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含配套表格)

合集下载

IATF16949服务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服务控制程序(含表格)

服务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建立顾客服务系统,通过服务信息的反馈、统计与分析,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最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2.0范围适用于公司售前、售中、售后所有过程的服务。

3.0术语3.1.售前:自建立顾客档案起至顾客发出提名信要求报价止的整个活动过程。

3.2.售中:自接收提名信,签署采购合同至零件批量供货整车0公里以内为止的整个活动过程。

3.3.售后:自车型0公里以后的所有活动过程。

4.0管理职责4.1.市场营销部:4.1.1.负责售前、售中和售后顾客信息的收集、反馈及通知、处理。

4.1.2.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相关工作。

4.2.产品开发部:4.2.1.负责建立顾客档案,接收顾客招标信息。

4.2.2.组织产品报价,签署顾客合同及订单修改信息。

4.2.3.负责在产品报价时、产品开发时与顾客进行产品技术信息的沟通交流,包括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开发进度、产品服务及售后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4.3.质保部:4.3.1.负责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质量策划、控制与改进相关文件。

4.3.2.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分析解决内部及顾客投诉质量问题。

4.4.相关部门负责涉及服务过程中需要整改问题的配合解决。

5.0工作程序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更多免费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6.0相关文件《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营销管理程序》《改进管理程序》7.0相关记录质量信息反馈单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xl s月度顾客退货状态跟踪表客户退货处置跟踪记录表.xl s顾客满意测量汇总报告顾客满意度测量统计分析报告 (3).xl s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xl s顾客特殊要求清单顾客特殊要求清单范例.xl s顾客特殊要求评审表顾客特殊要求评审记录表.d oc。

IATF1694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含配套表格)

IATF1694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含配套表格)

IATF16949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含配套表格)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版本/修订状态:A/0 设计开发方针:严谨创新持续改进1 目的明确设计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对设计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识别并预测设计开发中的问题和不足,事先加以预防和纠正,提高本公司设计开发产品的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合同或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新产品、改变产品、老产品新用途设计开发各个阶段工作的管理。

3定义和术语3.1项目小组:为确保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成功、便于联络、统一指挥和实现接口顺畅而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组织,成员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各职能部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单位。

3.2设计和开发评审:是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的对设计和开发过程及其输出进行的系统评审,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内容可包括:●输入是否充分,足以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已策划的设计和开发进展情况●是否满足验证和确认的目标●评价产品在使用中潜在的危害或故障●产品性能的寿命周期数据●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期间对对更改及其影响的控制●问题的识别和纠正●设计和开发问题改进的机会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评审此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

评审记录:●应体现和保存评审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3.3设计和开发验证:预先安排的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或评审时,通过证实和提供客观证据的方法确定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输出的验证活动可包括:●将输入要求与设计过程的输出进行比较●采用替代的设计和开发计算方法●对照类似的产品进行评价●试验、模拟或试用,以验证输出符合特定的要求●对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的评价,如不合格或不足之处。

验证记录:●应体现和保存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3.4设计和开发确认:通过证实和提供客观证据确定所形成的产品和过程能满足规定用途和预期使用要求而按策划的安排进行的活动,包括产品确认和过程确认,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进行部分确认。

IATF16949经营计划控制程序(含附属表单)

IATF16949经营计划控制程序(含附属表单)

XX 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计划控制程序文件编号:XX2.0501—20202020年01月10日发布2020年01月11日实施1目的根据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策划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明确公司阶段性的经营计划和目标任务及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使公司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升,以促进公司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年度(1年)经营计划和中长期(3年以上)经营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改进。

3术语和定义3.1年度经营计划:指公司根据每年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所制定的下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包括各项目标),并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中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各相应的目标或指标,使公司各部门都能围绕经营目标或指标进行工作。

3.2长期经营计划:指公司根据长远的发展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制定的3年或3年以上的长期经营计划(包括经营目标),主要着重于引导和指明公司的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

4职责4.1公司办负责制定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长期经营计划。

4.2公司办负责对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4.3各相关部门负责经营计划的实施和执行。

