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喜欢的马原

这学期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了几次课以后我才发现传说中的很枯燥难懂的马原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尤其是老师上课的形式很丰富,有趣味问答,精彩的视频,还有特别接地气、特别有创造力的同学展示,我们在愉快的课堂中慢慢接受了晦涩的马克思原理知识。而在老师讲过的所有知识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因为我将来想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现在,我想把我刚学到的知识辑录下来,做一个总结。

一、绪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的方针。

二、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由此可以伸引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本质的四个重要经济原理。(一)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的源泉,人的抽象劳动时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一定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价值源泉

人的生产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价值量

形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社会现有的标准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一个单位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转化为价格

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价值转化为价格是在市场中流通过程中实现的。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因为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和引起的,而且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是以商品价值变动为基础的。

三、资本论理论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马克

思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贫困的本源,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是人体存在的暴力和体力的总和,剩余价值成为劳动力商品的产物。劳动力进入劳动过程进行消费,耗费了体力和智力,形成商品的价值。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劳动力耗费体力和智力形成的商品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的差额,即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所使用的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延长工作日榨取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以既定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通过劳动力的智力耗费,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发展社会生产力,变革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劳动价值理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人劳动时间决定。超额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收益率低甚至亏本破产的局面。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作用下,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并按高于个别价值或按高于个别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企业因此获得超额价值。这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二是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复杂劳动在社会劳动中占得比例越来越高,新的产业和部门不断涌现,社会的劳动总量不断加大。结果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而且也增加了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阐述的商品经济规律与规则,为商品生产与经营制定了行为准则,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生产与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至少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体现价值规律,严格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二是拥有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建立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

科学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独立要素,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密切相关。劳动生产力由多个因素决定,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品以及它在工艺上的运用程度。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激烈市场竞争的经营活动,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必须积极追求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四)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的的指导思想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准则,同时,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也是社会公认的分配准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把这两种分配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制定分配政策时,必须注意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整体利益,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