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崇拜很不强烈的东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牛头神”的信仰非常深厚,甚至可以追溯到这些地区的创世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其次,牛在中国文化中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不屈的精神。
在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常常描绘牛力大无穷,能扛着重物渡过广阔的河流和险恶的地形,代表了人们对于顽强、勇敢和力量的向往。
此外,牛还象征着勤劳、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紧密相连。
再次,牛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也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崇拜神灵,将一些事物或动物视为神圣和神秘的象征。
牛在中国古代宗教中经常被视为神灵的载体或代表,人们通常将其作为祭祀的对象。
在一些寺庙和道观里,人们摆放牛形石雕或牛形佛像以示敬意,希望得到保佑和祝福。
此外,牛还在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新年庆祝活动中,人们通常会进行舞龙舞狮等表演,而牛则是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舞动的牛形狮子代表喜庆和祝福,带给人们好运和吉祥。
牛也常常作为图案出现在织锦、陶瓷和绘画作品中,象征着吉利和幸福。
总之,牛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财富、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稳定、富足和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无疑是深远而持久的,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生产力和经济活动的认同,更折射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一头牛的“神话”

一头牛的“神话”你可能听说过、或者品尝过这种牛肉——入口即化、口感销魂;你可能在各种广告宣传上看到过这种牛肉——价值千金、分級严格;你甚至可能会在朋友圈的鸡汤文里看到它——一只享受按摩、日日喝啤酒听音乐的牛,“人不如牛”……无数人把神户牛肉称为“世界上最美味的牛肉”、“一辈子总要吃一次的顶级牛肉”,神户牛也有着重重谜团、种种疑虑,不如一次探个究竟。
神户牛是什么牛在说神户牛之前,必然需要先提几句“和牛”与“国产牛”这两个概念。
日本和牛有黑毛和种(Kuroge wagyu)、红毛和种(Akage Wagyu)、无角和种(Mukaku Wagyu)和日本短角和种(Nihon Tankaku Wagyu)这四种,当然,其中大部分(约占90%以上)都是黑毛和牛,原产地包括鸟取、但马、岛根等地,最著名的神户牛即属于黑毛和牛。
可以说,黑毛和牛也成了大多数人眼里顶级牛肉的代称。
然而,国产牛不一定就是和牛,和牛也不一定就是日本国产牛。
先不说澳洲、美国均有和牛杂交品种,“国产牛”指的仅仅只是在日本国内饲养的牛。
可以说,类似于阳澄湖的蟹,无论是何时何地出生、带有何种血统的牛,只要在日本饲养的时间最久,就可以被称为日本“国产牛”。
那么,神户牛到底是什么牛?事实上,名声极响的神户牛并不是一个种类,而是一个品牌。
日本人食用牛肉的历史并不长,由于佛教影响,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肉食无缘。
一直到近代明治维新时期,在天皇的带领下,日本人才开始食用牛肉增强体质,而真正大规模食用牛肉则要到1960年以后。
有趣的是,第一次叫响神户牛大名的并不是日本人,而是英国人。
他在品尝了农夫用于农业作业的但马牛肉之后惊为天人,此后陆续进入神户港的外国船只也要求购买但马牛,名气传开之后,便有了“神户牛”之美名。
自然,当初的神户牛只是肉质较差的耕牛,与今日血统择优之后养殖的肉牛大不相同,只能用来证明但马地区牛的血统叫好。
作为日本三大名种和牛之一,神户牛与其他的两种松阪牛、近江牛都属于在兵库县出产的但马牛。
试析汉画像中的牛元素及其民间信仰

试析汉画像中的牛元素及其民间信仰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9期摘要:在数量丰富的汉画像石中有很多以牛为题材的图像。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汉画像中的牛图像,研究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代社会历史的细节,探讨其在汉代文化中的作用,并明晰其所代表的民间信仰。
关键词:汉画像;牛元素;民间信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9.0322000多年前,汉代人们将图形刻在砖石上,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画像石艺术,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两汉社会生活最直观的记录,对牛的艺术展现是我们探讨汉文化的一个侧面。
