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设计》实验报告2____电子产品壳体的整机拆装实验

合集下载

家电小产品拆装实习报告

家电小产品拆装实习报告

家电小产品拆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家电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解和掌握家电产品的拆装技巧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家电产品的内部结构,掌握基本的拆装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一款小型家电产品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拆装实践。

首先,我们了解了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分析了各部件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步进行了拆装操作。

1. 拆卸过程在拆卸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了螺丝刀等工具,卸下了产品外壳。

注意在拆卸时要轻柔,避免损坏内部元件。

拆卸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部件,如电路板、电机、传感器等,对这些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学习和讨论。

2. 组件分析在拆卸完成后,我们对各个组件进行了详细分析。

电路板是整个产品的控制中心,上面布满了各种电子元件。

我们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到了电路板的设计和布局。

电机是产品的动力来源,我们分析了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了其转速和扭矩等性能参数。

传感器是产品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我们学习了传感器的种类和作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3. 组装过程在拆卸和分析完毕后,我们开始进行组装。

组装过程要严格按照拆卸的反顺序进行,确保各个部件的正确位置。

在组装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对各个部件的保护,避免在组装过程中造成损坏。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家电产品的拆装技巧,还深入了解了其内部结构和原理。

我们认识到,家电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需要涉及到电子、电气、机械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掌握一门技术。

在今后学习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深入学习家电产品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电子产品壳体的整机拆装分析报告

电子产品壳体的整机拆装分析报告

电子产品壳体的整机拆装分析报告——华为手机外壳分析学号:1100410109 姓名:覃秋兰指导老师:梁惠萍二、产品总体结构组成及连接形式手机的总体结构是由5个部分组成,即前机壳、屏幕、内结构框架、电子电路板及后机壳组成,手机的结构组成的形式主要是由于它的功能和内部电路板及人机工程学的设定而决定的,手机是由四大结构组成的,而这四大板块的结构具备了各种连接的形式,它的结构的连接形式有螺钉连接、卡槽、胶水粘贴三种主要链接形式。

一、产品结构爆炸图二、产品在造型、工艺、人机、防护、散热、屏蔽、密封、安全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在整体造型上:采用的是直板触控设计,银黑色配色,时尚同时还体现了科技感,整体外形非常的圆润,屏幕四周边框有微微的弧度,向屏幕中心收紧,而且底部还有微微的翘起,金属曲线美感油然而生。

机身背面是采用磨砂处理的塑料材质,摸起来非常舒服且不会留指纹。

而其机身尺寸是 116.4×61.2×12.2mm ,机身重量为107g,且机壳四周有收边处理,拿在手里很是适合。

(图1)在防护上,外壳的表面使用的是磨砂1mm厚的塑料做后壳,在此厚度上后壳为手机提供了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也不易刮花外壳。

不仅在塑料结构上加厚做防护,在内部也设计了一些加强筋来为手机后盖板提供安全保障(如图2),内部结构的连接螺钉柱设计得较厚。

这样在两边连接后壳时,为后壳的内部脆弱部提供支柱,这样的设计,即使手机摔到地面上,加强筋、大的支柱及1mm厚的外壳也能提供得住这样的摔落提供安全保障。

(图2)机身细节1、机身正面机身正面比较简洁,纯平镜面大屏幕的上方是有金属防尘网的听筒,而听筒下面还藏着一枚LED信号灯,当手机在充电、通话等的时候,信号等就会亮起来提醒。

屏幕下方是四枚Android标准按键所在,并没有轨迹球、接听和挂断键,显得更加简洁,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2、机身背面机身背面和正面一样简洁,上方是300万像素摄像头所在,摄像头旁边有一个用于收集噪声提高通话质量的副mic孔。

拆装实习报告范文

拆装实习报告范文

拆装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拆装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拆装实习,通过实习,我对电子产品拆装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拆装笔记本电脑,二是拆装手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认真学习了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拆装技巧,并对电子产品内部的结构有了直观的认识。

1. 拆装笔记本电脑(1)准备工作: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基本结构,熟悉拆装步骤,准备好拆装工具。

