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与能源》PPT课件
中国电力与能源

三峡地下电站
450
华中
280 270
长沙300 380
赣州
400
200
沿海核电
南昌
360
280 温州
华东福州 170
沿海核电
410
南方
泉州
台
湾
2020年前后特高压电网规划图
图例
500kV交流 百万伏级交流 ±800kV 级 直 流750kV交流
“四大”发电基地分布图
煤电基地 水电基地 风电基地 核电加速发展 核电积极推进 负荷中心
东南郊 470
400 南阳
300
驻马店 140
徐州煤电 450
淮南煤电
300
260
徐州
160 270
沿海核电 连云港 270
滁1州70 泰州
70 170 南京
100
130 无锡150上海西北 170 上海西南
300 重庆 360
荆州 恩施 300
220
武汉 440
芜湖 290
杭北 240
金华
沿海核电
全球能源概况
2、资源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
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的 排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温室气体排放时引起全球气候变 化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问题成 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的焦点 议题。
2004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构成
全球能源概况
3、能源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能源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 ✓一、化石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二、全球能源区域性供应和消费的失衡。 ✓三、能源生产区域和运输通道存在较多的不 确定性因素。
中国能源概况
2、能源生产
➢ 煤炭生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PPT教学课件

1.我国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主要是为了( ) 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应 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③加快石 油加工业产业链的发展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首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防安全需要 ④石化工业发达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安全问题的背景 (1)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但也是非可 再生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难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 (2)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要点笔记能源供给的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是能源安全问题产生的基础。
微思考在化石能源消费中,提倡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势。
判断正误并纠错
(1)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最大。( ) 答案 ×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最大,世界能源消费已进入石油时 代。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可能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 答案 √ (3)煤炭开发利用对环境污染极大,我国应用新能源替代煤炭。( ) 答案 × 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小,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替代煤炭。
答案 (1)石油消费量大于产量,且差值逐渐增大,将使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 度不断增大,能源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2)石油产量增加缓慢,消费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 场依赖性大;需经过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3)修建中哈石油管线、中俄石油管线、中缅石油管线等。
对点训练
2003年起,中国开始筹建石油储备基地。初步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 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储量大致是第一期为1 000万吨至1 200万吨,约等 于我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 800万吨。国内石油 战略储备真正拉开帷幕应该从2006年10月首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 海基地建成交付使用开始。镇海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建设规模为520 万立方米,共52台储油罐。除镇海外,列入国家一期规划的还有舟山、黄岛、 大连,储存容量分别为500万立方米、320万立方米和300万立方米。据此 完成1~2题。
能源ppt 课件

加强能源管理和监管力度,建立完 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及 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05
能源与环境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01
温室气体排放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 的主要来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03
水资源消耗
能源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 ,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引 发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
石油资源的枯竭是一个严重 问题,未来可持续能源的发 展是必要的。
天然气
01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 碳较少。
02
天然气主要用于家庭、 工业和电力等领域,具 有较高的能源效率和环 保性。
03
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过 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环境 风险,如甲烷泄漏和地 震等。
04
天然气资源在全球分布 不均,一些地区存在供 应不足的问题。
03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低碳、环保等优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形式之一。
04
生物质能利用的缺点是受资源限制和环境污染影响较大,需要加强资 源整合和环保监管。
地热能
地热能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 的热能进行发电或供暖的能
源。
1
地热能发电是通过地热蒸汽 或热水驱动涡轮机发电,地 热供暖则是利用地热水或地
02
空气污染
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产 生大量废气和烟尘,对空气质量
造成严重污染。
04
土地资源占用
建设风电、核电等能源项目需要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土地生态
造成一定影响。
能源与气候变化
能源消费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01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能
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中国电力与能源

远东(俄)
呼盟煤电
乌鲁木齐主网
锡盟煤电I 锡盟煤电II 锡盟
东北
沈阳 480 唐山 沿海电源 120 天津 240 300 沿海核电 250 340 豫北 济南 300 360 徐州 徐州煤电 450 淮南煤电 160 270 滁州 170 70 南京 170 100 武汉 440 芜湖 290 沿海核电 连云港 270 泰州 130 无锡 150上海西北 170 杭北 240 金华 上海西南 沿海核电 青岛 280
中国能源概况
3、能源消费
3.2 终端能源消费
热力 2.7% 天然气 2.4% 石油 17.1% 煤炭 68.7% 电力 9.1% 热力 4.4% 天然气 4.8% 石油 25.5% 电力 21.3% 煤炭 44.0%
1990年 2009年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分品种结构
煤炭比重下降约25个百分点,电能比重上升约12个百分点。
–
我国单位能源的经济产出效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 在一定差距。
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1.03吨标准煤/千美元,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2.3倍,美国的3.8倍,日本的7.4倍。
面临的重大问题
3、发展质量的问题
3.2 能源结构亟待优化
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单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偏高,而油气及清洁能源比重偏低。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环保压力大等多方面问题。
能源战略思路
3、“一特四大”战略
3.1 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
以电力为中心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当前重要而紧迫 的任务,就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 强智能电网,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 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实行大规模、远距离 输电,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可持续的电力保障。
中国电力与能源知识