目前已有学者对汉画中的牛图像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徐燕的《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①文章专门探讨了汉代牛耕的类型及其改进技术与意义;曹旭、曾庆硕的《由汉画看牛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②一文从生产、畜牧、庖厨、交通运输、田猎、竞技娱乐、神话传说与驱魔升仙等八个方面对汉画像中牛图像的内涵进行了考证;贾勇、赵唯的《汉画中的牛神话》③探讨了汉画中牛的神性以及“仙话”和“神话”的矛盾性及价值;牛天伟、金爱秀的《牛神图像》④从民俗的角度对牛图腾崇拜及其背后的辟鬼、协调阴阳、逐疫升仙、雷雨之神、神农炎帝和蚩尤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虽然上述研究已经相当全面和深入,但整体系统地论述汉画像中的牛图像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1 牛耕与牛车:先进生产力及出行工具的载体人类由蒙昧时代步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从渔猎采集演进为农耕养殖的生产方式。
汉代是我国古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要原因。
汉画像中的牛耕及牛车图像,正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
目前出土的均为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且大多分布在陕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中原及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仅见于江苏。
根据所用犁具的不同,具体可将其分为四种牛耕方式:第一种为二牛抬杠单直辕犁,如山东金乡《汉石牛耕图》,画面上二牛抬杠共挽一犁,牛前一人双手执系引牛,牛后右边一人执竿赶牛,长辕犁的后边有一人扶犁掌控方向和深度,两头牛之间有一孩童扶辕,似在玩耍,扶辕上方还有一牛犊随耕前行⑤;第二种为一牛牵引的双直辕犁,如山东滕县宏道院《牛耕图》,左侧一人扶犁,另一人引牛耕地,大树下一人坐,三人执禾立⑥;第三种为一牛牵引的单直辕犁,如在陕西绥德县王得元墓室东壁门上的《牛耕图》,其采用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一牛在前拉犁,犁辕比二牛抬杠的辕短很多,一人着紧身衣裤,一手扶犁一手挥鞭⑦;第四种为二牛牵引的双直辕犁,如江苏睢宁双沟《牛耕图》,一人扶犁驾驭双牛耕种⑧。
牛头的名词解释

牛头的名词解释一、引言牛头作为一个名词,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化和领域中,无论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还是日常用语中都能看到牛头的身影。
那么,什么是牛头?本文将以2000字左右的篇幅,尝试对牛头这一名词进行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来探究其含义和象征意义。
二、牛头的字面含义牛头是指牛的头部,牛在农耕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劳动功能,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头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牛头通常由两只角、两只眼、两只耳和一个鼻子组成,形象鲜明。
牛头不仅是牛身体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符号和象征。
三、牛头的文化象征1.宗教和神话传说中的牛头牛头在许多宗教和神话传说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在古代埃及,牛头代表着该国的主神阿蒙。
在印度教中,牛头则象征着毗湿奴神,被崇拜为生命和力量的象征。
此外,牛头还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如美杜莎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拥有着一头毒蛇般的牛头。
2.寓言故事和民俗传说中的牛头牛头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寓言故事和民俗传说中。
其中著名的故事如《牛头马面》和《黄粱梦》等。
牛头马面被认为是阴阳两界的使者,有着各种神奇的能力。
而《黄粱梦》中的牛头人身形象则代表着世间的虚幻和迷茫。
四、牛头的象征意义1.力量和勇气的象征牛头与力量和勇气有着紧密的联系。
牛的头部肌肉发达,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和冲击力。
因此,牛头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勇气和坚毅的品质。
比如在部分西方国家的传统士兵头盔上,常常装饰着牛的图案,代表着士兵的英勇和战斗精神。
