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作文升格指导例说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指导 演讲稿升格实例-《追光》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指导:演讲稿怎么写?附演讲稿升格实例:《追光》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追光》。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每当我听到青年歌手李玉刚演唱的《万疆》这首歌时,我的心随之热血沸腾,为我生在华夏而骄傲,为我是中国少年而自豪,也为每一个努力追光寻梦的华夏子孙而感动。
什么是追光呢?老师告诉我,人朝着理想奋斗的过程,就是追光啊!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像往常一样高高升起。
大家对那位升旗手还有印象吗?他的名字叫张威。
2015年,17岁的高中生张威来到天安门广场,他被国旗护卫队升旗手英姿飒爽的样子所折服,想要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手。
7年的时间,为了追逐梦想的光,他参军入伍,如愿加入国旗护卫队。
为了将5斤重的国旗完美地抛向空中,张威每天手托至少10斤重的哑铃,模拟国旗重量,每天练习展旗动作三百次以上。
练习收旗时,为了掌握力度要领,还要空手砸向旗杆,练到手发抖,没有知觉,他也绝不放弃。
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今年10月1日清晨,当张威分毫不差的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后,他听到了现场无数观众的欢呼呐喊,张威说:“当时大家都在喊‘祖国万岁’‘中国加油’‘我爱你中国’,我扛的不是一面普通的国旗,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托,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负大家对这面国旗的热爱。
”张威的故事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也应该从小立大志,立长志,让理想之光指引我们前行。
我有一个梦想,长大成为宇航员。
追光寻梦的路上,我一直按照航天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航天员需要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我坚持每天锻炼。
患有近视,有蛀牙都不能成为航天员,所以我努力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和牙齿。
除了要有很棒的身体素质以外,航天员还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无论面对什么环境、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冷静、沉着,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我告诉自己不能慌乱,找到正确的方法,及时地去解决。
作文升格训练:让情感一脉贯通,让主旨显豁鲜明

作文升格训练:让情感一脉贯通,让主旨显豁鲜明【病文呈现】母亲的快终于,母亲说她累了,快不起来了。
一直觉得母亲的快是一种“轻快”,从不风风火火,却总是跑在时间的前面。
这种感觉来自于母亲的身份,母亲总是轻盈地飘在病房与办公室之间的过道上,飘在被消毒水气味浸染的氛围中。
母亲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手边的事做好。
快速的作诊断,快速地开处方,快速地书写病历。
她慢不下来,却不出差错。
时常望着母亲疾速离去的背影,也时常捕捉到她的行色匆匆,我总是不解她的“快”。
母亲从不教育我“女孩子吃饭要细嚼慢咽”,“女孩子走路要小步慢慢走”,在她的字典里,每一页写满了“快”字。
“做事要快!”母亲总是这样嘱咐我。
终于渐渐明白,母亲为何“快”。
她的职业总是不停告诫她,时间即是生命,救护车急促的声响,提醒着母亲进入她的快节奏,母亲总是跑步进抢救室,她说,快一秒钟病人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而她的职责,就是挽救一个个病危的生命。
母亲总是感叹,有太多生命因抢救的不及时而永远地逝去了。
“其实他们可能活下来的”,母亲带着对生命的虔诚和惋惜,敦促自己去快些履行职责,快些抢救生命。
对母亲的“快”有了理解,于是,我也渐渐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又是一个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我兴高采烈地把一捧花递到母亲面前,母亲笑了,似乎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母亲这样会心地笑过了。
电话铃总是在最不该响起的时间不近人情地响起,母亲拿起电话,表情一点点凝重起来,继续她的匆匆,以最快的速度扔下花和我,换好衣服,往医院赶去。
我委屈地抱着那捧鲜艳的花,站在阳台上看母亲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十二分的不快。
我家附近开了个很漂亮的礼品屋,我让母亲带我去看看,母亲却一脸茫然,“我们家附近有礼品屋吗?”母亲总是行色匆匆,于是错过了太多,错过许多美丽的服饰,错过许多时新的化妆品。
