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包装测试验证作业标准书
021IV测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制定组件IV测试的标准作业方法,用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2. 范围
适用于组件IV测试工序。
3. 定义
无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文件
太阳电池组件标准功率序列表
5. 职责
5.1 技术工艺部负责依据文件对作业员进行培训;
5.2 技术工艺部负责文件的编制、更新,确保文件内容的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
5.3 生产部主管、工序长负责依据文件内容对作业员的操作进行指导监督。
5.4 质量部负责对生产部作业员的动作进行稽核,督导生产部作业员的操作与文件保持一致。
5.5 生产部负责对文件中的安全事项进行稽核和审查
5.6 设备部负责对文件中所涉及的设备、工装夹具进行维护,确保设备及工装夹具的完好性。
6. 内容
2 图 3
图4 5 图6 图7 符号含义:□ ,检查;○,操作;→,搬运;
7. 附录
7.1 功率分档及对应铭牌型号
7.2 人员着装要求(图8):
整体
图8。
包装检查基准书

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拟 制/日期 审 核/日期 批 准/日期
№ 检查项目 判定基准
李云峰
文件编号
包装检查基准书
版本
A/1
页码
1of2
标准化/日期
检查工具 备注
外观检查 1 AQL=0.65
说明书
●
检查是否有裁切不良、印刷模糊、印刷偏位、缺页、多件、少件、脏污、说 明书包装顺序是否正确。
目测
外观检查 2 AQL=0.65
彩盒
●
破损、褶皱、磁铁不吸、烫金不良、印刷偏位、脏污、移位、颜色标贴标识 错误。
目测
外观检查 3 AQL=0.65
标签
●
标签是否有漏、缺、打印错误、粘贴不规范(偏斜、翘曲、缺损、位置不统 一等)超出定位框或位置、
目测
4信赖性检查 N=5以下实验项目的判定基准及测试设备参照机构物信赖性实验规格
● ●
特殊事项:
Rev:A/1 PAGE:1/2
检查基准书版本追加履历现况
版本号码 A/1 追加项目数 1 追加项目内容 登录日期:2010-5-24 追加日期 2010-5-24
Rev:A/1 PAGE:1/2
包装材料验收作业指导书

包装材料验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及检验规则,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包装材料来料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和权限
3.1 物控部负责包装材料品名、规格、数量的入库。
3.2 成品部、品控部负责包装材料的验收。
4工作程序
4.1 取样方法:随机取样。
4.2 检查方法:见各包装材料控制标准。
4.3 我司无法现场检测的质量标准项目由供应商提供产品检验报告,我司不定期抽检检验报告中项目的真实性。
4.4控制标准(参照下表)。
标识和包装类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方法,抽样方案及接收标准。
2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检验组对标识和包装类产品的检验
3定义
标识类产品:面膜、标签、铭牌、接线说明、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条纹码、包装箱、五厘板、包装袋珍珠棉、防静电包装袋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检验方案及接收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抽样方案及接收标准
1
包装、标识
见6.1
全检。
2
尺寸
见6.2
每批抽检5只,一只不符合6.2要求判为此项不合格。
3
表面质量、丝印
见6.3
依据国标《GB2828.1》一般水平Ⅱ、AQL=1.0一次抽样。
4
一致性
见6.5
