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我们长大了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长大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长大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礼仪知识。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3.增强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认识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教材:《我们长大了》绘本。

2.教具:小黑板、图片卡片、小道具等。

3.教学环境:整洁明亮的教室,至少有足够的座位和活动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坐好,准备开始当天的课程。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长大后可以做什么?第二步:展示故事(10分钟)1.准备好故事《我们长大了》的图片,按照故事情节的顺序展示给学生看。

2.边读书边解释,让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含义。

3.读完整个故事后,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第三步:讨论社会规范和礼仪(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社会规范和礼仪的概念,简单解释其重要性。

2.列举一些常见的社会规范和礼仪,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有礼貌地与他人交流等。

3.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规范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共同制定一份小班规。

第四步:角色扮演(15分钟)1.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出来,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故事中的情境。

2.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社会规范和礼仪展示他们的行为,观察其他学生对他们的反应。

3.引导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这些角色是否表现了正确的社会行为。

第五步:反思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扮演的经验,重新思考自己的表现和行为。

2.问学生是否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更懂礼貌和有规矩了?为什么?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六步:总结(5分钟)1.通过小结,总结当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社会规范和礼仪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互相监督并提醒彼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角色扮演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礼仪知识。

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

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

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认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生活中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生活中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3.学习并分享个人成长的经验。

4.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进入小学以来的变化和成长,让学生说出自己个人成长的经历和意义。

2.展开:(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教师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对个人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或人物。

3.拓展:(1)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进行研究,并撰写报告。

(2)每个小组报告完毕后,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名人作为代表,让其发表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理解和建议。

(2)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5.拓展:(1)教师设计个人成长计划的模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并在班级内交流和分享。

(2)教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计划进行点评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计划中的目标。

6.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向学生强调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学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意义。

四、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小组讨论、报告、分享等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合作交流等方面。

2.收集学生的个人成长计划,对其进行点评和评估。

3.根据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况,进行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于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理解和认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中班《我长大了》语言教案范文5篇

幼儿园中班《我长大了》语言教案范文5篇

幼儿园中班《我长大了》语言教案范文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我长大了》语言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幼儿园中班《我长大了》语言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

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

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

小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详案《我们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成长的过程和不同的成长阶段。

2.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的过程1.1 孕育和婴儿期•孕育的过程和胎儿的发育。

•婴儿期的特点和需要家人的呵护。

1.2 幼儿期•幼儿期的特点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1.3 学龄期和青春期•学龄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方法。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特点。

2. 成长的小故事•分享一些成长的小故事,如小草长大、小鸟学飞等,引导幼儿理解成长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3. 小组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观察实践•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如自己的身高、植物的生长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实践,发现成长的变化。

2.讲述法:通过小故事的讲述,述说成长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3.小组活动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游戏法: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草种子、幼儿园的照片、小动物玩具、绘本等。

2.教材准备:教师准备故事、图片和资料。

3.教学环境准备:保持幼儿教室整洁,添加一些与成长相关的装饰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成长的过程1.环境创设:在课堂中放置一棵小草种子,引起幼儿的注意。

2.激发兴趣:教师向幼儿介绍小草种子,并与幼儿一起观察、浇水和养护。

3.讲述和讨论:讲述小草的生长过程,并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4.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小草的生长过程,并与幼儿一起整理出成长的不同阶段。

第二课时:幼儿期的生活1.游戏启发:通过游戏让幼儿模仿幼儿园的生活,如模拟午睡、吃饭、上厕所等。

2.观察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照片,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幼儿期的生活特点。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长大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长大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长大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们对“长大”一词的认识和想法;2.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合作品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用带有想象力的语言,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怎样的大人,分组分享他们的想象内容。

2.老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四位孩子。

引导孩子们看图讲故事,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

2. 学习新词汇1.首先带领孩子们读新词汇“长大”,并用形象化的语言简单解释一下。

2.通过听音识字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新词汇:“未来”、“爱心”、“努力”。

3.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认知新词汇“职业”、“工作”。

3. 情境语言训练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职业及相关情景情况下的表达和交流。

2.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将自己的职业想象和新学的职业词汇运用到语言表达和交流当中。

