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送转”一直是资本市场上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深圳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了研究,以高送转股的除权日前后30个交易日为窗口,研究发现提前买入高送转的股票确实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同时对数据分成了四个阶段,研究了这种“除权日效应”是否一直存在,而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除权日效应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高送转股;除权日;事件研究

一、引言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每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布的密集期,许多高送转的股票浮出水面。高送转股指上市公司每股送股(或者转股)达到0.5股以上的股票。对高送转股的炒作,常有的说法是“利好之后就是利空”,甚至有的股票在除权日之后,股价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从会计理论角度来说,股票股利并不会改变投资者所占公司的股份比例。从这个角度提出疑问,本文希望通过对除权日前后的股价变动来揭示市场上对高送转股的炒作行为,是否真的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这种现象是否从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如果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那么操作策略是什么?

国外关于股票股利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BallandBrown(1968)开始,他们认为股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公司的盈余符号(正或者负)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也证明了超额收益率的存在。Beaver(1968)得出的结果是:在公告期后两周内,存在着超额收益。Fama 等(1969)运用了事件研究法得出的结论认为:股票股利会提高股票的收益率,从而在市场中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者也都认同这个观点。吴世农等(1997)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盈余信息在交易中获得超常收益。俞乔和程滢(2001)得出的结论认为,股票股利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也同样证明了股票股利导致的股价波动确实可以带来超额收益。陆正华(2010)研究证明了在创业板中的高送转公司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由此可见,股票股利导致股价波动是可以带来超额收益率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股票股利中高送转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以除权日为研究事件的则更加少;同时从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之初到现在,是否一直存在着超额收益的问题没有进行探讨。本文从这两点出发,希望能够对高送转的现象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可以指导于实际的投资活动当中。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将沿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股价变动与股票股利的关系。采用高送转股票的除权作为研究事件,以除权日前后三十天作为事件的研究窗口来分析除权对于股价变动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事件研究法需要对股票的正常收益率进行估计,那么目前对于正常收益率的估计方法有均值调整法和市场模型法。相比较而言,市场模型法是从CAPM模型中推导而来的,更加体现了市场收益率和个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这点,就更能精确的估计出市场相对于市场的超额收益率。所以本文决定采用市场模型法来估计股票的正常收益率,从而得出超额收益率。

首先以高送转的上市公司的除权日(t=0)的前后三十天为样本时间,估计出各个上市公司的正常收益率,即:。

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用同期实际的个股的收益率和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来得出和的估计值,从而可以估计出个股的正常收益率的估计值;

是根据CAPM模型:

推导得来的。表示个股的正常收益率;是个股相对于市场的风险系数;表示市场的收益率;表示无风险利率。那么也可以直接用CAPM模型来计算得到个股的正常收益率,于是就可以得到个股的超额收益率。

其中Rit是个股的每天的实际收益率。

然后分别计算出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

其中t为观察的窗口期(t=-30,-29,……-2,-1,0,+1,+2,……+30)。

根据上述的方法,就可以观察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超额收益的问题。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下,任何一个投资者是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因为现有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按照这个理解,在除权日前后,也是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率的。

(二)数据样本

在原来的大部分文献中,仅仅采用了一段时间内的样本量,本文希望所采用的数据能够更具有普遍性,所以选择了深圳主板市场为研究对象,时间为1991年1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区间内发放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初步得到的事件数是15758个,然后再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如下:第一,必须是进行了高送转的上市公司,就是送转股在每股0.5股以上的公司作为研究事件;第二,在事件前后30天的观察期内,排除停牌超过四天(含四天)以上的事件(这样考虑的原因是消除股价由于其他停牌信息导致波动而带来的影响);第三,在除权日的前后分别有30天的交易日。根据上面的标准进行调整,最后一共得到了661个研究事件。

(三)结果

根据上面的过程,最终得到每天的平均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如表1所示。

绘制的图表得到:

从图表2可以看出,在除权日的-10天左右,出现了超额收益率的情况,而且在除权日的-5天达到了最高值,随后是超额收益率开始下降,在+1天和+30天之间,我们可以发现,超额收益率处于0值以下的次数显然多于在0值以上的数量。与之相对应的是在CAR变化图中(图表3),累积超额收益率在-3天时达到了最高值,然后开始快速下降。依据这种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判断,提前买入高送转的股票确实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是在图表3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0天到-10天之间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并没有增加很多,但是从-10天开始快速上升,而在-3天到+3天之间又快速下跌,这充分说明了市场参与者确实参与了对高送转股票的炒作导致了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坐电梯式”一上一下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除权日之前召开的股东大会,甚至是业绩预告书中已经会告知股利政策,而市场对于这种已经公开的信息的炒作,则说明了市场参与者对高送转纯粹是一种炒作的短期行为,在“资本逐利”的观念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炒作是否是与生俱来的,以后是否会消失,以后的炒作是否具有风险,则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规律是否是从中国资本市场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思路是对前面的研究事件进行分类,大概按照每五年进行分组,然后再重新观察他们的CAR变化情况。因此得到:1991年到1995年一共有26个研究事件;1996年到2000年一共有218个研究事件;2001年到2005年一共有154个研究事件;2006年到2009年一共有263个。分别绘制四个时间段的CAR变化图:

从上面的四个时间段的CAR变化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高送转股票的除权日炒作确实是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的现象,但是市场在变化,规律也发生着变化,我们试图对这些变化作出解释,以求得对市场更加深刻的理解:

1.第一、二段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最高点都出现在t=0时候,而第三、四段的累计超额收益率都是出现在t=-3的时候,这说明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对于这个规律的把握程度已经更加娴熟,选择在除权日之前就进行了获利出局,这是市场发展更加有效的一种体现。那么我们的推测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个时间点还会更加的提前。