5
粘贴性
见6.4
每批抽检2只,一只不符合6.4判为此项不合格。
批次整体判定标准:第1项轻微不合格整体可判为批次接收,严重不合格整体则判为批次拒收;第2、3、4、5项,任一项不合格,批次整体则判为拒收。
7记录与报告
《IQC检验报告单》
8附表
GB/T 2828.1-2003一般检验水平Ⅱ、AQL=1.0抽检数量和允收Ac/拒收Rc标准对照表
批量
样本量(抽检数量)
允收Ac/拒收Rc 标准
1~13
全检
0/1
13~150
13
0/1
151~280
50
1/2
281~500
50
1/2
501~1200
80
2/3
1200~3200
5检验设备
数显尺、卷尺、绝缘电阻表。
6检验要求
6.1包装标识检验
6.1.1包装检验:包装不应有变形、破损、潮湿现象,对有上述现象计为轻微不合格;若此类包装内的原材料存在变形、破损情况,则计为严重不合格。
【最新】包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包装检验作业指导书篇一:包装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包装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范保护膜检验规范1、目的:规范保护膜的检验方法及标准。
2、适用范围:仓库进料或库存之保护膜。
3、定义:无。
4、职责:4.1品管员:严格按本规范进行检验作业。
5、作业内容:5.1检验方式:一般外观检验,每3卷抽检一卷,抽检长度为300mm.以此类推。
尺寸检验,宽度每3卷抽测1卷,长度依供应商来料标签。
5.2检验项目及标准如下:玻璃切割机作业规范目的:规范玻璃裁切作业二.范围:玻璃裁切作业三.定义:四.职责:操作人员严格按本规范进行作业五.作业内容: 1. 操作顺序1.1.检查来料生产流程单,确认来料的机种编号和数量是否与流程单相符;1.2.打开机器电源,检查设备是否正常:1. 1.3 打开计算机,打开NCSTUDIO.4.5.49(广告雕刻机控制系统)1.4 在软件上依次选择“操作”“ 回归机械原点”将刀头回归机械原点,然后再选择“回归工作原点” 将刀头回归工作原点,把平台调到合适的位置 1.5 根据需切割的型号,装载相应图形;1.6按“F9”在平台上试切图形,如平台上已有相应切割线,必须核对其切割线的准确性;1.7双手拿住产品两边将产品放入平台,玻璃面朝上(如图1),手动操作切割机使刀轮在玻璃边缘试切,根据效果调整刀深(效果以切割线连续、均匀无白线,裂开后无大边、批锋、崩角、玻璃屑等现象产生为准);1.8将玻璃的切割标记与平台切割线对准(如图2),打开吸风,启动切割图1图21.9 切割完毕,打开吹风将玻璃拿出;1.10检查切割线是否连续、均匀、无白线、切割线位置是否正确,确认切割效果 1.11清洁台面重复1.8,1.9,1.10进行下一组切割; 1.12工作完成后,关闭计算机和切割机电源2. 切割图纸的绘制及输出2.1 先用AUTOCAD根据排版和玻璃尺寸画出方格状切割图(注意线条长度不要太长,X方向不大于400、Y方向不大于350,以不超过玻璃边为准)保存成AutoCAD R12/LT2 DXF(* .dxf)格式2.2找开文泰雕刻软件(创建新文件)读入AutoCAD Files/R12 (*.dxf)格式,找出并打开要进行雕刻的图形左上角与之对准,编辑好雕刻路径,保存雕刻路径,输出文件(查件)类形保存在G-Code Files(*.nc)文件。
MCH-WI-AE-021 SMT工位作业指导书 (夹具BUY-OFF验收点检保养) 1.0

3.1.4在BUY-OFF过程中如果夹具有任何问题有供应商解决,如果BUY-OFF OK相关人员签
字确认并贴上BUY-OFF标签并填写相关夹具的BUY-OFF记录表。
3.2夹具验收
3.2.1夹具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柔板损坏等问题并不能处理的夹具需要退回供应商。
1.目的:
规范对各种夹具进行BUY-OFF/验收/保养/维护。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MFLEX(成都)SMT部门所有机械夹具。
3.内容:
3.1夹具BUY-OFF
3.1.1夹具技术员对供应商新到的机械夹具进行跟踪调试。
3.1.2夹具调试OK以后用次品进行压合/弯折并有产线QA人员进行确认。
3.1.3QA人员确认以后有ME人员通知PE/QE/PD相关人员对夹具进行BUY-OFF(夹具