4. 学习音乐课程1.向孩子们展示音乐课程,让他们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并了解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力量。

2.老师指导孩子们进行音乐课程学习,让孩子们能够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声音和幸福。

5. 总结回顾1.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经验,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考,形成彼此之间的分享和思想互动。

三、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环节,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让孩子们在不压力的环境下开展思维活动。

2.在新词汇学习环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极大地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对于语言训练环节,我们将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兴趣,让孩子们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感受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过程。

4.在音乐教育课程中,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节奏、情感和力量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于艺术和音乐的好感。

综上所述,本次公开课教学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践,我们在传授知识和观念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能,使学生们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提升,提高自己的人生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社会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社会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社会教案〔通用10篇〕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社会教案〔通用10篇〕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社会教案篇1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效劳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才能。

活动重难点1、培养幼儿的自我效劳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活动进程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3〕老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穿衣大赛。

〔体验自我效劳的乐趣〕老师小结活动反思:本节课目的根本到达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五各环节穿衣大赛有些单调,准备应再丰富一些。

幼儿园大班《我长大了》社会教案篇2活动要求:尝试改编诗歌,初步知道改编的方法,进而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能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我很能干、长大了”活动准备:纸张、笔等活动过程:引起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老师帮助幼儿回忆儿歌内容,鼓励幼儿念念讲讲。

进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帮助幼儿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幼儿结伴游戏:——幼儿两两结伴,一人扮演游戏中的“妈妈”,一人扮演小弟弟。

边动作表演边念儿歌。

——游戏假设干次。

初步尝试改编儿歌——儿歌里的“我”可能是谁?——隔壁家的小妹妹也一人在家,你来做英勇的小哥哥小姐姐吧,你怎样照顾她呢?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呢?——难点讨论:在儿歌里,你会帮助小妹妹准备一些什么玩具呢?——鼓励幼儿大胆改编,并讲述新儿歌。

说说讲讲自己能在家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在幼儿园能为老师们做些什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等,表示出来。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合集8篇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合集8篇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合集8篇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强责任感。

2、关心幼儿园内其他弟弟妹妹的。

安全,制作交通、安全标记。

3、带领弟弟妹妹学习交通、安全标记。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学会制作交通标志教学难点:学会关心、帮助别人活动准备1、各种交通、安全标示图片。

2、做标示的各种废旧材料:一次性纸盘子、毛线、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我长大了1、引导幼儿园知道自己长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愿望。

2、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已经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为小弟弟小妹妹们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幼儿知道关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为他们做一些安全标志。

二、制作交通标志1、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安全标记,如:禁止通行、禁止触摸、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请小心、电、火等标志。

2、在幼儿园内什么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楼梯、地面上有水时、电门、厨房,外面什么地方不安全?3、做哪些安全标记?用什么材料做?4、分组做标记,标记的后面写上相应汉字(教师帮助写)。

5、一起整理做好的标记,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贴安全标记。

三、延伸教育平时在幼儿园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时,告诉他们如何识别这些标记,哪里存在着危险?应该如何避免?家里不安全的地方有哪里?你还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标志?教学反思通过让幼儿认识、制作安全标志,让幼儿感受到通过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给别人带来安全、温馨的环境,增强了责任感。

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通过共同欣赏和评价,进一步理解了安全标志的含义,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乐趣。

不足之处:在活动结尾应增加与小弟弟小妹妹互动环节,通过“身教”来加深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同时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篇2设计思路: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衣物时对于成长的过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长大了》这一活动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启发幼儿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体验成长的乐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范文10篇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范文10篇

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范文10篇一、设计思路: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发觉自己长大了。