但我尽力去读懂她,理解她。
最近的某一天,母亲却说,她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快了,是的,母亲老了,尽管我不愿提及这几个字,母亲,慢下来吧,你要放心,有好多人会接替你的快,慢下来,去生活中漫步。
“穿过心灵的风”命题作文升格示例

“穿过心灵的风”命题作文升格示例作者:彭玉华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02期文题呈现以“穿过心灵的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病文展示穿过心灵的风金夏婷寒假,窝在家中看电视,新闻上又报道一个大学生扶起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反被指责是推倒老太太的“凶手”,被索赔三万余元。
老妈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讲着:“哎呀呀,这种事真是越来越多了,你以后走在路上时,看见什么摔倒在地上的老太太之类的,可别太高尚了,高尚的代价付不起啊!可怜几个月前。
一老头摔倒没人扶,结果活生生地闷死了……”(以日常生活琐事开头。
“妈妈”的话也符合人物身份,但联系后文就很容易发现文章“做”的痕迹很重,让阅卷老师感觉内容不真实,将会丢掉基础等级“内容”项的得分。
)倏然间,我觉得人心犹如窗外的北风一样冰冷、萧索。
几天后,我出去买酱油,凛冽的北风拍打着我的脸,像要榨干每一丝温暖一般。
我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继续向前走着。
然而,就在几步开外,我眼尖地看见一位老太太躺在地上。
菜篮掉在身边的地上,篮里的东西洒了一地,大约是被路阶磕倒的。
我有些犹豫,但想到了那则新闻与老妈的话,看了看这人来人往的大街,便咬了咬牙,走开了。
(这一段是后文展开的基础环节,但第一段中在电视上看到的事倒。
一下子就发生在真实的生活当中。
出现在“我”的眼前,给阅卷老师的感觉太“巧”太“假”了,而“真情实感”是记叙类文章最基本的要素。
)寒风似乎钻进了我的骨髓,那么冰冷、那么彻骨。
我似乎也变成了冰棍,没有一点温暖了。
买好酱油,我又回到了那里。
那老太太仍躺在地上,挣扎着想要起身。
可能是身上的衣服太厚重了吧,她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我犹豫不决,是否应该帮忙。
转念一想。
那么多人经过都不帮,我又何必膛这浑水呢?这时,一个小孩舔着棒棒糖,一蹦一跳地跑过来,看见地上躺着的老奶奶,二话不说就跑过去,扶起老太太,让她坐到了路边的石阶上,并关切地问:“没事吧?”老太太缓了几口气说:“没事。
“借景抒情”作文升格指导

“借景抒情”作文升格指导【文题设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自己的魅力,多少文人墨客为它们唱响赞歌,用它们寄托情思。
“大漠孤烟直”的豪放,那是边塞将士的壮歌;“城春草木深”的低吟,那是亡国百姓的痛心哀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动美,那是西湖游人的咏唱;“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芬芳,那是小院农家的赞美。
在四季的神奇变换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定会引起你的情感萌动,请选择一个季节,用美景抒发情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原文展示】夏山东省高密市豪迈中学刘亚男五彩缤纷的春天在太阳开始发狂时匆匆逃走了,勇敢的夏就踩着烈日的风火轮急忙忙地闯入了大地。
夏天是热烈沸腾的,烈日炎炎本就是夏天的本色,暴风骤雨本就是夏天的性格。
夏日的风犹如翻滚的热浪,把春天柔和的、带有凉意的风给吞没,只留下说不出来却让人烦心的闷。
夏日的风似热闹奔放又静止不动,整个世界没有一丝舒适。
无情的太阳吞吐着炽热,阳光热烈狂放地洒向大地,大树张开硕大的绿伞,为世界遮挡着狂烈的阳光,花儿们不惧炎热,依旧争芳斗艳,尽情地张扬开放。
翩翩的蝴蝶也被色彩斑斓的花朵吸引了过来,穿梭在花丛中,跳着轻盈的舞蹈。
蜜蜂也赶来凑热闹,这儿嗅嗅,那儿碰碰,无视炎炎烈日,辛勤地穿梭采蜜。
人们懒洋洋的,拿着扇子轻轻地摇着,空气中满是浮动的热,使人一动也不想动。
空气沉闷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孩子们手里拿着冰棍贪婪地舔着,雨来得突然,不及人防备,倾淋到地面,冲净了路上的沙土,打得树叶哗哗作响,人们身上的汗水和雨水凝聚成一颗颗水珠。
瞬间,风儿有了性情,吹到身上爽酥酥、凉飕飕的。
安静了一会,紧接着倾盆般的大雨哗地淌下来,但这大雨还没来得及尽情挥洒,顷刻间又消停了。
夏天的风,不像春风一样柔和,秋风一样凉爽,冬风一样寒峭,它一律地只会热烈。
雨后,蝉儿又唱起了“知了知了”的夏日歌,只要有人稍一抖动树干,便惊乱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恶作剧的人儿则被淋了个透心凉。
夏天,是一个绚烂的季节,无情不是它的错,而我反而喜欢夏雨的突然到访。
高中语文 情感美文 写作指导五则

写作指导五则写作指导五则作文贵在创新从小学起我们就已经学习写作文了,所以作文对于我们这些刚升入中学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写作文呢?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由此而产生各种感受,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可能转眼之间就忘记了,有些却会积蓄在心里。