4.附录:无
最新更新
修改日期
版本
修改人
修改内容
2011/03/04
1.0
朱建军
首版发行
拟订(日期)
朱建军11/3/4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相关部门会签
品质部(日期)
生产部(日期)
、
C.检查气缸气压值是否在额定范围内,如非正常及时调整。
气动元件:A.检查各电磁阀、气压阀、气压表是否有损伤,如有及时跟护换。
B.检查气路是否出现漏气现象,如有及时排除。
电路及电器元件:A.检查各电器元件是否有损伤,如有及时跟换。
B.检查线路是否正常工作,有无接触不良或出现短路及时排除。
连接部位:检查夹具所有连接部分是否出现松懈,并予紧固。
3.使用表单:
3.1压合夹具BUY-OFF记录表MCH-AE-WIF-021-01
包装作业指导书

核准人
审核人
制定人
制定单位
张青松
生产部
一、目的:规范组装作业标准,使产品满足品质要求,提高产品合格率
二、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包装车间组装工序作业规范和要求
三、操作指引和流程:
1.作业前准备工作;车间主管对所有组装工具进行调试,作业指导书、组装图纸、检验标准
2.工作区域和工作台面保持干净整洁,产品部件按照要求摆放在工作台面上,整齐有序
2.对进入包装工序的物料必须经检验合格。
3.对包装方式方法须找相关品质人员确认。
4.作业过程中注意不要多件、少件、错件。
5.箱体内部紧凑,不能有间隙,箱体整洁无破损、封口胶无脱落开胶
见右图封箱图(图一)。
6.对于吸塑类别的产品,注意保证吸塑要求紧凑、均衡、无褶皱,吸塑胶纸无破
损吸塑时吸塑胶纸要均匀的套在产品上,并尽量展评,轻轻地平放在吸塑机传
二、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包装车间生产线擦锅工序作业规范和要求
三、操作指引和要求:
1.作业前准备好干净的毛巾或者软布、手套
2.用软布擦除锅体上的污迹、残留异物,目视观察锅体干净整洁,无异物、无灰尘
3.擦拭玻璃盖时注意选用合适的软布,进行正反两面清洁,注意玻璃盖要明澈透亮,
不得有雾痕、手印、灰尘等残留
4.检测方式;目视观察(明亮处多角度)
6.查看生产任务单,了解产品工艺卡要求,根据所冲孔的孔径,更换相应的冲头和底模
7.对冲孔模进行检查,要求冲孔模在压力机上安装牢固,尺寸准确
8.根据产品冲孔工艺要求,调节工件的位置,并确认孔数
9.冲孔表面不得有明显凹痕,毛刺控制在≤0.1mm
10.做好产品防护工作,有外观要求的不允许有刮伤、刮花、等缺陷
包装设计、测试及验证管理规范[模板]
![包装设计、测试及验证管理规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c9398f759eef8c75ebfb3d9.png)
包装设计、测试及验证管理规范1. 概述本文描述了公司的包装件的设计、测试及验证,成品出货的相关跌落、振动、路况运输模拟测试。
2. 目的对产品运输包装件的跌落、振动、试验程序、试验依据及验证报告进行规范。
3. 术语4. 内容测试及验证作业4.2.1摇盖耐折测试:纸箱撑开呈包装状态,将摇盖向外折270度,如此开合对折为一次,往复对折3次,包装箱面层和里层均不得有裂缝,测试结果为OK。
4.2.2 空箱跌落测试:对空箱的六面、底面四角、十二棱分别进行1.5米跌落各三次,被测样箱无破损、变形,测试结果为OK。
4.2.3 包装件跌落测试:每个测试样品按照此测试顺序:一面(底面)、一角(最易损坏的角)、相邻长边、相邻短边共4次跌落。
被测样箱应无破损、变形,内部吸塑盒无破损、变形,壳体无外观及功能障碍,测试结果为OK,并填写包装跌落测试报告。
跌落高度对照表:4.2.4.1检查样品:包装样品需外观合格,各部件齐全且组装到位,功能良好。
4.2.4.2按预定的状态将试验样品置于振动台面上。
4.2.4.3试验样品的重心要尽量接近台面的中心,保证预期的振动能够传到外包装上。
4.2.4.4用夹具将包装件固定在振动台面上,尽量紧固。
4.2.4.5使振动台以 0.3G的加速度作垂直正弦振动,频率以每分钟 1/2 倍频程的扫频速率,在5-200-5Hz 频率之间进行共振扫频两次。
并记录试验样品及振动台上的加速度值。
4.2.4.6在主共振频率上进行共振试验,停留 15 分钟。
4.2.4.7振动测试后,试验样品不得出现任何外观损伤及变形,包装箱需完好无损,内部产品组装辅料或者零部件不得出现任何操作、变形、松动脱落等异常。
