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 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则为我们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一件商品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它的稀缺性或者外观等表面因素,而是取决于生产它所投入的劳动量。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比如农民种植粮食、工人制造机器,这些具体的劳动形式赋予了产品特定的用途和功能。
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
这种对劳动二重性的剖析,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然而,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往往只是他们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所在。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还强调了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方式和劳动工具不断改进,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
同时,劳动也是人类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物质生活的保障,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其次,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我们要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管理等方式,减少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再者,劳动价值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即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强度下的劳动。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规律,从而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这一理论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后经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量包括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和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例如,一件衣服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件衣服所需的劳动时间,包括种植棉花、纺纱、织布、裁剪和缝制等各个环节的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理论还强调了劳动的异质性。
不同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努力程度不同,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也不同。
例如,熟练工人的劳动价值高于非熟练工人的劳动价值,因为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格应该与其价值相等。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往往受到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与劳动价值不完全一致。
因此,劳动价值理论并不是解释商品价格的唯一理论,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来理解商品价值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推进不断演变。
从亚当·斯密的古典劳动价值论,到大卫·李嘉图的进一步发展,再到卡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没有深入探讨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性质。
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他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劳动价值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劳动的异质性概念,即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不同的价值。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尔·马克思则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即劳动既有具体劳动的形式,又有抽象劳动的形式。
劳动价值论VS知识价值论

这些经济学家都强调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主 张通过创新和知识积累来推动经济增长。
知识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价值论认为知识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成本、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知识价值论认为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劳动价值论vs知识价值论
• 引言 • 劳动价值论概述 • 知识价值论概述 • 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比较 • 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实践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劳动价值论
该理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 泉,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
知识价值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价值的源泉, 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够创造价值 。
价值的衡量
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衡量通常以劳动时间为标准,认为劳动时间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
知识价值论
价值的衡量更侧重于知识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以及知识在市场上的稀缺性和需 求程度。
价值的分配
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分配依据是劳动的贡献,强调 公平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知识价值论
价值的分配更注重知识的价值和知识 产权的保护,强调知识和创新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
05
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实践应用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主要依赖 大量劳动力投入的产业,如纺 织、服装、鞋帽等传统制造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 价值论强调劳动在创造价值 中的作用,认为劳动是商品
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是技术 要求不高,但需要大量的低成 本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论概述(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例)1. 基本内涵-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例如,生产一个普通茶杯,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花费的劳动时间就决定了这个茶杯的价值量。
如果某个生产者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交换中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 劳动价值论还强调劳动的二重性,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木匠制作桌椅,裁缝缝制衣服,这些都是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们创造出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
抽象劳动则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
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部分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阐述,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不平等和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
1. 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方面- 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
例如,我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像华为、格力等,深刻认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华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不断提高通信设备生产的技术水平,格力注重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创新,使得它们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能够在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 引导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由于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企业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注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员工培训。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劳动价值观马克思认为,物质财富的产生只可能由劳动产生,而劳动能够改变自然物质,产生物质财富,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基础。
劳动不仅能产生价值,而且还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贯彻了劳动的“价值观”。
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和在劳动过程中耗费的工作时间决定的,即劳动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显性劳动和隐性劳动。
由此可以推出劳动价值理论,即劳动时间长,价值大,劳动时间短,价值小。
三、劳动力和资本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和资本都具有价值,这两者都是物质财富的组成部分,相当于一种劳动力的储蓄,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交换,发挥作用。
四、价值交换和价值分配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即劳动者与企业之间交换劳动力和资本,企业以资本的价值抵以劳动的效用。
当劳动者把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便可以换取货币财富,以实现价值分配。
五、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唯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物价和利润的改变,以及物价和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
关于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许多概念,如价值的三个原则、价值的真实性、价值的流动性等。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以劳动为财富生产的基础,价值是基于劳动和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由此分配给劳动者。
此外,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并拓展了价值理论,据此可以解释价格和物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分析价值变化的真实性。
《劳动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 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也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
03
劳动价值理论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价格形成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格应以 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为依据,这有助于理解市场
价格的形成机制。
资源配置
通过分析劳动价值与市场供求关系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 率。
劳动价值理论强调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只有劳动才 能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还认为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 嘉图等人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 思想,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创造与分配
关于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以及劳动与利润、地租等分配的 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价值量与价格关系
劳动价值理论主张价值决定价格,但现实中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与价值的对应关系并不总是成立。
价值与使用价值混淆
一些学者认为劳动价值理论在分析时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 ,导致理论内部的矛盾和模糊。
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具有重要 意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 Nhomakorabea和启示。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
理论依据。
02
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01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由生产该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相关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相关
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 劳动价值论:
•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商品的供求关系或者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价值形成: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和比较。
2. 价值规律:
•价值转化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其价值相等进行的。
这意味着在交换中,一定数量的一种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另一种商品,前提是它们的价值相等。
•市场交换: 市场中商品的交换和价值的实现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即价值决定交换比例。
这也就是著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
3.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来源: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出其工资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剥削和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的存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这是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而获取的。
这些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劳动价值论解释了价值的来源,价值规律解释了市场交换的基本规则,而剩余价值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基本矛盾,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
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产生使 用价值.
•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
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 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 进行的劳动,就叫做 具体劳动。
•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
值
•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作为抽掉一切具 体形式的人类无差别的体 力和脑力的耗费,在质上 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 比较的。它是商品价值的 源泉。
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 的二因素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方 式。
• 如果社会的资源配置主要是依托市场机制引导完成的,那
么我们就称之为市场经济;如果社会的资源配置主要是依 靠计划机制引导完成的,那么就称之为计划经济
• 商品经济的存在有两个条件:一是存在社会分工
。二是存在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
•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作为不同的方式各自对应不
价值规律的作用
• 第一、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 部分之间的配置,调节着商品生 产和商品流通;
• 第二、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
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三、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
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 一.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
劳动价值理论概述
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
重点
• 一.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基石,并且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
• 二.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是彻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 其规律的一个基点.
• 三.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
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 值论的核心所在.
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 能力或效率。
• 部门劳动生产率(或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 个别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 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例 ,同商品的价值量成 反比例。
• 两种表示方法 • 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
产品的数量=产品数 量/单位时间。
•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
动时间=劳动时间/单 位产品。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复杂劳动,就是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 定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 不同的。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比例是由社会的条件决 定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时代,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的区分是相对的。
商品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变化
•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 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 立存在的两种劳动,二者统一于生产同一 商品的劳动过程之中。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 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二因素是由劳 动二重性决定的
商品量的规定与市场经济
•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量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平均技术熟练程度 ➢平均劳动强度 ➢平均生产条件
• 私人劳动通过社会劳动实现。
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复杂劳动
与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就是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一般劳 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同的概念,侧重回答不同的问题。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2)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基本形式是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 价格围绕价值变化依赖于商品供求状况。
价值规律与市场竞争
• 规律——商价值品生产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使用价值——商品对人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 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本资料来源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是价值决定与价值 实现的统一,商品的 价值量有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价格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
长期性、内在性、供
给性和一般性
✓ 市场竞争——市供求关系的影响, 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 在市场变化中生存和发展 ,特定质量的同种商品的 价格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 集中体现---短期性、外在 性、需求性和特殊性
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
• 一.劳动两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基石,并且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
• 二.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枢纽,是彻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规律的一个基点 .
• 纽. • 二.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三.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 四.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
产理论等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两点
• 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缺点
思考???
• 根据劳动价值论原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
的简单劳动,可是现实生活有时并非如此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的工资比一 般劳力工还低。面对我国的就业情况和就 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阶段 应该如何把握,应该怎样让自己成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