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虽然不难,但是非常考验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很多考生看到图二

的函数图像没有数学感觉,反应不上来那个M 点是何含义,于是无从下手。其实M 点就表示当平移距离为2的时候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8,相对的,N 点表示移动距离超过4之后阴影部分面积就不动了。脑中模拟一下就能想到阴影面积固定就是当D 移动过了0点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么几种情况去作答就可以了。第二问建立函数式则需要看出当24t <<时,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整个梯形面积减去△ODE 的面积,于是根据这个构造函数式即可。动态几何连带函数的问题往往需要找出图形的移动与函数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去分段求解。

【解】

(1)由图(2)知,M 点的坐标是(2,8)

∴由此判断:24AB OA ==,

; ∵N 点的横坐标是4,NQ 是平行于x 轴的射线,

∴4CO =

∴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为:

()()112441222

AB OC OA +?=+?=..... (3分) (2)当24t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ODE ?的面积 (基本上实际考试中碰到这种求怪异图形面积的都要先想是不是和题中所给特殊图形有割补关系) ∴1122S OD OE =-? ∵142

OD OD t OE ==-, ∴()24OE t =- . ∴()()()21122441242

S t t t =-?-?-=-- 284S t t =-+-.

【例2】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本题看似几何问题,但是实际上△AOE 和△FOB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恰好就是E,F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而这个乘积恰好就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所以直接设点即可轻松证出结果。第二问有些同学可能依然纠结这个△EOF 的面积该怎么算,事实上从第一问的结果就可以发现这个矩形中的三个RT △面积都是异常好求的。于是利用矩形面积减去三个小RT △面积即可,经过一系列化简即可求得表达式,利用对称轴求出最大值。第三问的思路就是假设这个点存在,看看能不能证明出来。因为是翻折问题,翻折之后大量相等的角和边,所以自然去利用三角形相似去求解,于是变成一道比较典型的几何题目,做垂线就OK.

【解析】

(1)证明:设11()E x y ,,22()F x y ,,AOE △与FOB △的面积分别为1S ,2S , 由题意得11

k y x =,22k y x =. 1111122S x y k ∴==,2221122

S x y k ==. 12S S ∴=,即AOE △与FOB △的面积相等.

(2)由题意知: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33k E ?? ???,,44k F ?? ???

,, (想不到这样设点也可以直接用X 去代入,麻烦一点而已)

1111432234ECF S EC CF k k ????∴==-- ???????

△, 11121222

EOF AOE BOF ECF ECF ECF AOBC S S S S S k k S k S ∴=---=---=--△△△△△△矩形 11112212243234OEF ECF ECF S S S k S k k k ????∴=-=--=--?-- ???????

△△△ 2112S k k ∴=-

+. 当

1

61212k =-=???- ???时,S 有最大值. 131412S -==???- ???

最大值. (3)解:设存在这样的点F ,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边上的M 点,过点E 作EN OB ⊥,垂足为N .

由题意得:3EN AO ==,1

43EM EC k ==-,134

MF CF k ==-, 90EMN FMB FMB MFB ∠+∠=∠+∠=,EMN MFB ∴∠=∠.

又90ENM MBF ∠=∠=,

ENM MBF ∴△∽△.(将已知和所求的量放在这一对有关联的三角形当中)

EN EM MB MF ∴=,11414312311331412k k MB k k ??-- ???∴==??-- ???

, 94

MB ∴=. 222MB BF MF +=,222913444k k ??????∴+=- ? ? ??????

?,解得218k =. 21432

k BF ∴==. ∴存在符合条件的点F ,它的坐标为21432?? ???

,.

