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组合体的识读--创新杯一等奖

合集下载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CAD三维茶壶制作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CAD三维茶壶制作

不足
• 受制于教材的内容
改进
• 不要受制于教材的内容,应由书本知识加以充 分发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达到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
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 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 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 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
望探求的带有情感的意向活动。
情感 目标
一、说教材
3.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 点
• 布尔运算(差集 交集 干涉集) 和放样命令在三维建模中的使用。
难 点
• 根据实际图形,自己设计且灵活 运用布尔运算 进行茶壶设计操作。
二、说学情
层次:
1. 三年中职数控技术专业二年 级学生
2. 已学过基础专业课程,具备 了工程制图能力,对机械产品 有一定了解。 特点: 15%
二说学情15熟练并喜欢20熟练觉得枯燥65熟练但觉得有点枯燥项目化教学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角色体验法任务驱动法联系类比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三说教法学法做中学学中做竞技评价书本让教师引导评价让学生参与疑难让学生研讨规律让学生发现自主探究小组学习书本让教师引导评价让学生参与疑难让学生研讨规律让学生发现二说学情项目任务
产品阐述和自我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任务评估方式
主要以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自评 互评
•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语言表达 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观察 能力分析能力,给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
师评
• 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及时表扬鼓励 创新作品和闪光点,帮助学生自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
设计 岗位
展示演讲
协调管理
协调 岗位
设计 岗位
输出打印
1.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组任务。 2.强调小组的内部协调,每个学 生尽可能是多面手。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最新数控车教案完美版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最新数控车教案完美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G71命令的格式、参数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使用该命令编程。
教法
信息化教学(机房)
教具
课件、仿真软件、网络平台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复习与教学引入
10分钟
C.刀具快速向X正方向移动50mm,Y负方向移动20mm
D.编程错误
7.FANUC数车准备功能G90表示( )。
A.预置功能B.固定循环
C.绝对尺寸D.增量尺寸
8.程序段G71X20.0I1.5K0.5L5,其中L5含义为()。
A.循环的程序段数B.子程序调用次数
C.工件的切削长度D.错误字符无意义
五、作业:
项目教学完成2012中职数控车第二套模拟题。
数控车教案
(2019 —— 2020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授课学时:6x16=96学时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课题
复合固定循环指令G71
课时
2学时
主任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G71的格式、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该命令。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G71P(ns)Q(nf)U(△u)W(△w)中的△D表示()。
A. Z方向精加工余量B. X方向精加工余量
C.每刀切削深度. D.退刀量
3.G71是( )。
A.单一循环指令B.直线插补指令
C.仿行循环指令D.外圆粗车循环指令。
4.G71 U(△D.)R(e)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圆弧的连接 教学设计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圆弧的连接 教学设计
2、对学习的重难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如果解决了,可以分享一下解决方法,没解决的问题,全班一块思考
3、根据其他小组的评分来给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
1、抽几组学生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
2、每组派一个观察员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3、每组对其他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堂任务评价表
交流评价,相互学习,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检查其他组的表现可以自省
3、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要论,可以问老师,记录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一起讨论,并汇报
4.前三名做完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巡堂解决其他学生的疑难问题
课件
公众号
班群微课视频
课堂任务单
1.以问题激活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主确立要解决的任务
2.运用手机进入班群和公众号来查找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随时调节,也激发了学会学习的兴趣
总结
3分钟
1、老师对课堂的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
2、对刚刚小组之间遗留的问题进行总结
3、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计
对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做相应笔记
PPT
让学生对重难点再一次巩固,同时表扬优秀的小组激发学习欲望
课后反思
优点:1.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合理利用时间,将原本传统课堂需在课上完成的任务在课前就可以完成,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2.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手接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课前学习和解决课堂问题,实现了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以指导为辅。3.资源充足,学生提前学习,老师课堂解决疑难,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效率。
任务三:解决学生的提问,问题较多的点集体提醒一下,有微课视频的难理解的知识点集体播放观看
任务四:在巡堂的过程中,记录易错点,难点,趁学生在自由讨论的环节,将易错点难点在黑板画好,以备讲解。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建筑类一等奖作品:《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教学设计(XXX)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建筑类一等奖作品:《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教学设计(XXX)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建筑类一等奖作品:《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教学设计(XXX)教学设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4学时)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授课班级:建筑工程施工1429班研究内容分析】建筑立面图是建筑施工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房屋外貌、门窗洞口、阳台、雨篷、台阶的形式和位置,墙面的装饰材料、做法和色彩等信息。