2017年妖股排行榜

2017年妖股排行榜 妖股背后,必是游资的接力炒作,这些计谋,高人早已看穿。庄家的把戏亘古不变,拉高、诱多、出货。手法简单,但却屡屡得手,盖因散户人性使然。以下是cN人才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天精工 妖术:30连板刷新纪录!最牛新股实至名归! 发行价仅为元,2016年发行价最便宜的新股,上市后,却连收30个涨停板,刷新了此前乐凯新材与暴风集团首发29连板的纪录。海天精工,当之无愧为本年度最牛新股称号。 公司是高端数控机床行业领导者之一,产品主要应用在航天航空、船舶、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目前,高档数控机床已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公司有望通过迎合需求结构升级来缓冲行业整体需求下行带来的冲击。 名家汇 妖术:次新股+高送转股价受益持续拉升 公司身披高送转概念股“马甲”,前期有10转15股的先例,随着年报将陆续披露,市场对高送转概念的炒作再度升温。 据了解,公司拥有《城市及道路照明与业承包壹级》,《照

明工程设计与项甲级》两项资质。而行业内,同时拥有两项资质的企业仅27家,资质具备一定稀缺性。 四川双马 妖术:逆势疯涨为哪般?一切皆因股权转让! 8月,四川双马原控股股东拉法基及关联股东以亿元转让所持有的四川双马%股权。知名产业经营和投资人林栋梁控制的实体企业作为收购人,国际知名机构IDG资本作为收购方一致行动人,北京和谐恒源以其持有%的股权比例将成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东。消息发布后,这匹“人造黑马”开始苏醒,股价从元一路飙涨至11月3日最高价42元,阶段涨幅高达5倍! 四川双马的凌厉走势,在A股刮起了一阵“股权转让”妖风。诸如顾地科技,大连电瓷,银鸽投资,英力特等均因“股转”概念收获翻倍涨幅。 三江购物 妖术: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新零售概念风口起飞! “不再公布GmV数字!不再提到电子商务这个标签!”这是马云在6月召开的阿里巴巴投资者会议中发表的原话。不等市场完全消化马董事长的洗脑名言,5个月后的云栖大会中,马云又抛出“新零售”一词,再次坚定了阿里巴巴的转型决心与方向。 三江购物,光荣成为阿里巴巴拥抱线下,提出“电商+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高送转股中的“除权日效应”研究(一) 【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送转”一直是资本市场上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深圳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了研究,以高送转股的除权日前后30个交易日为窗口,研究发现提前买入高送转的股票确实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同时对数据分成了四个阶段,研究了这种“除权日效应”是否一直存在,而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研究发现,除权日效应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了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高送转股;除权日;事件研究 一、引言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每年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布的密集期,许多高送转的股票浮出水面。高送转股指上市公司每股送股(或者转股)达到0.5股以上的股票。对高送转股的炒作,常有的说法是“利好之后就是利空”,甚至有的股票在除权日之后,股价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从会计理论角度来说,股票股利并不会改变投资者所占公司的股份比例。从这个角度提出疑问,本文希望通过对除权日前后的股价变动来揭示市场上对高送转股的炒作行为,是否真的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这种现象是否从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如果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那么操作策略是什么? 国外关于股票股利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BallandBrown(1968)开始,他们认为股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公司的盈余符号(正或者负)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也证明了超额收益率的存在。Beaver(1968)得出的结果是:在公告期后两周内,存在着超额收益。Fama 等(1969)运用了事件研究法得出的结论认为:股票股利会提高股票的收益率,从而在市场中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者也都认同这个观点。吴世农等(1997)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盈余信息在交易中获得超常收益。俞乔和程滢(2001)得出的结论认为,股票股利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也同样证明了股票股利导致的股价波动确实可以带来超额收益。陆正华(2010)研究证明了在创业板中的高送转公司也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由此可见,股票股利导致股价波动是可以带来超额收益率的,但是对于具体的股票股利中高送转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以除权日为研究事件的则更加少;同时从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之初到现在,是否一直存在着超额收益的问题没有进行探讨。本文从这两点出发,希望能够对高送转的现象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可以指导于实际的投资活动当中。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将沿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股价变动与股票股利的关系。采用高送转股票的除权作为研究事件,以除权日前后三十天作为事件的研究窗口来分析除权对于股价变动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事件研究法需要对股票的正常收益率进行估计,那么目前对于正常收益率的估计方法有均值调整法和市场模型法。相比较而言,市场模型法是从CAPM模型中推导而来的,更加体现了市场收益率和个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正是由于这点,就更能精确的估计出市场相对于市场的超额收益率。所以本文决定采用市场模型法来估计股票的正常收益率,从而得出超额收益率。 首先以高送转的上市公司的除权日(t=0)的前后三十天为样本时间,估计出各个上市公司的正常收益率,即:。 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用同期实际的个股的收益率和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来得出和的估计值,从而可以估计出个股的正常收益率的估计值; 是根据CAPM模型: 推导得来的。表示个股的正常收益率;是个股相对于市场的风险系数;表示市场的收益率;表示无风险利率。那么也可以直接用CAPM模型来计算得到个股的正常收益率,于是就可以得到个股的超额收益率。

