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

合集下载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能够分析生物进化实例,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原因,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和实例。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与活动:讲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个生物进化实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下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八下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认同并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认同并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等。

学生准备:学案等。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生物进化的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遗传变化。

2.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基因流和基因漂变等。

3.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4.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5. 基因流和基因漂变:影响生物进化速度和方向的遗传机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原因及其机制。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原因及其机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物进化的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概念、原因及其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物进化的意义和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生物的进化原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进化案例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科普展览,加深对生物进化的直观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满意度。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通用3篇)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通用3篇)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通用3篇)《生物进化的缘由》教学设计篇1生物进化的缘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试验。

(2)过模拟试验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教学难点是“由模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同学对“生物进化缘由”的获得。

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这一部分。

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争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事例。

2.模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来源:学_科_网]力量目标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学问分析生活中现象的力量。

2.通过模拟“爱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事例。

2.模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难点:[来源:][来源:]由模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缘由。

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教学媒体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爱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对于生物进化的缘由的分析,首先让同学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真实事例,让同学分析: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然后结合科学家的试验,通过同学争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熟悉。

组织同学开展模拟爱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厉仔细、相互协作,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纳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和构建思维导图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2、说出生物数量虽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概述自然选择学生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原鸡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

情感目标1、想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2、通过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数量变化的事实,提高环保意识3、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教学过程:课前小测1、始祖鸟是进化到的过渡类型。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重要方法是。

4、科学家通过对的纵向比较和的横向比较来推断的大致过程。

导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探究主题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由学生指出,第一幅图片中哪种桦尺蛾容易被发现?原因是为什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第一幅图片中白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黑色容易被发现,因为桦尺蛾所在的树干是白色的,黑色的桦尺蛾比较明显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较少。

第二幅图中黑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白色容易被发现,因为桦尺蛾所在的树干是黑色的,工厂较多空气污染,树干变黑,白色的桦尺蛾比较明显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较少 根据桦尺蠖的工业黑化事例,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2)黑色桦尺蠖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煤烟烟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方案与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方案与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方案与设计教学目标:
- 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

- 理解生物进化对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进化的案例和现象。

教学内容:
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生物进化的定义和意义
- 遗传变异与物种变化
- 适应和选择的作用
2. 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
- 自然选择
- 环境变化
- 繁殖与遗传漂变
- 突变和基因流
3. 生物进化对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 物种形成与多样性的产生
- 生物的适应性与生存优势
4. 生物进化的案例分析和现象解释
- 鸟嘴形态的变化与食物资源利用
- 细菌的抗生素抵抗性形成
- 动物的色彩模式和捕食关系
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讲解传授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 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物进化的案例和现象。

- 实践: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进化的过程。

-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资源:
- 教科书和课件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生物进化案例和图片
评估方法:
-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
- 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
- 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
- 知识检测和问答评估
- 课堂讨论和互动交流的参与程度
教学时长:
本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建议以5-6个课时进行教学。

每个课时的时长可根据具体内容和学习进度进行安排,一般为45分钟至1小时。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案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案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学习目标: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学习难点:1.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通过观察长颈鹿进化示意图,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学习过程:导入:第一环节: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12——P151、要求:(1)请同学们依据下面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

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新的疑问记录在下面相应处;(2)你是最棒的,相信你会做的更好!2、自学提纲:(1)1850年,生物学家发现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成虫的体色是怎样的?1950年,桦尺蛾成虫的体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雷鸟在冬季羽毛是什么色,在夏季是什么色,这说明了什么?图片中蛙的体色与什么相似,这对蛙有什么意义?(3)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提出问题:动物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p61表格,得出结论通过该模拟实验,回答实验后面的讨论题。

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原因吗?(4)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是什么?(5)为什么长颈鹿的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环境的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尝试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6)试着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其内因、外因、动力和结果分别是什么?(7)家鸡家鸽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在各种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3、您新的疑问是:第二环节:合作释疑:(1)各小组同学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发挥合作精神,统一好“问题”的答案(2)相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互帮互学尽可能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3)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做好标记,连同讨论成果一起准备展示到黑板上;(4)组长掌控好,保证高效、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教学设计

岳阳市鹰山中学电子教案科目:生物八年级上册主备教师:执教教师:课题: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时间:知识与技能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理解自然选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说明生物多样性是课型:讲授生物进化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了解自然选择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选择的内涵教学用具与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 ,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下面 ,就请你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新课:(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一个真实的事例。

英国曼彻斯特的桦尺蠖。

游戏,1、扮演 ,食物是桦尺蠖。

2、捕食者先闭上眼睛 ,老师把先把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投影出来。

3、捕食者睁开眼睛 ,老师问 :你们捕食到了桦尺蠖吗 ?什么颜色的 ?4、记录同学们观察的结果。

5、用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再重复做一次。

扮演捕食者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 ,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学生尝试总结(二)自然选择教师指导自学学生自学 ,要求 :1、何为自然选择 ?谁提出的 ?2、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学生自习 ,小组合作指导交流分析注意点 :1、说明生物存在变异。

2、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各种变异品种的生存状况。

3、变异的长期积累。

各小组交流三、板书:(一)生物进化的原因:1、内因: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基础2、外因:环境变化为生物进化提供外在动力(二)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课堂练习: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的进化》一章的最后一课,前面两课对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等作了浅层次的探讨,本课在前几课的基础上,通过寻找资料、讲故事,对桦尺蠖、长颈鹿等动物的进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分析环境的变化给生物带来的影响,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互联网等资讯特别发达的今天,怎样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有关问题,在科学教育中应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

所以在本课进行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自己尝试解决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

二、能力目标
1.能设法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资料。

2.能用自己的话对桦尺蠖和长颈鹿等生物进化原因做出简单解释。

3. 学会应对不利处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和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工作。

2.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表达自己收集的资料,愿意倾听、分享别人收集的信息。

3. 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材料解释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并参与评议讨论。

教学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与生物进化有关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模拟实验材料:彩色“飞蛾”(有磁性分为红色、绿色、黄色、蓝色),钢制黑板,“绿色稻田”,“黄色稻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