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城市形态分析

合集下载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西方国家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与中国的不同,城市是文明的集中体现载体,因而城市轴线的出现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是基于城市功能和景观的诉求而产生的。

1.古代时期1)古埃及城市的轴线古埃及时期的孟菲斯古城和卡洪城虽南北布局,但没有明确的中轴线。

而古埃及的底比斯城具有明确的城市中轴线。

(如图 1)“在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采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而新王国时期建立的阿玛纳(El-Amarna)城也运用了类似的规划设计手法,其中部东西向有一条宽阔的皇家御道,与皇宫相连,现在称为“国王之路”,这是阿玛纳城的中轴线。

图1 底比斯城平面图2)古代美洲城市的中轴线古代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城也具有较为明确的中轴线。

“特奥蒂瓦坎城的城市中心主要建筑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

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一端。

其它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如图2)图2 特奥蒂瓦坎城平面图3)古希腊的城市轴线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在希波战争之后修筑了防卫的城墙。

其背山面海,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城市布局未有明确的轴线关系,中轴线一般存在于建筑之中。

雅典的中心是雅典卫城。

因为防御缘故,卫城选址在城内一处高地上。

卫城的观赏路线是由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路线而设计,其祭祀的路线虽然不是直线,但其被认为是组织空间的主要轴线。

(如图3)“雅典卫城的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

它使得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优美的建筑景象。

为了照顾山下的游行行列的观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布置,为照顾山上的观瞻,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

”我们可以看出这条以祭祀为主题功能的轴线,具有着良好的空间序列关系,这也是古代城市轴线空间序列设计的典范。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德意志中世纪城市——纽伦堡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纽伦堡始建于1040 年。最早的居民点 位于山丘和河流之 间,有堡垒和市场。 公园12世纪城市发 展到河另一岸。背 部堡垒下有教堂与 广场,与南部遥遥 相对。 城市重要特点之一 是有一个很高的堡 垒。
法兰西中世纪城市——巴黎
从罗马营寨城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 中世纪的巴黎,街道狭窄曲 折,市民房屋大多为木构, 沿街建造,十分拥挤。
圣马可大教堂:中央穹窿改为几个小穹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窿设群计 ,并着重于装饰。
罗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即罗马式建筑。多见于修道
院和教堂,采用古罗马的券、拱,给人雄浑 庄重的感觉。
圣加仑修道院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它称为城市公 共生活的中心,是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作为市场和剧场。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耶路撒冷 圣石庙
教堂广场
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有 的城市尚有市政厅广场与市场广场。市场广场主要从事商业贸易和市民公众活动。各 种广场采取封闭式构图,广场平面不规则。
圣马可广场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布鲁塞尔广场
城市道路网
城市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并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 既符合城市逐步发展,向外延伸的要求,又适应设置死胡同和路障以在巷战中迷 惑或消灭来犯者。 城市弯曲街道既可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多变的视觉效果。弯曲的街 道排除下场的街景,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接近人的细部。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拜占庭式建筑:鲜明宗教色彩,屋顶圆形。
1、普遍采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3、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 建筑形式。 4、色彩变化,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

