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周刚

合集下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之一。

本文结合多年工程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原因;防治措施1 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

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

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

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也就产生了裂缝。

2防治措施2.1加强对重点部位的设计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阳台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m左右,即在楼板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这在现浇楼板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砼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砼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砼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材料方面。

- 砼本身的质量可能就有问题呢。

要是水泥的安定性不好,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在砼里不安分,就容易让现浇板产生裂缝。

还有啊,砂石的含泥量要是超标了,就像在砼里掺了杂质,也会影响砼的性能,导致裂缝出现。

- 水灰比不合适也是个大麻烦。

水要是太多了,砼就变得稀稀拉拉的,强度上不去,干了之后就容易裂。

就好像一个虚弱的小身体,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就出问题了。

2. 施工方面。

- 振捣不密实可不行。

振捣的时候要是马马虎虎的,砼里就会有蜂窝麻面,这就相当于在现浇板里埋下了隐患。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能不出问题吗?- 养护不到位也是个常见的原因。

砼刚浇好就被扔在一边不管了,就像小树苗刚种下不浇水一样。

如果不及时养护,砼里的水分散失太快,收缩就会不均匀,裂缝就冒出来啦。

- 施工荷载过早施加也很糟糕。

砼还没长结实呢,就给它加上很重的东西,它肯定受不了啊,就像让一个小孩子挑重担,不把腰压弯才怪呢,现浇板就会产生裂缝。

3. 环境方面。

- 温度变化太大是个很头疼的事。

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砼表面温度升得很高,里面和外面温差大,热胀冷缩不均匀,就像给砼做了个“热瑜伽”,它的身体适应不了,就裂开了。

- 要是湿度变化也很剧烈,比如说一会儿很干燥,一会儿又很潮湿,砼也会很不适应,就像人在忽冷忽热的环境里容易生病一样,现浇板就容易产生裂缝。

二、裂缝的处理方法。

1. 表面修补法。

- 如果裂缝比较小,像小细纹一样,就可以用表面修补法。

我们可以用水泥砂浆或者环氧胶泥把裂缝表面抹一抹,就像给小伤口贴个创可贴一样。

这样既能把裂缝盖住,又能防止水分和其他东西渗进去,让裂缝不再恶化。

2. 压力灌浆法。

- 对于那些稍微宽一点、深一点的裂缝呢,可以用压力灌浆法。

就像给砼的裂缝打一针“营养液”。

把水泥浆或者化学浆液通过压力灌到裂缝里,让浆液填满裂缝的每一个角落,把裂缝修补好,让现浇板重新变得结实。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处理措施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处理措施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处理措施一、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1.土壤问题:土壤的结构和固结不均匀,地基沉降、液化等现象都会导致楼板开裂。

2.建筑物设计问题:建筑物设计不合理,结构紧凑,层间高度不够,既不符合建筑规范要求,也会引起楼板开裂。

3.现场施工问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程技术水平不高,往往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比如说浇筑不足、拍打不均等,都会造成楼板开裂。

4.施工材料问题: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不合格,或者嵌入钢筋等材料的质量不达标,都会影响楼板质量,导致开裂。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的处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地面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其平整、坚实,避免出现隆起、坑洞等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还需要对地面检测,查看是否存在坑洞、沉降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

2.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加强密实,比如说使用敲打的方法,让混凝土排除气泡,达到更加坚实的状态,有利于避免楼板开裂。

3.加固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中嵌入适当的钢筋,可以加固混凝土,让其更加坚实。

使用高强度的水泥、砂子等材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4.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让其掌握更加专业的浇筑混凝土技巧,可以有效避免浇筑不足、拍打不均等因素造成的楼板开裂问题。

5.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楼板开裂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问题扩大。

6.增强施工管理:对现场施工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操作,从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楼板开裂问题。

7.在施工的前、中、后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在施工的前、中、后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从而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避免楼板开裂问题出现。

总之,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是一种特别麻烦的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建筑物的寿命。

因此,在对施工工程进行处理时,很必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楼板开裂的问题。

4、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4、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一、前言地震过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已成为了一种质量通病,特别是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更为普遍,裂缝有的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构件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虽对承载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现浇梁、板或剪力墙出现的裂缝会给居民造成不安全感,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

分析裂缝的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

二、裂缝发生的形式及规律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沿预埋管线表面发生的裂缝多垂直于房屋长边呈直线形状而且板面积越大,裂缝出现几率越大;南面房间楼面裂缝比北面房间楼面裂缝多。

三、裂缝的成因分析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

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设计方面看⑴楼板刚度不足:部分楼板设计板厚不够,楼板跨高比偏大,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此外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⑵楼板配筋设计考虑不周:受力钢筋采用三级钢,且间距比较大;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

⑶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公用专业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三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合集5篇)

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合集5篇)

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合集5篇)第一篇: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

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

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

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

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

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

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

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在往宅建筑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针对各种影响因素考虑细致、全面,对現行的标准严格遵守,才能使得现浇结构产生裂缝的可能大大减少。

标签:现浇板;裂缝;防治引言:现阶段居民住宅中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问题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建筑自身的质量及居民住户的使用和心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针对产生的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力求减少或杜绝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这种情况的发生简单来说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可能和具体的设计、施工还有养护这些个方面有关我们的防治措施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杜绝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状况发生让居民住的安心、用的放心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简要分析。

一、现浇结构裂缝的分类(一)施工过程产生的裂缝1.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在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中由于游离水从表面较快蒸发而产生的。

2.沉降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在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时由于表面楼板的震动而使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3.温差裂缝。