(2)拆装过程:首先关闭电脑电源,卸下电池;然后用螺丝刀拆卸键盘,小心取出键盘;接着拆卸硬盘、内存条等部件;最后拆卸风扇、散热片等散热设备。

(3)组装过程:按照拆卸的反向顺序,将散热设备、风扇、硬盘、内存条等部件重新组装到电脑上,注意接口的连接。

2. 拆装手机(1)准备工作:了解手机的基本结构,熟悉拆装步骤,准备好拆装工具。

(2)拆装过程:首先关闭手机电源,卸下后盖;然后用撬棒拆卸手机电池;接着拆卸摄像头、屏幕等部件;最后拆卸主板上的螺丝,小心取出主板。

(3)组装过程:按照拆卸的反向顺序,将主板、摄像头、屏幕等部件重新组装到手机上,注意接口的连接。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手拆卸和组装电子产品,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加深了对电子产品内部结构的了解:通过拆装实习,我们对电子产品内部的结构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学会了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拆装,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了安全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培养了安全意识。

四、实习总结本次拆装实习让我对电子产品拆装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电子产品拆装并非易事,需要细心、耐心和技巧。

电脑拆装实习报告[合集5篇]

电脑拆装实习报告[合集5篇]

电脑拆装实习报告[合集5篇]第一篇:电脑拆装实习报告计算机组装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拆装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脑拆装实习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电脑拆装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1、练习和巩固识别计算机部件的方法,并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计算机部件的好坏与优劣。

2、练习和巩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安装基本方法与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仅能组装计算机,更能合理和更优的方式组装计算机。

3、练习和巩固计算机软件的安装方法与步骤,使得学生掌握在真实的、实际工作中安装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方法与步骤。

4、掌握和巩固多媒体计算机故障处理。

能在遇到的各种硬件、软件的故障处理中,自己动手和动脑、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积累一定的经验。

二、实习地点:四教学楼6楼,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三、时间:第十四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四、指导老师五、实习组员:向前、谢静、陈永兰、刘丹组长:向前六、实习计划:七、实习过程:20____-12-11 星期一上午地点:石桥铺电脑城星期天接到老师的实习要求,需要Windosw 98安装光盘一张(带有启动功能),所以就去石桥铺电脑城购买,顺便去看看现在流行的硬件,开阔眼界,扩充知识。

买到光盘发现有人在买电脑,这样的好机会,我怎么会放过呢?买家是某大学的大一的新生,买电脑的要求为:玩游戏、上网、学习,组装机,价位是5000元左右。

商家给出下面的配置单:配件型号CPU AMD Athlon 64 2800+主板华硕 K8N内存金士顿 512MB DDR400硬盘日立7K 250 80GDVD-Rom 台电女神V100 16__DVD-Rom显卡迪兰恒进镭姬杀手9550这都是些主要的,对学生这样的配置应该是可以了,CPU是AMD 的,本人用的也是AMD的,和同班的电脑比起来也差不到那去,都说AMD的CPU发热量很大,但是我的电脑一般都是长开机的,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拆装实验报告

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子设备拆装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 学习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器材:1. 待拆装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2. 工具套装(螺丝刀、撬棒、镊子等)3. 电子元器件(如电池、主板、屏幕等)4. 实验台、防静电垫、防静电手套等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 将待拆装电子设备放置在防静电垫上,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静电。

2. 穿戴防静电手套,防止静电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

3.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检查工具是否齐全且功能正常。

二、拆装过程1. 拆卸后盖:使用撬棒将后盖边缘撬起,缓慢将后盖取下。

2. 拆卸电池:找到电池连接线,使用螺丝刀拧下电池固定螺丝,取下电池。

3. 拆卸屏幕:使用撬棒将屏幕边缘撬起,缓慢将屏幕取下。

4. 拆卸主板:找到主板固定螺丝,使用螺丝刀拧下,将主板取下。

5. 拆卸其他部件:根据需要,拆卸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部件。

三、组装过程1. 组装主板:将主板放置在支架上,连接好电池连接线,拧上固定螺丝。

2. 组装屏幕:将屏幕放置在支架上,连接好屏幕连接线,拧上固定螺丝。

3. 组装电池:将电池放置在电池槽内,连接好电池连接线,拧上固定螺丝。

4. 组装其他部件:根据需要,安装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部件。

5. 组装后盖:将后盖放置在设备上,确保接缝处紧密贴合,拧上固定螺丝。

四、检查与测试1. 检查组装后的设备,确保各部件安装到位,无遗漏。

2. 开启设备,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电源、屏幕、声音等。

3. 如发现异常,分析原因,进行修复。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拆装了一台待拆装电子设备,并顺利完成了组装过程。