中世纪文艺复兴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分解

中世纪文艺复兴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分解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城市生活的新形态着重可
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城市生活对人本主义的追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人,人性、人的价值和 尊严、人的权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与 沤歌的对象。文艺复兴的学者们鼓吹人应当欣 赏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利、自由与幸福,从而 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与中世 纪的经院哲学、教会中心观念等都是格格不人 的。人们已经厌倦了宗教思想笼罩下的禁欲, 僵化、清苦的生活,而要求丰富多彩的世俗生 活享受,要求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中世纪文艺复兴绝对君权时期的 城市分解
东罗马中世纪封建城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东部建立了拜
占庭帝国,建都君士坦丁堡。公元5~6世纪,当西欧城市处于
严重衰落状态,拜占庭已成为一个强盛的大帝国,城市稳定,
发展水平远超西欧。希腊罗马文化的传统在此延续,并对埃及
和西亚等东方国家文化兼收并蓄。
的场所,也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教堂高达60米的
大穹顶,丰富了城市的侧影。
中世纪日本封建城市
日本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统一后,日本的经济、文化在公
元7~8世纪有一个高潮,在此期间先后建立了平城京和平安 京。
平城京 公元708年日本在今奈良建
造了平城京,全城仿隋唐的长 安城建造,面积约为长安四分 之一。无城墙,日本其他城市 亦无城墙。
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拜占庭的人文 主义思潮直接促进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那时候意大利的佛罗 伦萨、威尼斯等城市里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城 市中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 其 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 识形态领域里反对教会精神的统治,反对封建文化,以新的世 界观推翻神学世界观。借由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主义精神来 反对封建文化,宣扬“人本主义”、“民主政治”,达到建立 起自己的资本主义文化的目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形式上具有再 生和复兴古典文化的特点,但它却是借用古典外衣而产生的一 种新文化。

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城市形态对比

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城市形态对比
建 立 西汉 王 朝
传 说 罗马 建城 齐桓 公 即位 ,以管伸 为 相 ,进
行 改革
罗 马王 政 时代 结束 , 和 共
国 建立
成分并不单一 , 兼有欧 、 、 而 亚 非各 民族 不 同 的血 统 …。 居 于 定 罗 马 地 区最 早 的 土 著 人 ( 石 器 时 代 ) 能 是 来 自 于 非 洲 的 新 可 支 被 称 为 “ 古 里 亚 ” 部 落 。 后 大 约 在 公 元 前 10 利 的 然 6 0年 左 右 自欧 洲 多 瑙 河 下 游 、 尔 巴 阡 山 以 及 黑 海 北 岸 一 带 来 喀 的操 印欧 语 系 的一 支 祖 先 来 到 了 此 地 。 公 元 前 10 始 , 从 0 0年 来 自小 亚 细 亚 或 更 远 地 区 的 非 印 欧 语 系 的 一 个 民 族 伊 特 拉 斯 坎 人 先 来 到 了今 意 大利 的 托 斯 卡 那 地 区 , 而 在 罗 马 周 围 进 建 立 了定 居 地 。 后 , 此 约在 公 元 前 9世 纪 到 公 元 前 8世 纪 , 陆 续 又 有 了一 些 操 印 欧 语 系 的 民 族 来 到 了罗 马 。 因此 , 马 人 罗 的 民族 应 该 是 利 古 里 亚 居 民 与 拉 丁人 和 以特 拉 斯 坎 人 之 间
时 可 以 相提 并 论 的原 因 , 十分 有 意 义 的 。 是 公 元 前 2 2年 , 朝 利 用 秦 朝 在 渭 河 南 岸 留 下 的 宫 殿 , 0 汉
汉长安城 的规模始告齐备 ( 图一) 。
表一 中 国和 古 罗 马 年 表 对 比
中 国 古 罗 马
事 \国
建 立 了 所 谓 的塔 克 文 王 朝 , 马社 会 经 济 出 现 高 涨 , 工 业 罗 手 和 商 业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 在 此 基 础 上 产 生 了城 市 ) 其 人 种 的 并 ,

意大利城市介绍

意大利城市介绍

罗马罗马(Roma)意大利首都,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

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总面积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罗马市现由55个居民区组成,人口约264万。

罗马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市花为玫瑰,市徽为母狼育婴的标志,亦为罗马足球队队服的标志。

在罗马长达276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了东、西罗马帝国的辉煌时期。

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占罗马,意大利统一事业完成。

1871年,意大利首都由佛罗伦萨迁回罗马。

罗马被喻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也称斗兽场,建于公元1世纪。

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罗马城充满了悠久历史散发的迷人魅力,到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