炒股入门与技巧

炒股入门与技巧 一、炒股入门知识 1、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已投资入股的证书与索取股息的 凭证。股票像一般的商品一样,有价格,能买卖,可以作抵押品。股份公司借助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而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获取一定的股息收入。 2、相关机构 证券市场是股份制企业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及证券流通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 发行市场又称为初级市场,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场所。发行市场主要通过发行证券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发行市场由证券发行者、证券承销商(中介机构)和认购投资者三个元素构成。 流通市场: 流通市场又叫二级市场,是供投资者买卖已发行证券的场所,主要通过证券的流通转让来保证证券的流动性,进而保证投资者资产的流动性。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基础,决定着流通市场上流通证券的种类、数量和规模;流通市场则是发行市场存在发展的保证,维持着投资者资金周转的积极性和流动的灵活性,两者互为条件又相互制约,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 3、股市开户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商进行上市股票、债券公开集中交易的场所。我国建有上海和深圳两个社会个人股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实行会员制,为不盈利的事业法人。交易所不吸收个人会员。会员须缴纳交易费,其中包括年费和经手费。兼营经纪和自营业务的证券商以及专营自营业务的证券商每年缴纳年费50000元,专营经纪业务的证券商每年要缴纳交易年费10000元。此外,证券商还要按照成交额的千分之零点三缴纳交易经手费。 一般客户是不能直接进行证券交易,而要委托证券商或经纪人代为进行。客户的委托买卖是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基本方式,是指投资者委托证券商或经纪人代理客户(投资者)在场内进行股票买卖交易的 活动。股票的交易程序一般包括开户、委托买卖、成交、清算及交割、过户等几个过程。 A股开户操作流程: (1)个人开户操作流程: 第一步:填写开户申请表、《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书》、上海帐户的《指定交易协议书》,同时签字确认。 第二步:验证。客户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沪深股东帐户卡原件。 第三步:开户处理。 (2)机构法人开户流程,跟个人开户流程相同,但需要提供以下

基本分析大除权后的股票也能买共3页

大除权后的股票也能买 近日,一些财经网站的论坛贴吧又贴出了早在2002年就已经发表的文章《七类股票坚决不能买》。该文阐述了以下七个观点:1、暴涨后的股票坚决不买;2、放天量的股票坚决不买;3、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买;4、有大问题的股票坚决不买;5、长期盘整的股票坚决不买;6、利好公开的股票坚决不买;7、基金重仓的股票坚决不买。笔者对大部分论点都比较支持,但对“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买”这一条持反对意见。窃以为,并非所有大比例除权的股票都不能买,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大比例除权后的股票,反而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收益。 所谓大比例除权股票,一般是指年度派送在每10股转赠10股以上的股票。此类个股在送转除权后,股价会跌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类个股因在除权之前有“高送配”预期的炒作,往往会放量上涨。但除权后股价便一落千丈,主力如果借势跑掉,那些受低价诱惑的接盘者便会被套。因而,才有人写文章告诫散户们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能买。但实际上,目前两市每年高送转的股票有三、四百只,10送10以上的也有几十只。笔者观察发现,这些股票并未受到冷落,相反,一些个股却走出了不错的填权行情。所以,对于大比例除权股,绝不能一棒子打死,还要灵活操作才对。 那么,该如何对大比例除权股进行操作呢?首先,要分析判断其除权的性质。有些股票大比例除权完全是上市公司股本扩张的需要,尤其是新上市的一些次新股,由于股本较小,上市一段时间后,遭到资金爆炒,股

价虚高,很不利于后市发展。为此,上市公司才做出高送配的决定,扩大股本,降低股价,让市盈率和市净率都降下来;有的股票则连续多年实施高送配,甚至已形成规律,这样的股票在除权后,多数会走出填权行情。有人专门连续追踪这类高送配的股票,在其除权后买入,在次年除权前抛出,收益相当不错。一般来说,大比例除权股票的股本都不会太大。如果股本已经很大了还进行高送配,在除权后盘整的时间就会格外长,对这样的股票,就尽量不要参与了。 其次,要研究其基本面。对于大比例除权股,从得知其送转的消息后,就要仔细研究其基本面。先看它所属的板块是否热门,受没受利空打压,有没有利好政策,十大流通股东的情况。然后看它的业绩,最近一次报表的盈利情况,有没有业绩增长点。如综合分析后发现该股利好大于利空,那么在除权后就可择时买入。 最后,选准买入的时机。一般来说,大比例除权股在除权当天如若逢大盘利好上涨,当天就可买入,短线便能赚取几个点。如逢大盘利空下跌,当天不要买,要等大盘转势后介入。除权后便放量上涨,甚至涨停,不要跟进,这是主力在补仓操作,好降低仓中成本,以便出货。举例说明,一只股票在15元时发布高送配公告,结果在登记日时被放量炒到20元,主力平均成本在18元左右。10送10除权后,股价降到10元,折合配送股价格,主力平均成本在14元左右。此时主力是不能出货的,因而会大笔买入,将股价拉高,以便于日后出货。因而,很多大比例除权股除权后都会走出先扬后抑的形态来,然后便是一段时间的横盘整理。这个过程,其

2020中级会计 财管第06讲 财务杠杆效应和总杠杆效应

第06讲财务杠杆效应和总杠杆效应 三、财务杠杆效应 讲解:重要而简单的例子 某企业现有资金4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2元;银行借款200万元,年利息率为8%,EBIT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①有关计算如下: EBIT=40 EPS==0.18元 EBIT↗20% EPS==0.24元增加33.3% EBIT↘20% EPS==0.12元减少33.3% ②若利率提高到10%,重复上述①计算 EBIT=40 EPS==0.15元 EBIT↗20% EPS==0.21元增加40% EBIT↘20% EPS==0.09元减少40% ③若上述负债无利息,重复上述①计算 EBIT=40 EPS=0.3元 EBIT↗20% EPS==0.36元增加20% EBIT↘20% EPS==0.24元减少20% 1.财务杠杆的定义: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2.财务杠杆存在的前提: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对比计算①、②和③ 3.财务杠杆的计量:财务杠杆系数(DFL) (1)定义:DFL即EPS变动相对于EBIT变动的倍数