5工作流程与内容6 相关文件6.1 XX2.0706—2020《文件控制程序》6.2 XX2.0707—2020《记录控制程序》6.3 XX2.0908—202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4 XX2.0901—2020《顾客满意度评价控制程序》7 附件无。

8 记录8.1年度经营计划Q/JL050101-C8.2长期经营计划Q/JL050102-C8.3文件发放记录表Q/JL070604-C8.4经营计划更改通知单Q/JL050103-C8.5工作计划任务单Q/JL050104-C8.6工作任务计划落实报告Q/JL050105-C编制/日期:/2020.1.6审核/日期: /2020.1.6批准/日期: /2020.1.7XX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计划更改通知单Q/JL050103-C工作任务计划单Q/JL050104-C工作任务计划落实报告Q/JL050105-C。

IATF1694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附属表单)

IATF16949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含附属表单)

XX 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文件编号:XX2.0806—20202020年01月10日发布2020年01月11日实施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各因素的控制方法,确保生产和服务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供满足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 术语和定义3.1特殊过程:指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产品质量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取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视的过程;不合格的质量特性要在产品使用后才能暴露的过程。

如:铸造铁水熔炼、铝合金熔炼,轴淬火处理等。

3.2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

如:精镗壳体轴承孔,泵轴探伤,加工进/排气管大面平面度等。

3.3 生产停工:制造过程空闲的情况,时间跨度可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

3.4作业准备验证:指一种推荐的方法。

为应用统计过程控制而生产足够的产品以组成分组数。

对零件进行测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控制图表。

如果这些测量结果落在控制极限区域的中间1/3范围内(如X-R控制图、彩虹图等),则作业准备可获批准。

如果测量结果落在其余控制区域的2/3范围内,应对第二分组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控制图表;如结果仍落在其余控制区域的上述2/3的范围内,则作业准备应作调整并重复过程;如这些测量结果落在中间1/3控制区域内,则生产作业准备获得批准。

3.5制造:制作或加工的过程。

包括生产原材料、生产件或服务件、装配或热处理、焊接、涂装、电镀或其他表面处理服务。

3.6现场:发生增值的制造过程的场所。

3.7外部场所:支持现场并且为非生产过程发生的场所。

3.8支持功能:对同一组织的一个(或多个)制造现场提供支持的(在现场或外部场所进行的)非生产活动。

4 职责4.1制造部是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a)负责编制具体的生产作业计划及组织实施;b)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的确认;c)负责策划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条件,包括:保持生产环境的管理;保持安全文明生产;提供适宜的设备,做好设备保养、预防性和预见性的维护等管理;负责实施生产线的布局,配置合适的流转器具和工位器具,组织流转器具和工位器具制造。

