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4章 领导体制

2011-2-24
2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1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组织结构。
是指领导组织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构成。 是指领导组织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构成。
2领导层次与跨度。 领导层次与跨度。
领导层次是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 领导层次是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 领导跨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 领导跨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指一个领导者能直接有效地 指挥下级的幅度。 指挥下级的幅度。
2011-2-24
6
二、集体制与分权制
(一) 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概念 一
1、集权制是指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上级机关, 、集权制是指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上级机关, 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 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而只能依照 上级机关的规定和指示办事。 上级机关的规定和指示办事。 2、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范围内,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范围内, 有权自主地决定问题,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 有权自主地决定问题, 关在法定权限范围之内决定的事不加干涉。 关在法定权限范围之内决定的事不加干涉。
2011-2-24
9
(二)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利弊
1、首长制 、 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灵敏;责任明确,减少扯皮;行动迅速, 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灵敏;责任明确,减少扯皮;行动迅速, 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 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 缺点是: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 缺点是: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精力毕竟有限加上监督机制不 完备,易产生专断指挥,问题处置欠周详,决策失误。 完备,易产生专断指挥,问题处置欠周详,决策失误。 2、委员会制 、 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虑事周密;分工负责, 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虑事周密;分工负责,集体负担减少决 策失误;互相监督,不易舞弊;委员有代表性, 策失误;互相监督,不易舞弊;委员有代表性,有利于系统内部 的协调;委员分工合作,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负担, 的协调;委员分工合作,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负担,也可 以避免个人滥用职权。 以避免个人滥用职权。 缺点是权力分散,责任不易明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缺点是权力分散,责任不易明确,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领导科学概论(南通大学第四章 领导体制论

• (一)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演变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观角度来看, 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 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家长制领导。 • 第二阶段,经理制领导。 • 第三阶段,职业“软专家”领导制。 • 第四阶段,专家集团领导制。 • 第五阶段,多级领导制。 • (二)西方政治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
•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
•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中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形成的组织 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领导体制是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 包括(1)机构的设置(领导体制的载体);(2)领导权限的 划分(领导体制的核心);(3)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即领 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领导体制的内容)。所谓领导层次, 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 就有多少领导层次。所谓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 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 的人数。领导幅度的“二八律”理论的基本要点是:在一般的 领导机构中,担任正职的领导者宜有两位副手和八位下属,担 任副职的领导者宜有两位助手和八位下属。(4)领导体制的 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
五、领导体制的作用
•
• •
• •
1.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主体之间建立关系、发 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 2 .领导体制是确定组织机构和领导方式的主要 依据。 3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工 具,是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4 .领导体制是提高领导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 5 .领导体制是否科学、健全,关系到我们党和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第四章__领导体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重、难点问题
• 重点掌握:领导体制的作用和内容。 • 一般掌握:了解人类社会领导体制的演变,掌握领导体制的 含义、类型。 •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讨论 • 本章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领导体 制的演变,掌握领导体制的含义、类型。重点掌握领导体制 的作用和内容。 • 本章难点:关于领导体制与人的关系问题 • 这是在政治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长期 以来,我们比较多的强调人特别是领导者在社会政治生活中 的重要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几 乎成为人们的“至理名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深刻认识 到体制对人们的重要制约作用。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 兴衰成败来说,体制问题具体做法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 的意义。但问题是,体制是由人来确立和执行的。因此,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要改变现存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究竟应 从那一方面着手,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二、本章教学时间安排:共3课时。
最新第四章-领导体制精品文档

厂长或经 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1)
(2)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3)
(4)
车间(1) 车间(2) 车间(3) 车间(4)
工艺 生产
工艺 生产
班组(1)班组(2)班组(3)ຫໍສະໝຸດ 班组(1)班组(2)班组(3)
图4.3 混合式领导体制结构图
(四)事业部式结构
事业部式结构,又称多部门结构、M 型结构。所谓事业部,就是作为一家企 业公司,其下属部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 条件: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而且是其责 任单位;有独立的利益并实行独立核算 而且是其责任单位;有独立的相应自主 权并能自主经营。这样分权管理的领导 体制结构,就是事业部式结构。
(三)完整制和分离制
1.完整制
完整制,又称一体制、集约制、一元统 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是指在一个复杂的 组织系统中,同一层级的各机构或同一机构 的各组成单位,在权力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 导机构或一个领导者进行指挥、控制和监督 的领导体制。
2.分离制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分散制或多元领 导,是指同一层级的各类机构或同一机构的 各组成单位,根据其不同的职能,在权力结 构上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导机构或领导 者来领导、指挥和控制的领导体制。
公司领导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1)
(2)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3)
(4)
事业部 (1)
事业部 (2)
职能科 职能科 (1) (2)
厂所(1)厂所(2)厂所(3)
事业部 (3)
事业部 (4)
职能科 职能科 (1) (2)
厂所(1)厂所(2)厂所(3)
图4.4 事业部式领导体制结构图
(五)矩阵式结构
矩阵式结构又称为规划——目标结构, 它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 目、服务)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 个矩阵,使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 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 和项目小组的工作。
第四章领导体制

