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 提升文明素养
培养优秀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树立良好形象

“培养优秀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树立良好形象”活动实施方案优秀习惯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文明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丰富校园师生文化生活,努力创造和谐、宽松、安全、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展现文明,传播文明,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培养优秀习惯,提高文明素养,树立良好形象”活动。
一、指导思想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文明素养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本次活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习惯养成和文明素养提升为主题,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宣传教育与养成并举,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二、活动目标1、提高师生文明素养师生素质是校园文明的灵魂,在校园文明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推进校园文明建设,必须从师生的基本素质、基本道德和基本准则抓起,教育师生有爱心、讲礼貌、守道德。
2、树立师生文明形象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每个人都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必须从提升每个师生的文明形象着手,教育师生树立“诚实守信”、“知书达理”、“厚德载物”、“遵纪守法”形象。
3、倡导师生文明行为教育师生增强社会公共意识,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上做个好员工,在学校做个好学生。
4、营造校园文明环境要大力建设好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维护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活动内容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教育教职员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打造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积极开展征集“爱生格言”、“爱生一例”、“我的教育故事”典型事例、师德教育成功案例,交流爱生经验,宣传师德风范,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①对学生缺乏爱心,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出现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文明礼仪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文明礼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进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培养中,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自觉维护良好行为习惯,积极维护校园文明礼仪。
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值得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文明礼仪的力量。
二、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前提。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班规等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在家庭中的规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
三、注重行为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而是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行为教育过程进行。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开展校本课程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此外,适当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也是必要的,通过引导学生自觉遵循行为规范,形成自律和自觉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日常管理和督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督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学生在校园中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关注和指导,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五、倡导文明礼仪的校园文化将文明礼仪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和倡导文明礼仪,如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相关比赛、设置文明志愿服务点等。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文明礼仪在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来提升他们的行为素养。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国旗下讲话稿增强卫生意识提高文明素养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国旗下讲话稿增强卫生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
希望通过这次讲话,我们能够真正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一名文明公民的责任,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首先,卫生意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卫生是健康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保持环境的卫生,能够预防疾病传播,减少病菌的滋生,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同时,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培养我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心,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自立、自律、有素质的人。
其次,要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文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象征,而个人的文明素养则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秩序,维护整洁、安全的环境,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那么,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首先,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我们可以从保持个人卫生开始,比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脸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周围环境的卫生,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从而影响身边的人,带动更多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温床。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卫生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卫生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洁环境的重要性;家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引导孩子爱护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我们要通过广泛宣传和社会参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文明的环境。
政府、社区、媒体等应该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卫生知识,提高卫生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组织的卫生行动,亲自参与到卫生事务中,共同营造文明的环境。
国旗下讲话 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素质

国旗下讲话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素质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在这庄严肃穆的国旗下,与大家一同分享关于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素质的话题。
一、勤学好问,追求卓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上,我们要保持好奇心,敢于提问,善于思考。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不要怯于向老师请教,更要主动查找各种参考资料进行自学。
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追问,才能激发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并逐渐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诚实守信,树立良好形象诚实守信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我们作为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始终如一地做到言行一致,言而有信。
只有建立起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时,只有守信于人,我们才能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讲究卫生,养成整洁习惯卫生习惯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培养的习惯之一。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如坚持每日刷牙、洗手,保持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
此外,我们还要养成定期整理书桌、卧室等个人物品的好习惯,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净。
只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四、积极参与,锻炼身心作为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我们还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
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则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素养。
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我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充实自我。
五、友善同学,互帮互助友善同学,是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学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在学习中,我们要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协作,相互促进。
当我们的同学在困难中时,我们要伸出援手,给予鼓励和支持。
只有树立友善的观念,我们才能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六、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国旗下讲话:养成好习惯争做文明人

国旗下讲话:养成好习惯争做文明人各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站在这里,身后是我们伟大的国旗,向大家发表讲话,谈谈养成好习惯,争做文明人的重要性。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进程中,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
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人,不仅仅是每个个体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首先,养成好习惯可以提升个人素质。
作为一个文明人,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要遵守交通规则,保持社会秩序;要注重环境卫生,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更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素质和形象。
其次,养成好习惯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由一群习惯良好的个体组成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养成好习惯,积极践行文明行为,不仅可以减少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还可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仅给人民带来舒适与幸福,也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最后,养成好习惯可以推动国家发展。
一个文明的国家,不仅仅注重经济的繁荣,更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良好的习惯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国家的发展才能更加稳定、持续。
只有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争做文明人,才能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同胞们,让我们肩负起养成好习惯的责任,争做文明人。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会公共场合,我们都应该时刻牢记文明礼仪、守法自律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机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国家才能蓬勃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文明礼仪为基础,创造美好的生活,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谢谢!。
“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活动方案

松树镇九年制学校“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将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的以《中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在上学期规范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强化。
三、活动内容(一)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知规守规,完善班规班法。
(二)落实“十大”习惯养成教育。
(三)重新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实践文明礼仪。
四、活动安排(一)宣传教育(9月14日—9月18日)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班会、电子屏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使全校师生了解活动内容,提高认识,从而推动此项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1.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广播等形式向全体同学发出养成教育倡议,宣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意义。
2.各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好以“学规范守则,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各班级刊出一期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工整清晰,图文并茂,有可读性,有号召力。
4.校园电子屏宣传标语。
(二)自查自纠阶段(9月21日—10月16日)1.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找一找存在哪些差距。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小毛病的改正做起,从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开始做起。
通过宣传教育和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都能更自觉的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
2.班主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中存在的行为情况作出评判,对照他人,明确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
各班主任要掌握具体情况,以此为契机,促进问题学生的进步。
4.各班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
5.监督检查:值班人员、班主任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表彰奖励(10月19日—10月23日)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根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各班评出2名“养成教育优秀学生”,小学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各评1个班为“养成教育先进班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评1个班为“养成教育先进班级”进行表彰)。
养成好习惯 提升文明素养