在拆装过程中,掌握了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实验心得:1. 在拆装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坏设备。

2. 在拆卸和组装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部件的连接方式,确保组装正确。

3. 遇到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拆装实验实习报告

拆装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拆装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四、实验地点实验室五、实验器材1. 待拆装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2. 拆装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3. 防静电工作台4. 防静电手套六、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拆装电子设备放置在防静电工作台上,戴上防静电手套,确保操作过程中的静电防护。

2. 拆卸外壳:使用螺丝刀等工具,拆卸电子设备的外壳。

注意观察外壳的拆卸顺序,避免损坏设备。

3. 拆卸内部组件:根据待拆装设备的结构,依次拆卸内部组件,如主板、电池、屏幕等。

在拆卸过程中,注意记录各个组件的连接方式和顺序,以便后续组装。

4. 检查组件:对拆卸下来的组件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损坏、老化等问题。

如有问题,可进行维修或更换。

5. 组装:按照拆卸的顺序,将各个组件重新组装。

注意连接顺序和紧固程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测试:组装完成后,接通电源,测试设备是否恢复正常工作。

如发现问题,可检查组装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电子设备的拆装方法和技巧,熟悉了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在拆装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常见的故障原因,如螺丝松动、组件老化等。

通过对故障的分析和解决,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防静电工具和防护措施,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八、实验总结本次拆装实验实习,让我对电子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拆卸和组装电子设备,掌握了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拆装电脑实验报告

拆装电脑实验报告

拆装电脑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拆装电脑的操作,加深对计算机内部构造和组件功能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按照正确的拆装顺序,仔细研究了电脑主机的各个部分,并对其中的主要构件进行了系统学习。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拆装电脑的技能,对计算机硬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其硬件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对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计算机至关重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拆装电脑的操作,对计算机的内部构造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准备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准备了以下实验设备:- 工作电脑:用于拆装和学习的电脑主机- 工作台:用于放置电脑主机和工具的平台- 相关工具:批头螺丝刀、钳子、电线夹等2.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拆卸电源首先,我们将电脑主机横放在工作台上,使用批头螺丝刀拆下主机箱的侧板。

然后,我们先拆下电源。

电源是电脑的重要组件之一,负责提供电能给各个硬件设备。

第二步:拆卸硬盘和光驱接着,我们拆下硬盘和光驱。

硬盘是电脑的存储设备,存储着操作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光驱则是读取光盘的设备。

我们使用批头螺丝刀将它们从电脑主机中拆下。

第三步:拆卸内存条然后,我们拆下内存条。

内存条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设备,用于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我们先轻轻按下内存条两侧的夹子,然后将其抬起,即可拆下。

第四步:拆卸显卡和声卡接下来,我们拆下显卡和声卡。

显卡是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设备,用于显示图像;声卡用于处理音频信号。

我们将它们从主机插槽上拔起即可拆卸。

第五步:拆卸主板最后,我们将拆下主板。

主板是电脑硬件的核心,上面插着各种硬件设备。

我们需要先将主板的连接线拔下,然后拧下安装在主板上的螺丝,最后轻轻将主板卸下。

三、实验结果经过以上的拆卸步骤,我们成功地将电脑主机的各个组件拆卸下来,并对其进行了逐一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电脑内部构造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件的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电脑机箱拆机实验报告(3篇)

电脑机箱拆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脑机箱的结构和组成,熟悉各部件的功能和安装方法。

2. 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对电脑硬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 学习拆装电脑机箱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日后自行组装电脑打下基础。

二、实验器材1. 电脑机箱一台2. 螺丝刀一把3. 计算机硬件一套(包括CPU、内存、主板、显卡、硬盘等)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关闭电脑电源,拔掉电源线、显示器线等所有连接线。