5. 支持文件6. 相关文件7. 记录的保存8. 文件拟制/修订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统一规范公司产品包装测试标准,保证公司产品生产出货品质,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特制定本文件。
2范围
本公司器材产品使用纸箱包装样机包装方式验证,或者量产出货产品包装检验测试(不包含零部件包装测试)。
3定义
无
4内容
4.1参考文件及资料
GB/T4857.3-2008 《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GB/T4857.4-2008 《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方法》
GB/T4857.5-1992 《跌落试验方法》
GB/T4857.11-2005 《水平冲击试验方法》
GB/T4857.23-2012 《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4.2权责
4.2.1 研发中心各项目部负责各产品包装资料、包装方式的制定、修改。
4.2.2 研发中心综合部负责包装测试标准文件的制定、修改。
4.2.3 质量管理中心负责产品包装测试、测试报告提供等。
4.3测试要求
4.3.1 如果客户有要求,则按照客户的测试标准进行包装测试。
4.3.2 包装测试前应该先确认该产品的测试标准,然后进行相应的测试。
4.3.3 进行包装测试的机台、包装材料都必须与产品大货生产时的材质保持相同,包装方式一致。
产品量产前应该完成包装测试。
包装测试标准对应表
4.4测试方法
A 堆码测试
A1 实物堆码测试
A1.1让产品处于其正常竖立状态放置,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产品的负载重量, 用其他产品进行堆叠测试时,聚合板以上部分的重量必须平均分布。
负载重量KG=产品毛重(KG) x(最高堆码层数H-1)x2.0 (安全系数)
注:H=2380/h(产品高度mm),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个位数。
A1.2产品堆叠的时间72小时。
测试72小时后,检查外箱结构是否有损坏。
产品外箱变形不超过20mm且产品没有损坏的视为合格;外箱变形超过20mm需要改善后重新进行测试。
A1.3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包装报告上堆码测试部分。
A2 堆码测试—压溃测试(确认机台符合GB/T4857.4-2008 测试标准)
A2.1让产品处于其正常竖立状态,通过下面的公式算出所需的负载重量(全部采用公制单位)
负载重量KG=产品的毛重KG x(最高堆码层数-1)x 3.0 (安全系数)
A2.2 让包装件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并放置在压板中间,如果产品比压板尺寸大,必须使用延伸板(见下图)。
A2.3 当达到要求的测试重量后停止下压,保存测试数据,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
A2.4 根据测试曲线图进行判定:纸箱变形量未超过25mm且工件未损坏测试合格。
A2.4 填写测试报告中的堆码测试部分。
堆码测试机
B 振动测试
B.1 振动测试 1
B.1.1 将产品底面(5面)向下放置,顶部加载与产品相同重量的沙子(或者是包装好的相同产品)。
B.1.2 固定好产品与顶部负载物料。
开启振动机台,逐步增加振动台的频率,直至测试产品底面开始瞬间移开振动平台;测试铁片可以间隙的在底部与振动台长度方向间歇移动,此时的频率为测试频率。
B.1.3 设定测试时间为1小时,测试过程中不能间断。
B.2 振动测试 2
B.2.1 在上步测试基础上,将产品底面以最长边为轴旋转90°(2面&4面向下),开始准备测试。
B.2.2固定好产品与顶部负载物料,开启振动机台,使用上面相同的频率,设定测试时间为0.5小时。
B.3 振动测试 3
B.3.1 在上步测试基础上,将产品底面以最短边为轴旋转90°(1面向下),开始准备测试。
B.3.2固定好产品与顶部负载物料。