A

B

D P

图1

【例3】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Q⊥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和一元二次方程结合较为紧密的代几综合题,大量时间都在计算上。第三讲的时候我们已经探讨过解决动点问题的思路就是看运动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化。对于该题来说,当P,Q运动时,△BPQ的高的长度始终不变,即为CD长,所以只需关注变化的底边BQ即可,于是列出函数式。第二问则要分类讨论,牢牢把握住高不变这个条件,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去求解。第三问很多同学画出图形以后就不知如何下手,此时不要忘记这个题目中贯穿始终的不动量—高,过Q做出垂线以后就发现利用角度互余关系就可以证明△PEQ和△BCD是相似的,于是建立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比例关系,而这之中只有PE是未知的,于是得解。这道题放在这里是想让各位体会一下那个不动量高的作用,每一小问都和它休戚相关,利用这个不变的高区建立函数,建立方程组乃至比例关系才能拿到全分。

【解析】

解:(1)如图1,过点P作PM⊥BC,垂足为M,则四边形PDCM为矩形。

∴PM=DC=12

∵QB=16-t,∴S=1

2

×12×(16-t)=96-t

(2)由图可知:CM=PD=2t,CQ=t。热以B、P、Q三点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

①若PQ =BQ 。在Rt △PMQ 中,22212PQ t =+,由PQ2=BQ2

得 22212(16)t t +=-,解得t =72

; ②若BP =BQ 。在Rt △PMB 中,222(162)12BP t =-+。由BP2=BQ2 得:

222(162)12(16)t t -+=- 即23321440t t -+=。

由于Δ=-704<0

∴23321440t t -+=无解,∴PB ≠BQ …

③若PB =PQ 。由PB2=PQ2,得222212(162)12t t +=-+

整理,得23642560t t -+=。解得1216163t t =

=,(舍)(想想看为什么要舍?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当t =71623

t =

秒或秒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设存在时刻t ,使得PQ ⊥BD 。如图2,过点Q 作QE ⊥ADS ,垂足为E 。由Rt △BDC ∽Rt △QPE , 得DC PE BC EQ =,即121612

t =。解得t =9 所以,当t =9秒时,PQ ⊥BD 。

【例4】 在Rt△ABC 中,∠C=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BC-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

图2

初中数学动态几何问题

[导读]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几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二次函数;动点;动线;动态 作者简介:郭兴淑,任教于云南腾冲一中。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函数为背景,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类问题主要有动点、动线、动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动点问题有单动点和双动点两种类型,无论是动点、动线、单动点还是双动点,我们都要注意到如何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求解,找到相应的关系式,把想知道的量用常量或含自变量的关系式表示出来。下面就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动态问题和单纯几何图形变化的动态问题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参考。 动态问题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就运动而言,可以分为三类:动点、动线、动形;就题型而言,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它的题型特点和考查功能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一般的,解题设计要因题定法。无论是整体考虑还是局部联想,确定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熟悉化原则、具体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谐化原则等。 动态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数学中考的一个热点,随着编者的不断刨新,动态问题又有升温,比如双动问题就是中考中的最新风景区,他可以培养同学们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类问题只要我们掌握“动中有静,静观其变,动静结合”的基本解题策略,我们就能以不变碰多变.以下列举近几年数学中考的两类双动问题供读者参考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异彩纷呈,尤其是解答题中的动态问题,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内容于一体,题型新颖,阅读量大,考查面广.为体现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k,b的几何意义与特殊角)(人教版)(专题)(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k,b的几何意义与特殊 角)(人教版)(专题)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 1.已知函数的图象为直线,点P的坐标为(2,1),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2.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3上运动,则线段AB最短为( )

A. B. C.4 D. 答案:A 解题思路: 当AB垂直于直线y=x-3时,线段AB最短,如图, 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3,0).对于直线y=x-3来说, ∵k=1, ∴∠ACB=45°, ∵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3,0), ∴OA=1,OC=3, ∴AC=4, 在Rt△ABC中,∠ACB=45°, ∴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3.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连接AC,=75°,则点B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对于直线y=x+b来说, ∵k=1, ∴∠ABC=45°, ∵=75°, ∴∠OAC=30°. ∵点A的坐标为(5,0), ∴OA=5, ∴, ∴, ∵点B在x轴负半轴上, ∴点B的坐标为.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且∠BAC=90°,则A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略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OC=9,将纸片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记为B′,折痕为CE,已知,则折痕B′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面积专题

