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归类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复习归类
整理
一、数的大小比较
- 比大小:根据数值的大小关系,使用“<”、“>”、“=”进行比较。
- 数值排序:将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二、巧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 补数法:在加减法中,通过找到与某个数相加(或相减)得
到一定结果的数,来简化计算。
- 综合问题:将多个加减法运算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测量长度
- 规定单位: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理解不同单位之
间的转换关系。
- 测量长度:使用直尺或其他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 解决问题:应用测量长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货币及购物问题
- 人民币与角分: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角和分的关系。
- 购物问题:通过模拟购物的情景,理解货币的使用方法,掌握加减法和找零的技巧。
五、计算口算题
- 口算技巧:灵活使用加减法进行口算,掌握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运用。
- 特殊口算题:通过掌握特殊口算题的解题技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复习归类整理,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和提高数学能力有所帮助。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核心内容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核心内容整
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核心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算法初步
1. 数的认识
2. 1以内加减法
3.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的存储
4. 分类讨论和排队数数
5. 不定项选择加减法运算
6. 具体问题解决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
1. 10以内的加法
2. 普通的加法竖式运算
3. 分类讨论和速算
4. 小学生的算术游戏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三单元 100以内的减法
1. 10以内的减法
2. 普通的减法竖式运算
3. 分类讨论和速算
4. 小学生的算术游戏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四单元分数初步
1. 相同单位的长和重的比较
2. 原形图形分成两份或多份
3. 分数的概念和简单初步运算
4. 分数与小数的对应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五单元算式的转化
1. 算术证明
2. 同类算数和代数式的转化
3. 带分数和分数加减法的转化
4. 计算顺序和运算律的应用
5. 具体问题解决
第六单元小学生的统计
1. 特殊数据的表达
2. 数据的分类和频率、倍数
3. 运用图形表示数据
4. 具体问题解决。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千米和吨知识盘点知识点1: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即1m=1000km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知识点2: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即1t=1000kg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易错集合易错点1:含有单位的计算3吨-1000千克=()千克解析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1千米=1000米,100米+1千米=100米+1000米=1100米3吨=3000千克 3吨-1000千克=3000千克-1000千克=2000千克解答 1100 2000✨针对练习1填空4千米=()米 6吨=()千克 4000千克-2吨=()吨5千米+5米=()米 3000千克+2000千克=()吨易错点2:选择合适的单位典例填写合适的单位一匹马的体重是450( ),它每小时能跑50( )。
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大约是2( )一头鲸的体重大约是8( )解析 填写单位名称时要考虑前面的数字,其次要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
马的梯形中等,用吨作单位显然不合适,所以用千克作单位。
而像大象、鲸鱼等体型巨大的动物,则用吨作单位。
解答 千克 千米 吨 吨 ✨针对练习2一袋大米重50( ) 《新华字典》约重200( )一支铅笔长约18( ) 一头大象约重10( )易错点3:解决实际问题典例1 水果超市要批发一批水果,分别是苹果600千克,梨300千克,草莓200千克,菠萝500千克,西瓜700千克,葡萄400千克。
用一辆载重3吨的汽车能一次将这些水果运走吗?解析 能不能一次运走,要看水果的总重量和车的载重的大小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易错题归纳1、知识点梳理(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单元复习

3. 解决问题。(共24分) (1)2个这样的菠萝一共重多少克?(7分)
150×8×2=2400(克) 答:2个这样的菠萝一共重2400克。
(2)幸福小区有14幢楼,每幢楼有11层,每层有2户人家。 幸福小区一共有多少户人家?(7分) 11×2×14=308(户) 答:幸福小区一共有308户人家。
(61200)。
2.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B )
个0。
A. 1
B.2
C.不确定
(2)“曹冲称象”,将大象替换成相同质量的石头,用石 头的质量来估计大象的质量。如果将这些石头用同 样大的筐装起来,共装满50筐。任意抽出五筐,称 得的质量如下表。估一估,这头大象大约重( C )。
(4)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共租用了10辆大 巴车和1辆面包车,全部坐满。参加活动的师生一共 有多少人?