此种裂缝通常和构件截面垂直。

4.结构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原因是由于配筋不足。

在大开间阳角没有放置加强筋或上层板筋被踩踏压下。

过早就将支撑拆除等都会产生裂缝;5.早期受冻裂缝。

此种裂缝通常在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且深度可到主筋的裂缝。

(二)使用过程出现的裂缝1.由于荷载而产生的裂缝通常可分为剪切裂缝与弯曲裂缝两种;2.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会导致出现斜裂缝与八字形裂缝两种形式;3.由于在主筋位置上的钢筋产生生锈膨胀的现象会出现纵向锈蚀裂缝;4.对于此种裂缝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会引发混凝土开裂。

最终导致保护层脱落。

所以应加强对此种裂缝的处理。

否则会对整体的耐久性产生极大的影响;5.由于对材料的错误选择会产生碱集料反应;6.由于建筑屋面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出现膨胀的现象以至于产生八字形的裂缝。

相对的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会出现收缩的现象以至于产生倒八字形的裂缝。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脆性较大,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低的抗拉强度,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总结许多工程实际,多数裂缝发生在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其表面症状也不一。

不同结构构件的裂缝成因也就不一样。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温度变化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产生温度胀缩裂缝。

2、湿度不匀引起表面干燥收缩,开成裂缝。

3、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的碱骨料反应,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

、4、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引起裂缝。

5、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6、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胶—骨料过大和砂率过大,混凝土本身缺少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骨架作用,容易开裂。

7、养护不当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土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产生裂缝。

8、在施工中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钢筋移位,后浇带未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二、裂缝预防控制措施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

(一)混凝土的制作1、材料的选用;(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掺加适宜的外加剂,如添加碱水防裂剂,改善水泥浆的稠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精细骨料的选择,采用适宜的砂率。

2、搅拌技术措施:(1)各种材料称量准确。

(2)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应充分搅拌。

3、混凝土的运输:(1)采取的混凝土运输方式,应当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三篇)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三篇)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现浇楼板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也是居民住宅质量投诉常见问题。

虽然理论认为,现浇楼板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本文分析现浇楼屋面板裂缝的形成原因,并依据施工实践提出防治措施。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

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混凝土现浇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4.后浇带处理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可按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但有些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有可能造成板面裂缝。

5.钢筋工程施工的影响现代住宅因其智能化及消费者要求的提高,管线的暗埋较常见。

但由于管线过多,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度降低,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在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呈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周刚
发表时间:2018-07-09T11:20:15.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周刚
[导读] 摘要:裂缝是现浇混凝土楼面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对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结构安全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江山市教育局 324100
摘要:裂缝是现浇混凝土楼面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对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结构安全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楼面;裂缝;防治
1、前言
现浇楼面具有整体性好、施工方便、快速等优点,因而在现代住宅建筑中广泛应用。

但是,现浇混凝土楼面容易产生裂缝,若控制不当,任由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由于混凝土本身属于非均质材料,其自身的收缩徐变及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等,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尽管,一些裂缝是在允许范围内的,对建筑结构受力没有影响,但是久而久之,终将会发展成有害裂缝。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减小、甚至避免裂缝的产生。

2、裂缝产生的原因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虽然施工规范对楼面施工过程及整个操作方法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建筑材料多数露天堆放,品种也多,各工种在室外操作,受气候影响大,加上在施工过程中只要某一种材料达不到要求、操作方法欠妥或管理上的疏忽,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1施工材料不当
1)采用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比如,水泥、外加剂等质量不合格,那么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就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裂缝。

2)砂石料的含泥量过高,严重影响了胶凝材料与骨料的粘结,从而造成混凝土楼面产生裂缝。

3)材料型号不当。

尽管采用了合格的材料,但是型号不合适,也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楼面开裂。

比如,没有根据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水泥,也有可能产生裂缝。

4)采用了锈蚀严重的钢筋。

若楼板内钢筋锈蚀严重,在大气中的氧气、水等长期作用下,将会继续锈蚀,体积继续膨胀,从而造成混凝土开裂。

2.2操作方法不当容易产生裂缝
1)楼面混凝土养护不好易产生裂缝。

一般屋面离地面较高、风速大,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混凝土浇筑后如果得不到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好,由于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当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砼楼面普遍采用商品砼,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石子半径又比较小,砼的收缩值比过去现场拌制的砼要大。

2)施工间歇时间过长易产生裂缝。

为了保证楼面的整体性,除设计要求外,一般混凝土的浇筑都应一次完成,一旦出现施工留口,这种间歇留口处衔接不好,也会产生裂缝。

3)楼面上层钢筋网保护不当易产生裂缝。

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又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使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

4)楼面下层钢筋网保护不当易产生裂缝。

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钢筋就无法起到其预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使楼面板产生裂缝。

2.3材料吊卸造成的裂缝
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迎合开发商不合理的工期要求,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混凝土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3、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3.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用于工程建设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水泥应该采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明,并且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应该采用强度高、干净、针片状少的粗细骨料。

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该控制在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有机物质及其他有害物质。

粉煤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掺合料,它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施工;还可以起到替代部分水泥的作用,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粉煤灰磨细加工应该要达到I级标准。

外加剂的性能必须稳定,且必须由配合比试验确定。

拌合用水应该采用自来水或者饮用水,严禁采用海水。

3.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

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

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

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根据上述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建议使用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3.3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楼面内的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

当预埋线管
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毫米。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4、结束语
楼面若出现裂缝,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负面影响,若处理不当还会对结构安全留下隐患。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控制,以防止裂缝的产生,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惠云玲.《工程结构裂缝诊治技术与工程实例》.[j].中华民居.2011
[3]梁小敏.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