2、从多方面争辩了解自己学会的新本事。

3、观赏自己的成长,树立自信心。

教学难点:在集风光前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特长。

教学目标:1、培育幼儿专注观测画面,大胆进行讲解并描述的习惯。

2、能围绕自己长大的话题用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3观赏自己的成长,树立自信心。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发觉自己的转变。

1、出示婴儿图片,让幼儿感知刚诞生的自己很小很小。

2、婴儿期的用品展览,感知自己很小很小。

二、集体共享沟通:1、出示幼儿期的图片、用品,比较过去与现在自己的转变(身体上、外貌上、穿着上、吃饭的用具上)。

2、说说长大后的自己学会了哪些新本事?3、你长大了吗?你能做些什么?4、出示挂图,大胆讲解并描述图上的内容。

三、争辩沟通:将来小伙伴长得像爸爸妈妈那么大的时候还会干什么?四、带幼儿观赏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的图片,感知自己每天都在长大,感知不同行业人们的不同的本事。

增加对各行业的敬佩之情。

五、扩展:用自己酷爱的方式把将来自己会做和想做的是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这节课我能够从本班孩子的具体状况选择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由于运用了孩子所熟悉的东西,所以孩子们都很感爱好,教学课堂气氛活跃。

孩子们能大胆发言,熬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课堂最末一个环节,由于老师的应变技能有些差,没有积极引导孩子,所以有些拖堂,影响了教学效果。

【篇八】幼儿园《我长大了》教案范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加强责任感。

2、关怀幼儿园内其他弟弟妹妹的。

安全,制作交通、安全标记。

3、带领弟弟妹妹学习交通、安全标记。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并学会制作交通标识教学难点:学会关怀、援济别人活动预备1、各种交通、安全标示图片。

2、做标示的各种废旧材料:一次性纸盘子、毛线、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我长大了1、引导幼儿园知道自己长大了,明年就要上学校了,鼓舞幼儿说出自己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我们长大了教案
设计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我们小班的孩
子也是如此,他们放了焰火,认识品尝了过年时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对过了年要长大一岁有了他们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搞不清什么叫“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为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们来共同探讨有关“人长大”的事情。

幼儿在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
生长过程。

对幼儿来说,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怎么慢慢
长大的是他们心中最想了解的一个迷。

教师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小时候的服装”等感性操作活动,来帮助幼儿从多方面的比较中了解和感受自己在身体、能力上的成长,体验长大的快乐。


希望通过新年的主题,让幼儿体验到“过年了,大家长大一岁了“,从情感上感到自豪与自信,进而唤起他们懂得既然长大一岁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内容:语常活动:我长大
要求:
1 幼儿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衣服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2 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长大,增强观察能力。

准备:
1 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录象。

2 各类婴儿衣物等。

活动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动设计:
(一)情境感知:
1 教师创设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请你找找
哪张是你自己的?去认认还有照片上的朋友会是班中的谁呢?
2出示个别幼儿的照片让大家认一认:这是谁呢?,怎么和现在长的
不一样呢?
3小结:幼儿园我们长大了教案,所以和现在不一样。

(二)操作比较:
1过渡:小朋友都带来了小时侯穿的衣服,去试一试现在还穿得下吗? (幼儿试穿小时侯的衣物,感觉身体上的长大。

)
3 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讲述自己的发现。

(个别幼儿试穿、讲述。

)
4 小结:我们的头、身体、手、脚等各个地方都长大了,说明我们
真的长大了。

(三)观察发现:
1 幼儿看录象一:小时侯的宝宝。

提问: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
要妈妈帮忙?
2 幼儿看录象二:上幼儿园的宝宝。

比较: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
一样呢?
3 小结:第一个宝宝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做。

第二个会自己的事情自
己做。

4 引导讨论:(1) 你们和两个宝宝相比有什么两样?你学会了什么
新的本领。

(2) 你们跟爸爸、妈妈、老师比呢?
5 小结:小时侯都要爸爸妈妈帮忙,孩子长大会自己做各种事情,希
望你们长大后学会更多的本领,比老师的本领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