第四章领导体制第四章领导体制经管教学部丰云[学习目标]:1.界定领导体制的含义;2.了解领导体制的演进历史;3. 比较各种类型领导体制的特点及优缺点;4.阐述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及难点;5. 讨论分析我国领导体制的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自学提示]: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得以开展的载体,也是领导者借以开展工作的舞台,同时又是充分发挥领导的功能、提高领导效率的关键环节。
因此,领导体制的建设问题是关系到领导活动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
把握领导体制的含义、内容、作用、演变历史是理解不同类型的领导体制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领导体制的现状与弊端,改革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前提。
一、领导体制概述(一)领导体制的含义1. 体制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2. 领导体制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中的上下左右之间权力划分和机构组织设置及领导工作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领导体制是一种权力划分机制它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划分领导权的问题。
实际上,领导权的合理、科学分配是领导科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领导权的科学分配有三个方面的检验标准:一是权利和责任是否一致。
二是权利和责任的划分要明确。
三是权利和责任的划分要科学。
(2)领导体制是一种组织体系领导体制的组织体系在工作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3)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领导体制是领导功能的制度化表现形式,是以领导权为中心内容,以实现特定组织的管理目标为主要职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或制度设置。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组织结构,指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即各级各类领导机关的地位作用;二是领导的层次与跨度,即领导机关的组织制度或者说领导机关的结构方式;三是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四是领导机关的决策方式和指挥、监督方式等。
1.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领导体制内部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领导组织内部是各个基本要素的构成的。
领导学概要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集权制与介权制
根据领导职权的集中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形式。 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均集中于上级领导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极少有自主权。此种 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严格控制全国各地行政事务。其优点在于能够政令统一、标准 一致;指挥方便、令行禁止;统筹全局、兼顾各方利益。其缺点是:不太容易顾及特殊情况;不易因时因地 制宜、灵活性差、应变能力低;不易调动下属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时还可能造成官僚主义、个 人专断等弊端。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
三、完整制与分离制
按照接受上级领导机关指挥监督数量的多少,领导体制可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完整制亦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是指在复杂的组织系统中,同一层次各机关、 各部门所接受的上级指挥监督权完全集中于一个领导者或一个领导机关的领导体制。完整制的优点是: 权力集中,易统筹计划,责任分明,减少相互推诱、扯皮,避免重复性机构设置所造成的浪费,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完整制的缺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会滋生领导者的独断专横,压制下属各单位在贯彻 执行政策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下级养成对上级的依赖性,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普通高等教育秘书学系列规划教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领导学概要
LINGDAOXUE GAIYAO
主编:姚怀山 主审:梁忠民
4 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内涵与价值
一、领导体制的内涵
领导体制是指能够使领导职责和领导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机构形式。具体是指国家机关、企业和 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种行政立法、规章制度等。领导体制是领导关系 的制度化和体系化,要准确理解领导体制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领导学(第五版)第04章领导体制与领导结构

