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学案
4.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2打印版

4.2课题:山地的形成编写人:李建兵审核人:一、知识目标分析山区交通选线以距离换高程的“之”字形为主的原因。
二、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各种山地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指导1、以学案为路线图自学基础知识,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利用15—20分钟按要求完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高,大。
因此人们通常优先建设_______较低、较小的,其次才是。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和。
3、在山地地区交通线路迂回前进。
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相应的和丘陵地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一、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避开____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地的形成类型属于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发育而成。
二、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交通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公路7%~9%铁路3%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如右图)(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交通运输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为主,原因是。
(3)若该地选择了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区修建公路 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经过城镇, 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迂回前进 大于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 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大, 山区的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 才是铁路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 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大, 山区的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 才是铁路
2山地对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
在山区,人们通常把线路地址选 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山地对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
在山区,人们通常把线路地址选 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山区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
• 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 要迂回前进,呈“之”字形
P76
“之”字型
陡坡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山谷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连接居民点,方便 人们出行 沼泽
应避开沼泽地
• (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带,公路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 点,方便人们的出行,说明人口和聚落的 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
• 13.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 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 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据图完成 下列问题。
•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 个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是绕道 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 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_____。A~B和C~D的直 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 ___________C~D线路。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借助数据 和事实,确定适合山 区的交通运输方式,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 图表的能力和理性 思维能力
山地影响交 通线路分布 和延伸方向 的影响: ”学”
师:已经决定修建公路,那么接下来就要规划设计具体线路了。鉴于你们经验有限, 现在临时开个小讲堂,让你们参考一下已经修建好的公路是如何规划的。 教师利用谷歌地球展示庐山的公路建设,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山区公路的分 布、走向等,归纳山区修建公路的原则。 结论如下:山区公路多分布于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在陡坡上呈"之”字 形弯曲。修建的具体原则有: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沼泽、断层、泥石流、滑坡等地 质灾害多发地区;地势平坦地区少占耕地、少过河流(因为过河需要架桥);尽可能多 地联系居民点
教师展示资料"中国最难修的六条公路"(http://www. sohu. com/a/145184804_495609),学生观看后分析修建
这些公路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师:虽然这些地方的公路很难修,但是凭借我们中国人的
勤劳智慧最终还是修建成功了,也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
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小
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山地地形对交通方式的选择 、交通线路 的走向及分布密度的影响;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或
图1 八、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看”
师:播放“模拟城市:我是市长”游戏视频并提问,这条是什么路,形态如何? 生:这是一条弯曲的公路。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条公路形态如此弯曲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很容易解答 这个问题了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 生直观了解山区道 路规划原则,同时引 导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使他们理解更 深刻
高中地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区一等奖】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对课标的理解:本节课不是系统地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面的影响,而是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在自然地理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阐述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从内容要求看,重在要求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对影响聚落的其他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作为一个系统问题进行审图探讨。
从过程要求看,突出“举例”,即要求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能力要求看,强调“说明”,即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归纳规律,实现从个别知识向一类知识的迁移。
课程安排:本节课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课标“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具体要求。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学生已经了解山地的形成以及地表的形态,本节课是上节课的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让学生阐述山地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走向的影响;2.学会归纳山地交通选线考虑的因素。
3.巩固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取、解读、运用信息进行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并掌握案例分析发思路与方法;2.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并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互动的学习方法。
3.通过“我是规划师”角色扮演,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师生探究“我美丽的家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的预判:教学重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归纳山地交通选线考虑的因素。
2.2第2课时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学生版)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线得益于什么?1.山地的特征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山区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
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
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提出隧道方案进行比选。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居民出行 B.降低施工难度C.减缓道路坡度 D.绕开山地地形2.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A.旅游业的需要 B.资金预算有限C.施工技术不足 D.公路运量太小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
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
下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地形B.经济C.社会D.技术4.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我国西南某高速公路(下图)地处乌蒙山区,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新建半幅路面而成。
上、下行车道相互交叉盘绕成“麻花辫”状。
据此完成5~6题。
5.新公路选线主要考虑()①复杂的地形条件②减缓坡度③干热多焚风④节省投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高速公路的桥桩最可能架设在()A.① B.② C.③ D.④目标二:结合实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情境1] 教材P.32活动材料。
任务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
任务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情境2] 川藏铁路是国家五条进藏路线之一,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
(完整版)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学案

4.2山地的形成第2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了解研究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教学重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填写以下内容(1)与相比较,山地具有大,的地形特点,它们对的选择、分布和方向影响比较大。
(2)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以运输为主,而后是运输。
想一想为什么?(3)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密度大,而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想一想为什么?(4)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
比如在陡坡上,道路呈“之”字形弯曲,人们也称其为盘山路。
想一想为什么?2.读图,学习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合作探究】1.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教材76页的活动题)2.说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3.说明隧道工程选址在背斜。
(结合教材74页活动内容)4.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原因是。
5.说明断层处可以找到泉水,但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课堂练习】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第2课 山岳的形成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课山岳的形成教学目标1、掌握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形成的构造地貌。
2、理解并掌握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点1、褶皱山、断块山、谷地的形成过程。
难点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2、山地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
山岳有多种类型如、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作用有关。
2、褶皱山与断块山(1)褶皱山与断块山的比较:(2)褶皱山:由背斜和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①褶皱的形成: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褶皱的基本形式: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3)断块山:①断层的形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②断层的基本形式: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4)实践意义——与人类生产的关系:①找油气资源:②找地下水:③修建水库:④修建地下隧道: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⑴内容:全球的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的地带,、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⑵板块分布: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
各板块与各大洲和大洋的关系。
⑶应用: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或。
如、。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和。
能力·思维·方法【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岭、海沟将地壳分割成若干板块 B 、板块漂浮在地核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C 、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D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B 、C 、D 、E 五处,属背斜的是 。
教案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山岳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下图山地为何种类型的山地?过渡:山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等。
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一、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先选择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是铁路。
2、对线路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对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相应的平原、丘陵地区二、自然条件对人口、聚落的影响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地形图和中国铁路分布图。
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发展水运必须满足沿海或临河的自然条件实例:“南船北马”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陆地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
首先运输的基本走向一般是根据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的;其次地形的起伏变化,不同的地形单元(平原、丘陵、山地等)对公路、铁路的走向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地形单元上,修建相同技术标准的铁路或公路,其线路的弯曲程度、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和总长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实例:横断山区的公路3.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比较看出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从而使交通线路的密度有着极大的差异;在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们交往密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多,交通线网密集;反之交通线分布稀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山地的形成第2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了解研究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与相比较,山地具有大,的地形特点,它们对的选择、
分布和方向影响比较大。
(2)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以运输为主,而后是运输。
想一想为什么?
(3)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密度大,而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
想一想为什么?
(4)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
比如在陡坡上,道路呈“之”字形弯曲,人
们也称其为盘山路。
想一想为什么?
2.读图,学习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
【合作探究】
1.在山地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教材76页的活动题)
2.说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3.说明隧道工程选址在背斜。
(结合教材74页活动内容)
4.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
适宜建坝的是,原因是。
5.说明断层处可以找到泉水,但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带
【课堂练习】
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
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
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