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写下来,让它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于是,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
既然作文是写作者将情感发落到笔端的产物,它就一定会打上写作者个性的烙印,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新之处。
好文章正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才显得分外有价值。
如舒婷的《我儿子一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和睦轻松的家庭生活,作者身为母亲,却用儿子的口吻叙述点滴生活琐事,读来亲切活泼,引人入胜,这点创新之处就是文章成功的重要原因。
今后我们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优秀文章,作者总是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鲜明的个性风采和创新精神吸引你,打动你。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
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一大半。
一篇作文,就算把别人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小山,也远不如说出或写出自己发现的一句话更有价值!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同一个机床上“复制”出来的规格相同的“零件”;重视的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因循思想。
所以,在每次提起笔之前,我们都应该明确:作文的写作是不可重复的,我们既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脚印走,而是要做到次次有心得,篇篇有新意。
我们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框框,争取“自由”。
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
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不轻易地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所谓“笔墨的自由”,指写作内容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文章形式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
情感类作文升格评改课件

作文升格攻略
精选素材 讲究文采 打造凤头 图景描绘 凸显细节 行文扣题 立意高远 卒章显志
课堂学习与交流二
请同学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得了50 分的同学,作文完善后可以主动帮助组 内同学; 10分钟后按组汇报展示;同学 们发言要有理有据。
3.“温暖”是这个题目的题眼,选材与行文应紧扣温暖来 写,有少部分同学表现温暖的事例较为单一,只简单地写 生活上的关心,缺少心灵上的、思想层面上的温暖材料。
4.表现温暖不太有力,如:情感变化较为突兀;通过心理 活动或环境变化来表现情感的较少;字里行间流露情感的 较少;有少部分只是平淡叙事,结尾贴个标签。
5.叙事平淡,缺少文采,文章主体部分写的是生活中的事 情或片断,但开头、结尾缺乏过渡到“旅程”上的词语, 也没有考虑要与文题照应。
《情系
》批改小结:
1.“情系 ”,“系”,是一直牵挂的意思,也就是所
写作的点滴变化都要牵动作者的心,许多同学“情”味不
浓,未体现“一直牵挂”,通常写一件事,简单抒发一下
情感类作文升格
情感类作文升格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温暖的旅程》批改小结:
1.根据“成长就是一次旅行”的导语提示,文题中的“旅 程”是比喻义,其实这次作文还是成长主题类的作文,仅 仅写一次旅程,没有升格,就显得不太切题。
2.文题中的“旅程”是一个过程,仅仅写一件事或一个片 段,显得不太切题;应该通过多件事或多个生活片段来表 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
逐渐消亡的惆怅,对环境日益恶化的担忧。
3.对所写对象的魅力表现不够,有较多的同学缺少生动的
描写来表现所写对象。
2020中考情感类作文指导

• 她只能努力去写。
• 三个字,写得很漫长,如母亲苦苦的生命。 (三个短句子独立成段,有一字千钧之力。)
• 她冒着汗写完最后一笔,很茫然地望着大大的 三个字,好像是望着高高低低的烟囱、梯田、山 峰……(那烟囱,梯田,山峰,好一个奇妙的组 合,组成了母亲一生的山水画卷。)
• 躲不过了,母亲开始紧张起来,手来回地在衣 襟上搓了几回,终于还是抖抖索索地拿起了笔,
• 紧紧地握着,像我第一次握住筷子一样。(很有 镜头感,一下子把画面切换到婴儿时期,婴儿初 拿筷子的手有多笨拙,母亲此时拿笔的手就有多 笨拙!)
• 她大大地拖出了一横,(好一个“拖”字, 如此粗糙的手握笔,如有千斤,重矣!)慌慌张 张地看看我们,然后又努力地写出了第二横,第 三横。“王”字三横,一横比一横长。她吐了口 气,手指还在颤动,那一竖她写得很慢,却写得 很直。(一如母亲正直的性格!)