(2)将电脑机箱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确保安全。

2. 拆卸机箱前盖(1)用螺丝刀拧下机箱前盖上的螺丝,将前盖取下。

(2)观察前盖与机箱内部的连接情况,拆卸时注意不要损坏连接线。

3. 拆卸内部硬件(1)拆卸CPU散热器:首先拔掉CPU散热器上的风扇电源线,然后拧下固定散热器的螺丝,取下散热器。

(2)拆卸内存条:将内存条插槽两边的卡扣打开,轻轻抽出内存条。

(3)拆卸主板:拧下固定主板的螺丝,将主板取下。

注意在拆卸过程中,要确保主板上的连接线(如CPU电源线、显卡电源线等)保持完好。

(4)拆卸显卡:拔掉显卡上的电源线,拧下固定显卡的螺丝,将显卡取下。

(5)拆卸硬盘:拔掉硬盘上的电源线和数据线,拧下固定硬盘的螺丝,将硬盘取下。

4. 重新组装硬件(1)按照拆卸的逆序,将硬盘、显卡、主板等硬件安装回机箱。

(2)固定CPU散热器,连接CPU电源线、显卡电源线等。

(3)将内存条插入插槽,卡扣卡紧。

(4)将CPU安装到主板上,拧紧螺丝。

(5)将机箱前盖安装回机箱。

5. 实验总结(1)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电脑机箱的结构和组成,熟悉了各部件的功能和安装方法。

(2)提高了动手能力,对电脑硬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3)掌握了拆装电脑机箱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日后自行组装电脑打下了基础。

四、实验心得1. 在拆卸和组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损坏硬件。

2. 注意观察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确保连接线、螺丝等配件齐全。

3. 在拆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对硬件造成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结构设计》
实验报告2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
学生姓名:莫小燕
学号: 1200410310
实验二:电子产品壳体的整机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目的:了解电子产品整机结构特点及结构工艺。

二、实验内容
内容:正确拆——装一款电子产品(自选一款有壳体、支撑、容纳,内含实现一定功能电路板的产品)。

(1)分析产品总体结构组成及连接形式,在展板上展示产品结构及爆炸图,并说明产品的工作原理,指明每一零件名称、材料及工艺。

(2)从产品功能要求出发,分析产品在力学、造型、工艺、材料、人机、使用方式、安全性、防护、散热、屏蔽、密封、经济性等方面的设计思路,找出相关功能零部件,图示并说明其结构形式、特点及材料选用原则。

(3)分析内部功能部件对外部箱体结构在形态上有什么影响。

(4)分析壳体(箱体)的机械性能(强度、刚度、稳定性)以什么结构形式来保证?(5)找出产品在结构设计及工艺方面的不足之处,会对电路或整机性能产生什么影响?提出改进方案。

(6)撰写实验分析报告。

(7)分析过程要求图文并茂,也可用照片等方式辅助说明。

三、实验思考题
1、分析产品总体结构组成及连接形式,绘制产品结构原理图及爆炸图说明产品的工作原理。

产品总体结构组成:镜头、光圈、、快门、机身、聚焦控制装置、取景器、卷片器(胶片机具有的装置)
产品结构原理图:
爆炸图:
产品的工作原理:单反数码相机就是指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在这种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

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

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另外,单反数码相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还有就是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
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2、从产品功能要求出发,分析产品在力学、造型、工艺、材料、人机、使用方式、安全性、防护、散热、屏蔽、密封、经济性等方面的设计思路,找出相关功能零部件,图示并说明其结构形式、特点及材料选用原则。

力学上:相机的机身适合使用者的握力,以及承受得住镜头的重量。

造型上:相机的造型美观,设计的机身造型圆滑。

工艺材料上:相机的的零件基本由注塑形式生产的,一般使用工程塑料或者铝镁合金。

人机上:人机工程学在相机的宽度的设计上同样有一定的应用,相机的宽度决定了人们在照相时两臂的状态,过宽或者过短都会使两臂的距离不当从而肌肉负荷更大,降低舒适性,且若相机宽度的不恰当同样会影响到相机上按钮的的位置排布。

快门零件安装在感光组件的前端,快门速度的高低决定了感光组件的曝光时间,快门和光圈一起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

快门的机械结构是从传统底片时代延续下来的,每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按钮,相机都会发出清脆的快门闭合声。

快门的工作方式也影响着其寿命。

不同级别的数码单反相机,快门的寿命亦有所不同,入门级的数码单反相机一般为几万次,而专业级别的则可达十万次以上。

其实在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时,无需担心快门的寿命,因为快门即便发生故障,仍可以进行更换。