罗马西北角的樊蒂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少女泉,西班牙台阶,万神殿,真理之口是游客们最向往的景点。

罗马城建筑依地势呈放射状发展。

分为古城和新城。

新罗马建在古城以南5公里以外处,是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城市。

市内有雄伟的体育馆和别具一格的蘑菇形饭店、伊曼纽广场等。

罗马的建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家具、服装、大理石和首饰加工业也开发得较早。

二战结束以来,罗马的食品、造纸和机械制造业等也有长足的发展。

“条条大道通罗马”,形象地表明了罗马作为意大利的交通枢纽,它有铁路、公路通往全国各地。

罗马处于地中海地区的中央位置,也是国际空运的中心之一。

1998年5月28日,罗马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米兰米兰(Milano) 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伦巴第大区首府。

位于波河平原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

人口158.1万(1982)。

米兰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

公元395年为西罗马帝国都城。

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圣罗马帝国两次战争中,城市几乎全毁。

&2-4 古罗马建筑-要点

&2-4 古罗马建筑-要点

• 内容:
十卷:建筑师的修养、构图、柱式、城市规划
原理、建筑构造等等。
• 成就:
1、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2、系统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实践经验。 3、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各类建 筑物的设计原理。 4、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强调比例、模数。
缺点: 1、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 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 的重大成就。 2、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做了过于苛细 的量的规定。 3、文字有些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至 后来人随意加以解释。
(2)共和时代(自由民的共和政体) ( 509~30B.C.):
推翻王政和建立共和制是早期罗马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 共和时期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通过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他们主 持召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来共同治理国家。 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开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血腥扩张,古罗 马成为东起小亚细亚、西临大西洋、南达撒哈拉沙漠、北抵莱茵 河和多瑙河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44年,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102~44 B.C.)夺 取政权成为独裁者。此后不久,恺撒被暗杀身亡 。 公元前30年,恺撒的侄子兼养子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B.C63~B.C14)率古罗马军团进军古埃及,古埃 及并入罗马。随后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五. 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
欧洲人有谚语:“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 罗马的历史进程——帝国的脚步 • 罗马城——“永恒之城” • 罗马建筑——世俗的雄浑与崇高
罗马---- 一个美丽的传说
拉丁公主西拉维姬与战神马尔斯的神话,双胞 胎罗摩鲁斯和雷摩斯兄弟与母狼。 罗马古城是建立在阿尔蒂尼等七座景色秀丽的 山丘上,因此罗马又被称为“七丘之城”。 神话中的罗马建立者罗摩鲁斯兄弟接受母狼哺 乳的造像在七丘之一的卡彼耐因山丘上。

功能全面的古罗马时期的城市

功能全面的古罗马时期的城市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罗马斗兽场(Colosseum) 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 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罗马斗兽场是在公元 72年,罗马皇帝韦帕芗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 胜利,由强迫沦为奴隶的八万犹太和阿拉伯俘 虏修建而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将俘虏来 的奴隶卖给当地的罗马人,获得了巨大的收入 ,从而得以支持斗兽场建造的庞大支出。而真 正建造这座建筑的人,更多是拥有相当技艺的 建筑师和有专业知识的工人。地理坐标 41°53'25.38"N 12°29'32.47"E 围墙共分四层,前三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 是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 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 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 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 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它的 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帝国时期罗马城的皇家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和 帝国广场。 帝国广场面积十分宽大,性质由共和国时期 的开放形式逐渐变为封闭形式。广场成了历代 皇帝炫耀自己丰功伟绩的场所,广场中央的主 要位臵拉真 广场、凯撒广场等多个广场组成一个广场建筑 群体。
1、庞贝城

庞贝(Pompeii)古罗马第二大繁华富裕的城市。 (现意大利古建筑物)庞贝于西元前600年左右在意 大利沙诺河畔的一个小丘上建城。这个地方当时已 经成为希腊人和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 古老的民族,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 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他们曾经建立过一个高 度文明的古代国家)的良港。位于意大利南部维苏 威火山脚下。