(2)财务杠杆系数 以计算①为例 DFL==1.67 在不存在优先股股息的情况下,可以得出 财务杠杆系数= 如果存在优先股股息,可以得出 财务杠杆系数= 以计算①为例DFL==1.67 (3)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包括:债务资本比重、普通股收益水平、所得税税率水平;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水平等。 (4)固定性资本成本为0时,财务杠杆系数为1。(计算③) 4.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固定性资本成本越大,息税前利润水平越低,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四、总杠杆效应 1.定义:产销业务量Q较小变动引起EPS较大变动的现象。 2.总杠杆存在的前提: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 3.总杠杆的计量:总杠杆系数(DTL) (1)定义:DTL即EPS变动相对于产销业务量Q变动的倍数 (2)总杠杆系数= DTL=DOL×DFL 在不存在优先股股息的情况下,可以得出 DTL= 如果存在优先股股息

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 (1)含义 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利息、优先股利等)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 =(净利润-优先股利)/普通股股数 EPS= (2)财务杠杆效应的度量指标--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 定义公式: DFL== 【手写板】 DFL=每股收益变动率/EBIT变动率=3 计算公式推导: ①基期:EPS= ②预计期:EPS1= ②-①=△EPS= DFL==== 【手写板】 无优先股:DFL=EBIT/(EBIT-I) (2)财务杠杆效应的度量指标--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 定义公式: DFL== 计算公式(不考虑优先股时): DFL== 如果企业既存在固定利息的债务,也存在固定股息的优先股时: DFL= 【手写板】 税前优先股利 【教材例5-14】有A、B、C三个公司,资本总额均为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均为30%,每股面值均为1元。A公司资本全部由普通股组成;B公司债务资本300万元(利率10%),普通股700万元;C公司债务资本500万元(利率10.8%),普通股500万元。三个公司20×1年EBIT均为200万元,20×2年EBIT均为300万元,EBIT增长了50%。有关财务指标如表5-7所示:

DFL=> =1/[1-] DFL=>

【例题?单选题】某公司基期息税前利润1000万元,基期利息费用为400万元,假设与财务杠杆相关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该公司计划期的财务杠杆系数为()。(2018卷Ⅰ) A.2.5 B.1.67 C.1.25 D.1.88 【答案】B 【解析】DFL=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润总额=1000/(1000-400)=1.67。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有()。(2017年) A.息税前利润 B.普通股股利 C.优先股股息 D.借款利息 【答案】ACD 【解析】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优先股股息/(1-所得税税率)],所以选项A、C、D正确。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有()。 A.产品边际贡献总额 B.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 D.财务费用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DFL=EBIT/(EBIT-I),且EBIT=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由公式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 3.总杠杆效应 (1)含义 总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和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的变动率的现象。 【手写板】 (2)总杠杆系数(Degree Of Total Leverage) DTL=DOL×DFL== = 计算公式(不存在优先股时) DTL= 【手写板】 M0-F= EBIT0 DTL= M0/[ M0-F -I-DP/(1-T)](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在存在优先股股息时) == (3)结论 意义(1)只要企业同时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和固定性资本成本,就存在总杠

一个千万操盘手的独家操作技巧秘诀

一个千万操盘手的独家操作技巧秘诀 一个千万操盘手的独家操作技巧秘诀 一、短线操作的真正目的不是不想赚大钱,而是为了不参与走势中不确定因素太多的调整。“走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一种无法把握的巨大风险,用短线操作的方法,就可以尽量避开这种风险。因此,只要一只股票的攻击力消失,无论它是否下跌,都必须离场———这是短线操作的原则。 二、左、右侧交易的概念很重要何谓“左、右侧交易”?A、在股价上涨时,以股价顶部为界,凡在“顶部”尚未形成的左侧高抛,属左侧交易,而在“顶部”回落后的杀跌,属右侧交易。B、在股价下跌时,以股价底部为界,凡在“底部”左侧就低吸者,属左侧交易,而在见底回升后的追涨,属右侧交易。C、有时同样一个价位,却有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之区别。左侧交易是业余水平标志,而右侧交易是专业水平证明。左侧交易中的主观预测成分多。右侧交易则体现对客观的应变能力。专业高手既不做“左侧交易”,也永远不追求”抛在顶部、吸在底部”的神仙境界交易。对右侧交易的重要性,除了须有上述认识之外,更需要经过心理性格上的训练,方有可能做到。 热点龙头主要以短平快的操作手法为主,迅速寻找市场热点,牛市找上涨龙头,熊市找反弹龙头。主力操作一只股票,一般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震荡,小幅拉升,这个时间是最佳的介入时机;而如果你没有介入,最后在第二个拉升阶段买入,“不需要全部赚足,但至少在鱼肚子上咬了一口。”在资金的分配上主要分三个层次,大约50%-60%的仓位配置在绩优、符合国家政策、形象良好的个股,期待稳定增长;约30%的仓位进行比较激进的操作,主要选择可能成为市场热点的股票;最后10%-20%的资金则是跟随市场热点,做做“短平快”。 每一轮行情都有一群主流品种领涨整个市场,主流热点龙头是你的最佳选择暴利品种!如果你总是对此视而不见,或者喜欢在二线股上找机会期待补涨,那只能说你的方法有问题,也可能是性格原因所致,这实在是个很要命的弱点,追随领头羊就是其选股的最根本原则,由于每天市场的信息比较多,这个时候需要一些辅助,红岭内参的信息还不错,百度搜索下红岭内参,排第一个就是,我天天看的,市场热点很及时反映出来,适合做中短线的,最近看他信息,收益也很可观,30%多。 三、短线操作出错后的保护措施——低位的补仓救援与高位的斩仓止损1、高位看错必须严格止损,低位看错应该敢于补仓。2、在实战中,股价处于高位,后市下跌空间大,获利机会已消失,即必须止损。3、若股价尚在循环周期的低位和上升通 道之中,则应在支撑位处补仓待变。如股价是在下降通道中运动,下方无重要技术支撑时则严禁补仓,而只能果断斩仓止损。 四、短线操作的大盘条件当日涨幅排行榜第一板中,如果有5只以上股票涨停,则市场是处于超级强势,大盘背景优良。此时短线操作可选择目标坚决展开。第一板中如所有个股的涨幅都大于4%,则市场是处于强势,大盘背景一般可以。此时短线操作可选择强势目标股进入。第一板中如果个股没有一个涨停,且涨幅大于5%的股票少于3只,则市场处于弱势,大盘背景没有为个股表现提供条件。此时短线操作需根据目标个

