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

研究概况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时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作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进展。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员工心智技能模拟培训、再培训管理模式、职业指导和心理测试系统、飞行员、航天员选拔的心理会谈评价标准与方法、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管理者裁员决策特征、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及科研创新管理等组织变革研究等等。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作者提出了系统开展基于我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转型期背景的心理行为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智能模拟培训、心理选拔、胜任特征评价、组织变革

0 导言

本世纪以来,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的转变,是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问题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称之为工业-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 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先驱,而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是1927年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直至本世纪60年代, 管理心理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并被人们广泛地应用,直至70年代末期,才在我国兴盛起来。普遍认为,21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将面对的三大课题是:面向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调整、信息化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在这种新的条件下,人的因素日益突出,如何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赶上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已不复存在。各国的竞争更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的竞争。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够素质的、适应这种参与全球化竞争要求的人力资源始终是短缺的。因此,系统探讨提高员工(包括管理者和职工)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及其管理对策,是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此外,管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心理学家不

断提供如何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化的新知识,因此,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问题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研究是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的多层次角度,探索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工作分析、员工的选拔、培训、激励、安置、绩效评价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二十多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理论和应用探索的介绍,使读者能从这一特殊视角,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某些情况。本文将分为人员培训的心理学研究、人员选拔的心理学研究和组织变革的心理学研究三方面问题进行介绍。

1员工培训的心理学研究

员工培训(personnel training)是人力资源开发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培训需求评价能够突出培训的重点,在就业指导中能够解决心理辅导的方法学问题,再培训中能够根据员工继续教育的特殊性,解决相关的管理问题和培训迁移问题,将有助于培训效率的提高。

1.1心智技能模拟培训研究

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传统产业的大量工种日渐消失,信息产业等行业的就业需求迅速增长,我国转型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员工不能适应设备现代化的要求。当时,国际劳工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MES培训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员工培训其核心是强调对员工的操作技能(Operational Skill)的

系统培训。作者认为,操作技能未必是提高员工整体技术能力的关键,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行业技术培训中,应突出能制约操作技能质量的心智技能的科学训练。这种研究构思源于冯忠良教授的“结构-定向教学”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他们认为,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简缩性的特点,它们往往存在于行业专家的头脑之中,需要把专家经验“外化”出来。当时,认知心理学刚刚被介绍到我国,作者从认知心理学中得到启发,就考虑采用口语报告分析技术来“外化”专家诊断人-机生产活动的问题解决模式。当时就提出了“通过专家与物理模型所呈现的问题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分析,再建立心理模型”的构思,并通过实验得以验证。这项应用基础研究是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北京手表厂进行的,共历时五年,并逐步把心理模拟的理论模型应用于培训实践中,形成了智能模拟培训模式(时勘,1990,时勘、徐联仓,1992)。此后,将这种心智技能模拟培训法在手表、制糖、机械、钻井、采油、造纸等行业进行了跨行业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了其普遍的应用价值。该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1992年国家教委全国优秀图书二等奖、1993年度国家轻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4年、1997年两项石油总公司(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应用成果作为技术专利载入1992年《中国技术成果大全》(时勘,1993),还被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列为“亚太地区样板培训模式”。

职业指导的心理学研究

我国学者周寄梅先生20年代在清华学校开始进行的职业心理测试工作,可以视为我国职业指导研究的发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指导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理论指导,职业指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九十年代初,作者承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统编《职业指导》教材,同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教委级重点课题(1992-1996)。通过五年的中等学校职业指导课的实验研究,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这项研究探讨了对不同类型中等学校进行职业指导的教材结构,编写并正式出版用于普通高中的《职业指导》教材,已被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列为全国高级中学选修课教材;研制完成了《职业心理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需求评估、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和应试焦虑等五个子系统,测试手段由纸笔测试和计算机测试两种形式组成, 可分别为职业指导机构和求职者提供服务;还采用了情境模拟法对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培训规律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合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程序、原则和方法(Conyne, Shi 1999)。跨文化比较研究发现,组织环境对人的适应性学习模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Maher, Shi 1999)。1993年开始在全国各省市进行《职业指导》课试点,突出职业指导的《职业道德》教材在北京市100余所技工学校通用,实验学校已遍布全国28个省市、36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实验的学生已达24000人左右。《职业心理测试系统》在全国13个省市的职业指导中心或职业介绍所进行了试用, 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成效。

员工再培训管理模式的研究

员工再培训活动过程包括分析、设计、发展、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其中需求分析(Need Assessment of Training)是培训整体规划的关键。为此,我们完成了用于管理的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问卷,