2.稳重和坚实的象征牛头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着稳重和坚实的品质。
牛头在形态上表现出一种平衡和稳定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所以在一些古代文化中,牛头被视为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标志。
比如在古印度,牛头被认为是神圣的,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
3.生育和丰饶的象征由于牛在农耕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牛头还常常被用来象征生育和丰饶。
在部分乡村地区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中,人们常常以牛头为图腾,期望能够祈求农业丰收和家族繁荣。
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

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马达加斯加作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岛屿,有着资源丰富。
想要来马达加斯加旅游,就要了解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
那么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一、宗教马达加斯加宗教政策宽松,各种宗教和平共存。
居民中信奉传统宗教的占52%,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占41%,信奉穆斯林伊斯兰教的占7%。
极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和福音教。
二、礼仪及禁忌崇拜牛:当地人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崇拜,农业地区以拥有牛多少为财富标志。
牛头为国家的象征。
刚产下的牛犊像婴儿一样要接受洗礼,每周有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
如果汽车行驶在马路上与牛群相遇,必须让道于牛。
“不得无故伤害牛”是该国民众的信条。
崇拜先人:尽管各地区部族风俗有差异,但马国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祖先当作神灵一样来祭祀和崇拜的风俗。
在马国人眼里,死去的祖先们是能量持有者,是他们在冥冥中保护着自己的子孙,也是后代们躯体与精神力量的源泉。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祝活动,马国人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和祈福仪式,摆上鸡、鸭、牛等供品,奉上自酿的甘蔗酒和蜂蜜等。
通过祭祀活动,族人们有时会得到来自祖先的“神喻”,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抉择或度过难关。
如果有人突遭不测或怪病缠身,会被视作因对祖先欠敬畏而得到的惩罚。
传统的马国人在为死者出殡时,会一路吹吹打打,跳传统舞蹈,女人击掌,男人挥舞标枪,抬棺人边走边猛烈摇晃,直到墓地为止。
翻尸节:是马特有的一种表示对已故者怀念和尊重的风俗。
“翻尸”顾名思义,就是将死者尸体从墓穴中取出来,给尸体翻翻身的意思。
马人认为死者在阴冷黑暗的地下埋了若干年,应该出来“透透气,晒晒太阳”。
翻尸通常在死者入葬几年后进行。
出于卫生考虑,一般选择在旱季,具体日期由族里的风水先生选定。
翻尸仪式举行时,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尸体从墓穴里取出,用新麻布包好,然后在众人簇拥下行进,男女又唱又跳,浩浩荡荡,越是热闹越显得对死者的尊重。
印度对牛的崇拜

印度对牛的崇拜众所周知,印度是牛的天堂。
印度人在家中饲养牛,给牛起名字,同牛说话,用花环和绶带装饰牛。
在印度,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超过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那种神圣的宗教感情确实很难用世俗的眼光来理解。
印度牛还被赋予了信步游走的权利,不仅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田野上,而且还可以走在高速路上,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浩浩荡荡地穿过闹市,汽车也要为它们让路,交通警对此也束手无策。
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让牛”、“为牛是瞻”的景观。
而这一独特景观的背后是印度独特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在起作用。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度,其中,印度教占主导地位,印度教徒的数量达到人口总数的80%,从绝对数字上看,印度教徒的行为方式就代表了印度社会的生活风貌。