在实际建筑工程制图、绘图工作中,运用CAD软件绘制建筑立面图是建筑师和制图员的典型工作任务。

在《计算机绘图》课程中,建筑立面图的研究紧接在建筑平面图的绘制部分之后,学生在已完成的建筑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相应的建筑立面图。

同时,该部分为之后的建筑剖面图的绘制打下基础,在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图的绘制系列任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材与教材分析】学材为《建筑立面图的绘制》研究任务书、研究引导题。

学生通过完成研究任务的方式进行研究。

教材为《建筑CAD》(XXX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配以XXX《计算机建筑制图》作为课程教材。

教学对象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1429班学生已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和手绘建筑立面图的能力,能用尺规手绘建筑平、立、剖面图。

在《计算机绘图》之前的课程中已研究基本绘图命令和图形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线型和图层设置等内容。

在上一个研究任务中,已完成相关建筑平面图的绘制,为本研究任务中的建筑立面图绘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已掌握的制图基本知识和手绘建筑立面图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的建筑立面图。

2、能根据图纸审核评价表上的内容,对已绘制完成的建筑立面图进行评价。

3、能对已完成的建筑立面图进行编辑、修改。

教学重点】1、如何利用已有的建筑平面图进行立面图水平方向的定位?2、如何利用标高进行立面图垂直方向的定位?教学难点】如何将手绘建筑立面图的画法特点迁移到CAD软件的建筑立面图绘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2、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的绘图进行审核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017年国赛一等奖-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说课文稿

2017年国赛一等奖-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说课文稿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视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能让老师拥有更敏锐的教育智慧:同学们的心声,让我不得不思考:有没有一种更科学的技术来帮助我们的学生突破空间思维瓶颈,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让学生的思维主动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更好的发展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自由的读图世界!我将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次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课改成果教材《机械识图》,项目四,任务四:识读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的教学拓展部分,是一次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的习题课。

这是学生学会了把“三维空间形体”表达成“三视图”之后,进一步逆向学习从二维平面图形(三视图)向三维空间形体的“按图索物”的识读理解过程,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能否形成的关键过程。

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思考,将《机械识图》与《AutoCAD应用》这两门课程适当的融通,在Autocad投影工具箱的辅助下,让学生直观操作和感受形体分析法的识图步骤并创建出视图所表达的实物模型,使原来抽象的空间思维想像过程变得直观显性。

下面为各位评委简单介绍下,这款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电子橡皮泥”工具;【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机械专业《机械识图》与《Autocad应用》课程整合班实验班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根据轴测图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形体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也具备了Autocad基本绘图技能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同时,我还发现这是一群个性比较张扬的群体,他们爱说、愿意说,更敢做,在视觉—空间智能、动觉智能、人际交往等智能领域表现较突出。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合学情,我制定了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在电子橡皮泥工具的引领下,让识图变得SO EASY。

【教学分析】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形体分析法正确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难点是:形体分析法的识读应用。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CAXA制造工程师创意长安塔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CAXA制造工程师创意长安塔说课稿

《CAXA制造工程师》--“创意长安塔”造型实例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CAXA制造工程师-----创意长安塔的特征造型实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我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CAXA制造工程师2006》,其特点是:造型实例多,针对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较为紧密,适合于中职学生学习使用。