并解决了基于胜任特征的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和团体焦点访谈方法学问题, 使员工再培训计划的制定更加适应于岗位培训需求(王鹏,时勘,1998)。在再培训方法研究上,我们进行了LTD小组讨论学习法(Learning Through Discussion)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这种培训方法源于Hill(1967)和Conyne(1983)的人际适应培训模式,在这种小组活动中,人们不仅通过任务定向、问题解决,实现了任务功能,还同时形成参与者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我们曾在八十年代也开展过大学生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的研究(黄希庭,时勘,1984),但是,这种源于西方文化的LTD小组讨论学习方法是否适用我国的成人培训我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了中美两国被试在任务小组讨论中相同之处和差异, 并创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员工小组活动培训的方法(Conyne, Shi, 1999),这种方法已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为教学录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推广。此外,再培训迁移(Transfer of re-training)的研究发现,时间支持和领导的积极反馈能最大程度的区分培训迁移行为发生的强度。这些结果也完善了我们对于企业员工再培训管理的认识(王鹏、时勘,1998)。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是一个特殊的培训群体,由于多种原因,面对就业市场的剧烈竞争,往往无所适从。目前,国外失业心理研究也特别强调揭示影响再就业的行为因素和干预对策(Wanbeger, Shi 1999)。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下岗职工的认知归因、情绪控制、求职自我效能和求职应对等心理因素,直接制约着其主动求职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到其再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在北京市西城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以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因素为心理辅导内容,编制了专门的再就业心理辅导教材,进行了改变下岗职工的认知特征、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求职应对能力的心理辅导实验,提高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成功率(时勘,宋照礼1999)、(Shi, Song, 2000)。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肯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在北京市推广这一再就业心理辅导模式。

2人员选拔的心理学研究

人员选拔(Personnel selection)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心理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和经验,近年来,我们主要把研究的重点集中于解决复杂特殊行业人员选拔中结构化面试、情境评价等方法学问题,并在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军事飞行员的面试检测方法的研究

军事飞行员的心理选拔,由于其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对任职者的高水平要求,心理选拔显得更有价值。1987年以来, 我国空军已将心理选拔正式列入招收飞行学员的检测项目。该方法用于测定飞行学员的能力、个性等心理品质已有较好的预测效度。但各地的招飞人员有关面试检测结果的评价绩效并非一致,我们通过多种需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招飞专家在面试检测中的策略及其认知模型,据此建构了以活动观察、专家面谈和情境评价组成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经过近年来的现场实验和完善,提高了选拔系统的预测效度,该项成果已正式成为我国录用飞行学员的国家标准(张侃、时勘等,1999)。

航天员选拔的心理会谈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

《航天员选拔的心理会谈的方法与评价标准》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合作承担的国家九二一重大工程的子项目,目的是为航天员心理选拔提供一套有较高预测效度的心理会谈的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心理会谈的方法中,专家访谈居于主导地位,而图片投射、风险认知的计算机模拟和情境评价等方法对专家访谈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为提高心理会谈的效度提供程度不同的贡献,而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可提高评分者一致性和评价系统的分析效率(程乐华,时勘,1996)。本系统还为其它领域开展人才评价,特别是对关键职业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应用前景。目前,与本项目

相关的航天员培训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本项目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时勘等,1998)。

2.3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评价研究

胜任特征(Competence)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我们的研究假设是,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除了包括少量的基准性胜任特征(Threshold Competence)之外(低、中层次管理者则需具备更多一些知识技能),应突出鉴别性胜任特征(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这是高层管理者素质评价和开发的关键。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BEI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我们在信息产业高层管理者中揭示出胜任特征模型(时勘,王继承,1998),并据此建构了能用于我国高层管理干部的综合评价系统。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这种胜任特征模型先后用于国家人事部公务员考试和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设置。近年来,还在中央组织部高层管理干部的结构面试题库建设、北京市“双高人才”(即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的公开招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公交系统等一系列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竟聘上岗测评系统中,采用了这一评价模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hi, Li,2000)。

3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 )是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面临的新问题,各类组织要适应竞争,都必须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从个人的层面向组织层面发展,成了我们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心理学研究

由于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和其它类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我们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应急反应项目“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员工的心态变化及管理对策”,并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管理者裁员决策、工作生活质量及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一些较为系统的探索。该研究调查了12省市24个国有企业的员工,调查发现,武断或简单的减员措施必然导致在岗员工的心态不稳,缺乏沟通会导致员工不满和对单位失去信任。上述问题处理不好,减员未必增效(时勘,2000)。此后,通过对参与过裁员管理决策322名管理者和在岗职工的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管理者团体焦点访谈,从多侧度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国有企业管理者裁员决策模型。团体焦点访谈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裁员更多地受上级行政管理因素控制,管理者的自身因素,特别是外部竞争策略和团体维系等胜任特征急待提高(Shi, Niu 2000)。我们还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考察了工作生活质量对于员工参与改革的影响。与其它国家相比较,教育改革对我国教师的时间利用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是影响我国教师对教改评价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管理的心理学研究

从199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研单位的组织结构调整有其独特性,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作为“白领阶层”的科研单位职工的转岗,特别应强调事先沟通、交流、采纳合理的建议和适应性转换(时勘,2000)。

此外,我们还根据科研绩效管理的需要,先后开展了研究所法人年薪制的管理行为评价、科研人员的时间管理和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时勘、曹效业、李晓轩等,2000,时勘,2001)。以上调查结果揭示出我国科研单位在组织变革中的共同趋势:我国组织变革更多地受到政府、上级指令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将妨碍变革的进程、变革中必须注意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并注意变革的渐进性。从这些分析中也能看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对于变革的特殊影响,这提示我们从组织层面更深入地探索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心理行为特征。