注意:这时候纸箱垂直与振动台的高度如果超过1500mm,就不需要顶部负载。
B.3.3 开启振动机台,使用上面相同的频率,设定测试时间为0.5小时。
B.3.4 振动测试完成后,不开箱检查各个工件,准备进行下一项测试(进行下一项测试:如果有可见明显的损坏,可以开箱检查,在不改变包装条件及位置状态情况下继续下项测试,完成后再开箱检查)。
C 环境测试
C.1 测试目的
环境测试是在NPD项目 A级、A+级有使用电子件的外销产品,在包装测试时需要进行此项测试;本项测试主要是测试产品在使用出货包装方式情况下,高低温环境中的影响受损情况。
C.2 测试方法
C.2.1 按下面的测试条件,依次完成高温高湿及冷热冲击测试。
同时,样机放置方式应保证包装的各个面都在这个环境中。
C.2.2 高温高湿测试条件:温度65℃±2℃,湿度90% ±3%(待测物不通电下),测试时间: 96小时(无特殊要求)。
C.2.3 冷热循环测试条件:温度65℃±2℃,持续1小时,-20±2℃持续1小时,50个循环。
(温度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手动操作辅助手段使之更快达到测试需求的条件,加快此项测试时间)
C.3 根据判定标准,如果出现一项不符合要求,则提出测试不良处理单。
判定标准:
C.3.1 外观:无明显生锈现象(表层轻微浮锈可接受)。
C.3.2 贴标:贴标无脱落,浮翘。
C.3.3 功能:重新组装机台,通电测试机台所有功能正常(参照成品检验查检表检验)。
C.4 注意事项:如果是测试不合格,可以单独进行此项测试。
做完环境测试后,立即做落地测试,外包装需处于低温。
D 跌落测试
D.1根据产品的重量确定跌落高度,按照下列跌落方式顺序,测试高度见对照表,进行跌落测试,对测试过程中有纸箱破损等不良需要进行拍照留底。
跌落测试顺序方法
跌落测试高度对照表
D.2 对产品的包装方式进行拍照存档,检查产品各工件是否损坏。
D.3 外销订单产品、渠道产品、普通的产品按照产品重量对应的高度进行测试。
有特殊要求的产品跌落测试高度按照指定要求。
D.4 电商家用产品跌落测试
D.4.1 电商家用产品跌落测试高度,按照产品重量对应测试标准高度的上两级高度进行测试,例如:某款电商家用产品重量75KG,对应的测试高度应该为300mm,实际测试需要按460mm进行。
D.4.2 电商家用产品在出货前需要在产品外面增加一个纸箱包装出货,纸箱材质要求≥14kg/cm²破裂强度纸箱,B/C瓦,箱型与印刷要求见各产品资料发布的具体要求。
E 翻倒测试
将产品正常放置,分别以接触地面的4条边为轴,推动一面使底面与地面呈22°夹角后松开手(见下图);产品应该能够自行复位到正常位置,产品功能正常,无零件破损,则为测试合格。
此测试可以在跌落测试完成后进行。
翻倒测试
F 斜面冲击测试
F.1 根据客户要求按照下图进行斜面冲击测试,记录测试次数、测试高度。
F.2当冲击测试完成后进行拍照留底,检查产品各项功能。
斜面冲击测试机台
G 夹压测试
G.1 首先确认产品需要进行几个面的夹压测试,再确认夹测设备的测试范围;垂直于夹板面的边长小于测试机台的最小尺寸,则需要两台(或者多台)产品一起进行测试;超过测试机台的最大范围就不就行此项测试。
G.2 校正测试机台的夹力,进行夹压测试的夹力为910KG&2000LBS,每次夹压时间为20秒。
G.3 两个面的产品夹压测试:第一次使用夹板尽可能多的夹住产品,开始施加压力达到910KG后保持20秒
后松开,重复10次夹压;然后垂直升高夹板50mm水平偏移50mm,进行第二次夹压测试 10次;完成后换另外一面重复进行第一、二次的夹压测试。
G.4 产品如果是四个面夹压测试则每次夹压的次数减半。
G.5 测试完成后拍照留底,检查产品各项功能。
夹压测试-小型产品夹压测试-大型产品
偏移50*50测试
4.5 检验判定标准
4.5.1 包装测试完成后开箱检查各个零件:表面外观无碰伤、划痕,形状无变形、不影响组装,塑胶件无破裂、缺失;同时需要进行功能性的检查:需要通电检查电子件功能是否良好,需要顾客组装零件配合是否良好,产品各个功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4.5.2 产品需要通过要求的各项测试后才能判定此产品包装测试合格。
如果堆码测试不通过,单独进行堆码测试;如果要求振动测试与跌落测试是要求一起进行的,因振动或者跌落测试不合格,需要改善后重新进行振动和跌落测试。
5附则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