印度教徒崇拜牛,尤其视母牛为他们的圣灵,所以牛在印度人的社会中就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但是,将这一习俗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牛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印度人的喜爱,牛尊崇地位的形成过程是曲折漫长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吠陀”经典书中并没有关于牛崇拜的迹象。
婆罗门种姓的宗教职责之一就是在祭祀时选择什么样的牛采用何种屠宰方法,这说明吠陀时期的印度人既不禁食牛肉也不保护母牛。
这就说明最初进入印度的宗教并不保护牛。
但是,作为上层统治工具的宗教著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形。
实际上当时的广大劳动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牛这种十分有用的家畜,牛已经成为他们基本生活的一部分。
但在当时的印度,牛崇拜还没有出现。
大约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瓦解,恒河流域出现了许多王国,印度的居民、生产、城市和商业的主要集中于此。
这里的季风雨保证了更充分的灌溉,形成肥沃的冲积土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生产潜力的区域[1]。
随着主要生产方式由流动的游牧经济到固定的农业经济的转变,恒河流域的人口增长了好几倍,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的是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矛盾,森林被加速砍伐,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在人与自然矛盾的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由此带来的是战争、干旱和连年不断的饥荒,下层人民面临着接二连三的灾难。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图腾崇拜名词解释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图腾崇拜名词解释牛,是人类之友,农耕之宝。
虽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
坚牛能负重,渡河不如舟”,但是,牛在人类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地,助过人类一臂之力,人们逐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从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就有极高的象征性意义。
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
”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古称之为“执牛耳”者,现代人则引申为“获胜者”或“称王者”。
所谓“牛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
就本文而言,旨在通过与句町古国、云南壮族有关,以牛为主题和内容的诸如地名、遗址、习俗、歌圩以及崇拜物等线索脉络,从牛 __,到牛的动物化石、圖案、塑像到牛的摩经、牛的传说、牛的驯养以及牛的崇拜、节日、圖腾文化,勾勒出一个内容全面、涉及多元、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渗透极广,且风格独特的云南壮族“牛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壮族其远古先民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
在云南壮族地区,围绕牛这个主题和中心,千百年来。
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蔚为壮观的奇风异俗。
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等壮侗语族的兄弟民族同胞,是一个喜爱牛,崇拜牛、以牛为圖腾信仰,并专门为牛设立“节日”,专程给牛“戴花”过节的民族。
壮族为牛设立“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
而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则称之为“敬牛节”、“牛戴花”和“牛王诞”。
壮语呼之为“脱轭节”,是壮族祭祀牛神的节日。
广西、云南壮乡节期不一。
广西为农历四月八、六月八、八月八。
云南则为十月初一。
“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牛招魂”。
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
为什么印度会以牛为神圣