隋唐长安城与帝国时期罗马城的城市形态比较研究

隋唐长安城与帝国时期罗马城的城市形态比较研究
第二章“内部形态的比较”,选取街道、政治空间、居住空间、商业场所、宗教祭祀场所、休闲娱乐场所、水利系统七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长安城的街道呈棋盘状分布,而罗马城则为辐射型;长安城内政治中心始终在皇帝居住的宫城之中,而罗马城的政治中心则有从帝国广场向帕拉蒂诺山迁移的趋势;长安城居民绝大多数住在封闭的里坊中,罗马城无论富人居住的“多慕斯”还是穷人居住的多层公寓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长安城的商业活动主要发生在西市和东市之中,罗马城内的商业区却并不只集中于几处地方;长安城与罗马城都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城市,前者重视天地四时的祭祀,而后者对家神的祭祀情有独钟;长安城内皇家休闲娱乐场所众多,平民的休闲多在寺观、茶坊酒肆等场所,罗马城公共娱乐场所随处可见,规模和内容都与长安有很大不同;长安城通过五渠系统和大量井泉供水,排水系统效果不佳,罗马城则有许多引水渠保障水源,城内有发达的下水道系统。
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对隋唐长安城与帝国时期罗马城的学术研究现状,指出比较研究较为稀少,最后论述了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四章。
第一章“隋唐长安城与帝国时期罗马城建设史”,介绍了隋唐帝王对长安城和罗马皇帝对罗马城的建设过程。该章节共有三个表格,第一个表格以时间为主线,列举了唐代帝王对长安城的建设;第二个表格将罗马城分区,分别按照时间脉络列举帝国前期罗马城的建设活动;第三个表格内容是帝国前期罗马城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立足于隋唐长安城和帝国时期罗马城的建城史,以丰富的史料和前人研究为依托,按照城市地理学和两大部分,从每一部分选取若干构成要素进行复原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座城市的城市形态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塑造下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最后探讨了隋唐长安城与帝国时期罗马城在六个方面的异同,并从中获得了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安九市
罗马
罗马是古罗马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城市之一,据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作家罗瓦推 算,罗马的建城年代为公元前753年(相当于 我国的东周和春秋时代早期)至今有2800年。
曾经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文化 和经济中心,它的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不仅 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还开创了独特的风格。 2000多年来不仅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 风格产生深刻影响,在美洲、澳洲、亚洲、 非洲的许多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也可以感 受到它的影响。
两者比较

从总的布局形制上说,长安是封闭的,古罗马 是开放的;从结构上看,前者是强调等级、突 出皇权的,后者是面向“大众”的。
古长安城与古罗马的城市形态的差异是与 城市建设的目的、作用、功能分不开的。



古长安城是以帝王宫殿为中心,皇帝的宫殿是 最主要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城”是政 治中心,“城”的出现是与国家的形成密不可 分的。 在古罗马的城市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不是皇帝 的宫殿而是城市公共建筑。汉长安城和古罗马 城的建设者们 都给城市设计了必要的基础设施,两座古城均 有完善的城墙防御系统、发达的城市道路交通 系统、齐备的宗庙或神庙设施、缜密的水利设 施和城市排水系统。
三、城市职能不同


西汉长安城的职能相对要单一。城内的宫殿、贵 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 之二。城市内部几乎没有公共设施和大型的活动 场所。只是在庙宇前有前庭,有的设有戏台,可 以举行庙会等公共活动。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 公众活动使用,相反,还要求他们肃静回避,显 示森严的气氛。汉长安城城市功能分区不混杂, 身份等级不同的人不混杂。 而公共建筑却是罗马各个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部分,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大兴土木,使 罗马的公共建筑散发出奢侈、豪华的辉煌气氛。