4 研究展望

从1978年开始,我国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地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完成了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本建设,这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丰富了国际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应用研究方面,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科研课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21世纪,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究竟应当怎样发展怎样才能既与国际工业/组织心理学同步发展,又能符合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作者认为,我国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和任务是:根据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开展基于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社会经济转型期人的心理行为研究。据此建构相应的心理行为解释和预测模型,为我国政府、企业及其它组织的决策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作者建议,力争在2015年之前,把我国的管理心理学建设成在国际工业与组织心理领域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基础学科,把我国有条件的一些管理心理学研究高校或研究单位联合起来,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管理心理学科研基地、培养和造就管理心理学高级科研人才的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我国管理心理学的整体学科优势,面向国际研究前沿和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做出有重大影响的贡献。为此,建议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第一、加大对于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投入,通过重大项目的资助,稳定科研教学队伍,吸引国外人才,采用多种方式为发展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服务。

第二、根据社会经济转型、信息化或国家安全目标,适时组织重大管理决策项目,使管理心理学研究成果能够直接为政府决策服务。

第三、加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对于管理心理学重大项目的投入的科学论证和项目过程管理,特别要有专门的倾斜政策来避免地方主义和各自为政。建议采用科学的项目投标、招标和过程管理方法,促进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第四、资助建立管理心理学国家开放实验室,改善科学研究条件,大力支持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交流,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时勘(1984),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心理学报》,1984年第4期,455-463页。

2) 时勘着(1990),《现代技术培训心理学》,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0年3月第1版。

3) 时勘着(1990),《心理模拟教学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4) 时勘,徐联仓等(1992),高级技工诊断生产活动的认知策略的汇编栅格法研究,《心理学报》, 1992年第3期,288-296页。

5) 时勘着(1992),关于自动机床操作工的心理模拟教学实验, 载冯忠良着《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7月第1版,160-203页。

6) 时勘, 李益生着(1992), 《职业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7月第1版。

7) 时勘等(1992),《轻工业技工培训心理模拟教学方法》,载《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1992年, JC.第15期, 总第95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369页。

8) 王二平、时勘等(1995),内部分配改革的职务评价技术探新,《心理学报》,1995年第1期,91-97页。

9) 程乐华, 时勘, 左衍涛, 孙健(1996), 人际关系适应特征的情境评价方法的研究,《应用心理学》,1996年,第2卷,第2期,18-23页。

10) 王鹏、时勘(1998),培训需求评价的研究概况,《心理学动态》,1998年,第6卷,第4期,总

第54期,36-38页。

11)张侃、时勘(1998),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员心理选拔系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第1版。

12) 时勘、王继承等(1998),通讯业管理干部测评及其量化评估方法,信息产业部部级项目总结报告。1998年12月,北京。

13) Conyne, R., Wilson, ., Tang, M., & Shi, K. (1999).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group work: Pilot study of an task group comparison.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 40-50.

14) Maehr, M. L. Shi, K. et. Al(1999), Culture,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Toward Meeting the New Challenge, “ Asia Pacific Junior of Education ”, 15-29,1999, , .

15)时勘、白延强、张侃、张其吉等(1999),航天员选拔的心理会谈的方法与评价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北京。

16) Wanberg, . Kemmerer-Mueller, .& Shi K(1999)., Job Loss and the Experience of Un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Perspective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9.

17) Shi, K. & Li C(2000). The 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 in Chinese IT Leaders,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to Leaders, Methodology of Assessing Leadership Qual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uary 13-17, 2000, Shenzheng, China.

18) 时勘等(2000),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行为研究,载成思危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388-461页。

19) Shi, K. Song,Z, Li X.& Zhang H.(2000), A Study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Chinese Layoffs Reemployment, X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3-28 July 2000, Stockholm, Sweden.

20) Shi,K. Niu, X. & Song Z(2000). Survivors’ Mental Reactions upon Different Downsizing Strategies, X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3-28 July 2000, Stockholm, Sweden.

21)时勘等(2000),知识创新中的职工心理特征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96-102页。

22)时勘、曹效业、李晓轩,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构想,科研管理,2000年第5

期,, , 第1-9页。

23) 时勘,转型期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11期,12-13页。

24)时勘开展科技创新管理行为系统研究的设想,中国科学院院刊(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第15卷第6期,2000年11月,第446-447页。

25)李晓轩、时勘、周德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在忙什么《科学新闻》,2000年50期,第14版。

26) 李晓轩、时勘、石兵,中国科学院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的实践与思考,《科研管理》,2001年第2

期。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es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HI,Kan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mainly to introduce the author’s researches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y include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intelligent simulation training,re-training model,vocational guidance, psychological selection of

pilots and spaceman; Selection of senior managers based on competence model;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state enterpris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decision styles of managers in downsizing of State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analysi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psychological researche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author propose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in future.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imulation training of intellectual skill, psychological selection, assessment of competence model, organizational change.