IATF16949全套文件和表格

IATF16949全套文件和表格

IATF16949:2016质量手册(B 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分发编号:001 使用部门:2017 年6 月1 日发布2017 年6 月1 日实施文件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修订页次制/ 修日期TS16949-2009 A.0 版全面升级为IATF16949-2016B.0 B.0 版54 2017-6-1制定审核批准4.组织环境4.1了解组织及环境4.2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目 录章 节标 题识别的过程页码封面 0 目录 1-7 前言 8 颁布令 9 质量方针 10 企业概况11 1. 管理原则 11 2. 范围与应用 12 3.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12-13 14 14144.2.1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补充14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14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补充144.3.2顾客特殊要求14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4-164.4.1组织应按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16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174.4.1.1.1 产品安全174.4.1.2 外包过程174.4.2 必要时175. 领导作用185.1 领导作用和承诺M1 领导作用185.1.1 总则185.1.1.1 企业责任185.1.1.2 过程效率185.1.1.3 过程所有者18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85.2 方针185.2.1 质量方针的制定185.2.2 质量方针的沟通18M1领导作用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185.3.1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补充185.3.2 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186. 策划18-19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8-196.1.1 确定需处理的风险和机会18-196.1.2 策划和处理方案18-196.1.2.1 风险分析18-196.1.2.2 应急计划18-19M2 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8-196.2.1 质量目标18-196.2.2 策划和实施18-196.2.2.1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的- 补充18-196.3 变更的策划18-1919 7. 支持7.1 资源197.1.1 总则197.1.2 人员197.1.3 基础设施S1 基础设施管理19-20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19-207.1.4 过程和运行的环境207.1.4.1 过程运行环境- 补充20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20-227.1.5.1 总则20-22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1.1 测量系统分析20-22理7.1.5.2 测量溯源20-227.1.5.2.1 校准/ 验证记录20-2220-227.1.5.3 实验室要求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3.1 内部实验室20-22理7.1.5.3.2 外部实验室20-227.1.6 组织的知识20-22 7.2 能力22-2322-237.2.1 培训7.2.1.1 在职培训S3 人力资源管理22-23 7.3 意识22-237.3.1 意识- 补充22-237.3.2 员工激励授权22-23 7.4 沟通23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237.5.1 总则23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37.5.1.2 质量手册S4 文件记录管理237.5.2 创建与更新2424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7.5.3.2.1 记录的保存247.5.3.2.2 工程规范248. 运行25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5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58.2.1 顾客沟通25C1 市场营销8.2.1.1 顾客沟通- 补充258.2.1.2 顾客沟通- 培训2525-26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C2 报价及项目确定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补充25-2626-27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C3 订单管理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26-27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C4 过程设计和开发27-288.3.1 总则27-288.3.2 设计开发的策划27-288.3.2.1 多方论证方法27-288.3.2.2 设计开发策划- 培训27-288.3.2.3 产品设计技能27-288.3.3 设计开发的输入27-2827-28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C4 过程设计和开发8.3.3.3 特殊特性27-288.3.4 设计开发的控制27-288.3.4.1 监测27-28 8.3.4.2 设计开发确认27-28 8.3.4.3 样件计划27-28 8.3.4.4 产品批准过程27-28 8.3.5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27-288.3.5.2 制造过程的设计输出27-288.3.6 设计开发的更改27-28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8-298.4.1 总则28-298.4.1.1 总则- 补充28-2928-29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8.4.1.3 顾客提定的供货来源28-298.4.2 控制类型和程序28-2928-298.4.2.1 控制类型和程序- 补充S5 采购控制8.4.2.2 法律法规要求28-29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8-298.4.2.3.1 产品嵌入式软件28-298.4.2.4 供应商监测28-298.4.2.4.1 二方审核28-298.2.4.5 供应商开发28-298.2.4.5.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28-298.4.2.5.2 供应商绩效开发28-298.4.3 外部供方信息S5 采购控制28-298.4.3.1 外部供方信息- 补充28-29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30-31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30-318.5.1.1 控制计划30-31C5 产品制造8.5.1.2 标准作业- 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可视化标准30-318.5.1.3 作业准备验证8.5.1.4 停机后验证8.5.1.5 全面生产维护S6 设备管理30-31 30-31 318.5.1.6 生产工装和生产、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S7 工装管理31-328.5.1.7 生产计划32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C5 产品制造32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328.5.4 防护S8 产品防护32-338.5.5 交付后活动33C6 产品交付8.5.5.1 服务信息反馈34-35C7 顾客反馈处理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34--358.5.6 更改控制358.5.6.1 更改控制- 补充358.5.6.1.1 应急过程控制35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35-368.6.1 产品和服务放行- 补充35-368.6.2 全尺寸和功能试验35-368.6.3 外观项目35-36S9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4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收35-36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35-368.6.6 接收准则35-36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36-378.7.1 总则36-378.7.1.1 顾客特许36-37 8.7.1.2 不合格控制- 顾客规定的过程S10 不合格品控制36-37 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36-37 8.7.1.4 返工产品的控制36-37 8.7.1.5 顾客通知36-378.7.1.6 不合格品的处置36-378.7.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36-379. 绩效评价37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379.1.1 总则37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79.1.1.2 统计工具的识别379.1.1.3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379.1.2 顾客满意37-38S11 顾客满意度测量9.1.2.1 顾客满意- 补充37-389.1.3 分析和评价38-39M3 分析和评价9.1.3.1 优先级38-399.2 内部审核399.2.2.1 内部审核方案39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9M4 内部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399.2.2.4 产品审核399.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399.3 管理评审409.3.1 总则409.3.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40M5 管理评审9.3.2 评审的输入409.3.2.1 管理评审输入- 补充409.3.3 评审的输出409.3.3.1 评审输出- 补充M5 管理评审4010 改进41M6改进10.1 总则41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4110.2.1 处理4110.2.2 证据信息4110.2.3 问题的解决4110.2.4 防错4110.2.5 保修管理4110.2.5.1 顾客投诉及现场失效测试分析4110.2.6 预防措施41 10.3 持续改进4110.3.1 组织的持续改进4111.0 附件11.1 顾客特殊要求4211.2 组织架构图4311.3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4411.4 职能分配表4511.5标准条款及相关联的47程序文件11.6 过程绩效表48 11.7 过程关系图49 11.8 质量体系保证图50前言本质量手册依据IATF16949:2016 编制,本手册发布日期即为生效日期,按生效日期开始执行。

