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含解析)

考点21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考点热度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答案】1.A 2.C【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故选A。
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故选C。
考向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
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
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高中地理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专题

微专题地形对交通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地形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23.4(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
(2)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
相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二、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生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等四、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高考例析】(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3分)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3分)【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1.D 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借助数据 和事实,确定适合山 区的交通运输方式,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 图表的能力和理性 思维能力
山地影响交 通线路分布 和延伸方向 的影响: ”学”
师:已经决定修建公路,那么接下来就要规划设计具体线路了。鉴于你们经验有限, 现在临时开个小讲堂,让你们参考一下已经修建好的公路是如何规划的。 教师利用谷歌地球展示庐山的公路建设,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山区公路的分 布、走向等,归纳山区修建公路的原则。 结论如下:山区公路多分布于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在陡坡上呈"之”字 形弯曲。修建的具体原则有: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沼泽、断层、泥石流、滑坡等地 质灾害多发地区;地势平坦地区少占耕地、少过河流(因为过河需要架桥);尽可能多 地联系居民点
教师展示资料"中国最难修的六条公路"(http://www. sohu. com/a/145184804_495609),学生观看后分析修建
这些公路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师:虽然这些地方的公路很难修,但是凭借我们中国人的
勤劳智慧最终还是修建成功了,也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
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小
四、 教学目标 1.掌握山地地形对交通方式的选择 、交通线路 的走向及分布密度的影响;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或
图1 八、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看”
师:播放“模拟城市:我是市长”游戏视频并提问,这条是什么路,形态如何? 生:这是一条弯曲的公路。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条公路形态如此弯曲呢?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很容易解答 这个问题了
利用信息技术使学 生直观了解山区道 路规划原则,同时引 导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使他们理解更 深刻
高中地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区一等奖】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对课标的理解:本节课不是系统地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面的影响,而是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在自然地理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阐述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从内容要求看,重在要求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对影响聚落的其他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作为一个系统问题进行审图探讨。
从过程要求看,突出“举例”,即要求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能力要求看,强调“说明”,即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归纳规律,实现从个别知识向一类知识的迁移。
课程安排:本节课是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是课标“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具体要求。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学生已经了解山地的形成以及地表的形态,本节课是上节课的知识延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让学生阐述山地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走向的影响;2.学会归纳山地交通选线考虑的因素。
3.巩固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取、解读、运用信息进行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并掌握案例分析发思路与方法;2.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并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互动的学习方法。
3.通过“我是规划师”角色扮演,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师生探究“我美丽的家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的预判:教学重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归纳山地交通选线考虑的因素。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
长白山天池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运输方式的选择 2.运输线路的分布 3.运输线路延伸方向
*社会因素: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 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课堂小结:
褶皱山
断块山
成因 结构 规模
火山
山
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山岳的类型 岳 的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对运输线路的分布 形
成
对运输线路延伸方向
滇 藏 公 路 动2:读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回答P82问题。
在陡坡上成“之”字型 陡坡
应避开沼泽地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山谷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河流
沼泽
连接居民点, 方便人们出行
问题探究2:
修筑公路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 自然因素: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 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火山
常见形态: 锥形、盾形, 顶部平
代表: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 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之 后形成的山地就是为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活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 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 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2.2第2课时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学生版)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交通运输线得益于什么?1.山地的特征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山区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交通扶贫是突破富民兴业瓶颈的重要举措。
我国某地区初步构建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
下图示意该地区公路网(局部),图中鞍部段公路曾提出隧道方案进行比选。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段公路线沿村庄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居民出行 B.降低施工难度C.减缓道路坡度 D.绕开山地地形2.图中鞍部段公路最终选择“之”字形施工方案,主要原因是( )A.旅游业的需要 B.资金预算有限C.施工技术不足 D.公路运量太小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
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
下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地形B.经济C.社会D.技术4.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我国西南某高速公路(下图)地处乌蒙山区,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新建半幅路面而成。
上、下行车道相互交叉盘绕成“麻花辫”状。
据此完成5~6题。
5.新公路选线主要考虑()①复杂的地形条件②减缓坡度③干热多焚风④节省投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高速公路的桥桩最可能架设在()A.① B.② C.③ D.④目标二:结合实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情境1] 教材P.32活动材料。
任务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
任务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情境2] 川藏铁路是国家五条进藏路线之一,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
教案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山岳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下图山地为何种类型的山地?过渡:山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人口分布、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等。
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一、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先选择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是铁路。
2、对线路分布格局的影响——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对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迂回前进,同样的直线距离;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相应的平原、丘陵地区二、自然条件对人口、聚落的影响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地形图和中国铁路分布图。
1.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发展水运必须满足沿海或临河的自然条件实例:“南船北马”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陆地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
首先运输的基本走向一般是根据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的;其次地形的起伏变化,不同的地形单元(平原、丘陵、山地等)对公路、铁路的走向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地形单元上,修建相同技术标准的铁路或公路,其线路的弯曲程度、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和总长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实例:横断山区的公路3.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比较看出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从而使交通线路的密度有着极大的差异;在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们交往密切,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多,交通线网密集;反之交通线分布稀疏。
高考地理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共15张PPT)

总长度大
避开陡坡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区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2、山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 谷地带,尽量考虑联系居民点
3、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弯曲程度大, 线路总长度大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 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 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 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 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
D
(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
老
S
(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
5.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6.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 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11.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有利: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例如:地热,肥 沃的土壤,旅游资源……) 。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区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公路成本较低,工程难度较小) 2、山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带,尽量考虑联系居民点
地势相对和缓,人口相对集中
3、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弯曲程度大,线路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形态: 锥形、盾形, 顶部平 代表: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 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 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之 后形成的山地就是为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活火山:富士山
休眠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阿空加瓜山
* 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 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
长白山天池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运输方式的选择 2.运输线路的分布
3.运输线路延伸方向
* 自然因素: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 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社会因素: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 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课堂小结:
褶皱山 对运输方式的选择 山 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的 对运输线路的分布 形 成 对运输线路延伸方向
断块山 成因 结构 规模
山岳的类型
火山
滇 藏 公 路 运 输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分布 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活动2:读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回答P82问题。
在陡坡上成“之”字型 陡坡 应避开沼泽地 沼泽 连接居民点, 方便人们出行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山谷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河流
问题探究2:
修筑公路时要考虑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