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

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即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 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 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由于 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通股负担的固 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三种形式。 1、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2、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3、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 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financial leverage)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 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又称融资并购,举债经营收购(美)是一种企业金融手段。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公司或个体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 债务抵押,收购另一家公司的策略。交易过程中,收购方的现金开支降低到最小程度。换句话说, 杠杆收购是一种获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杠杆收购的突出特点是,收购方为了进行收购,大规 模融资借贷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费用。通常为总购价的70%或全部。同时,收购方以目标公司 资产及未来收益作为借贷抵押。借贷利息将通过被收购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来支付。 杠杆收购的主体一般是专业的金融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钱买 下公司,通过经营使公司增值,并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通常投资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钱,资 金大部分来自银行抵押借款、机构借款和发行垃圾债券(高利率高风险债券),由被收购公司的资 产和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作担保并用来还本付息。如果收购成功并取得预期效益,贷款者不能分享 公司资产升值所带来的收益(除非有债转股协议)。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要先安排过桥贷款(bridge loan)作为短期融资,然后通过举债完成收购。杠杆收购在国外往往是由被收购企业发行大量的垃 圾债券,成立一个股权高度集中、财务结构高杠杆性的新公司。在中国由于垃圾债券尚未兴起,收 购者大都是用被收购公司的股权作质押向银行借贷来完成收购的。

高送转与股权登记日

高送转 百科名片 “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送红股或大比例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 0股转增8股,或每10股送5股转增5股。“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高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的股东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 股票术语。 高送转(配)是指送股或者转增股票比例较大,一般10送或转5以上的才算高送转。比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0股转增8股等。送转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送转10. 高送转作为一种炒作的题材,相对多见于股市处于牛市阶段时,因为此时更容易受到股民追捧,而在熊市阶段由于股民相对不热衷这种题材,高送转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公布高送转之前,主力(庄家)一般都会提前知道(这种信息不对称有时不可避免),因此股价往往会出现预热。不过高送转的股票还是有一定的炒作价值,但只是炒作价值,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投资价值,只是具有投机的价值。 在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实施日,公司股价将作除权处理,也就是说,尽管“高送转”方案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股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也未发生变化。“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 高送转只是迎合市场概念的一种炒作,实际上送股也好转增也罢都无根本意义,只有炒作意义。因为持有的股数多了,但价格也相应下来了,所谓背着抱着一般沉,股票总市值并无变化,主要是看有没有主力拉高股价,这样股民才有获利的机会。高送转受追捧主要是一种心理因素,譬如说在牛市中某股10元一股,年报时10股送10股,而股价拦腰一半成了5元,视觉上价格较低容易吸引新股民跟风,就好像大白菜一块一公斤你嫌贵,而五毛一斤你就觉得便宜了的一样的无意义心理。填权后庄家获利丰厚,真实的复权价格已到天上,但跟风的并不感觉价格高。老股民虽然对这种游戏规则心知肚明,但既然大家认为大家都有这种心理,就形成了默认的击鼓传花式的博傻游戏。所以,在西方成熟市场,股民们并不太认可高送配,他们只认现金分红的持续能力,这才是根本。好在每种游戏规则都有其底线,不能轻易触碰,送转股票也是有基本要求的,要求公司基本面(股价,业绩,公积金等等)有基本条件,不是公司可以无限制送转的。 当然,股票拆分本身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例如,由于股价低,也就使得资金门槛相对降低,方便小资金的出入,提高流动性。譬如说,美国很多股票的股价每股成千上万美金,试想如果中国某支股票一万元一股,有几个股民会参与?既限制了小资金的自由,

最新中国股市存在杠杆效应吗

中国股市存在杠杆效 应吗

中国股市存在杠杆效应吗① 摘要:不同学者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助于GJR-GARCH和EGARCH,以一定的样本为初始样本,然后逐个扩大样本容量,研究样本的变动对结论造成的影响,得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杠杆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 GJR-GARCH EGARCH 杠杆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投资、证券定价、风险管理和货币政策制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学者长期关注这一问题。波动率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多种波动率模型,从早期的方差标准差发展到今天的ARCH族的条件异方差模型。人们在研究中发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具有集群性,即随机扰动往往在较大幅度波动后面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波动,在较小幅度波动之后面紧接着较小幅度的波动。早期波动率模型要求随机扰动项是同方差,不能够捕捉到这种现象,直到1982年Engle提出ARCH模型,后来由Bollerslev(1986)推广形成GARCH模型。由于在ARCH和GARCH模型中,方差对不同方向的冲击对称地起反应,因为只有冲击的平方映射到条件方差,结果造成上一期价格变化的符号所包含的信息被失去。Black (1976)注意到负面冲击比同等程度的正面冲击的波动率要高,他首次使用“杠杆效应”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现象,指的是股价变动和波动性负相关,同等强度的利空消息比利好消息导致的市场波动更大。人们做了许多研究试图把非对称信息包括到条件方差中,如Glosten,Jagannathan 和Runkle ①研究领域包括金融计量、实证金融、投资经济理论与应用。

老股民总结的25条股票交易技巧

股票交易二十五大绝招 一,不冲高不卖,不跳水不买,横盘不交易 二,买阴不买阳,卖阳不卖阴,逆市而动,方为英雄。 就是讲逆市而动的道理,第一诀是说短线的,第二诀是说中线的。即,买时,