作者简介: 时勘博士, 湖北省枝江人,1949年9月2日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业与经济心理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论着100余篇,获多项国家、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通信地址: 北京1603信箱36分箱,100101

电话号码L010)-55,(O)

电子邮件

(本文载《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 第4卷,第3期, .第16-25页。)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标题】: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容】: 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许多思想家曾对心理问题作过不少有见地的论述。这些论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 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 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 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的形势下,基督教在明代末期又再次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曾传入过两次)。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入华进行传教活动带来神学和哲学以及一些科学。有的传教士 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如其中最古老的一本书是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 1552 —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用中文撰写的〈〈西国记法》,全书六篇。他利用西方记忆术(“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怎样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成为现今认识汉字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的先声。他在书中还首次介绍了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探浅有所差异。又如另一本书是传教士艾儒略(Julius Aleni S.J., 1582 —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于1623年用中文著的〈〈性学粗述》(心理学简要),该书采用问答体写的心理学常识,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西方最初输入之心理学”。全书八卷,容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情欲、意志以及人的发育生长、睡眠、梦和死等。对此虽赋予了许多神学的说教和唯心主义的解释,但用了一些初步的生理学知识,特别是联系了脑的功能及其定位来加以说明或描述。书中也介绍了利用相似,相反和相近的关系进行联想的具体识记方法。再如有一本研究灵魂问题的书〈〈灵言蠡勺》(Anima学说)是由传教士毕方济(P. Franciseus Sambiasi , 1582 —1649,意大利人,1613 年来华)口授,徐光启(1562 —1633, 明代科学家)笔录,于1624年刊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书中论述灵魂功能涉及心理学思想较多,沿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 -前322)的“三级灵魂论”(从植物到动物和人)和奥古斯丁 ( A.Augustine , 364 — 430)认为人的灵魂具有三种官能:记忆,理智,意志的心理学思想等。 以上例举三本书的容是中国最早接触到的西方心理学思想,也是异邦文化的一次传入,并开始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有所联系和结合。〈〈西国记法》可说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 的开端,并与中国心理学思想初次相交。其后的〈〈性学粗述》和〈〈灵言蠡勺》二书也结合中国实例,引用中国古书上的有关论述说明或解释心理现象。在三本书中都肯定了脑的记忆作用,虽叙述得极简单、粗劣,缺乏科学性,但有些具体描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在中国当时来说,也是鲜为人知的事。因为中国传统的看法认为“心”是最主要的心理器官,而无视脑的作用。由于上述传入的有关西方心理学思想流传并不很广,知道的人也不多,在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上影响不大。 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约在清代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心 理学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是直接传入,一是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由于中国经历了清代长期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曾与世隔绝,西学中断。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被世界列强宰割,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地的重要城市设立“教会学校”。中国最早到这类学校上学,并由教会送去美国留学的有容于(1828 —1912,人,曾 任清政府驻美公使,留美学生监督)和颜永京( 1838 —1898,人,牧师)。他们在美国首次 学习了西方心理学课程,容于1847年在美国马萨诸塞省(Massachusetts )孟松学校(Monson Academy )时,由布朗女教师(Miss Rebekan Brown )教授学习心理学。其次,颜永京于1854 年赴美留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doc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1 选择题 (一)心理学研究是三大心理过程:认识(感觉和知觉)、情绪(记忆)和意志(思维)。(p2) (二)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心理学 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p19) (三)无关变量在特点方法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实施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 干扰、评分计分等。(p43) (四)被试特征:焦虑、经验、反应倾向。(p44) (五)胜任力的冰山模型包含: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点、知识和技能。(p56) (六)个性结构的特点:整体性、动态性、稳定性和可变性。(p75) (七)费罗伊德人格结构的三大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p76) (八)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包括能力、 气质、性格。(p85)

(九)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p87) (十)威廉·詹姆斯将宾我划分我三部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p95) (十一)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p104) (十二)区分特定倾向效应和评估者效应。(p116) (十三)生态系统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p124) (十四)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因果模型:行为、主体、环境。(p126) (十五)社会认知论中的重要概念: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生成示范行为、动机过程)自我效能感。(p127) (十六)奥德费尔认为人的需要不是五种而是三种,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p162 (十七)人际关系的类型区分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人际关系的功能类型和人际关系的特征类型。(p179) (十八)按沟通的方法沟通分为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和非言语沟通。按信息传递有无反馈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p191) 名词解释 (一)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以科学、有 效地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各大系统的职能为目的,致力于将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方法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并使之具体化。(P8) (二)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研究可能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浅谈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心理学逐渐从其它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百多年的历史,各种心理学著作层出不穷。心理学发展成为现代心理学,并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派别和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一、国外心理学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心理学的研究,这一点相比我国要早得多。在国外,心理学的研究水平比较高,心理学的派别分支也分得比较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政府的支持。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较高,政府大力支持心理学的研究,并且每年拨款支持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心理学研究硕果累累。 (一)教育心理学。所谓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是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整个研究具有连续性。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个体个性的形成,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传授、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规律。(二)生物心理学。所谓的生物心理学探索的主要是动物和人类行为发生的过程和心里活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规律。生物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例如条件反射理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之大,心理学上著名的行为主义就是在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十世纪以来,生物心理学流派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研究理论,其

