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合集下载

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

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

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试行)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耕地质量评定程序和方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和年度土地开发利用计划,通过工程和生物等措施对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加以开发、整理和复垦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新增耕地(用于占一补一补充耕地)进行的质量评定。

第三条自治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为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管理机构,其所属的土壤肥料工作机构负责评定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自治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具体工作。

第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在申请土地开垦和复垦项目初验的同时,向同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耕地质量评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一)《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申请表》(附件1);(二)项目立项批准文件;(三)项目自验报告。

第五条项目所在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对补充耕地质量进行初验时,应结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补充耕地建设项目初验同时进行,质量初验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派出专家组一并完成实地踏勘、样品采集和初审工作,填写《耕地质量评定初审表》(附件2)和《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土壤样品采集单》(附件3),初审不合格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收到样品后2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

新开垦的耕地按以下原则采集土壤样品数量:(一)每宗地不少于1 个;(二)水田、水浇地和旱地每种地类至少取1个;(三)地形条件变化不大的新增耕地每50亩取1个;(四)地形条件变化较大的新增耕地每50亩取2个。

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土壤样品检测项目:(一)必测项目为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二)有污染的地块必须针对污染选择检测相关项目;(三)有明显缺素的地块必须针对缺素选择检测相关的项目;(四)过粘过砂的地块应增测容重。

基于城乡统筹理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基于城乡统筹理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1 2 技 术 路 线 . 基于研 究 的内容 、 方法 、 选取 的指标 及数 据可 获取性 等 , 乡用 地优 化 配 置研 究技 术 路 线 如 图 1 城 所
收 稿 日期 : 0 0—1 21 0~1 2
基 金 项 目 : 育 部 新 世 纪 人 才支 持 专 项 ( E 一60 6 )广 西 研 究 生 教 育 创 新 计 划 资 助项 目(0 0 0 0 O 0 M0 ) 教 NC T0 —7 0 ; 2 1 16 3 7 5 3 通 讯 作 者 : 宝清 (9 7 胡 16
( 西师 范学 院 资 源与环境 科 学学 院 , 广 广西 南 宁 5 0 0 ) 3 0 1
摘 要 : 于 城 乡统 筹 发 展 的 理 论 , 析 了 中 国 目前 城 乡 用 地 存 在 的问 题 , 基 分 以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都 安 瑶 族 自治 县
为 例 , 合 新 一 轮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及 二 调 数 据 , 入 分 析 了该 研 究 区 城 乡 用 地 的 历 史 变 化情 况 、 化 趋 势 及 存 在 结 深 变 问题 , 并提 出优 化 城 乡用 地 的办 法 和 建 议 , 为新 一 轮 土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研 究 区的 城 乡 用 地 优 化 配 置 提供 借 鉴 作 用 。 关 键 词 : 地 ; 地 规划 ; 乡 统 筹 ; 化 配 置 土 土 城 优
济社会 发展 、 统筹人 与 自然和 谐发展 、 统筹 国内发展 和对外 开放 ” 即“ , 五个 统筹” 论 。特别 强调要 用城 理 乡统筹 的眼 光解决 中国的农业 、 村 和 农 民 问题 。城 乡 统筹 不 单 指经 济 发 展 , 包 含 社会 发 展 等 各方 农 也

都安调研报告

都安调研报告

都安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报告题目:都安县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都安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人口状况、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部门的访谈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 调研结果3.1 经济发展都安县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水稻、橡胶等农作物。

农田面积较大,但现代农业技术较落后,产量和效益较低。

当地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指导和贷款支持,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3.2 社会环境都安县的社会环境整体较好,治安稳定。

但在某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较为落后,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改善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3 人口状况都安县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一些比较发达的乡镇,农村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安县的人口流动性增加,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3.4 旅游资源都安县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瑶族文化村、溶洞等。

但目前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 建议和措施4.1 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指导和贷款支持,鼓励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4.2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3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引导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

4.4 加大旅游业投资,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5. 总结都安县作为一个农业县,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改善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还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都安瑶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研究