汉长安城是在秦咸阳渭南区长安乡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些大型的汉代宫殿,实际上是对 秦故宫的利用和改造。

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 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 部和南部; 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 称作“北阙甲第; 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纵横交错 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 里 ; 著名的长安九市则 偏居一隅,处在城市的西北角,东市是商贾云 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已发 掘出制陶、冶铸和铸币作坊遗址; 王莽执政时, 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 阴阳五行 学说兴建了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 礼制建筑。
四、规划思想不同


汉长安城的建造,取法天象,神仙思想浸透在城市设 计规划当中———南城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城墙曲 折如“北斗”的形状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体现; 上林苑的昆明池象征着天河,牛郎织女分列池的两旁, 成为“象天”思想的脚注。 就罗马城来说,则以广场为中心,道路呈辐射状分布, 皇宫和居民区则分布在广场之外的地方。罗马城以广 场为中心,这应该受西方宇宙观“地心说”的影响。 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多德、 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大 约于公元90 年出生在希腊,在这个时期,正处于罗 马帝国的初期。在这个时期,帝国广场的建造正如火 如荼
谢谢观看


古代罗马城的建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它是 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起来的,没有 一个统一的合理的规划系统,是自然形成的 。 罗马城始建于公元前 753 年,最初建在景色秀 丽的七座山丘之上 ,所以至今罗马仍有“七丘 城 之称。其中帕拉丁为七丘之心。
罗马城墙
古罗马的城墙分为两个阶段建造, 共和国时期建造的城墙叫做塞 维城墙,一共有16 座城门; 另 一次是在罗马帝国后期( 三世纪 后半叶) 的奥雷里安皇帝时,称 奥雷里安城墙。奥雷里安城墙 总长20 公里,高约6 米,共有 18 座门和381 座红碉楼,它把 当时罗马城的全部地区都围在 了城内。有3 条主干道从市中 心放射出去,大街有时宽达 20 ~ 30 米,有的还在路上做 出车辙及转弯半径。公元2 世 纪,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 条之多,总长度达8 万公里。
汉长安城和罗马城,一个在东亚,一个在西欧。 因为地域、民族、观念的不同,城市形态上有 如下四个方面的差马人喜欢使用大理石,而中 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 为主。
二、城市平面形状不同

我国早期的都市都建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的地区。这些大河的冲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 为建造规则方形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建筑条件。 而罗马城无论是塞维城墙还是奥雷里安城墙, 几乎都不规则,而是曲折的,这与罗马“七丘 之城”地势不平坦有关。

作为团结与联盟的象征,广场建设一直为罗马当局所 重视。罗马广场并不仅仅是一个开放性的场地,在发 展过程中它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管区,其中的庙宇、 议会、法庭都成了广场的一部分,当然最重要的作用 还是作为公民集会的场所。“自由民的城邦爱国主义 精神就是在这些公共活动中产生的,罗马的公民们在 这里选举自己的执政官,进行各种政治活动。”随着 广场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也把它当作了购物、参政、 闲谈的中心。
汉长安城和古罗马城城 市形态对比
东西方两大帝国


以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之一 罗马文明则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汉代长安城

汉长安城的平面近方形,但 并不规整。城墙全 部用黄 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 12~16米,全城周长25700 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 城门共有12座,城内的大街 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 8条,相互交叉。
罗马广场
古罗马广场是典型的公共场所, 位于居民区的中心。广场上建 有裁判所、庙宇、斗兽场、市 场、市政厅等公共建筑物。在 共和国时期,主要建设的是罗 马共和广场; 到了帝国时期的几 位皇帝,都在罗马建设了新的 广场,继罗马共和广场之后, 在共和广场的北部,沿帝国大 道附近直至万神庙,则分布着 图拉真广场、恺撒广场、奥古 斯都广场、涅尔瓦广场、米涅 瓦女神庙和维斯巴芗市场等一 系列由广场、市场和神庙等遗 迹组成的罗马帝国广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