教材重点: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造型命令对实体进行造型教材难点:应用CAXA制造工程师曲面编辑与实体特征造型命令相结合对实体进行造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CAXA制造工程师常用造型命令;能用拉伸,导动,阵列,裁剪命令造型;能对造型的实体进行仿真加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造型的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在讲授的过程中多加入一些比如“图片,视频,游戏,实验”等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法分析】教学方法:口述法、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应用软件:CAXA制造工程师(用来实体造型)、LANSTAR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包含影音广播,教学辅助,教学监控,教学管理四大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同学间的多媒体互动教学)、屏幕录制专家(录制教学过程中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在开始讲课前,先播放一段关于“长安塔'的视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创意长安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CAXA制造工程师实体造型--“让子弹飞”。

1.导入新课-(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体造型(1.5学时)----设计零件的整体3.仿真加工(0.5学时)-1)展示实体加工零件2)播放实体加工视频1)设计者对造型零给予评价4.总结评价(5')--- 2)同学对造型零件相互评价3)教师对造型零件给予评价1)预习第8章综合实例2-连杆零件5.作业布置(2')----2)思考连杆零件的造型方案3)思考连杆零件的加工方法六、【教学反思】“创意长安塔”的造型设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零件的加工时间难以把握,教学评价方法有待创新。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图形的编辑——阵列指令教学设计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图形的编辑——阵列指令教学设计

图形的编辑——阵列指令教学设计机械工程教学部钟启成学科:计算机绘图授课班级:13汽制7班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2006基础与应用第五章《图形的编辑》——阵列指令的学习。

本章节是在学习了AutoCAD二维绘图命令的基础上,对二维图形进行编辑命令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延伸。

通过完成该任务,将使学生感受到AutoCAD在辅助设计方面的神奇功能,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为以后CAD其他内容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一年级学生。

(1)从知识层面看:通过几周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对CAD系统环境、图层进行设置,同时也具备了简单图形的分析和绘制能力。

(2)从学习状态看:从传统的手工机械制图到计算机绘图,学生在绘图和分析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两门课程的衔接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相比之下对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操作类课程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

(3)存在的问题:1)学生图形分析能力较差,绘图和编辑指令使用选择较差。

2)探索学习能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阵列指令的概念、使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技能目标:1)学会分析简单图形,能正确使用环形阵列和矩形阵列指令编辑图形2)正确选择绘图命令绘制中等复杂难度的平面图。

(3)情感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培养集体荣誉感2)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1)重点:1)能根据《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综合运用直线、圆弧、多边形等指令绘图2)会用阵列指令编辑图形(2)难点:1)能正确分析图形,确定绘图步骤2)合理选择绘图指令和编辑指令五、教学组织及方法本教学以情景教学导入,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首先,教师下发任务图纸,该任务以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是完全可以完成得了的,但用旧方法来做耗时较长,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新方法——阵列指令来完成。

