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备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1.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
- 三皇五帝:神话中的远古统治者,分别是伏羲、女娲、黄帝、颛顼、尧、舜、禹。

- 夏、商、周:中国远古时期的三个朝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商业发达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
史上最长的朝代。

2. 秦朝和汉朝
-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建立,实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 汉朝: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的朝代,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两个时期,西汉时期最为繁荣,东汉时期逐渐衰落。

3. 隋朝和唐朝
- 隋朝:隋文帝统一北方后建立的朝代,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修建了大运河。

-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开创了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有着辉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世界史知识点
1.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发源于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对中世纪的宗教观念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倡人文主义和个人自由。

2. 《宣言》
- 《宣言》: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8年发布的著名政治宣言,宣布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世界两次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组成的轴心国与盟军国家之间的冲突。

以上是初三历史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
-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
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 重要历史事件: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汉
朝的疆域扩张、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分裂、隋唐帝国的繁荣、元朝
的统治、明朝的海外探险、清朝的领土衰落
2. 世界历史
- 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 重要历史事件:古代近东地区的文明崛起、罗马帝国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两次世界大战
3.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中国的创建和土地革命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4. 重要历史人物
- 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屈原、诸葛亮、杜甫、白居易、陆游、文天祥等
- 世界历史:亚历山帝、凯撒大帝、拿破仑、伊丽莎白一世、
牛顿、达·芬奇、、等
以上是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概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埃及文明。

-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它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大。

-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 古巴比伦文明。

-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 古巴比伦人还发明了楔形文字。

3. 古印度文明。

- 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 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四个等级,此外还有“贱民”。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希腊文明。

- 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屿、多港湾,这种环境促使古希腊形成众多城邦。

- 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政治权利。

- 古希腊的建筑: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 古罗马文明。

-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年建立,国家权力机构有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

-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 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达到最大规模,地跨欧亚非三洲。

-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

1.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 1世纪时,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

-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2. 法兰克王国。

-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他皈依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支持。

- 查理曼帝国: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他四处征伐,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初中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创始人。

2.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首都是殷墟。

3. 周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并立的时期,中国历史上诸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众多重要人物就活跃于此时期。

5.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6.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7.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人物。

8. 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

9.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大一统王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10. 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大一统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11. 元朝: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大一统王朝,由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

12.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3. 清朝: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古代人类的伟大文明之一,尼罗河流域的河流决定了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

2. 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现在伊拉克地区的一种重要的古代文明,其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3. 古中国文明:古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杰出的文明之一,创造了众多的发明和发现,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4. 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古典文明是古代希腊时期的文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伯里克利等。

5.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古代罗马的文明,对西方的政治、文化、法律等有着深远影响。

6. 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古代波斯人建立的一个辽阔的帝国,统治了中东和东南欧的大部分地区。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夏商周时期
1、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这是以水利的发展、农业的发达和青
铜文明的发展为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2、夏朝的统治体制:建立日本月制政府,弘大和农政的施行;行宫殿制,建立中央历法。

3、商朝的统治体制:建立封建王朝,分封制,朝代变更;开展郡县制、博弈政府、得耳目车;采取五音制及乐制。

4、周朝的统治体制:“九卿、太史、六官、六卒”的政权组织形式,
启动转任制,采取《春秋》进行行政制度的改革;形成相对民主的分
封制及先民的传统礼仪。

(二)秦汉时期
1、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实行一统疆土、采用
中央集权而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统治制度。

2、秦朝的统治体制:采取长江以南十六国并为一政府,分五十二郡,
统一称秦国;实行政治标准化、法制化;实行戊戌变法和郡县制。

3、汉朝的统治体制:实行一国二制、建立中央集权;实行以官吏为主
的税收制度;重视兵势的发展,编制兵书,发布百官制。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宋朝文化1.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期,知识分子有明教、道教、儒家三派,对当时的文艺发展很有影响。

2. 宋代科举制度使中国教育和体制学术进入繁荣时期,科举参加者培养出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才。

3. 宋代书法非常发达,已被人们誉为“书有四经”,张旭是宋代书法中的代表人物。

4. 宋代建筑由礼制性质的建筑物到民间性质的建筑物,横跨宫廷宅院和民宅等建筑形式,比如金陵安仁宫、前海湾Shang yuan等,都是宋代建筑的艺术财富。

二、明清思想文化1. 明清两朝为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所倡导的思想主张和生活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2. 明朝初期,王安石等实行了政治改革,提出“明治”主张,认为应当革新封建制度,来保护百姓利益;后来胡宗让、谢向曾等学者提出“礼治复兴”,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思想的发展。

3. 明清两朝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术家,如陆九渊、梁启超、张之洞等,他们敦促人们理解儒学新思想,为实体社会谋取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

4. 浅薄的明清文学,也为当时的文化思想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气息,后世亦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中国第一部草书诗人楷书小说是明代代表作《水浒传》。

三、清朝社会政治1. 清朝未竟之业为“封建帝制”,是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政体,一个神圣的统治者成为朝廷的中心,遵循着“天子至上”的传统理念。

2. 清朝实行“清规戒律”,着重强调严加惩戒,以实现政教合一的政治理念;实行“改革兴国”政策,进行压税免租的改革;及实行“山海通利”政策,大力改革贸易,推动改善民生。

3. 清朝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强化州县官经济行政管理制度,使然下层社会秩序受到统治;实行“慈禧太后”政策,使政治体系有了优化;实行“军机处分”,使军事治理更加严谨。

本文的概况:本文综述了宋朝文化、明清思想文化和清朝社会政治,具体介绍了宋朝文化中文艺发展和科举制度、明清思想文化中明朝政治改革、新思想学术以及文学艺术发展,以及清朝社会政治中封建帝制、清统治、九品中正制度、慈禧太后政策等等,揭示了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三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初三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初三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
2.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殷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3. 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儒家思想、礼仪文化、文化交流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夏、商、周
2.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春秋战国、秦汉
3.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衰落——唐宋、元明清
三、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1. 农业经济的发展——夏商周、秦汉、唐宋
2. 工商业的兴起——唐宋、明清
3. 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贡献
1.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
2.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贡献对世界的影响——文化交流、科技创新
五、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中国古代思想的传承——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
2.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创新——宋明理学、清代和谐思想、新文化
运动等
六、中国近代史的变革与发展
1.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 中国近代史的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3. 中国近代史的政治变革——北洋政府、国共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以上就是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的归纳,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文化、思想传承与创新、近代史变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有哪些_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有哪些_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有哪些_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三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学好历史有利于迎接后面的中考。

但是想要全面掌握好历史这门课程,并不容易,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考历史知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三必考历史知识点一、秦汉时期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

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备考知识点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

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