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庸俗成分。
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在解释价值的转变形态上缺乏说服力,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混淆起来;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
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就是在批判和继承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即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强度下的劳动。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规律,从而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劳动价值论VS知识价值论

这些经济学家都强调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主 张通过创新和知识积累来推动经济增长。
知识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价值论认为知识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成本、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知识价值论认为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劳动价值论vs知识价值论
• 引言 • 劳动价值论概述 • 知识价值论概述 • 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比较 • 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实践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劳动价值论
该理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 泉,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
知识价值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价值的源泉, 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够创造价值 。
价值的衡量
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衡量通常以劳动时间为标准,认为劳动时间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
知识价值论
价值的衡量更侧重于知识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以及知识在市场上的稀缺性和需 求程度。
价值的分配
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分配依据是劳动的贡献,强调 公平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知识价值论
价值的分配更注重知识的价值和知识 产权的保护,强调知识和创新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
05
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的实践应用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主要依赖 大量劳动力投入的产业,如纺 织、服装、鞋帽等传统制造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 价值论强调劳动在创造价值 中的作用,认为劳动是商品
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是技术 要求不高,但需要大量的低成 本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及新时代如何深化这一理论的认识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及新时代如何深化这一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的是社会劳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唯一原因。
马克思认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物质财富之所以存在,最终都归结为劳动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唯一基础,而劳动力则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指出劳动的基本特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即: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劳动为基础的,而劳动力是社会资本的唯一来源。
同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告诉我们,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是以劳动作为基础,还依赖其他条件,例如资本、机械设备、土地和环境等。
新时代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首先要肯定和把握社会财富的唯一根源是劳动,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实现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劳动、推动劳动创造价值。
其次,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完整性,即社会财富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依赖劳动,还需要其他条件,如资本、机械设备、土地和环境等。
最后,要加强劳动者的保护,坚持法治道路,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维护劳动者应有的劳动权利,推动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更好的劳动价值观。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通过反思和分析劳动发展历史和社会物质财富形成的过程,指出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根源是劳动,并提出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和关键要素的重要观点。
新时代人们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完整性,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推动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出剩余价值的来源,并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回答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惟一源泉。
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这就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但作为价值,体现的是无差别的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生产耗费,这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关于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还得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科学论断。
因此,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就是价值创造的一元论。
马克思把考察和研究的重点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并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劳动进行了一系列区分,如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是建立在以劳动二重性为枢纽的一系列劳动范畴基础上的。
马克思明确指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也就是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
资本家投资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只有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列宁劳动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列宁劳动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简单介绍列宁的劳动价值观以及该议题的重要性。
可以如下编写:引言劳动价值观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以及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
而列宁作为俄国革命的领导者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在劳动价值观这一议题上有着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本文将深入探讨列宁的劳动价值观及其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列宁的劳动价值观的主要要点,并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将对列宁的劳动价值观进行全面总结,并讨论它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理解和探索列宁的劳动价值观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对劳动价值观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劳动者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标。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列宁的劳动价值观,并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式撰写: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展开对列宁的劳动价值观的阐述和分析:1. 引言这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列宁的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目的和要点。
2. 正文本文的主体部分将围绕列宁的劳动价值观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将分为以下两个要点来详细阐述:2.1 列宁的劳动价值观要点1在这一部分,将对列宁的劳动价值观的首要要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引述列宁的相关文献和观点,深入探讨其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2.2 列宁的劳动价值观要点2这一部分将进一步展开对列宁的劳动价值观的阐述。
通过列举具体例子和实证研究,探讨列宁视角下劳动价值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会对列宁所提出的一些特殊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
3. 结论根据对列宁的劳动价值观的详细阐述和分析,本文将在这一部分进行总结。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强烈推荐)

热点透视
•
2010年9月12日新华社报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
统计局1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
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上涨。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
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0.2百分
点。
•
针对房价过高的实际,自2006年开始国家不断加
强对土地使用的整顿、加大对个人购房转让的整顿、提
对比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必要 肯定并纠正了斯密的论述
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 值的提出
认识到:交换价值不由使用价值决定
未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有 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 二元论
①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大卫.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理论——
相同点
都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 度,都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决定
两位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对比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 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定
劳动价值五观

劳动价值五观1. 劳动力价值观劳动力价值观认为,劳动力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来源。
劳动力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替代性,它的价值取决于其供求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
这一观点强调劳动者对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智力的价值。
2. 劳动产品价值观劳动产品价值观认为,劳动价值体现在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中。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这一观点认为,产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总量决定的。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观认为,劳动价值取决于完成特定生产任务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平均的劳动者在正常工作状况下完成特定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
这一观点强调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价值的影响。
4. 劳动的抽象社会计量价值观劳动的抽象社会计量价值观认为,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具体劳动的抽象社会计量来表达。
具体劳动是指特定的劳动形式,如石匠、木匠等。
抽象社会计量则是将不同的具体劳动转化为劳动的一般性表达,如劳动时间。
这一观点认为,劳动价值的计量需要将具体劳动进行抽象。
5. 市场需求价值观市场需求价值观认为,劳动价值取决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
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和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劳动的价值。
这一观点强调市场机制在决定劳动价值中的作用。
以上是对劳动价值五观的简要介绍。
劳动价值的理解和观点各有不同,每一种观点都试图解释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分配机制。
深入理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经济学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批判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为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交换时所表现出来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反映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即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劳动的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或具有不同形式的劳动。
指劳动的形式。
抽象劳动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耗费。
指劳动的本质的共同方面。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中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高。
因此,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生产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根源,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职能和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由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终发展到货币形式。
当一种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便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进行,实行等价交换,这也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