中比较出名的有功能系统学说。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产生是具有历史的意义的。行为主义一直以来,在心理学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然而在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兴起了计算机语言、语言学、信息论和控制论,并导致了心理学上的认知革命,行为行为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走向衰落,而认知心理学由此产生。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利用信息加工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 二、我国心理学研究现状 我国的心理学总体而言,起步较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历史上屡受挫折。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和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心理学的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意识到心理学的重要,并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引进人才与心理学和著作,并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 (一)教育心理学。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秉着谦虚的态度,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并吸取其中的精华,结合实际,展开自己的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心理学。所谓生物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和人的行为的科学。我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所来研究生物心理学,研究领域广阔,并且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硕。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一是药物成瘾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内环境复杂,药物成瘾问题比较严重,毒品交易时有发生。二是记忆与学习。对于这方面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课后答案

发展心理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 (4)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 研究概况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力资源开发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时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作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探索和进展。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员工心智技能模拟培训、再培训管理模式、职业指导和心理测试系统、飞行员、航天员选拔的心理会谈评价标准与方法、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管理者裁员决策特征、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及科研创新管理等组织变革研究等等。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作者提出了系统开展基于我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转型期背景的心理行为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智能模拟培训、心理选拔、胜任特征评价、组织变革 0 导言 本世纪以来,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的转变,是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问题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管理心理学在国外心理学界称之为工业-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 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形成的先驱,而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是1927年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直至本世纪60年代, 管理心理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并被人们广泛地应用,直至70年代末期,才在我国兴盛起来。普遍认为,21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将面对的三大课题是:面向全球竞争的组织结构调整、信息化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在这种新的条件下,人的因素日益突出,如何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赶上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已不复存在。各国的竞争更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的竞争。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够素质的、适应这种参与全球化竞争要求的人力资源始终是短缺的。因此,系统探讨提高员工(包括管理者和职工)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及其管理对策,是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此外,管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心理学家不 断提供如何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化的新知识,因此,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问题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研究是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的多层次角度,探索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工作分析、员工的选拔、培训、激励、安置、绩效评价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二十多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理论和应用探索的介绍,使读者能从这一特殊视角,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某些情况。本文将分为人员培训的心理学研究、人员选拔的心理学研究和组织变革的心理学研究三方面问题进行介绍。 1员工培训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而人又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生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针对人的一种管理行为,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人事招聘与人作为一门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才选拔、员工激励和员工关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学在员工职业心态管理中的运用 的概念与发展EAP.1 员工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员工的心理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心理学在建立员工的安全感并化解工作压力 ,员工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以保持员工心理健康方面有着自然的优势。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帮助计划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 EAP 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 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 为问题,提高员工个人绩效和组织整体效能。 因为在行为科学的同时也是对管理层提供的福利。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福利,EAP 基础上,员工心理援助专家可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心理咨询、确认并解决问 题,以创造一个有效、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员工的辅导,对组织环境的分析,帮

处理员工关系的死角,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而增加组织的凝HR助 聚力,提升公司形象。它帮助识别员工所关心的问题,并且给予解答,这些问题会影 响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时影响到整个组织机构业绩目标的实现。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步、企业壮大、8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20起源于EAP 在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有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世界EAP管理思想的革新, 服务。在EAP,美国有将近四分之一企业的员工享受EAP%以上建立了90强中,有500 一个是电脑,强企业无一例外都要购买的,500只有两种东西是世界美国有一个说法, 的项目周期较长,短的也需要一年,长的项目则会进行三五年,甚至EAP。EAP一个是 美元至10投入一美元,可以节省运营成本EAP更长时间的规划。有研究表明,企业为 美元。16 然而,2007项目,EAP联想公司率先实施了年,2001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EAP 中智集团公司已经把员工援助计划纳入企业的管理实中国移动、。EAP年开始正式推广 是解决职业心理健EAP的企业并不多见。发达国家多年实践证明,EAP践,但持续实施 会在将来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EAP康问题的最优方案, 举例来说,在联通,营销服务部、客服部等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的部门,也是公司

2020同等学历心理学申硕发展心理学考点梳理(15分)

?选择题知识点

?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真题)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聚合交叉研究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究15年 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不断强化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叫操作性条件反射 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替代强化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最近发展区儿童智能发展现有水平与经过努力或成人帮助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同化(真题)同化是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的过程。 顺应(真题)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07年 平衡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格赛尔儿童发展量表格赛尔编制了儿童发展量表,他提出了“成熟势力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和学习。 成熟势力说格赛尔提出认为成熟与内环境有关,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双生子爬梯实验,顺序的16年 视实验涯吉布森 婴儿依恋(真题)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由于婴儿的依恋对象通常是母亲,所以婴儿的依恋又称为母婴依恋。 机能游戏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它包括简单地、重复性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儿童只是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游戏的象征性机能这时还没出现。 建筑性游戏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在建筑性游戏中已表现出了游戏的象征性功能。 假装游戏假装游戏的内容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性色彩,这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10年元记忆记忆本身的认知活动 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参加;这种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意识。 三座山实验基于三座山实验,皮亚杰认为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的视角和观点。 守恒实验基于“液体守恒”等试验,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思维上没有达到守恒。 自我中心性皮亚杰在解释儿童认知发展提出的,认为儿童是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看问题,认识不到他人的过程,并认为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别人也知道和看到 自我概念一个人最自身存在的体验,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13年 类包含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包含认识能力。譬如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 道德认知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观点采择指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10年 机能游戏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游戏形式,它包括简单地、重复性地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反复摆弄某物体,儿童只是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游戏的象征性机能这时还没出现。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讲名目 一、进展心理学的要紧研究方法 二、进展心理学的要紧研究设计 一、进展心理学的要紧研究方法 ㈠观看法 ⒈定义 在个体的成长进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感受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打算地对被观看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进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就称为观看法。 ⒉分类 观看能够在自然情境中进行,通过对儿童青青年的行为作直截了当的观看与记录,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属于自然观看法;如果观看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则为操纵观看法。 ⒊注意事项 ⑴在“单盲”情形下,观看的成效才较为客观可靠。 ⑵幸免观看者的偏见,即观看要客观、真实,观看者不应受儿童其它心理特点的阻碍。 ⑶预备观看单(checklist),并及时做好记录。 ⒋评判