养成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新兴镇镇直小学王亚光文明素养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良好品质,是悠久的文明古国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我们黑眼珠黄皮肤的灵魂,我们继承发扬传承着;是人类区于动物,发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表现为言行举止的大方,仪态、待人的优雅。
这一切不是一次的表现,而是要持之以恒。
这就要我们养成好习惯,发自内心去做。
言由心生,行靠心导,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对文明的理解。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班主任的我将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与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采用了以下做法:一、开展教育活动,培养良好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具体的小事,循序渐进的抓起。
我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和校规校纪等,规范学生的行为。
养成教育是以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为基础内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培根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
因此,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事等习惯,为学生奠定一生做人的基础。
开展“向不良习惯告别”活动,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信口脏话、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查找原因,商量对策、定期检查、相互监督,消除不良习气。
要求学生做到身体干净,衣着整洁大方,周边环境干净整齐,不随地乱吐乱扔;要求学生做到彬彬有礼,有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做有教养的人。
二、引导文明养成,教学中渗透德育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学生通常都是在长期地阅读积累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在教育教学中我会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他们知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事理,从而提升文明素质。
三、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文明素养。
提高居民文明素养的奇招

提高居民文明素养的奇招
号码。
1. 从小培养文明习惯。
父母要带好头,从小培养孩子的守时、守规矩、爱卫生、尊敬他人等良好习惯,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小公民”。
2. 强化社会责任感。
宣传文明理念,让居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鼓励居民多参与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对社会的义务和尊重。
3. 采用奖惩制度。
制定奖惩措施,对于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对于文明行为进行表扬、奖励,激励人们向文明的方向发展。
4. 加强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文明理念,展示正能量的力量,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差距,加深对文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5. 设置文明倡议。
社区可以设置文明倡议,组织居民签名、贴标语等方式,发动大家共同参与,形成文明社区共建的良好氛围。
同时,还可以举办文明素质大赛等活动,让居民在参加比赛的同时,锤炼自己的文明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州区渔溪镇和平场小学
开展“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
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师生文明素养,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主题教育活动。
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继续深化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以弘扬社会主义首先规范,提高中小学生在文明卫生、公共生活、交通出行、人际交往、游园观演等方面的文明素质目标,通过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师生明德修身,文明做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并善于向自身存在的问题挑战,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结合“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带动带动家庭,从而影响全社会,努力形成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尚。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巴州区渔溪镇和平场小学‘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名单附后),以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
同时决定由政教处牵头,使本次活动能扎实有效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工作目标
1、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2、研究制订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
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3、通过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促使广大教职工把“师德教育”内化为职业生成的需要。
4、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模式。
四、活动内容
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和创建四川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全校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改掉陋习,提升文明素养,自觉践行《巴中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三十条,逐步开展以下活动:
1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3健身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4和谐校园环境构建活动;
5日常文明行为教育活动;
6爱护公物实践教育活动;
7热爱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8遵纪守法实践教育活动;
9学校文明行为联育活动。
五、活动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3月21日—3月31日)
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组建队伍,建立“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网络。
对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收集有关理论。
以班级为单位,认真学习讨论“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专题教育活动目的意义,并根据班级实际制订实施计划和措施。
(二)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教育活动(4月1日至6月中旬)
1、坚持“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专题教育进课堂。
各班每周必须上好文明礼仪教育课,讲课内容以《巴中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和校本礼仪教材为依据。
2、不断创新专题教育模式,多层次、多角度实施系列活动,推动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专题教育的深入实施。
(1)丰富专题教育形式
把培养良好习惯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教育活动之中。
通过“学守则、学规范、学常规”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演讲、征文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
以此推动专题教育的逐步深入。
(2)营造专题教育氛围
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学习雷锋、三八国际劳动女节、清明节、植树节、庆祝“六一”等集会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切入点,集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
(3)升华专题教育内容
组织学生到德育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讲文明、懂礼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4)拓展礼仪教育渠道,带动社会共同进步
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加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和大局意识。
同时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带动家庭,从而影响全社会,努力形成人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尚。
(5)强化专题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
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集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体验、反思文明礼仪教育,使外部教育、环境影响转化为学生内心
自省、自励、变成自觉行为。
在此基础上,通过检查评比以此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不断登上新台价。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班级评比、学校评比的形式,促进学生言行举止的良性转化,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三阶段(2011年6月下旬):检查、评比、总结、表彰。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班进行检查、评比,并对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同时评选出优秀班主任,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
期末检查时,将各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列入必查项目,对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较好、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给予表彰。
六、活动要求
(一)各班级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各式各样的评比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切实规范学生言行。
(二)加大督导力度,建立督导激励机制。
将“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专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评价各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九大活动”常规记录薄,依据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常规,学校制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周评分表》,连同常规记录薄一起作为评比学生的依据。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各班要开辟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专栏。
巴州区和平场小学
“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专题教育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宋永敏
副组长:李拥军
组员:谢大意熊军王长胜李宗举付诗淇各班班主任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