为什么印度会以牛为神圣在印度,你是吃不到牛排与牛肉的,因为在印度,牛是至高神圣的存在,你知道其中的缘由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为什么印度会以牛为神圣,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以牛为神圣的缘由在印度,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超过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那种神圣的宗教感情确实很难用世俗的眼光来理解。
印度虽然早已是政教分离的现代国家,但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以往的一些暴力冲突与宗教纷争不无关系。
圣雄甘地曾说过:“牛是印度千百万人的母亲。
古代的圣贤,不论是谁,都来自牛。
”而当神牛与世俗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在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和文化氛围下,很难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
据官方统计,新德里流荡的神牛大约有4万头。
因为宪法禁止屠杀神牛,作为重要的农耕工具,在其年老之后,主人因为世俗的经济因素往往并不愿意为他们赡养天年,而是放之于野,任其自生自灭,这是流浪牛最大的源头。
从这个角度来看,神牛崇拜并没有超越世俗的价值取向,但由于流浪牛能够得到市民很好的照顾,同时不会受到伤害,因此也可以说是农民转嫁经济负担的一种传统方式,并不会导致良心遭谴。
当然,也有一些家养奶牛被放到街头,只是在挤奶的时候才领回家创造经济价值,利用神牛崇拜占便宜的小人也为数不少。
两大因素的驱使下,造成了印度大都市这种独特的景观。
印度牛口约有2亿头,占世界总量的1/4,只要有极少数人采取前述两种方式,流浪牛的数量便会不断增长。
所以,德里高等法院的这个措施只能是权宜之计。
实际上,正如一位市政官员指出的那样,从2003年9月到2005年3月,他们共捕获3万头流浪牛,但最终这些牛又重新走上了街头。
“保护牛是印度教送给全世界的礼物,只要印度教徒保护牛,印度教就将永远流传下去。
”但究竟谁应该承担起保护神牛的责任,如果把这个责任全民化,那么,极少数人就存在着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方面,世俗的经济规则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牛崇拜很不强烈的东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牛头神”的信仰非常深厚,甚至可以追溯到这些地区的创世...为了这个问题看了半个月的书,仍然毫无头绪,挫败感严重啊,现在只能把一些零散材料贴在这里了。
中国传统社会的神怪体系颇为复杂,是多种体系长期斗争融合、相互借鉴而成的,如果划分起来可以分为:民间故事传说、文人志怪笔记、道教星宿神灵、传奇故事文学、佛教经典传等等,但是其中脉络颇为复杂。
单以传统神怪体系中的牛形象来看,这几个部分中都有涉猎,但也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不过如果细致追求起来,还是有不少地方很有趣。
一,中国传统神怪故事中的“牛”形象1,中国传统神怪体系的最早来源,自然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所留下的记忆残像。
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中,牛是重要崇拜对象,按照现在的解读,蚩尤的九黎部落,就是牛与蛇崇拜的部落,尤字当通”牛”,这个说法还不确定。
但是伏羲、炎帝等神明的牛头人身传说版本也多可见于先代文书。
《山海经》有条目记载“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
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
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
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
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金篓子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女登,为少典妃。
游华阳,有神龙感女登,生炎帝,人身牛首,有圣德,以火承木,都陈,迁鲁。
嘉禾生,醴泉出。
在位百二十年。
而这些原始记忆所留下来的残像,虽经历千年的变迁,现在仍有影响,到现在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以图腾的形式祭拜牛神,典型如壮族”牛王“,虽然已经带有较为严重的道教痕迹,但本身仍然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的本质。
,2,”道教“中,牛的形象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从刘向作《列仙传》,其中想象老子出关所骑为一头“青牛”后,青牛就成为道教中“升仙”的引路人形象,在大量的道教“修仙体“文字中,”青牛道士“代表者丰厚的含义,可以被认为是老子化身,可以被认为是”根骨精奇“的修仙求道者,也有故事中作为道人升仙的标志。
幽明录桓玄在南郡国第居时,出诣殷荆州,于鹄穴逢一老公,驱一青牛,形色瑰异,桓即以所乘马易牛。
乘至零陵溪,牛忽骏驶非常。