IATF16949记录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记录控制程序(含表格)

记录控制程序(GJB9001C/ISO9001:2015)1.0目的: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有效文件涉及到的记录,包括质量记录、与产品有关的记录、供应商提供的记录和顾客指定的记录及其它管理记录。

3.0术语和定义:3.1记录:指公司按照管理体系文件实施过程的文件化的证据和记录的结果。

其媒介形式可包括文字、表格,也可包括磁带、磁盘、照片、胶片等。

3.2记录原件:指复写、签字、盖章等形式的原始记录。

4.0职责和权限:4.1归口管理部门:4.1.1文控中心(DCC):1)负责记录管理要求的制定和记录清单的管理。

2)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的记录的管理。

3)负责查核各部门表单的使用及保存期限的执行情况。

4.2相关责任部门:4.2.1各部门:1)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记录。

2)各部门负责人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

5.0工作内容:5.1工作流程:附件一5.2工作说明:5.2.1记录的拟制和编号:1)记录的拟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2)记录的编号按《文件和资料编号管理办法》执行。

5.2.2记录控制的范围和分类:1)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A.外部供方质量评定记录;B.合同评审记录;C.管理评审记录;D.人员培训记录;E.售后服务记录;F.内部审核记录;G.设计和开发记录;H.文件受控记录。

2)与产品有关的记录:A.外购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厂检验记录;B.生产过程的流程卡及控制图记录;C.产品的标识记录;D.检验和试验记录;E.不合格品管理的原始记录;F.不合格品的分析及改进记录;G.与产品有关的各种环境记录;H.仪器、设备的计量校准维修记录;I.生产过程中各种原始记录;J.库房管理记录。

3)外部供方的质量记录:A.记录包括:a.原始合格证或相当此功能的证明资料;b.检验试验数据报告(单);c.符合GJB9001C及ISO9001: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控制要求的记录(如:关键/特殊过程记录、生产过程批次/可追溯性记录、设计/开发记录、采购记录、设备检定记录、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等)。

IATF16949 APQP—含设计—表单

IATF16949 APQP—含设计—表单
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框图/环境极限条件表
设计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
核 准
审 查
制 表
第 1 页,共 5 页 PPP-2-04A0-1
K C E 有 限 公 司
新 产 品 项 目 APQP 开 发 计 划 (续上页)
制定部门: 制定日期: 年 月 日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规格/型号
顾客名称