1、全球能源态势:(1)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2)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3)资源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4)能源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5)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发展。
2、全球能源特征:(1)能源结构多元化(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2)能源开发清洁化(包括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和化石能源的洁净化开发利用。
清洁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3)能源配置远程化(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不均衡分布使得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配置成为必然);(4)能源消费电气化(电能具有清洁、高效、便捷的优势。
所有的一次能源都可以转换成电能,电能可以较为方便地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源并实现精密控制。
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衡量指标:一是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二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5)能源系统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与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结合,实现各能源品种协调互补、能源流和信息流高度一体化融合。
发达国家着力推进以智能电网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系统智能化建设);(6)能源资源金融化(是指基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能源资源的市场价格与其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逐渐脱节,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的现象,其中以石油价格最为典型。
具体体现:一是能源资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金融投资和投机品种,能源市场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二是能源期货价格已经成为能源资源市场定价的主要依据;三是能源体系与金融体系的相互渗透和一体化趋势明显)。
一、能源禀赋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
我国煤炭剩余储量居世界第3位。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未来还有资源储量增加的潜力。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二、能源生产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能源》精品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能源需求的同时,不会 危害后代人满足能源需求的能力。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源结构的 优化、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经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的可 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森林面积、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 挑战。
07
结论
主要观点和结论
01 02
能源转型是全球共同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能源转型已成为全 球共同的趋势,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的综 合利用和发展。
传统能源的种类及特点
煤炭
煤炭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开采方便的的传统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 势,但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石油
石油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传统能源,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由于其不可 再生性,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同时其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加强能源管理
通过加强能源计量、检测和统计等基础工作,科学管理和使用 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技术
政策
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限制高耗能和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节能减排 和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技术
通过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例 如,清洁能源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
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

天然气:占比约10%,近年来增长 迅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石油:第二大能源来源,占比约 20%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 生能源:占比较小,但发展潜力巨 大
能源供应不稳定: 依赖进口,容易受 到国际市场波动影 响
能源结构不合理: 煤炭、石油等传统 能源占比过高,清 洁能源发展不足
能源消耗量大:经 济增长迅速,能源 需求持续增长,能 源消耗量巨大
YOUR LOGO 讲解人:XXX
20XX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煤炭: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50% 石油:中国第二大能源来源,占比约20% 天然气:中国第三大能源来源,占比约10%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小,但增长迅速
煤炭:中国主要能源来源,占比超 过50%
国际能源组织:中国是国际能源组织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 与交流
国际能源合作项目: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能源合作项目,共同推进能源安 全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能源合作机制:中国与多个国家建立能源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能源安 全挑战
制定背景: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 战略目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战略措施:加强能源储备,提高能源自给率,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实施效果:中国能源安全形势逐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增加
能源安全问题:能 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密切相 关,需要加强能源 安全保障措施
改革开放初期: 以煤炭为主,大 力发展水电
20世纪90年代: 开始重视可再生 能源,推动清洁 能源发展
21世纪初:提出 “节能减排”政 策,推动能源结 构调整
中国的能源安全ppt课件

第二章
第二节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中国的能源安全
新课导入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公交车车 顶都安装着一个橡胶做的大气袋。大气袋里面装的是常压下的煤气,北 京老百姓称为“大气包”。
【思考】 当时的公交车为什么要背着这样的 “大气包”?“大气包”与我国的能 源安全有何关系?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图2.13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图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产量、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
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图2.15 中国煤炭和石油的生产和消费的空间格局
思考题
问题:我国能源供需特点是由哪两方面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 展中大国,能源需求量大;第二, 我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少油、 缺气、丰水、多风”的禀赋。
④ 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 国油气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 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 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3 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的措施
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的措施
• 充分发掘常规能源 的资源潜力,通过 转变发展方式、调 整产业结构、发展 节能技术、提倡节 约消费等途径,提 高能源利用率。
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的循环流程
低消耗、高利用、 低污染
施
资源型城市转 型、发展特色
产业
开发旅游资源使其成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整产业结构改 善生态环境
判断
1.我国目前石油消费主要依赖于进口。( ✔ )
✖ 2.我国石油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小、石油长距离运输。( ) ✖ 3.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占首位的是煤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