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学案1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课标要求: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生回答),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讲了改革,今天我们来学对外开放。

2、出示目标(见课件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学案见附件一)三、交流助学:环节一:同桌一对一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知识,纠错。

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环节二:小组质疑问答,四人一小组相互质疑,并进行解答。

对于不能解答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提交问题单,准备在全班进行质疑展示。

环节三:全班质疑互辩,各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难问题,主要追问。

四、自学检测出示“自学检测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五、探究深学: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师: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想一想:我国经济特区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最初的经济特区有那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党和国家实行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什么成效?学生::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窗口”是深圳。

【上好课】《对外开放》精品导学案

【上好课】《对外开放》精品导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1.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通过观察图片和绘制时间轴,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通过研读材料,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和意义。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点: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新课探知】2022课标内容: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时间: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_____、珠海、汕头和_____4个经济特区。

2.特点: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代表:_____在短短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作用:对引进外资、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________,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提示】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对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优惠措施,而不是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过程:2.格局:形成了“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____________-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提示】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而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_________的迅速发展。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为我国参与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对外开放过程历史解释、唯物史观1.首批经济特区的优势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案设计

第9课 对外开放班级 姓名【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以深圳特区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 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课前:【自主学习】阅读课文42-45页,圈点勾画学习目标中提到的知识点。

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

2020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区(D )A .32周年B .35周年C .38周年D .40周年2、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B )A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B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C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科技革命的推动3、邓小平说,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以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C )A .厦门B .汕头C .深圳D .珠海4、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

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

这一举措是(C )A .增设经济特区B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C .开放14个沿海城市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课中:【合作探究】探究一:结合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教科书所示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从地理位置上看对外开放的区域有何相同之处?都首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史实我国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2、难点: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1·出示列强瓜分中国漫画,探究原因:闭关锁国2·出示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引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3·要怎样对外开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出示歌词(歌词中“一个圈让一座有一座的高楼大厦崛起。

”这个圈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外开放上坐的一个尝试。

在几个地方建立起一块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区)B.讲授新课:一、尝试——经济特区1、时间:1980年2、名称:深圳、厦门、汕头、珠海(谐音:“生下三头猪”,以便学生记忆)3、“特”?(出示材料:邓小平谈话“…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尝试成功与否?出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现状图,感受大城市繁华景象具体说明深圳变化:小渔村图&深圳现状图+56.5万人的逃港事件“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深圳速度)4、作用出示材料:“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第9课对外开放导学案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课标要求】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习重、难点】了解深圳特区的建立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特点。

【自主学习】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6.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合作学习与探究】探究一、结合课文,夯实基础材料一: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邓小平在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材料一中“特区”有哪些?并归纳“特区”的“特”体现在什么方面?(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结合史实论证他的观点。

(3)谈谈特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哪些推动作用?探究二、解读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拍摄于哪里,它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根据图二,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图三反应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它的评价?探究三、合作探究,同桌讨论: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强化训练】1. 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

第9课 对外开放导学案

第9课   对外开放导学案

第9课对外开放【学习目标】1.记住深圳等经济特区名称、加入WTO的时间、地点;利用地图迅速找出四个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2.通过材料分析我国经济特区的作用,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对外开放示意图》,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提高图史结合能力。

3.通过史料分析,感悟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开放才是强国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爱党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建立【学习难点】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将以下内容在课本上标注清楚。

建立: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代表: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

(尝试)经济特区“特”在实行体制。

作用:有利于引进;推动了;;促进了发展。

年,开放大连、青岛、上海、广州等个沿海城市。

对年,把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扩大外开。

放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步伐,促进了迅速发展。

加入世界时间:贸易组织地点:意义: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开拓了新空间。

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材料一:1980年—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1)据材料一指出深圳经济发展的有哪些变化?材料二:“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2)据材料二,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的作用?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历史性的告诫:“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为此,必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材料四:读下面两幅图(4)综合以上材料,对比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有何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近代现代前提目的影响启示1.右图是中国南方某市市政府门前的一座标志性雕像,名为“拓荒牛”,蕴含的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3.3《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3.3《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3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知道我国为实行改革开放采取的措施;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的示意图、插图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技能。

2、过程方法与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做成课件,在教学中一步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培养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比较对外开放与旧中国“门户开放”的不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改革开放的要求和新举措,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理解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同时探讨加入WTO的利弊,初步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外开放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强国之路,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加入WTO,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激励学生奋发图强、迎接挑战、不断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导入本课,建议可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由此切入正题。

这种方法生动活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对外开放的几个主要步骤和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另外,本目涉及的概念较多,教师应做简单的解释。

教师应首先阐释对外开放的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议讲授本目,最好用电脑软件演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或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培养学生驾驭时空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练习题

第9课对外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问题: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

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对外开放学案
【考纲课标解读】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自主完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1978年,中共的确定了“”方针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1)五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a.时间和地点:____________五个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到1988年先后成立。

b.从地理、人文条件等方面思考,经济特区设在深圳等城市的原因?
c.目的:吸收和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d.特点:“特”在实行特殊的和。

(2)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国家有决定开放________、____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4个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有先后决定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1992年开发_______、2004年以来开发_______。

3.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______________。

2.中国加入世贸的历程:中国是_________创始国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活动。

从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_________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它的一员。

3.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
中国加入世贸意味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对中国来说_________________并存,中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迎接挑战,融入世界经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拓展提高】
1.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2.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的含义?
【合作探究】
1.思考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2.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正确认识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与旧社会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