选则K线收阴线时买;卖时,选则K线收阳线时卖。 三,高低盘整,再等一等。 包括了诀一中“横盘不交易”的内容,但主要的意思是说,当一只股票或者权证持续上涨或者下跌了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横盘状态,此时不必在高位全仓卖出,也不必在低位全仓买进,因为盘整之后就会变盘,故盘整时期不可主观决定建仓或清仓。如果是高位向下变,则及时清仓,不会有损失;如果是低位向高变,

及时追进,也不会踏空。 四,高位横盘再冲高,抓住时机赶紧抛;低位横盘又新低,全仓买进好时机。 是对口诀三的进一步具体化说明,是描述诀三中的一种最佳时机。股价和大盘常常是高位盘整后还有新高,低位盘整后又创新低,因此说,要等待变盘的方向明朗后再开始。如高位横盘后向上变盘,再创新高,这是卖出的最佳时机;

而低位横盘整理之后再向下变盘,这将是满仓买入的最佳时机。

五,未曾下手先认错,宁可买少勿买多。 大道至简,这句诀又是一个看似简单做来不易的大道理。是说一个资金的分配使用问题,你不能一下子把资金全都买进去,那你就只有等着挨套了。会买,买在低点才是真正的师傅,卖则不那么重要了,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下手买股之前,你必须承认你的买入是错误的,做好股价跌下去,你被套后在低位如何加仓补进的准备,而不是人常说的什么技术上的止损,那是要你割肉,全是害人

的瞎话。自有股市以来,只有“金字塔式买入法”是操作技法上唯一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金字塔式投资方法,它是一种分批买卖股票的方法。即买入股票时,愈买愈少;卖出股票时,愈卖愈多。 六,正股未涨权先行,正股回调权后应。 是说如何看正股操作权证的,说明了权证和正股的联动关系。即正股启稳后,还未上涨之时,权证就已经提前上行了,原因是有先知先觉的人已提前下手了,当正股上涨之时,权证则加速上扬,当正股到位时,权证还常有最后一冲;而当正股开始下调时,权证则表现为调整滞后,起初跌的慢,跌的少,当正股调整趋缓时,权证的下调时常是加速赶上来。掌握了股和权的节奏,操作也就胸有成竹了。

怎样判断高送转股票

首先我们谈一下,在知道了哪些行业可能产生高送转以后,该如何判断哪些具体个股可能产生高送转。 1、注意会计法规的合理性:比如,熟悉会计知识的朋友会知道,公司送股或者转增股必须要通过未分配利润或者资本公积金来进行,而会计法规规定公司必须提取一定的公积金及公益金(20%左右),因此,要进行送转股,当期净资产肯定要在1.20元以上,要10送转10 的话,净资产至少2.20元,这些都是会计理论基础,实际上公司不会不顾一切的分完转完,因此,每股净资产、公积金越高,高送转的可能性越大。另外,还要注意证券法规限制:比如关于股本变动间隔时期的规定,对于中期大比例送转的公司,年末从理论上说进行大比例送转的可能不大; 2、本身股本小的公司,容易产生高送配;这点在中小板上体现的最明显; 3、有强烈扩张需要的公司:比如华发股份,去年我曾经分析过这个公司,如果根据管理层的发展思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房产公司的话,他的股本至少还要经历3次10送10 的扩张,目前看,第一个已经开始; 4、现金流量珍贵,处于高速投入期的公司:由于近期国家在一些行业上采取了紧缩措施,而某些公司正好处于一个急需资金的阶段,有大量的项目要上马,这样的公司可能采用高送转来维持投资者的支持; 5、某些特殊的目的:例如最近某地产公司在推出10送转10 的分配方案同时也推出了增发融资计划,或许是希望投资者不要都用脚投票吧。 我个人一般还是坚持首先以业绩和成长来衡量个股,特别是高送转股票,我认为还是应该从价值角度来判断高送转的作用,所谓填权,其基础还是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如果单纯的投机炒作,可能短期比较热闹,最后只会贴权。因此,近期我比较看好的高成长基础上有高送转预期的个股是:002064 和002161,供大家参考。 如何判断和操作有"高送转"潜力的个股 来自: 知秋(做减法) 2010-10-07 20:24:54 如何判断和操作有"高送转"潜力的个股 如何判断那些个股会有"高送转"的潜质,或者说什么样的个股"高送转"才会推出"高送转"的分配方案呢? 资深的市场人士叶涛表示,推出中报、年报"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资本公积金比较高的上市公司。资本公积金较高是公司实施高比例送转方案的基础。一般来说,每股公积金大于1.5元的公司就具有一定股本扩张潜力。

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一)