都安瑶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研究

都安瑶族自治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研究作者:农潭郭婉梅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耕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数量、质量是影响粮食安全最基本的约束因子,从而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安全和经济安全等其他方面,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根据都安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都安县”)近年来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分析了都安县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耕地质量;变化;都安县[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1 研究区概况1.1 自然条件概况都安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河池市南部,位于东经107°51′~108°30′,北纬23°47′~24°35′之间,隶属于河池市,其下辖安阳镇、高岭镇等8个镇;辖东庙乡、板岭乡等11个乡。

县域全境南北长87km,东西宽75km,幅员面积408772.67hm2,东邻忻城县和宜州市,南隔红水河与马山县相望,西与大化瑶族自治县接壤,北靠河池市金城江区。

都安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脚上,地势是北西高、南东低。

土壤分为红壤、黄壤、石灰岩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其中石灰岩土分布最广,分布地域占全县总面积90%以上。

都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726mm,水能资源丰富。

大量的石灰岩及丰富的水源使其成为了全国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地貌景观奇特,境内洼地密布、石山连绵,地下河天窗、峰丛、峰林等地貌单元千姿百态,绮丽壮观,素有“石山王国”之称。

1.2 耕地现状概况都安县土地总面积为408772.67hm2,其中,耕地面积为37861.7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26%;园地面积为571.6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14%;林地面积为105399.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78%;草地面积为1077.7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2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8644.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823.3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6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6348.6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55%;其他土地面积为246045.7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0.19%。

土地适宜性评价范文

土地适宜性评价范文

土地适宜性评价范文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可以指导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评价指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特定用途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划分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总结,确定适宜性等级和类别。

而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多种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适宜性指数或等级。

在实际应用中,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调查和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确定土地利用的优劣势和潜力,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它可以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此外,土地适宜性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总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工具,可以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它对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然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评价指标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和用途的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土地的适宜用途、适宜开发方式、适宜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以某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介绍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但是受限于地理条件,部分土地存在坡度过大、土层较薄、土壤质量较差等问题,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作物,需要采取相应的土地治理措施。

其次,我们对土地适宜用途进行了评价。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我们将土地划分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区域,适宜发展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的区域,适宜养殖畜禽的区域,适宜发展林业的区域等。

在确定土地适宜用途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评价了土地的适宜开发方式和经营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最后,我们对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土地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们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建议。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通过对该地区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我们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

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1)明确的评价目的(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3)评价对象的选择(4)资料的收集(5)评价因素的选择(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8)评价单元的划分(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13)评价结果的核对(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三、资料收集四、评价方法(一)评价系统的拟定本次实习的评价系统由农业土地适宜类和适宜等两方面组成,其中土地适宜类分为:(1)宜耕土地类(2)宜园土地类(3)宜林土地类(4)不宜土地类;土地适宜等分为:(1)一等地(高度适宜等)(2)二等地(一般适宜等)(3)三等地(勉强适宜等)(二)评价对象的选择为了保证评价工作能做到省时省工省费用,且达到质量好、准确度高的要求,通常应进行评价对象的选择,即根据评价的目的,剔除一些不必要参与评价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9第九章 土地利用评价(都安)

9第九章 土地利用评价(都安)

第九章土地利用评价9.1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9.1.1 都匀市9.1.1.1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利用现状农用地面积为1968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12%,其中:耕地面积46548.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7%;园地面积3609.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8%;林地面积136620.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78%;牧草地面积36.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6%;其他农用地面积9994.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7%。

2、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7437.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其中城镇居民点用地5329.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33%;采矿用地395.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17%;交通运输用地1016.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45%;水利设施用地525.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3%。

其它建设用地168.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07%。

3、未利用地利用状况未利用土地总面积为24283.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3%。

9.1.1.2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全县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林地所占比重较大,共有183198.6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16%,其他类型的土地仅占19.84%。

9.1.1.3土地人均占有量土地总面积228529.58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48公顷。