4.2领导结构 4.2.1领导结构的定义
• 领导结构是领导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领导活动得以 开展的框架体系。它是指表现领导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 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 系的一种模式,是执行领导任务的基本体制。
4.2.2正式领导结构类型 1)影响人们设计或选择组织结构类型因素
(1) 集权制。
(2) 分权制。
4.1.4现代领导体制模式 • 现代领导体制模式,就是领导体制相对固定的形式。它规
定了领导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
2)按同一层级各部门接受上级机关) 分立制。
3)以一个系统或单位的决策方式为标准划分 • (1) 首长负责制。 • (2)委员会制。 4)根据一个系统或单位的指挥、监督和控制方式为标准划分 • (1)职能制。 • (2)层级制。
(2)非正式组织结构的阻碍作用
①阻碍变革。 ②抵制组织的政策和目标。 ③限制成员个人自由,强迫一致。
4.3领导班子 4.3.1领导班子的含义与作用
1)领导班子的含义 • 领导班子是对领导集团的通俗称谓,即在一个组织或团体中
由若干成员组成的领导者群体。它是一个组织或团体的领导 核心和指挥部。各个地区、部门、单位都有不同层次的领导 集体,他们是各个地区、部门和单位指定决策并组织实施的 核心力量。
领导学
(第五版)
04
CHAPTER
第4章 领导体制与 领导结构
• 4.1领导体制 • 4.2领导结构 • 4.3领导班子
学习目标
领导活动总是在一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结构中展开的。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领导体制和领导结构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明确领导体制的作用、内 容与类型;掌握领导组织结构的类型;了解领导班子的含义与作用以及 领导班子的结构。
领导体制

2.领导体制是一种组织体系
领导体制与一般的组织体系的不同之处在 于它在整个组织单位中的地位与作用。领 导体制的组织体系在工作中起着核心和灵 魂的作用。要取得领导的成功,除了领导 者素质要优秀、领导班子或集团结构要合 理外,还要有一个科学的领导组织体系。 领导者个体和群体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 定条件的制约,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 在于领导组织体系的科学性。
4)执行系统
4)执行系统的任务是执行决策中心的各 项决定。一般而言,在一个系统内,可以 按业务需要分成若干部门,组成等待系统。 决策正确,结果如何,决定的环节之一是 否忠实执行,执行过程中是否不折不扣, 执行部门是不能讨价还价的。有意见可以 提出,但不能影响执行。
5)监督系统
5)监督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决策对执行系 统实行监督,以保证决策、指令执行的准 确无误。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司法机构、 审计部门等都属于监督机构。监督系统是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必要机构,应 该具有党性强、无私无畏、执法如山的特 点。
4.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 督方式
领导机关的决策、指挥和监督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 归纳起来不外乎下列几种: 按照同一层级各机构被领导的关系是否统一的标准,可 分为一体制和分离制; 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 把领导体制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类型; 按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又可以把领导体制分 为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两种基本类型; 按照领导的横向和纵向关系,我们还可以把领导体制分 为层级制与职能制这样两种基本类型。
(3)领导者掌握的权力和履行的职责必须一致。 权力和职责必须保持一致,这是领导活动的基本 原则之一。权力和职责不一致的极端情形是,只 享有权力而没有履行职责的义务,或只有履行职 责的义务而不被授予相应的权利,这情形都不是 正常的领导活动,都不能实现领导功能,甚至会 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权力和职责不一致的一般情 形是,权力大于职责、权力小于职责和权力交叉 熏叠。权责不一致的情形容易造成权力行使方面 的滥用,职责履行方面的互相推诿,以及多头管 理、无人负责的弊端。
领导学第4章领导体制

