写景: 平 阔
春意萌动
日生 春入年 抒情: 鸿雁捎家书 (思乡愁绪)
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次北固山下(公开课)ppt课件

次北固山下(公开课)ppt课件
9
升起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进入
新生美好事 物的象征
3.颈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生”与“入”用了什么手法?日与春有何含义?
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10
4.该联与尾联有何联系?该联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时为尾联抒情做了铺垫。时光易逝,又到年底,诗人还漂泊在“客路”,顿生 思乡之情。
3
诗体简介
1.共有八句。



2.二、四、六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颔联、颈联是对偶句。
4
五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5
客路青山外, 行旅舟途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风归顺雁(洛而阳和边)。
升起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 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
2.这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写船上所见景色。 那是一幅“潮水涨满、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顺风直下”的行船图景。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高悬的势态。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丽风景表 现出来了。
12
主旨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
象,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3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 何处(2分)
答: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 思(分)

次北固山下课件课件

次北固山下课件课件
胡天的文化内涵
胡天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形容塞外荒凉、广阔、高远的天空。与江南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胡天的描画反应了 诗人内心的苍凉和豪迈之情。
比较《次北固山下》与其他思乡主题诗词的异同之处
要点一
主题相同
要点二
表现手法有别
《次北固山下》与其他思乡主题诗词,如《静夜思》、《 春夜喜雨》等,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诗。
当时,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华 ,诗人身处盛世,感到对国家、
民族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
诗人在旅途中思考人生、自然和 历史,寻求心灵的XXX和思想的
启发。
诗歌主题
01
02
03
04
诗歌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祖国 的热爱。
通过对北固山的壮美江山的描 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 自然风景的描画,展现了祖国
《次北固山下》以自然景观的描画为主,通过景物的形象 和特点表达情感;而《静夜思》则侧重于借助月色、霜华 等意象来传递思乡之情。《春夜喜雨》则通过描写春雨的 形象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爱恋。
THANKS 感谢观看
同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 时光流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 。
对自然的热爱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通过对 自然景观的描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 热爱。如“青山”、“绿水”、“潮 水”、“帆”等自然元素,都融入了 诗人的情感。
VS
诗人在描画自然的同时,也借助自然 的力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种对自 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潮水、 残夜、孤帆等意象,营造出了 XXX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象征意义
青山绿水代表故乡的XXX和美好 ,潮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 的起伏,残夜和孤帆则代表作者 的孤独和无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写景中蕴含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蕴藏在旧 的不好的事物之中这一深刻道理。(1分)。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 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 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 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 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 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 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停泊
七言律诗
作者介绍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 开元年间进士,本诗选自《全唐诗》。
出处及背景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 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 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 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诗体简介
律 诗 的 特 征
1.共有八句。
2.二、四、六句押韵。
3.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颔联、颈联是对偶句。
五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又顺又和 端直高挂着的样子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进入、闯入
归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阳边。
到达
《次北固山下》
叙事: 客路 舟行 (漂泊异乡)
写景: 平 阔
正 悬
春意萌动
日 生 春入年 抒情: 鸿雁传书 (思乡愁绪)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 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 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客路”, 既与“行舟”构成对应,暗含旅途奔波 之意;又为尾联抒情设置了伏笔。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这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 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写船上所见景色。 那是一幅“潮水涨满、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 帆高挂、顺风直下”的行船图景。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丽风景表 现出来了。
生于 新生美好事 物的象征
进入、闯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颈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生”与“入”用了 什么手法?日与春有何含义? 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 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生于
旅途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 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江面宽阔; 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 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 面已呈现勃勃春意。 家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 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吧。
4.该联与尾联有何联系?该联包含了
怎样的哲理?
时为尾联抒情做了铺垫。时光易逝, 又到年底,诗人还漂泊在“客路”,顿生 思乡之情。 运用对偶、拟人手法,揭示了新生的 美好事物,往往蕴藏在旧的不好的事物之 中这一深刻道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诗人为何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乡 书”与“归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 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 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 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 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 之情,表达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主旨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运用对偶、拟人、设问等手法, 通过对北固山下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的描 绘,抒发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同时揭示了 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蕴藏在旧的不好的 事物之中这一深刻道理。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 答: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