采撷 的花絮 唱响 的旋律
---亲情友情师生情类作文指导
《背影》
父子情
《吾家有女初 长成》
母女情
《我的老师》 师生情
《社戏》
人文情
友情
方法指导1.情感需要积淀 (拉长时间,不止记录一件事)
情感,是经过时间沉淀而成的,要 经过时间考验。
• 母亲写字
• 老母亲不识字,也从来没写过字。(开篇交代 母亲不识字,为下文母亲写字蓄势。)
• 房产公证必须要签字。(一个“必须”创设 了让母亲不得不写字的情境。)工作人员温和地 递给母亲一支笔,母亲为难了,愣愣地望着我。
• “妈,没事的,你就照着字样画,没事 的。” (不说“写”,而说“画”,降低母亲 的紧张感,知母莫若子!)我一再鼓励母亲。工 作人员还特意为她打印了三个大大的粗体字,供 她对照。
作文升格(写景抒情类)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 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 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 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 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燕子:惜春伤秋,离愁,相思,感伤时事,
细绘象征体
5、妙用过渡句
过渡句能把景 和情有机地衔接起来, 使文章结构严谨。
小结:借景抒情作文的升格
1、明确主旨 2、慎选意象 3、绘景穿插叙事 4、细绘象征体 5、妙用过渡句
动点观察 静点观察 散点观察
部分文学意象举隅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 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月光驱走前行路上的荒凉》 主旨:只要心中有月光,就可以驱走前行路上的荒凉。
月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类作文升格指导例说
典文题】
“眼光”是心灵的窗户,生活中处处有眼光。
有的眼光出自关爱、呵护、同情、爱慕、尊敬;有的眼光出自嫉妒、鄙薄、讥讽、嘲笑;有的眼光给你信任、鼓励、赞美,有的眼光使你灰心、失落、怅惘……你在生活中接触着形形色色的眼光,你也给别人情意各异的眼光。
请以“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与眼光有关的经历,也可以对眼光进行评说,表达你的真实感受。
题目目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失误例说及升格方法】
以“眼光”为话题写作,可能出现的失误有两类。
一类是以对抗的、扭曲的心态对待那些“嫉妒、鄙薄、讥讽”的眼光,又将这种行为视作正常。
如今中学生肩负学习重压,必须面对各种“眼光”,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平时又缺少诉说,于是在文章中“一吐为快”,造成失误;另一类是在写“我”“给别人情意各异的眼光”时,把握不住“眼光”后隐藏的本质。
这类文章以大量篇幅叙写与“眼光”有关的故事,但主题含量不高,主题鲜明度低,甚至或多或少地流露消极、平庸的情绪。
要避免这两种失误,考生动笔前要把拟写内容在“正确、健康、积极”这张网上一一筛选,不让病态内容“入网”;行文时或完稿后要再一次作筛选过滤,发现“病毒”仍来得及作“临场抢救”。
须知:文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可以提升立意档次,而若运用不当,则可以使文章跌入病文类而得低分。
【失误示例】
面对这些目光……
我的家在乡下,三年前考取了镇上的一所中学,全家都为我高兴。
我与奶奶的感情最好,临走那天我抱着奶奶哭了。
镇上的学校环境很好,整个校园都很美,我为能在这所学校读书而自豪,总以为环境好,同学们的心灵更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里是城镇,有些同学的穿戴都很讲究,在他们的眼里,衣服打扮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和贵贱,因此他们看不起乡下的孩子。
有一天,我正在教室里做作业,忽然听见一位同学喊:“××,有人找。
”我连忙奔出教室,一边跑一边听见别人说:“这个老婆子是她的什么人,衣服怎么这样旧?”有人还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投向我。
我一听心中一下子凉了下来。
是奶奶!下楼一看,果然不出所料。
奶奶一看见我就喊:“孙女,让奶奶看看,变瘦了没有?”我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走过去。
奶奶并没有发现我的表情,只是一味说着话:“看,奶奶给你带好吃的东西,让你补补。
”说着就打开那我很熟悉的布袋一样一样给我看。
我的眼睛虽然湿润了,但仍低着头,没吭声,因为我知道楼上有许多鄙视的目光。
奶奶说完话,发现我异样的表情,以为我身体不舒服,心疼地说:“注意好好休息,我这就回去。
”说完,抚摸着我的头发转身要走。
才走出几步楼上隐约还传来取笑声,我仍不敢抬起头,只对奶奶蹒跚的背影轻声喊了一句:“奶奶,等一等!”奶奶听了笑着说“傻孩子,这么大了还撒娇。
”背影逐渐远去,楼上好事者的眼光却还在向我威逼而来。
此时,失控的我直奔二楼。
我发现自己眼光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敌意和反击,双方眼光相遇时,我传递着的信息是:走着瞧,下次也请你们这
些文化成绩垫底的贵族子弟尝尝我的眼光的厉害!
【病因诊疗】本文的失误主要有两点:一是原本和奶奶感情最深的“我”不应该写成对鄙视农民的世俗眼光的屈服者;二是不应以自己文化成绩好为资本,敌视和以报复行为对待有世俗偏见的同学。
修改时要以这两点为重点,让亲情战胜世俗,让不失友善的自尊占领同学之间本应纯净的天空。
【升格佳作及评析】
【评析】
“我”奶奶朴实而真诚的爱,同某些市镇学生的世俗眼光、“我”短时间的心理迷惘构成了矛盾的双方,“我”低头、抬头、昂头的变化,显示出“我”走出心理误区的轨迹,更显示出我国优秀传统美德规范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文末M同学眼神的变化就含蓄地表现了这一点。
原作的两点硬伤在改作中已被医治,改作中“我”面对世俗眼光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颇有乡土气息的亲情,结尾处暗示的当代青少年怎样传承传统美德这一课题,都使文章达到了中考一类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