员会讨论,哪些属于具体行政事务,直接由行政首长决
策。
领导学第4章领导体制
4.2 行政领导体制
2.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的行政领导方式层面 (1)单头领导。 是指一个下级组织在行政管理上只接受一个上级组织领 导并对其负责。 优点在于:有利于明确责任,既有利于明确上级组织对 下级组织的领导责任,也有利于明确下级组织对上级组 织的工作责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领导学第4章领导体制
4.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政领导体制
2.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 行政组织机构主要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辅助 机构等构成。 决策机构又称领导机构,是整个组织体系的首脑机关和 决策中心。执行机构是负责贯彻执行最高行政领导决策 和指令的职能机构,直接管理和处理各种具体社会公共 事务。
领导学第4章领导体制
领导学第4章领导体制
4.2 行政领导体制
缺点是行政权力在横向各部门间平等地运行,结果容易 导致以下问题: 一是部门意识浓厚,条块分割较重,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大局和全局; 二是部门之间由于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在工作协 调方面成本较高,并且容易产生相互推诿、扯皮,工作 不作为等问题; 三是一般职能式体制分工较细,容易造成机构臃肿、部 门重叠、人浮于事。
4.2 行政领导体制
监督机构是依法对各种行政机构及其活动进行监督的执 法性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领导组织结构
(1)纵向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
(2)横向关系,即平行的各部门的协作关系。 领导组织结构主要有:直线式、职能式、混
合式和矩阵式。
11
4、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领导层次是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 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领导跨度是指一个领导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 度,因而又叫领导控制跨度。
东南亚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型区域性综合大 学”。
33
政法与经管学院领导权限划分
院长
综合管理 办公室主任
学生管理 办公室主任
公共事业 管理 教研室主任
旅游管理 教研主任
经济学 教研室主任
法学教 研室主任
公共关系 教研室主任
34
职务 总理 副总理、国务委员 部级正职、省级正职 部级副职、省级副职 司级正职、厅级正职 司级副职、厅级副职 处级正职、县级正职 处级副职、县级副职 科级正职、乡级正职 科级副职、乡级副职 巡视员 调研员 助理调研员 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科员 办事员
16
二、层级制和职能制
1、层级制和职能制的含义 层级制——指一个组织从纵向划分
为若干层级 职能制——指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 置若干部门。
17
2、层级制和职能制的特点
层级制的优点是:指挥统一,权力集中,有
利于培养“通才”。 层级制的缺点是:易造成领导事无巨细,事 必亲躬,指挥不当。 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精细,领导者各司其 职,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培养“专才”。 职能制的缺点是:易造成机构臃肿,领导者 易缺乏全局观念。
1、权力配置不合没有严格、明确的规定。
28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1、性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和自我发展。 2、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事权分配要合理; (2)工作制度要健全; (3)机构设置要恰当。
29
3、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科学划分领导权限,适当下放权力;
(3)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
(4)加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
(5)健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监督等各
项制度。
30
31
2008年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工作目标
到2012年,全州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
12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1、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2、确定组织机构和领导方式的主要依据。 3、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 4、提高领导整体效能的重要因素。 5、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3
第二节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一、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二、层级制和职能制 三、完整制和分离制 四、集权制和分权制
政总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单位生产总值能 耗下降17%;烟草、旅游、矿冶、电力、建 筑建材和以林产、果蔬、畜牧为主的优势农 畜产品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物流和 机械制造等后续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一 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地区、城乡差 距逐步缩小。
32
“十一五”期间大理学院发展的总目标
“把大理学院建设成省内先进、在国内和南亚、
21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个人家长 式领导
道德力量
暴力手段 原始民主制 君主专制 选举制 世袭制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统治,实际 上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家长式领导。
22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体制
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1)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2)立法权由议会行使。 (3)行政权由政府行使。 (4)临督权由司法机关行使。
14
1、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含义
所谓一长制,最高决策权完全集中在一位行
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所谓委员会制,法定决策权由两位以上的首 长行使的领导体制。
15
2、一长制和委员会制的特点
一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效率较高。
不足是:决策易失误,
腐败现象的滋生。 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 策失误;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滥用职权。 其缺点或不足是:权力分散,效率低下。
18
三、完整制和分离制
四、集权制和分权制
19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自然集体领导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个人家长式领导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领导体制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体制
20
一、原始社会的自然集体领导
最高权力机关 最高领导
议事会 酋长
日耳曼酋长
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四章 领导体制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第二节 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
2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一、何谓领导体制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三、领导体制的作用
3
一、何谓领导体制
《辞海》的解释,所谓体制,是指“国家机
职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5 6 7 8 9 10 12
职级 1 2-3 3-4 4-5 5-7 6-8 7-10 8-11 9-12 9-13 5-7 6-8 7-10 8-11 9-13 9-14 10-15
35
23
企业和事业单位实行的领导体制 专家集团
领导制
(1)家长制领导。
(2)经理制领导。 (4)专家集团领导制。
经理制领导
(3)职业管理专家领导制。
职业管理专 家领导制
家长制领导
24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体制
社会主义社会领导体制的特点
(1)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2)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的原则; (3)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 分的制度”。 领导体制指的是组织内部以领导权限划分为 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和规 范。
4
领导体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机构的设置;
(2)领导权限的划分
(3)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
领导体制的核心
5
大理学院院长办公室机构设置
6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领导权限划分
25
第四节 我国领导体制改革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 三、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
26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
2、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活
动原则。
27
二、我国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
州长
副州长
何金平
马建全
黄永华
李雄
李红卫 郭有兵 许映苏 洪云龙 程云川
朱非 李万通
7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
领导的组织结构
领导层次和领导跨度 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
8
1、领导体制的构成要素
决策中心
咨询系统
执行系统 监督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
9
2、领导机构的组织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高效率原则; (5)动态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