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一) 金融市场的波动有许多特点,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是指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不相同。本文针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得出与国外股票市场相反的结论,即在我国上海股票市场,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对波动的影响更大。最后从投资者结构、心理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这种现象。 一、文献综述 由于金融资产的波动性是确定金融衍生工具(如证券、期货等)价格的关键因素,同时,它也反应金融资产(如股票)价格的波动风险,因此,弄清楚证券市场波动是市场交易者、投资者、风险管理者以及寻求弄清楚市场动态的学者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到目前为此,国外应用ARCH(AutorenressiveConditionalHeteroskedasticity)和GARCH(GeneralizedARCH)模型来研究股票波动性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ARCH模型是由Engle提出的,因其在这方面的杰出的研究成果而获得了200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Zakoian(1994)和Glosten,Jananathan以及Runkle(1993)在ARCH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TARCH模型,并用此模型来研究股市波动性的杠杆效应。Nelson(1991)则提出了EGARCH模型,并用此模型来研究股市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不对称反应问题。Engle和Ng(1993)绘制了股票市场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应曲线。 针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国外许多学者提出各种模型对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均存在显著的波动非对称性,而且在与相同大小的利好消息相比,利空消息对波动性的影响更大。Campbell&Hentschel(1992)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由“杠杆效应”(Leverageeffect)或“反馈效应”(Feedbackeffect)来解释。然而,本文以上证综指为对象,应用EGARCH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得出与国外股票市场相反的结论,即在中国股票市场,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对波动的影响更大。 二、上海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1.数据说明与研究思路 关于样本区间的选择,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不长,样本选择的原则是要有足够的样本容量,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以1990年12月19日至2006年4月28日的上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盘价为样本。所有数据来源于分析家证券投资系统。 两市的日收益率用每日收盘价的对数差分表示。以对数差分表示的优点在于:(1)避免了股价变动对股价水平的依赖关系;(2)以对数表示的股价的差额即是股价变动的增长率或股价收益率。 Rt=(1nPt一1nPt-1) 其中Rt是市场在交易日t的收益率,Pt是市场的交易日t的收盘价。 实证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股市收益率做出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收益率序列的特点,然后分离周内效应,之后对该模型的残差进行自相关性检验,若残差存在自相关,则进行自相关性纠正,接着检验残差的异方差性,若存在异方差性,则进一步拟和相关的不对称模型。 2.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上证综指收益率描述性统计量 上图分别为样本期内上证综指的日收益率的描述统计量。根据这些统计量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市场的平均收益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当然风险也远远大于存款风险;(2)日收益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3)日收益序列存在尖峰肥尾的性质。 3.剔除周内效应的影响 周内效应是指一周内某一天的平均收益比其他各天的平均收益或波动率有显著差异。周内效应是大多数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与某些新兴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周一的平均收益比一周内其他任何一天的平均收益要低很多,周五的平均收益比一周内其他任何一天的

如何抓住翻十倍的股票

如何围住翻十倍的股票 一个炒股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围股”法,并人人从散户“围”成了百万级大户。炒股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为:绝不追高;绝不跌;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利空利多因素所动;坚持做中线,因为中国的每一次大行情都恰好是一个中线周期。一个中心就是以选股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买点和卖点。 采用既难又易的“四围法”:其一是“围外法”。通过研究,发现国内所有的概念都是克隆华尔街、欧洲、香港股市,在看清了纳市生物科技股疯涨后,从国外围向国内,在低位吃进了天坛生物等,就采用了此法。其二是“围优法”,从上千只股票中,根据业绩、现金流量、行业前景、公积金等,缩小了包围圈。其三是“围劣法”,从围住的所有绩差股中筛出基本面恶化或重组无门的股票,选出已经重组或有可能重组的“金壳股”。其四是“围冷法”。笃信在资金空前宽松的今天,庄家收集筹码肯定要捡便宜货,越是该涨不涨的股票越有戏,新庄进场,首选冷门股,先下手为强,就抢在了庄家前面。 [二月股市策略];节后将步步高升,精选股票并重仓潜伏、持股待涨为主! 二月以精选股票后重仓持股待涨为主,重点关注:高送转板块(年报行情);化工板块(节后春耕);农业中种子板块(因干旱,种子可能要重播两三回);最值得注意是“与水有关”的板块——但水利股现在高位,等回调后再进入更妥;运输水的管材或器材板块;还有就是十二五规划节能环保中的公用事业——污水处理板块如000753漳州发展7.21、600635大众公用6.62等,中长线将或有不菲收益! 如何轻松抄得潜力大牛股 选择有潜力的股票,首先看流通盘。流通盘千万别太大,一般在5000万股左右比较好,如果是在2000万股左右那就更好了。小盘股有着大盘股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主力只要动用极小的资金即可达到控盘的目的,总投资不大,一个超级大户或几个大户联合就可达到调控股价的目的,因此小盘股极易被主力相中。在资本运作中,对小盘股的重组难度不大,极易成功。 二是看业绩。业绩不要太好,只要过得去就可以,略微出现亏损将更易被人看中。业绩太好已无想象空间,且多有中线资金长期驻守,筹码大部分被长线买家拿走,主力想在二级市场中进行收集相当困难;而业绩平平或略有亏损就注定了是重组的命,不重组就没有出路,反而给市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也就出现了中国股市特有的现象———不亏不涨,小亏小涨,大亏大涨。 三是看技术面。看股价是在高位还是在低位,炒高了最好别碰,倘若是从山顶上直线下坠,在低位长期横盘后不再创新低,而成交量却一直非常小,则要注意该股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牛股。再看成交量,价量配合方面应该是涨时有量、跌时无量,刚从底部启动时成交量特大,在中位调整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时成交量应只是略有放大,不能太大,太大了就有出货嫌疑。

中国股市具有杠杆效应吗

中国股市存在杠杆效应吗① 摘要:不同学者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助于GJR-GARCH和EGARCH,以一定的样本为初始样本,然后逐个扩大样本容量,研究样本的变动对结论造成的影响,得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杠杆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GJR-GARCH EGARCH 杠杆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投资、证券定价、风险管理和货币政策制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学者长期关注这一问题。波动率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多种波动率模型,从早期的方差标准差发展到今天的ARCH族的条件异方差模型。人们在研究中发现,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具有集群性,即随机扰动往往在较大幅度波动后面伴随着较大幅度的波动,在较小幅度波动之后面紧接着较小幅度的波动。早期波动率模型要求随机扰动项是同方差,不能够捕捉到这种现象,直到1982年Engle 提出ARCH模型,后来由Bollerslev(1986)推广形成GARCH模型。由于在ARCH和GARCH模型中,方差对不同方向的冲击对称地起反应,因为只有冲击的平方映射到条件方差,结果造成上一期价格变化的符号所包含的信息被失去。Black (1976)注意到负面冲击比同等程度的正面冲击的波动率要高,他首次使用“杠杆效应”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现象,指的是股价变动和波动性负相关,同等强度的利空消息比利好消息导致的市场波动更大。人们做了许多研究试图把非对称信息包括到条件方差中,如Glosten,Jagannathan 和Runkle(1993)的GJR-GARCH模型、Nelson(1990)的指数GARCH(EGARCH)模型和Zakoian (1994)的门限ARCH 模型(TARCH)。许多学者尝试用这些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但是结果相异,具体如表1。 表1关于中国股市杠杆效应的实证研究 ①研究领域包括金融计量、实证金融、投资经济理论与应用。