9.1.2贵定县9.1.2.1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利用现状农用地面积为133615.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10%,其中:耕地面积41838.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71%;园地面积94.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林地面积84933.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19%;牧草地面积23.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1%;其他农用地面积6725.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3%。

2、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4426.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3434.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1%;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786.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6~0. 10
砂 土
< 2. 0
< 0. 06
全钾含量 ( %)
> 1. 5 0. 5~1. 5
< 0. 5
产量 (公斤/ 亩)
高 、> 1 300 中
650~1 300 低 、< 650
因素 指标 等级
FⅠ
FⅡ
海拔高度 ( m)
< 500 500~800
表 3 宜园地评因素及分级指标
土 壤 质 地
壤 土 轻 粘
有机质 含 量
( %)
> 3. 0
2. 0~3. 0
全磷含量 ( %)
> 0. 10 0. 06~0. 10
全钾含量 ( %)
> 1. 5 0. 5~1. 5
产量 (公斤/ 亩)
高 、> 0. 4 中
0. 3~0. 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2 评价系统和评价单元
2. 2. 1 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采用土地适宜类 ———土地适宜等 ———土地限制型三个等级 。 (1) 土地适宜类 :为本评价系统的最高层次 ,反映土地对某种特定用途适宜或不适宜 。土地适宜类设 :
宜农 (耕) 地类 (A) ,宜园地类 (B) ,宜林地类 ( F) ,宜牧地类 ( P) 。 (2) 土地适宜等 :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细分 ,反映土地对评价用途的适宜性等级 。分三等 : 一等地 ( Ⅰ) :在利用上高度适宜 ,基本无限制 ,经济效益好 ,能持续利用 。 二等地 ( Ⅱ) :在利用上中度适宜 ,有一定限制 ,经济效益一般 ,利用不当会引起土地退化 。 三等地 ( Ⅲ) :在利用上有较大限制 ,勉强适宜 ,经济效益差 ,易产生土地退化 。 (3) 土地限制型 :反映土地对评价所定用途的限制种类 ,即是造成土地适宜性降低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 一等地 ( Ⅰ) 基本无限制 ,不设限制型 ,二等地 。 Ⅱ) 和三等地 ( Ⅲ) 均设限制型 。都安县土地限制型的
第 4 期 蒙光丽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 4 9 ·
中壤 、重
FⅢ
> 800
粘 、砂土
< 2. 0
< 0. 06
< 0. 5
低 、< 0. 3
表 4 荒草地利用评因素及指标
因素 指标 等级
海拔高度 ( m)
地形坡度 (度)
表 1 宜农耕地评价因素及分级指标
因素 灌
指标
溉 条
等级 件
土壤 质地
地形 坡度 (度)
耕层 厚度 (cm)
土壤 PH 值
有机 质含 量 ( %)
全氮 含量 ( %)
全磷 含量 ( %)
速郊 磷含 量 (ppm)
全钾 含量 ( %)
速郊 钾含 量 (ppm)
产量 (公斤 / 亩)
文章编号 :1002 - 8743 (2000) 04 - 0046 - 06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蒙 光 丽
(广西师范学院 ,南宁市 ,530001)
摘 要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 其对农 、林 、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 (耕) 土地类 。宜园土地类 、宜林土地类 、宜牧土地类 。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 ,依其影响的 程度制定分级指标 ,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 ,分别评出一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三个级别 ,统计其面 积 。然后 ,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
11214 土壤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自然肥力颇高 ,但生态条件恶劣 ,生产障碍因素多 ,生产水平低 据 1983 年都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全县有 7 个土类 、23 个亚类 、70 个土属 、144 个土种 。其中地
带性土壤有红壤 、黄红壤 、山地黄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石灰岩土 、水稻土 、紫色土 、冲积土 、洪积土等 ,以石灰 岩上面积最大 。
2000 年 12 月 广西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Dec. 2000 第 17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ANGXI Teachers College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17 No. 4
土层厚度 (cm)
水源 状况
土壤 质地
土壤 PH 值
土壤 肥力
A 宜家 B 宜园 P 宜牧 F 宜林