要紧优点是被观看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要紧缺点是观看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看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阻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讲明其缘故是什么。同时,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主动地操纵其发生。 观看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觉咨询题的一种前期研究方法。 ⒌进展心理学研究动态——观看法重新受到重视 随着实验室实验和测量法的兴起,观看法曾长时刻受到冷落。然而,近年来由于实验室实验固有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之习性学理论阻碍的持续扩大,观看法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大量运用。 观看法重新受到重视的缘故有五: ⑴由于观看法能够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形,因此它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判。 ⑵观看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⑶幸免了实验室实验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咨询题。 ⑷现代化电子技术为观看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录像带能够重播、慢放,能够对被观看的行为事件进行认真、准确的编码分析等。 ⑸新的统计方法使研究者能够对观看所获的数据做出因果推断。 ㈡调查法 ⒈定义 调查法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形。 ⒉分类 调查可采纳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咨询卷调查,也称咨询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由研究人员事先拟好咨询卷,被调查者在咨询卷上回答咨询题。另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interview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试卷

人力资源心理学考试卷(A)(开卷) 适用:_____级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测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下列表格相应的空格中。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可控市场资源、内部环境资源、行业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外部环境资源等,其中的()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大和最为关键资源。 A 人力资源 B 财物力资源 C 技术资源 D 产业资源 2、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关心组织目标而后者关心成员目标 B 前者关心成员目标而后者关心组织目标 C 前者只关心组织目标而后者关心组织与成员目标的共同发展 D 前者关心组织与成员目标的共同发展而后者只关心组织目标 3、激励的关键就是()。 A 合理地设置目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B 将组织的目标同员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 C 设置能满足员工需要的激励目标 D 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4、当我们的()会带来最大的喜悦,这种体验就是高峰体验。 A 内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时 B 期望的目标得以实现时 C 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 D 获得意外的收获时 5、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B “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 C “满意”的对立面是“不很满意” D “满意”的对立面是“很满意” 6、一方面,员工对自己在工作中能获得报酬的绝对值会非常敏感,薪资高低无疑是吸引员工的一个重要诱因,但同时,员工是否能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性,还与他的薪资与同层次员工薪资水平的关系有关,也就是说,员工还喜欢把个人的薪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薪酬与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潍坊科技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试卷(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适用于综合教育学院12级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 A、回归分析法 B、经验预测法 C、德尔菲法 D、马尔可夫分析法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A、工作职责 B、工作中晋升 C、工作权限 D、工作环境 3、企业对新员工上岗进行的培训称为()。 A、培训 B、脱产培训 C、岗前培训 D、在职培训 4、一名工人的绩效,除了产量指标完成情况外,质量、原材料消耗率、能耗、出 勤,甚至团结、服从纪律等硬、软方面的表现,都需要综合考虑,逐一评估,这体 现了绩效的()的特点。 A、多因性 B、多维性 C、动态性 D、不确定性 5、企业一般给销售人员实行的是()。 A、能力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计件工资制 D、职务工资制 6、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不包括()。 A、试用期限 B、劳动合同期限 C、劳动保护和条件 D、劳动报酬 7、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的择业选择理论是由()提出的。 A、帕金森 B、约翰.L.霍兰德 C、金斯伯格 D、施恩 8、李某总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并能主动地完成工作,承担责任。李某的管 理方式在对人的态度方面认为人是()。 A、“机器人” B、“经济人” C、“生活人” D、“社会人” 9、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 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A、公平理论 B、效用理论 C、因素理论 D、强化理论 10、在理论界通常将()看作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 A、威廉.配弟 B、亚当.斯密 C、A.马歇尔 D、舒尔茨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人力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2、工作评价就是评定工作的价值,制定工作的等级,因此,评价对象是任职者。 3、岗前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 4、绩效考评只能由员工的主管对其进行评价。 5、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单位所在行业的最低工资水平。 6、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 7、员工推荐的优点是招聘成本小,可靠性高。 8、建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是劳动成果的给付,它是确立 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9、职业生涯是指个人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 10、整体业务外包模式,就是将一项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全部外包出去,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8月19-20日(周四-周五) 地点:中国·上海 费用:3280元/人(包括授课费、讲义、证书、午餐等) 【课程背景】 21世纪是心理导向的世纪,是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更多、选择机会更广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往和相处更加追求思维方式的默契,更注重轻松自然、舒适、高效的心理感受。作为一个注重管理效能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时,必须先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几乎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背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增强,在中国企业中,从实际应用和系统理论的双重角度来学习心理学,是人事管理人员更好从事工作的基础培训。本次课程系统介绍核心心理学理论与相应技术。课程将紧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与应用,突出心理学人才测评技术的训练,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实操研讨。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互动心理游戏与训练,帮助学员了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养成自身的健康心态,储备积极的心理态度,以科学又人性化的方法去辅导、培训、影响其所管理、沟通的员工。 