工 作 内 容 / 项 目
九、新产品开发的进度安排:
核 准
审 查
制 表
第 页共 页 PPP-2-01A0-3
XXX 有 限 公 司
新 产 品 制 造 可 行 性 报 告(续)
评估部门: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新产品名称
开发产品数量
新产品
规格/型号
顾 客 名 称
十、新产品的预计年产量、成本估算、价格预算:
十一、投资预算(包括:人员投资、设施/设备投资等):
开发产品名称
开发产品数量
产品规格/型号
顾 客 名 称
提交顾客
批准的日期
提交顾客批准/
确认的数量
新产品项目
开发来源/依据
新 产 品 项 目 开 发 要 求 和 / 或 顾 客 要 求
申请开发的结论:
总经理(签名):
批准日期:


核 准
审 查
制 表
PPP-2-02A0
XXX 有 限 公 司
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量具极差法分析表
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
量具偏倚分析报告
量具线性分析报告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报告
55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X—R控制图
56

IATF16949设计开发管制程序(含表单)

IATF16949设计开发管制程序(含表单)

文件编号:KSF—P10标题:4.4设计开发管制程序版次:2.2 页次:1-—--———-——-——-——-—-—-—-——————-——--—-——----——————--—--——---—--——-——-—----—--—-———1.目的为使产品之设计开发有流程可供遵循,并从质量规划中获得最佳作业条件,顺利导入量产,且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客户之要求.2.范围本公司及xxxx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机车后视镜及零组件等新机种均适用之。

3。

权责3。

1营业部:3.1。

1 客户(含健秀)提供信息之接收。

3.1.2 可行性评估会议之召集。

3。

1。

3 受注会议召集.3.1。

4开发费用及成品目标价提供。

3.1。

5产品开发第一阶段责任担当.3。

1.6跨功能小组成员。

3.2技术部:3.2。

1采购课:3.2.1.1 新产品估价业务。

3.2。

1.2 新产品发包作业。

3.2。

1。

3 分包商及单价输入计算机作业。

3.2.1.4 部品ISIR合格后零组件及成品单价确认。

3。

2.1。

5 跨功能小组成员。

3.2.2设计课:3.2。

2。

1 新产品初期材料列表作成。

3.2。

2。

2 制品企划会议召集。

3。

2.2。

3 设计FMEA召集.3.2.2.4 制品规格制订。

3.2.2.5 产品设计绘图。

3。

2.2.6 DR1设计审查召集。

3.2。

2.7 计算机BOM架阶。

3.2.2。

8产品开发第二阶段责任担当。

3.2。

2。

9 跨功能小组成员。

3。

2。

3开发课:3。

2。

3.1 开发大日程排定。

3.2.3.2部品尺寸量测项目(部品寸检报告)作成。

3。

2。

3。

3 模具开发进度及零组件或成品ISIR 送样日程管控。

3。

2。

3.4 部品不具合解析与对策修改履历建立。

3.2。

3。

5 DR2设计审查召集.件编号:KSF—P10标题:4。

4设计开发管制程序版次:2.2 页次:2-——--—--—-—--——---—-----—————-——---———--—--——-———-—--—----———---—-——-—-—--—-—---3.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版本/修订状态:A/0 设计开发方针:严谨创新持续改进
1 目的
明确设计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对设计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识别并预测设计开发中的问题和不足,事先加以预防和纠正,提高本公司设计开发产品的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合同或客户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新产品、改变产品、老产品新用途设计开发各个阶段工作的管理。

3定义和术语
3.1项目小组:为确保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成功、便于联络、统一指挥和实现接口顺畅而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组织,成员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各职能部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单位。

3.2设计和开发评审:是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的对设计和开发过程及其输出进行的系统评审,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内容可包括:
●输入是否充分,足以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
●已策划的设计和开发进展情况
●是否满足验证和确认的目标
●评价产品在使用中潜在的危害或故障
●产品性能的寿命周期数据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期间对对更改及其影响的控制
●问题的识别和纠正
●设计和开发问题改进的机会
评审的参加者:
●应包括与评审此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

评审记录:
●应体现和保存评审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3.3设计和开发验证:预先安排的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或评审时,通过证实和提供客观证据的方法确定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