因息驾饮牛,牛径入水不出。
桓遣人觇守,经日绝迹也。
元嘉中,益州刺史吉翰迁为南徐州。
先于蜀中载一青牛,下常自乘,恒于目前养视。
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
及亡,牛流涕滂沱。
吉氏丧未还都,先遣驱牛向宅。
牛不肯行。
知其异,即待丧。
丧既下船,便随去。
神仙传沈羲者,吴郡人也。
学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而不知服食药物。
功德感于天,天神识之。
羲与妻贾氏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道次忽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数十骑,皆是朱衣仗节,方饰带剑,辉赫满道。
问羲曰:“君见沈道士乎?”羲愕然曰:“不知何人耶?”又曰:“沈羲。
”答曰:“是某也,何为问之?”骑吏曰:“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从少已来,履行无过,寿命不长,算禄将尽,黄老愍之。
今遣仙官来下迎之,侍郎薄延者,白鹿车是也,度世君司马生者,青龙车是也,送迎使者徐福者,白虎车是也。
”须臾,忽有三仙人在前,羽衣持节,以白玉版青玉介丹玉字授与羲,羲跪受,未能读。
云拜羲为碧落侍郎,主吴越生死之籍,遂载羲升天。
时道间锄耘人皆共见之,不知何等。
须臾,大雾,雾解失其所在,但见羲所乘车牛入田食苗,或有识是羲牛者,以语其家弟子,数百人恐是邪魅将羲藏于山谷间,乃分布于百里之内求之,不得。
封君达者,陇西人也。
服黄精五十余年,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岁往来乡里,视之年如三十许人。
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时死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
不以姓字语人,世人识其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
后二百余年,入玄丘山仙去也。
拾遗记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
父名邺,为酇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
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
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
咸熙元夫,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
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
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
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
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
驾青色之牛,日行三百里。
此牛尸屠国所献,足如马蹄也。
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搜神记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
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
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遗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
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
钿车青牛上,饮食皆备。
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
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
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
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至其年八月旦,复来,作诗曰:“逍遥云汉间,呼吸发九嶷。
流汝不稽路,弱水何不之。
”出薯●子三枚,大如鸡子,云:“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
”硕食二枚,欲留一,不肯,令硕食尽。
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兰香降时,硕问祷祀何如。
香曰:“消魔自可愈疾,淫祀无益。
”香以药为消魔。
许真君真君乃化身而去。
俄顷,果见黑牛奔趁黄牛而来,大王以剑挥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
许君所化黑牛,趁后亦入井内。
其蜃精复从此井奔走,径归潭州,却化为人(黑牛即为青牛)堡女褒女者,汉中人也。
褒君之后,因以为姓。
居汉、淝二水之间。
幼而好道,冲静无营。
既笄,浣纱于浕水上,云雨晦冥,若有所感而孕。
父母责之,忧患而疾。
临终谓其母曰:“死后见葬,愿以牛车载送西山之上。