【培训方式】专家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演练、师生互动等。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核心心理学理论 1、什么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的定义 人类心理包括哪些层面和要素 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应从哪些基础的要素入手 培训和提升自身与他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带案例分析讲解) 帮助我们真正地了解人 提高招聘技能 有助于协调团队中的人际关系 按照心理的差异,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 提升员工满意度管理的技巧 帮助管理者提升领导魅力 3、目前作为应用学科,心理学的分支及其发展动态 4、从应用的角度介绍心理学界最新的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成果 情商概念的提出 智力最新概念 思维决策模式 团队心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等 5、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活动特点 思维特点 情感特点 行为特点 与日本人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比较 对中国人进行人事管理的关键心理原则 第二部分心理学在人事招聘和人才选拔中的运用 1、岗位胜任力模型 通用电气经营成功的经验之一:围绕岗位胜任力模型而展开的招聘、考核评价、晋升等管理技术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就业以及院校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就业以及院校推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四季常青】就业方向分析以及院校推荐 在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中,心理学属于一级学科,一般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个专业。三大专业下又派生出众多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在性质、培养方案、就业前景等方面是千差万别。因此,心理学专业的学子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该选择什么专业?又该选择什么研究方向?其报考难度又如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四季常青】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般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方向。前者有认知与思维发展、脑功能与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方向,后者有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信息技术与教学心理、学校心理学等方向。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事业,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保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四季常青,长盛不衰。值得推荐的专业方向有: 1.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咨询 报考热度分析: 教育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社会性问题。一方面国家和家长大幅度增加青少年教育投入,另一方面青少年身心状况并不乐观,独生子女问题开始凸显,目前需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的研究,并将相关成果传播给大众。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理论、青少年发展理论,具有独立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及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者。 就业方向: 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中小学心理课教师和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以及其他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都是可能的去处。 薪金前景: 高校辅导员月薪大约2500元,不包括奖金等其他收入;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大约月薪3000元,不包括讲课费、奖金等额外收入。高校教师收入据统计年薪平均在70000左右。 就业热门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州、天津、济南等大城市。 推荐院校: 中国科学院:我国唯一一所综合性心理学研究机构,该方向的知名教授方富熹、张梅玲、刘希平、方格、祝卓宏、陈祉妍都是颇有建树的心理学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其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所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全国重点学科,该方向拥有陈会昌、邹泓、方晓义、寇彧、张日升等名师。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实力都十分雄厚。 2、学习与教育心理学 报考热度分析: 在职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教育行业由于相对稳定和受人尊敬而魅力倍增。教师是十分令人尊敬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革新教师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师资、科研机构和教育心理辅导机构的科学研究人员及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者。

心理学在的发展及其现状

心理学在的发展及其现状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肉的理想,白菜的命。肉的理想,白菜的命。白马啊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 【标题】: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内容】: 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许多思想家曾对心理问题作过不少有见地的论述。这些论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 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形势下,基督教在明代末期又再次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曾传入过两次)。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入华进行传教活动带来宗教神学和哲学以及一些科学。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着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如其中最古老的一本书是着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用中文撰写的《西国记法》,全书六篇。他利用西方记忆术(“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怎样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成为现今认识汉字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的先声。他在书中还首次介绍了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探浅有所差异。又如另一本书是传教士艾儒略(Julius Aleni .,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于1623年用中文着的《性学粗述》(心理学简要),该书采用问答体写的心理学常识,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西方最初输入之心理学”。全书八卷,内容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情欲、意志以及人的发育生长、睡眠、梦和死等。对此虽赋予了许多神学的说教和宗教唯心主义的解释,但用了一些初步的生理学知识,特别是联系了脑的功能及其定位来加以说明或描述。书中也介绍了利用相似,相反和相近的关系进行联想的具体识记方法。再如有一本研究灵魂问题的书《灵言蠡勺》(Anima学说)是由传教士毕方济(P. Franciseus Sambiasi,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口授,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笔录,于1624年刊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书中论述灵魂功能涉及心理学思想较多,沿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的“三级灵魂论”(从植物到动物和人)和奥古斯丁(,364—430)认为人的灵魂具有三种官能:记忆,理智,意志的心理学思想等。 以上例举三本书的内容是中国最早接触到的西方心理学思想,也是异邦文化的一次传入,并开始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有所联系和结合。《西国记法》可说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并与中国心理学思想初次相交。其后的《性学粗述》和《灵言蠡勺》二书也结合中国实例,引用中国古书上的有关论述说明或解释心理现象。在三本书中都肯定了脑的记忆作用,虽叙述得极简单、粗劣,缺乏科学