品牌的杠杆效应

品牌的杠杆效应 如果品牌拥有者能以绩效、个性和覆盖面为基础来打造品牌,制定集中化或多元化拓展的创新战略,那么,这个品牌便能迅速成长。 品牌建设在全球各地的董事会会议室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首席执行官大多认为强大的品牌能有效推动股东价值。麦肯锡分析显示,财富250强公司约一半的市场价值与无形资产有关。对某些全球最知名的公司来说,这个数字甚至更高。 当然,无形资产不仅仅只有品牌。不过,我们在对130家消费品公司的品牌实力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强大的品牌产生的股东总回报率(TRS)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9%,而弱小品牌则比平均水平低3.1%。 品牌为何能对客户产生影响呢?原因很简单:品牌让日常选择变得如此简单,经常购买佳洁士牙膏的顾客不必再煞费苦心地挑选;降低复杂购买决策的风险,如IBM 大型机和波音飞机都是安全的选择;为顾客带来情感收益,如Tiffany 让它的拥有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让您拥有一种群体感,如苹果电脑和Saturn 轿车的拥有者会将自己划到某个圈子里。因此,高级管理层特别钟爱强势品牌,他们愿意付出任何努力来获得并保持品牌优势。但认真审视品牌建设的人很快会意识到,强大的品牌大致分为两种:集中化品牌和多元化品牌。 戴尔是集中化品牌的代表,该公司品牌一直注重其品牌与核心产品“个人电脑”之间的联系。迪斯尼则是多元化品牌的代表。20世纪50年代,迪斯尼也曾有一个集中化品牌,即主要面向儿童的世界级动画片。时至今日,迪斯尼的业务范围涉及电影、电视、出版、软件、主题公园、酒店、游轮,甚至整座城镇(如它在佛罗里达州打造的“庆典城”社区)。迪斯尼这个名字所代表的理念更加广泛,象征着“老少皆宜的健康娱乐和生活”。 目前,戴尔仍专注于集中型战略,而迪斯尼则四面出击。首席执行官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他们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正如上面的例子所示,两方面都有做得很好的实力强大的公司。但仔细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强势品牌的股东总回报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9%,其中集中化品牌(如戴尔、Levi’s、Sprint 和吉列)仅比平均水平高0.9%,而多元化品牌(如迪斯尼、通用电气和美国运通)则高达5%以上(图1)。

高送转现象分析

摘要高送转作为近年来股票市场的热点话题,受到许多投资者的热捧,从原来作为公司持续经营的内在需求与回报投资者的一种方式,逐渐变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炒作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高送转相关概念的解释以及其原因的分析,旨在为广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提供参考,并为监管部门完善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送转投资炒作监管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证券投资成为大多数人日常投资理财的一部分,而在不断变化的证券市场中反映着各种经济现象。近年来,高送转成为股票投资市场热议的话题。然而,其背后既有公司管理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的看好,也存在着为了公司大股东的个人利益而做出的迎合市场的炒作手段。 二、高送转的相关概念 高送转是高送转股票的简称,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送红股的比例较大。股票市场上具有高送转可能性的股票,称为“高送转概念股”即高送股或者高转股。高送转概念为股票市场上的一个概念板块,这个板块包含了股票市场上所有具有高送转可能性的股票。其实高送转对于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其股东权益总额并没有本质上的影响,高送转方案的实施,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但由于公司在此方案实施日对股价做了除权处理,所以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总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 三、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原因 根据证券时报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年报分配预案“10股送转10股(及以上)”的公司多达340家,其中“10股送转20股(及以上)”的“土豪”式分配预案就有51份,有两家公司甚至提出了“10股送转30股”的预案。由于各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所处行业背景、管理者的对公司的管理理念不同,故提出高送转预案并且予以实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公司对扩大股本的需求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资本公积较高,实施高送转是其扩大股本,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较好的选择。公司实施高送转方案,除权后股价按照一定比例降低,而在日后的填权过程中,便能够实现公司规模的扩大。 (二)公司对再融资的需求 对于需要再融资的企业来说,高送转不仅可以提高股价,同时可以摊薄再融资的价格。公司在限售股的解禁时期,为了回报增发机构并帮助他们撤离,从而为再融资做准备。 (三)提高股票流动性 公司经营状况与市场前景良好,使股价不断上升,但当股价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对于一些普通的小规模投资人来说,更偏爱低价股,公司在高送转实施日后,股价降低,就会比之前的股价更容易上涨,同样的价钱获得更多的股票数量,可以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四、高送转背后的玄机 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公司大股东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潜在意图。大股东的减持便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尤其是在公司股票解禁时期,大股东为了减持套现以实现其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炒作在近年来屡见不鲜。海润光伏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2015年初,海润光伏的一系列举动在证券市场备受关注。首先,海润光伏于1月2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前三大股东提出了高送转预案,即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20股的利润分配方案。当日,海润光伏的股票以10.31元的价格涨停收盘。自1月5日起公司股价从6.89元不断上涨,许多投资者冲着高送转概念,对公司前景有着良好的预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然而,海润光伏却在1月30日发布了2014年预亏8亿的公告(而实际上亏损了9.48亿元),公司的股价不断下跌,并在2月2日发布了停牌公告。与此同时有数据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