56×10+6=566(人) 答:参加活动的师生一共有566人。
(5)1筐橘子连筐共重34千克。取出一半橘子后连筐共重 18千克。12筐这样的橘子(除去筐)共重多少千克? 34-18=16(千克) 16×2=32(千克) 32×12=384(千克) 答:12筐这样的橘子(除去筐)共重384千克。
56×14 > 28×14
610×6 < 610×3×3
39×41 = 39×40+39
4. 填空。 (1) 1×42,要使积是三位数, 里最大填( 2 )。
38× 2,要使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填( 3 )。 (2)用7,6,9,4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
①积最大:_9_4_×__7_6_=__7_1_4_4__________; ②积最小:_6_9_×__4_7_=__3_2_4_3__________。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第二单元:千米和吨认识千米考点练:1.填空。
1)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2)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都是长度单位。
3) 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问题考点练:1.填空。
1) 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千米。
2) 80米的50倍是4千米;50个60米是3千米。
2.填空: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11千米=米;米=33千米5200米=5.2千米200米;5千米520米=5520米;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复考点练:1.单位转化。
11m=110dm;5m=500cm;7dm=70mm30分米=3米;500厘米=5米;70毫米=0.7厘米;900毫米=9分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
1) 一棵高18米的树;(2) 小明的食指长约58毫米;(3) 上三年级的吴子晨小朋友身高135厘米;(4) 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米。
3.填空。
1) 白绳长28米,红绳是白绳的15倍还多13米,红绳长433米。
2) 30米是6分米的5倍。
4.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桌布,长15分米,宽100厘米,在它的四周缝一圈花边,花边长1300毫米。
不同长度单位的加减问题考点练:1.填空。
1) 31米-200厘米=30.8米;14千米-6000米=8千米;300毫米+37分米=637毫米;23分米+170厘米=1930毫米。
4米+500厘米=4.5米;660毫米-6分米=630毫米。
2) 6千米300米-3千米300米=3千米;7500米-5千米250米=2500米;8700米+14千米300米=米。
2.解决实际问题。
1) 一根电线长1千米,王师傅用了3天,每天用去了200米。
后来张师傅又用了200米,这根线还剩400米。
2) 略。
千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合适的长度单位搭配考点练:1.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
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
克(g)、千克(kg)、吨(t)
进率: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2)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这12个月中,有7个大月,它们是1,3,5,7,8,10,12月,每月都有31天;有4个小月,它们是4,6,9,11月,每月都有30天;
2月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公历年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
情人节:2月14日;
植树节:3月12日;
清明节:4月4日或5;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党的生日):7月1日;
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
建队节:10月13日;
光棍节:11月11日;
平安夜:12月24日;
圣诞节:12月25日
三、24时记时法
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一天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为了简明方便,采用24时记时法。
就是在钟面上时针转第二圈的时候,所表示的时间要加上“12”。
24时记时法即从0~24时,时刻前没有修饰语。
普通记时法即从0~12时,前面一定有修饰语,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相转换:
(1)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记时法:凌晨、早晨、上午、中午的时刻不变,只需去掉修饰语;下午、晚上、午夜的时刻要加上“12”,并去掉修饰语。
(2)24记时法改写成普通记时法:小于或等于12的时刻不变,只需加上修饰语;大于12的时刻要减去“12”,并加上修饰语。
三、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可利用钟面数一数,也可以画图看一看,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计算同一天里经过的时间,只要把两个时刻都用24记时法表示,用后面的时刻减去前面的时刻即可。
计算时间不在同一天里的经过时间,要分段计算,先算第一天里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2、午夜12时(即24时)既是第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2)重叠法;(3)数方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c ㎡)。
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5、常见物体的面积: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
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
操场的面积:400平方米
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3、当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m倍,宽扩大n倍,面积则扩大m×n倍。
4、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1、分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先求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乘取出的份数。
即,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
4、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1、整数: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
0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如果中间有0,也必须读出。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
1、一位小数进行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单位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应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只有具体两个数才能比较大小。
单说自然数、小数、整数、分数不能比较大小。
4、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时,要么把小数化成分数,要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
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
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算完的结果中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
(2)从低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10;
(3)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
3、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