心理学就业之人力资源管理学分析

心理学就业之人力资源管理学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报考热度分析: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近400万人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大多数人的从业经验只有3~5年,其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近几年国内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原理来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达到提升组织能力、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只要注重扩充自身的背景知识,该专业值得看好。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组织心理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基础理论,掌握行为科学与人事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技能技巧与应用实务的专业人才。着重培养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务管理与拓展技能。 就业前景: 可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人事部门已转化为人力资源部门,据了解全国HR人才的缺口达50万人以上,仅上海保守估计缺口就在4万人左右,大连已达到3万人左右。 薪金前景: 《中国企业培训网》披露的一项薪酬调查显示,人力资源部门的月薪,总监一般为1万~1.5万元;人力资源管理师一般在800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5万元;薪酬经理、招聘经理为4000~8000元;人事专员为2000~4000元。高薪,使HR成为许多人眼中极具吸引力的热门职业。 就业热门城市分布: 上海、大连、温州、厦门、广东等沿海城市。 推荐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在做好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人才选拔与测评技术、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培训、绩效管理与激励、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职业心理健康和员工帮助计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科研、运用三结合是其最大优势,拥有一批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实力派教授。该专业与许多大企业有项目往来,学生可获得大量实地学习的机会。 北京大学:拥有国际视野和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其整体势力在国内地位突出。著名心理学家张智勇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发布,“2015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将于2014年12月1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2、3、4、5、8号馆举办,届时预计将有7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1.5万余个就业岗位。此次招聘会主要面向北京地区2015届毕业研究生,应届毕业研究生免费入场,预计参会学生4万余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建构主义取向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主题,如知识是如何建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合作成长;减少教学评估的参照标准等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后现代主义取向 后现代主义主张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入手来考察人的心理、行为机制。在后现代主义指引下涌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如:跨文化研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研究以及学科教学心理、网络教学等。 教育心理正在研究什么? (三)认知主义取向 如:学习迁移、先前知识的作用、群体练习与分散练习、认知负荷、整体学习和局部学习、信息存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和元认知、记忆术等。 近年来还有四个重要领域是认知主义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热点问题,即内隐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理论(教师效能、班级或学校效能等集体效能、交互教学、基于计算机等各种学习网络使用方面的研究)和动机研究。 (四)人本主义取向 强调对人的教育和发展通过多元的方法论、多学科的融合、跨文化的整合来达到目的,采用多维度、多途径对整体的人进行研究。 (五)行为主义取向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一)理论观点多元融合 (二)研究设计质量结合 (三)研究情境生态化 (四)研究视角多样化 (五)研究对象“全人化” (六)研究方法综合化 国外教育心理学研究技术的某些新进展 一、设计型实验或设计型研究 设计型实验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基于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得到的教育设计。它采用了“逐步改进”的方法,要求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然后根据效果和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到排除所有缺陷,从而形成更为可靠有效的设计。 这种设计型实验需要在现实的学习情境(如学校)中进行,其中会涉及到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研究者并不去努力控制各种干扰变量,而是在自然情境中考察设计方案中的各个要素的实施状况,从而实现学习环境设计的最优化。 二、网络实验 在网络发展的早期,研究者所设置的在线实验室可以随时招募被试以分派到处理条件中接受测验。而现在的在线心理学实验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实验。 电子邮件经常被用来传递实验处理和记录那些通过传统渠道所获得的被试的反应。电子邮件和其他匿名交流技术也能用于实验室或教室范围之外的研究。 如,在另一项通过言语说服来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指导者设计用以激励自我效能感的电子邮件短信既能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也能提高学生随后的考试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一、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就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叫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又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个体或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e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运用SWOT分析法对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情况的分析如下:(一)优势(strength) 1、在人才招聘和选拔中的优势。 如可以运用心理学中人才测评技术及相关工具(量表、心理测验等)从事人事工作,做到职员与岗位的匹配(岗位胜任),以达到“最合适的人”从事“最合适的工作”取得“最佳的结果”这一理想目标。 2、在培训开发方面的优势。如在培训中可以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发展与愿望,并予以针对性满足,从而更好的发挥人的潜能。 3、在员工激励方面的优势。能较好地运用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如需求理论、动机理论、奖惩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等为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4、在员工心态、情绪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帮助员工管理企业压力等,如EAP———“员工心理援助系统”运用。 5、在人际沟通方面的优势。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如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效沟通的技巧等,可以在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二)劣势(weakeness)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不充分。相关理论知识及行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在工作中难以迅速有效地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2、目前企业中运用到心理学的知识相对较少,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泛而不精,且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3、学校培养方向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上手慢。当前各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师范教育类为主。 4、对企业构架及岗位的了解不足。对市场了解、掌控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2、目前具备心理学背景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双料人才相对较少,企业需要具备这两种专业技能的人才。 3、现在社会、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 4、企业员工心理波动大,心理学专业人才可解决员工的部分心理问题。 (四)威胁(threat)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学习此专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激烈。 2、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较低,且不规范,导致行业鱼龙混杂。 3、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的是丰富的实战工作经验,而非仅仅是理论知识。 4、我国的心理学的发展相对落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更是还没未被大众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