2017年国赛一等奖-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说课课件

2017年国赛一等奖-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说课课件

任务实施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03学过程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活动二:大显身手】根据图纸上给定的叠加类组合体两视图,手工绘制补画第三视图。
探究“图”到“体”
完成”体”到”图”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实施 teaching process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能让老师拥有更敏锐的教育智慧:
张同学
葛同学
童同学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创 新 杯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
目录
Content
教材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01学分析 教学分析
项目四:组合体视图的表达与识读
AutoCAD二次开发插件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AutoCAD投影工具箱 ——“电子橡皮泥”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材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01学分析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学情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5.00% 0.00%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一机械数控 平行班
即时
不及格率减少
近10%
多元
优秀率高出 13.09%
不及格(<60)
及格(60~69)
14(1)班
良好(70~84)
14(2)班
真实
优秀(85~100)
综合考评
设疑启智,优化探究情境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创新教学,呼唤创造性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教学分析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能够运用形体分析法正确识读和绘制 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渗透工程设计的专业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
任务分析(约12分钟)
三个在线互动,得出关键知识点
任务实施(约35分钟)
三个递进的任务,畅游读图王国
任务测评(约40分钟)
自助探究,自主完成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提出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思维预热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分析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课堂派发起在线互动3:想一想 想象出轴承座每个组成部分的形体结构和位置并描述出来?(抢答)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分析 teaching process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创 新 杯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
Content
目录
教材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学分析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项目四:组合体视图的表达与识读
任务4:识读叠加类组合体的三视图
空间 思维能力
在线批阅作业
借助电子橡皮泥创建出视图实物模型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拓展 teaching process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以习题集为主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技术让教育更有效 Teaching effect
就越想越不清楚了,
然后很烦躁,做不下去了
我可能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任务分析 teaching process
形体分析法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电子橡皮泥辅助形体分析——将思维过程显性化
抓特征
找面域
对投影
确定 拉伸位置
想形体
出形体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形体Ⅰ
课堂派在线互动4 亮一亮你的火眼金睛,主视图中应划
分为几个线框?
形体Ⅱ
Key4:可采用“电子橡皮泥”来尝试帮助 我们还原视图所表达真实形体。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测评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能力过关习题测试图纸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课改成果教材
“按图索物”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材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学分析 01 教学分析
02 教目四:组合体视图的表达与识读
任务4:识读叠加类组合体的三视图
AutoCAD二次开发插件
AutoCAD投影工具箱 ——“电子橡皮泥”
04 教学效果
想形体是学生读组合 体视图时最大的障碍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分析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课堂派发起在线互动1:看一看
轴承座组合体三视图,有几个组成部分?找出
每个部分的特征线框。
key1:根据形体分析方法,通过数线框的方 法确定轴承座组合体有3个部分组成。 可以借助“电子橡皮泥”的旋转投影面 ,还 平面三视图 空间投影体系 原空间投影体系观察。
不及格(<60)
及格(60~69)
14(1)班
良好(70~84)
14(2)班
真实 优秀(85~100)
创新教学,呼唤创造性的学生
综合考评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能让老师拥有更敏锐的教育智慧:
张同学
老师,我只要碰到稍难点的题,
葛同学
童同学
老师,要是有个模型就好了, 老师,为什么我很努力还是学不好, 这些视图我肯定能够看明白, 把它补画出来 我怀疑我空间想象根本不行,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法学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信息化 互动区
授课区
任务驱动
启发引导
多元智能 活动
信息化 测评
信息化教学环境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课前预习互动 teaching process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材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学分析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学情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学分析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04 教学效果
设疑启智,优化探究情境
高一机械数控 平行班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不及格率减少 近10%
即时
优秀率高出 13.09%
多元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课堂派发起在线互动3:想一想 想象出轴承座每个组成部分的形体结构和位置并描述出来
自由动态观察
key3:借助“电子橡皮泥”创建视图的实 物模型,并三维动态观察形体结构。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实施 teaching process
课程整合实验班
知识储备
掌握了根据轴测图绘制三视图的方法和形体分析法的步骤
机械识图
技能储备
具备了AutoCAD 基本绘图技能以及初级计算机应用技能
AutoCAD 应用
智能领域
视觉——空间、动觉、人际交往等智能领域较占优势;数理——逻辑智能较弱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学目标 Teaching analysis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分析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课堂派发起在线互动2:做一做
在视图中分别找出这三个特征线框对 应的投影线框?
key2:可以借助电子橡皮泥的“转折线” 工具进行快捷的对投影操作。
借助“转折线”对投影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活动一:小试牛刀】:识读三视图,想出形体 工匠队
技师队
铁匠铺
Supper队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实施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活动一:小试牛刀】:识读三视图,想出形体 工匠队
技师队
铁匠铺
Supper队
请小组代表上台描述视图所表达的形体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实施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活动二:大显身手】根据图纸上给定的叠加类组合体两视图,手工绘制补画第三视图。
探究“图”到“体”
完成”体”到”图”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实施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活动三:火眼金睛】根据给定组合体已知视图,补全视图缺漏线。
形体Ⅰ
课堂派在线互动4 亮一亮你的火眼金睛,主视图中应划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学重难点 Teaching analysis
01 教学分析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正确识读
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教学难点
形体分析法的识读应用 关键点 利用“电子橡皮泥”工具创建空间模型, 让思维过程直观化,辅助形体分析
任务提出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提出 teaching process
01 教学分析
02 教学策略
03 教学过程 03 教学过程
04 教学效果
—— 识读叠加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
任务分析 teaching proc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