光圈零件不在数码单反相机机身内部,而是在镜头内,光圈开启的大小同样影响着数码单反相机的进光量。

使用方式上:装入电池和储存卡,开启电源后,操控个按键。

有曝光模式、图标程序、测光方式、自动曝光锁定方式等等。

安全上:相机的使用环境是室内或户外的,而人在使用时则是经常拿在手上的,而且是经常被拿来拿去的,而在此过程中,人为的因素使用破坏是很大的。

因此,在安全方面的设计较为重要的。

防护上:在防护上,外壳使用了较厚的塑料做外壳,在此厚度上提供了良好的防护作用,不仅在塑料结构上加厚做防护,在内部也设计了一些加强筋来提供安全保障。

相机作为一种精密的仪器,细小部件很多,内部构造比较脆弱,因此外壳一般由硬度较大的工程塑料制成,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散热上:后外壳的形态上设计了多个方形孔的的散热孔,而此散热孔正对着里面的电子元器件多的地方,在设计形态上来说是合理的,电子元器件是发热地,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散热孔散热是很合理的。

屏蔽上:相机外壳的设计使用的是大面积的平面,这样的设计对于产品对屏蔽方面是比较有利的,相机内部的工作环境所产生的杂音在塑料板的阻挡下,是完全被屏蔽在内部的。

密封上:相机的结构在密封方面设计的较为合理。

经济性上:价格实惠亲民。

相关零件:
(1)镜头
结构形式:镜头由镜头盖、镜头圈、镜头垫、镜头壳组成。

特点:镜头使景物成倒象聚焦在胶片上。

镜头是用以成像的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所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和相对口径两个特征数据;取景器是用来选取景物和构图的装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画面框内的部分,均能拍摄在胶片上。

材料选用:光学玻璃成分主要是硼硅酸盐,塑料、橡胶。

(2)显示屏
结构形式:偏光板、玻璃基板、薄模式晶体管、配向膜、液晶材料、导向板、色滤光板。

特点: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
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材料选用:ABS做机壳,玻璃。

(3)电池盒结构
结构形式:电池槽、电池、取景器。

特点:取景器主要作用就是构图,也就是确定画面的范围和布局。

电池提供电能。

材料选用:液晶面板,单反石英玻璃、镍氢。

4)相机主体部分
结构形式:外壳、胶卷机构、钢片、电路板构成。

特点: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

材料选用:ABS塑料、胶片主要由“感光乳剂”和“乳剂支持体”构成,铝合金、铁皮压成加绝缘漆。

3、分析内部功能部件对外部箱体结构在形态上有什么影响。

相机主要是由镜头、取景器、快门和光圈、输片计数机构和机身部分组成,内部结构框架的设计遵循了外部设计的特点加上电路板上的功能与外部按键的链接及电池的安放需要,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来放置,电路板的安放位置较为单一,并且电路板上的元
器件比较小,占的空间不大,它的内部采用了线性调节功能克服了按键与电路板按键不一致的问题,因此,相机的内部设计对外部设计的影响不是很大。

4、分析壳体(箱体)的机械性能(强度、刚度、稳定性)以什么结构形式来保证?
由于单反内部结构复杂,内部很容易进灰,导致零件运转速度慢机体发热。

板材强度,材料的刚度和形态的稳定性及人机工程学的设定来保证。

壳体的强度是依靠了材料的性能来决定的,材料的强度是材料本质决定的,要使壳体的强度大,则选用较好的塑料材质来加以提炼,并用开模的形式来塑造,从而加强了壳体的强度。

而壳体的稳定性则以壳体间的链接形式来保证的。

5、找出产品在结构设计及工艺方面的不足之处,会对电路或整机性能产生什么影响?提出改进方案。

产品在结构设计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结构来设计的,产品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工艺,产品内外部结构设计的不足将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运行及寿命。

产品内外部结构设计的不足将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运行及寿命。

我们平常使用产品时,经常不经意间会把产品从手中摔落及突然性使用了过大的力气,这样的后果就是里面的按键连接处会机械性的偏移,从而使产品不能正常的运作,同时,机械性的拨动同样对内部的电路板造成损坏性的伤害,电路板是比较脆弱的,划伤及震荡对电路板及电路板上的元器件都会造成伤害,从而使相机不能正常的运行。

因此我觉得相机工艺可以轻巧一些,好的相机太过于笨重,可以尝试更多好相机轻便而且品质保证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