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pdf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复习提纲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重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局限性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种群、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判定及有关计算4.生物多样性及形成的原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复习提纲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主要内容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意义(先进性):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缺乏必要的实验证据评价: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渡繁殖:自然选择的条件主要内容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手段、途径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即中心论点:变异是自发的,是普遍存在的,并非环境条件引起的,环境只是选择因素。
也就是,先不定向的变异(进化的内因),再环境的定向选择(进化的外因),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遗传定向积累。
意义与不足意义不足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向科学轨道揭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对于遗传和变异本质的研究: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二、要点辨析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是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3、自然选择从表面看,是对一个个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即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上是对个体基因型的选择。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物种是可变的。
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2)历史贡献: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3)局限性:缺乏事实依据,大都来自主观推测,说服力不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足够的选择材料。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遗传的变异是幸存或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书p111(3)进步意义①它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较好的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它指出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④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4)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②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应立足于群体水平.③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解说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章解说内容提要本章知识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为知识链,以地球上生命的发展“新物种形成”为核心,主要阐述生物进化的原因、过程、趋势和结果等问题。
在介绍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之后,重点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对自然选择理论的评价开始,针对自然选择理论的局限性,结合实例逐一地阐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运用现代进化理论的观点解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方式。
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说明生物的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结果。
学法指导1.本章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观点比较多,理清这些概念、观点可运用比较法,比较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及基因库、物种的形成与生物进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拉马克的进化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
明确其共性与本质区别,深入理解其内涵。
2.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内容的学习,可通过一些实例来比较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历史贡献及不足之处。
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一些生命现象的产生。
此节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学习时宜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讲述,例如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因四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可结合某一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将四个方面有机联系,即生物之间都存在过度繁殖现象,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空间,必然进行残酷的生存斗争,而这一切取决于自然选择,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斗争中具有适于环境生存方面变异的个体得以生存。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3.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内容的学习,可运用比较法来理解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运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关于生物进化理论有许多观点,目前仍有争论,生物进化理论也同其他科学一样,在不断发展完善。
关于现代进化理论,主要理解并掌握四个结论。
可用生动的实例来帮助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生物进化,其过程中必然改变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变异(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条件;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环境决定生物变异是被淘汰还是被选择)、人工选择的区别与联系;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联系华南虎与东北虎的地理隔离及马驴杂交等生殖隔离的实例。
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二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导学案编写人:覃宇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0-6-14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牛种群个体间或马种群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学法指导】针对书本实例(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应用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推测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进而分析讨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从而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物种的慨念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隔离:①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类型:生殖隔离: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③地理隔离:__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_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针对训练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级)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知识点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人教生物高一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结提升专题复习-word文档资料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结提升专题复习
【知识脉络图】
【专题精讲精练】
专题不同生物进化学说的比较
【例题】“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依次属于________的观点()
A.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C.达尔文和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答案:D
解析:达尔文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拉马克和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的积累。
第 1 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1 / 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基础 手段 内因 结果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①按定义计算:A%=A/(A+a)*100%(A+a 表示全部等位基因数)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½杂合子频率③X 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X b的基因频率=X b数目/(2*女性个体的人数+男性个体的人数)=X b /(X b +X B)*100% 4、遗传平衡定律:(1)满足条件:种群数目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没有迁入和迁出; 没有自然选择(2)设A 的基因频率为p ,a 的基因频率为q ,则(p+q )2=p 2+2pq+q 2=1,其中p 2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2pq 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q 2代表基因型aa 的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3、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B.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C.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9.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②斑马为什么越跑越快?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1. 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 为什么? 提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 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 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 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 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成形态上退化。
鼹鼠眼睛已经退化了
③拉马克认为,这些 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 状是可以__遗__传_____的,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 主要原因。
3、进步意义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__进__化__理__论____的学者; ②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局限性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_科__学__证___据_ 的支持。 (2)拉马克过于强调_环__境__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环境的 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必修二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对种群概念的理解①种群概念中的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②种群概念中的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③两个方面:从宏观方面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从微观方面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进化,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特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个体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代表种群的基因库。
(3)个体所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所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频率=某个基因的数目/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总数×100%(1)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2)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基因型频率某个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可表示为: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个数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100个个体基因型为30个AA、60个Aa、10个aa,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个体可以看作含2个等位基因,那么100个个体共有200个基因,由此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30+60=120个;a基因的数量是2×10+60=80个;A的基因频率为120÷200×100%=60%;a基因的频率为80÷200×100%=40%(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某个具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放入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P Aa、P aa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 :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
相互交
配 并能生殖出 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 :同一种生物由于 地理上的障碍 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
生殖隔离: 指不同种群的个体 不能自由交配 或交配后产生 不可育 的后代。
2、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
生物不断进化 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
产生又 加速 了生物的进化。
3、生物多样性包括: 遗传(基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三个层次。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
③ X 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Xb/(X b+XB)*100%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概念:在一定 时间 内占据一定 空间 的 同种 生物的 所有 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 繁殖 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 进化 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 一个种群的 全部 个体所含有的 全部 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按定义计算: A%=A/(A+a)*100%(A+a 表示全部等位基因数 )
Xb 的基因频率 =Xb 数目 / ( 2* 女性个体的人数 +男性个体的人数)
4、遗传平衡定律:
( 1)满足条件:种群数目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没有
迁入和迁出; 没有自然选择
( 2)设 A 的基因频率为 p,a 的基因频率为 频率, 2pq 代表基因型 Aa 的频率, q2 代表基因型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 本质 ;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 如何起作用 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 个体 水平)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总结
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 一定的方向 不断进化。
22
2
2
q,则( p+q) =p +2pq+q =1,其中 p 代表基因型
aa 的频率。
AA的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
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3、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进化的
1/ 1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 地理 隔离(长期)→ 生殖 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 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 3 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 :为生物进化提供 原材料
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 定向 改变
隔离 :是新物种形成的 必要 条件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四、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 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等问题的研究, 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从以生物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 单细胞 到 多细胞 ,从 简单 到复杂 ,从 水生 到 陆生 ,从 低级 到高级 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
有性 生殖,使由于 基因重组 产生的变异
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 大大加快 。
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 认为生物是 进化 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基础
手段
内因
结果
2、进步性: 能够科学地解释 生物进化的原因 以及生物的 多样性 和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