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输出的验证活动可包括:
●将输入要求与设计过程的输出进行比较
●采用替代的设计和开发计算方法
●对照类似的产品进行评价
●试验、模拟或试用,以验证输出符合特定的要求
●对照以往的经验进行的评价,如不合格或不足之处。

验证记录:
●应体现和保存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3.4设计和开发确认:通过证实和提供客观证据确定所形成的产品和过程能满足规定用途和预期使用要求而按策划的安排进行的活动,包括产品确认和过程确认,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进行部分确认。

确认记录:
●应体现和保存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的措施。

4职责
4.1 项目负责人:
职责:
1)按需要参加市场调研工作,收集有关资料,吸收最新技术信息,掌握行业先进
技术;
2)按照起草《产品开发设计任务书》,提出开发周期估算及新产品主要技术要求;
3)对所承担的开发项目进行总体设计,确定总体方案,确定安全项目;
4)对开发项目,提出较详细工作计划,定期检查;
5)对开发项目,按专业分工,按总体要求,进行项目分解,提出要求,落实到专
业工程师;
6)协调项目组成员及其它环节的工作;
7)对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做好各评审会的评审前准备工作;
8)对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做好下列可能涉及的工作:
a)产品总装图、部件图、零件图(可以电子媒体或硬拷贝型式);
b)包装标准、规范,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c)零部件明细表、自制件明细表;
d)外协外购件明细表,对于特殊零件提出供应商初选名单;
e)产品标准和企业标准;
f)产品试验大纲、产品检验规程、控制计划;
g)产品试制、小批生产、批量生产中技术问题的处理;
h)对产品售后服务所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研究并改进之;
i)负责对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9)项目负责人对产品开发项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全权负责协调、督促、处理,对
开发项目的成功与否负主要责任,对严重拖延开发进度的事应向上级汇报,以便上级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10)负责产品的改良及技术完善工作,解决公司产品售后服务中的技术性难题。

11)制定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使符合ISO/TS 16949质量管理标准和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

权力:
1)技术文件标准的审定权;
2)对项目组成员的招募权、奖惩建议权和任免的提名权;
3)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监督权;
4)对项目组成员工作争议的裁决权;
5)对项目组成员业务水平的考核评价权;
6)对项目组内的奖惩资金分配权;
7)与项目有关的一切事物的管理权;
8)对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有权了解各专业,各环节的工作状态,对不符合总体
要求的部分,项目负责人有要求修改的权利;
9)总经理赋予的其他职权。

4.2 项目组成员:
1)服从项目负责人指挥,仔细审查和评估所分派的工作并及时保质完成分担的任
务;
2)搞好组内团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保证整体项目的及时优质完成;
3)参与相关设计项目的评审,对设计输入不足、有问题的设计及改进主动发表意
见;
4)对不合理的工作分派有提议改正权;
5)对危及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事项有越级投诉权;
6)处理好项目组与本部门其他工作的关系,事先作好合理妥善安排。

4.3 技术部经理:
1)所有项目协调管理;
2)协助项目负责人处理开发相关事项;
3)对项目负责人有考核奖惩审定权;
4)接受处理组员投诉;
5)适当时候参与评审;
6)参与产品立向审批,起草任务书;
7)检查各项目组进度、质量,并适时提出相关建议;
8)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项目组的进度和质量;
9)成本控制;
10)提出标准化要求;
11)技术改进和攻关指导;
12)技术人员培训策划等级评定;
13)研究和开发计划的制定;
14)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和设计开发方针。

4.4 总经理:
1)负责产品设计开发资源配置;
2)产品立向审批;
3)研发计划的评审;
4)接受各部门投诉;
5)贯彻公司质量方针;
6)立项的技术评审和裁决;
7)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进度和质量。

4.5 客户经理(顾客代表)
1)在设计开发项目中代表顾客利益,参与提出质量进度和成本要求;
2)对相关设计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定;
3)跟踪设计开发的进展;
4)负责与顾客方面相关事宜的联络;
5)对有问题的产品设计有否决权;
6)参与设计相关阶段的评审。

5 工作程序
5/19
6/19
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