难利用
< 250 250~500 500~800
> 800
< 15 15~25 25~35
> 35
> 100 50~100
< 50土 沙土 粘土 粘土
粘土
6. 5~7. 5 < 6. 5 > 7. 5 > 7. 5
16
2. 0 0. 15 0. 06
700
6. 5
10 - 0. 5 - 60 -
-
-
-
7. 5
15
1. 5
100
6-
14 -
3. 0
0. 2 0. 10
200 -
-
15
18
350
8. 0
> 15 < 12 < 5. 5
< 500
< 2. 0 < 0. 15 < 0. 06 < 10 < 0. 5 < 60
2 土地适宜性评价
2. 1 评价原则
2. 1. 1 针对性原则 不同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 ,故参评因素的选择及指标 分级应针对不同土地用途区别对待 。 2. 1. 2 因地制宜原则 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等因地而异 ,区域土地的适宜性会有很大的差异 ,评价时应 密切结合本地的实际 ,科学地确定评价因素及指标等级 。 2. 1. 3 持续利用原则 即对某种土地用途进行评价时 ,应同时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既要合理利用 , 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 ,又要积极保护 ,避免非理智的短期行为而导致土地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 ,保证土地的 永续利用 。 2. 1. 4 综合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 土地是在特定时空由地貌 、土壤 、气候 、水文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自 然综合体 ,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土地的性质取决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而且 ,各个因素的作用强度 是不等同的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某些因素起主导作用 。因此 ,在强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时 , 抓住主要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
种类主要有 :地形坡度限制 ,水分限制 ,海拔高度限制 ,有效土层限制 ,土壤酸碱度限制 ,土壤质地限制 ,有 机质含量限制 ,全氮含量限制 ,速效磷或全磷含量限制 ,速效钾或全钾含量限制 ,单位面积产量限制 。 2. 2. 2 评价单元
以土地类型和土壤类型 (农 、园 、林 、牧和未利用土地) 为评价单元 。
全县耕地面积 43 424. 11hm2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 10. 61 %。坡度 ≤2o 的平原耕地面积只有 7 078. 18 hm2 ,而坡度 > 2o 的坡耕地面积达 36 345. 93hm2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 16. 30 %及 83. 70 %。全县人均耕地 面积为 0. 07hm2 ,而坡耕地占 0. 069hm2 。由于山高坡陡 ,毁林严重 ,防止水土流失措施薄弱 ,故水土流失 严重 。
2. 3 评价方法及步骤
2. 3. 1 选择参评因素的原则 (1) 不同土地用途参评因素的选择应区别对待 。 (2) 选择对特定土地用途有明显影响和在本县内有明显差异的因素作参评因素 。 (3) 选择那些持续影响土地用途的较为稳定的因素作为参评因素 。 (4) 考虑获得资料数据的可能性 ,尽量选择基础资料较完整 ,可进行计量或估量的因素作参评因素 。 (5) 考虑参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尽量选择那些相对独立的因素或从几个紧密相关的因素中选择其中
关键词 :都安县 ;土地 ;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 F301. 2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充分发挥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 源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使社会经济保持稳定 、协调 、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为此对 开展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达到了共识 。本文据都安县的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利用现状和各土 壤类型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农 、林 、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为该县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 学依据 。
> 15 < 14 > 8. 0
< 200
因素 指标 等级
BⅠ
BⅡ
BⅢ
海拔高度 ( m)
< 250 250~500
> 500
表 2 宜园地评因素及分级指标
土 壤 质 地
有机质 含 量
( %)
全磷含量 ( %)
壤 土
> 3. 0
> 0. 10
粘 土
2. 0~3. 0
都安县地处北回归线略偏北 ,位于东经 107o46′~108o31′,北纬 23o48′~24o35′之间 ,属南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北缘 ,气温高 、热量足 、雨量充沛 。 1. 2. 2 山地丘陵面积大 ,平原谷地面积小
都安县是“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穷困石山区 ,丘陵山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 98. 98 %。 1. 2. 3 耕地面积少 ,且多为坡耕地
一个作为参评因素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