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合集下载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例: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参考答案: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 度。(1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言的准确性:
2. ……词能否换成……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 1. 表态:不能替换; 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特点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 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准确性是前提,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 1.表达方式多样,运用了两到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 等。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辅助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原理。
语言的特点
3.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等其它资料来丰富,补充说明的内容。 4.使用大量的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和语言更丰富、生动、具体。 5.说明方法的多样、灵活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考察语言的生动性(表达效果):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的作用。 常见题型:阅读文章某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
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 “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完整版)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

(完整版)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

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会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大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大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如下:
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清晰、严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夸大、不缩小、不模糊。

2.简洁性:说明文语言要求简洁明了,不冗余、不啰嗦,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准确的意思。

3.通俗性:说明文语言要通俗易懂,使读者容易理解。

4.生动性:说明文语言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1.把握说明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然后把握其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3.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和要点,需要认真理解。

4.概括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需要认真概括。

5.注意文意和文题:文意和文题是说明文的灵魂,需要注意其内涵和外延是否准确、一致。

6.结合语境答题:说明文的题目往往结合语境设置,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7.运用逻辑推理:说明文中有些题目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来解答,需要认真分析语境和选项。

8.注意细节和修饰语:说明文中的细节和修饰语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真实意思和作者的意图,需要注意。

9.关注图表和数据:说明文中常常配有图表和数据,这些信息也是答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10.积累知识和经验:说明文阅读需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说明文阅读技巧(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①准确性、严密性;②生动性、形象性。

二、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①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估计等)②结合文章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③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④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三、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答题模板题型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格式:1、先定性:”XX”一词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表明)……;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二: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注意一下词语:a限定时间的: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b限定程度的: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c估计、推测的:大约、可能、左右等。

d限定数量的:多、有余、很少等。

e限定范围的: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之一等。

f限定频率的: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g限定主次d的:主要、重要题型三: 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删去。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题型四: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答题格式:1、先判断:不能换。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题型一)3、分析替换词的意思:如果换上”XX”词,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四、怎样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品析说明文语言抓住准确性、生动性)1、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一、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

二、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1、逻辑性。

有的说明文要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进行说明,语言逻辑性强。

2、简明平实(运用科学术语、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

3、趣味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

4、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5、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6、科学性。

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

7、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8、语言内容以说明为主。

扩展资料说明文开头方式1、概述式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

2、描写式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

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

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

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解析;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牛刀小试;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展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牛刀小试;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向沙漠进军答:答案1不能;2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1、答题方法讲解;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2、答题模式讲解;1举例句;2分析;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3、例题讲解;请在复习指导P.41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例题展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牛刀小试;“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答案1不能;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一两者的概念;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1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答题模式: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3表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3、试题演示A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复习指导P.42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答:答案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答:答案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4、试题演示B“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复习指导中的美丽港城的标志性公园——渔港公园P.43-44答案1从表达方式看: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2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写实和想象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修辞上还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停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5、试题演示C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而这时的宾馆饭店,酒楼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菜,蟹的种类,菜式也非常的多;除名贵的膏蟹外,也有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酱醋油盐,甜酸香辣,蒜茸姜葱,椒盐药膳,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外地客人到湛江,总希望品尝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为一乐;他们学着湛江人.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到湛江吃海鲜,品尝螃蟹,大饱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乐趣;复习指导P.40湛江的美食——螃蟹▲▲请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末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答:答案文章末段多用整齐的短句,如“持鳌举酒,边剥边吃,淘醉之时,舔指回味,其乐无穷”,还运用了口语,如“真是做神仙也不过如此了”,使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三大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三大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三大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三大特点是清晰简洁、客观准确和逻辑性强。

1.清晰简洁: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简单、清晰、易懂。

它通常不使用复杂的语言结构,而采用简单语言来传达信息。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以使信息易于理解。

2.客观准确:说明文的语言应该尽可能地客观而准确地描述事物或过程,以便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说明文应该避免主观性的词语或评论,并且应该尽可能使用确切的术语来描述内容。

3.逻辑性强:说明文的语言应该有强的逻辑性,即内容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进行组织。

说明文的语言应该清晰地传达信息,使读者能够理解信息的顺序和相关性。

此外,说明文的语言还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使内容感觉有条不紊,合乎科学的思维方式。

说明文语言特点两种

说明文语言特点两种

说明文语言特点两种篇一: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共5篇)篇一: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答:【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1不能。

2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方法讲解。

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答题模式讲解。

(1)举例句;(2)分析。

(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3、例题讲解。

(请在《复习指导》P.41《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
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
【答案】(1)不能。

(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
4
5
6
7
1、所谓“
2、所谓“采用
1
2(此
(1
(2
●●……(具
(3
(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
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

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

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复习指导》P.42)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答:??????????????????????????????????????????????????
【答案】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答:??????????????????????????????????????????????????
【答案】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
4、试题演示(B)
“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
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

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复习指导》中的《美丽港城的标志性公园——渔港公园》(P.43-44)
【答案】(1)从表达方式看: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2)从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写实和想象结合、动静结合、比喻和拟人化的写法,修辞上还运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停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
5
如“真
1
2
3
4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
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 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9.“有
10.
11.
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