”言讫而终。
父母置之车中,未及驾牛,其车自行,逾淝、汉二水,横流而渡,直上浕口平元山项。
平元即浕口化也。
家人追之,但见五云如盖,天乐骇空,幢节导从,见女升天而去。
及视车中,空棺而已。
邑人立祠祭之,水旱祈祷俱验。
今浕口山顶有双辙迹犹存。
其后陈世安亦于此山得道,白日升天。
姝长吁曰:“我所以恳恳者,为是青牛道士的苗裔;况此时一失,又须旷居六百年,不是细事。
于戏此子,大是忍人。
”马周周大惊,问以禳制之术。
天纲曰:“可自此东直而行,当有老叟骑牛者。
不得迫而与语,但随其行,此灾可除矣。
”周如言而行,未出都门,果有老叟,骑牛出城,默随其后。
缭绕村径,登一大山。
周随至山顶,叟顾见之,下牛,坐于树下,与语曰:“太上命汝辅佐圣孙,创业拯世,何为昏沉于酒,自掇困饿。
五神已散,正气凋沦,旦夕将死,而不修省邪?”3,二十八宿星官中的牛宿,虽然有牛郎织女这样一个美丽传说,但也经常被理解为”金牛“,这两个到底哪个更正统已经难以考证,但是在传统故事中,除了留有大量的牛郎织女故事外,金牛故事也是不可忽略,其或许与二十八宿有关。
异苑晋康帝建元中,有渔父垂钓,得一金锁。
引锁尽,见金牛,急挽出牛,断,犹得锁长二尺。
幽明录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
古有钓于此潭,获一金锁,引之,遂满一船。
有金牛出,声貌莽壮。
钓人被骇,牛因奋勇跃而还潭,锁乃将尽,钓人以刀斫得数尺。
潭、濑因此取名。
淮南牛渚津水极深,无可算计,人见一金牛,形甚瑰壮,以金为锁绊。
集异记兖州人船行,忽见水上有浮锁,牵取得数许丈,乃得一白牛。
与常牛无异,而形甚光鲜可爱。
知是神物,乃放之。
牛于是入水,锁亦随去。
御览九百(此虽为白牛,但是浮锁等特征明显是金牛特征)4,民间信仰中,牛作为五畜之一,也会在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一席之地,是作为为人服务回报而来的。
而白牛则自古都是作为祭祀的最佳牛选,在必要时千金难求一头。
幽明录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
牛忽熟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
都督咒之曰;“汝若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
”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
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
”牛涕殒如雨,遂拜不止。
值冲醉,不得启,遂杀牛。
冲醉止得启,冲闻之叹息,都督痛加鞭罚。
桓玄时,牛大疫,有一人食死牛肉,因得病亡。
死时,见人执录,将至天上,有一贵人问云:“此人何罪?”对曰:“此人坐食疫死牛肉。
”贵人云:“今须牛以转输,既不能肉以充百姓食,何故复杀之?”催令还。
既更生,具说其言。
于是食牛肉者,无复有患。
颍川陈庆孙家后有神树,多就求福,遂起庙,名天神庙庆孙有乌牛,神于空中言:“我是天神,乐卿此牛。
若不与我,来月二十日当杀尔儿。
”庆孙曰:“人生有命,命不由汝。
”至日,儿果死。
复言:“汝不与我,至五月杀汝妇。
”又不与。
至时妇果死。
又来言:“汝不与我,秋当杀汝。
”又不与。
至秋遂不死。
鬼乃来谢曰:“君为人心正,方受大福。
愿莫道此事,天地闻之,我罪不细。
实见小鬼,得作司命度事干,见君妇儿终期,为此欺君索食耳,愿深恕亮。
君禄籍年八十三,家方如意,鬼神佑助,吾亦当奴仆相事。
”遂闻稽颡声。
护军琅邪王华,有一牛,甚快,常乘之,齿已长。
华后梦牛语之曰:“衰老不复堪苦载,载二人尚可,过此必死。
”华谓偶尔梦。
与三人同载还府,此牛果死。
侯官县常有阁下神,岁终,诸吏杀牛祀之。
沛郡武曾作令断之,经一年,曾迁作建威参军。
神夜来问曾:“何以不还食?”声色极恶,甚相谴责。
诸吏便于道中买牛,共谢之,此神乃去。
世说新语宋刘义庆刘尹在郡,临终绵?(啜口换忄),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搜神记义兴方叔保得伤寒,垂死,令璞占之,不吉,令求白牛厌之。
求之不得,唯羊子玄有一白牛,不肯借。
璞为致之,即日有大白牛从西来,径往临,叔保惊惶、病即愈。
5,还有两个形象较为普遍的,一个是地狱的狱卒牛头,一个就是孙悟空的好兄弟老对手牛魔王。
幽明录巴丘县有巫师舒礼,晋永昌元年病死,土地神将送诣太山。
俗人谓巫师为道人,路过冥司福舍前,土地神问吏:“此是何等舍?”吏曰:“道人舍。
”土地神曰:“是人亦道人。
”便以相付。
礼入门,见数千间瓦屋,皆悬竹帘,自然床榻,男女异处,有诵经者,呗偈者,自然饮食者,快乐不可言。
礼文书名已到太山门,而身不至。
推问土地神,神云:“道见数千间瓦屋,即问吏,言是道人,即以付之。
”于是遣神更录取。
礼覌未遍,见有一人,八手四眼,提金杵,逐欲撞之。
便怖走还出门,神已在门迎,捉送太山。
太山府君问礼:“卿在世间,皆何所为?”礼曰:“事三万六千神,为人解除祠祀,或杀牛犊猪羊鸡鸭。
”府君曰:“汝佞神杀生,其罪应上热熬。
”使吏牵着熬所。
见一物,牛头人身,捉铁叉,叉礼着投铁床上,宛转身体焦烂,求死不得。
经一宿二日,备极冤楚。
府君问主者:“礼寿命应尽?为顿夺其命?”校禄籍,余算八年。
府君曰:“录来。
”牛首人复以铁叉叉着熬边。
府君曰:“今遣卿归,终毕余算。
勿复杀生淫祀。
”礼忽还活,遂不复作巫师。
杜子春未顷而将军者复来,引牛头狱卒,奇貌鬼神,将大镬汤而置子春前,长枪两叉,四面周匝,传命曰:“肯言姓名即放,不肯言,即当心取叉置之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