八年代数期末复习专题7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面积 例1、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直线y=k x+2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则k= ; (1)已知直线y=-4x+b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则b= 。 小结: 例2、求几何图形的面积或求点坐标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B(6,0)的直线AB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在线段OA和射线AC上运动.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求△OAC的面积. (3)是否存在点M,使△OMC的面积是△OAC的面积的?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小结:

例3、动点中的面积问题 如图,直线l1:y1=﹣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P(m,3)为直线l1上一点, 另一直线l2:y2=x+b过点P. (1)求点P坐标和b的值; (2)若点C是直线l2与x轴的交点,动点Q从点C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正方向移动.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 ①请写出当点Q在运动过程中,△APQ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出t为多少时,△APQ的面积小于3;

当堂检测: 如图直线l:y=kx+9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12,0),点A的坐标为(﹣9,0),点P(x,y)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 (1)求k的值; (2)当点P在线段BC上时,试求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 (3)请直接写出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27. 能力提升: 1、如图,直角坐标系xOy中,A(0,5),直线x=﹣5与x轴交于点D,直线y=﹣x﹣ 与x轴及直线x=﹣5分别交于点C,E,点B,E关于x轴对称,连接AB. (1)求点C,E的坐标及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面积的和S=S△CDE+S四边形ABDO,求S的值; (3)在求(2)中S时,嘉琪有个想法:“将△CDE沿x轴翻折到△CDB的位置,而△CDB 与四边形ABDO拼接后可看成△AOC,这样求S便转化为直接求△AOC的面积不更快捷吗?”但大家经反复演算,发现S△AOC≠S,请通过计算解释他的想法错在哪里.

中考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中考数学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虽然不难,但是非常考验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很多考生看到图二的函数图像没有数学感觉,反应不上来那个M 点是何含义,于是无从下手。其实M 点就表示当平移距离为2的时候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8,相对的,N 点表示移动距离超过4之后阴影部分面积就不动了。脑中模拟一下就能想到阴影面积固定就是当D 移动过了0点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么几种情况去作答就可以了。第二问建立函数式则需要看出当24t <<时,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整个梯形面积减去△ODE 的面积,于是根据这个构造函数式即可。动态几何连带函数的问题往往需要找出图形的移动与函数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去分段求解。 【解】 (1)由图(2)知,M 点的坐标是(2,8) ∴由此判断:24AB OA ==, ; ∵N 点的横坐标是4,NQ 是平行于x 轴的射线, ∴4CO =

∴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为:()()11 2441222 AB OC OA +?=+?=..... (3分) (2)当24t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ODE ?的面积 (基本上实际考试中碰到这种求怪异图形面积的都要先想是不是和题中所给特殊图形有割补关系) ∴1 122 S OD OE =-? ∵ 1 42 OD OD t OE ==-, ∴()24OE t =- . ∴()()()2 1122441242 S t t t =-?-?-=-- 284S t t =-+-. 【例2】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本题看似几何问题,但是实际上△AOE 和△FOB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恰好就是E,F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而这个乘积恰好就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所以直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

富乐实验中学:魏世君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继续探索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综合性问题;前面也探讨了一次函数与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本节课是在已学过的类型上进行加深和变式,加入了几何的平移、折叠、运动性问题,渗透了分类讨论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的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的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它的图象是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 ; 2、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步骤是 。 二、热身训练 例:如图,一次函数34 3+-=x y 的图象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 (1)点A 的坐标是 线段OA= (2)点B 的坐标是 线段OB= (3)线段AB= ; (4)________AOB S ?=, (5)将直线AB 向下平移3个单位,此时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变式训练:若点P 是直线AB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在第一象限运动时, (1)求△AOP 的面积S 与自变量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3AOP S ?=,P 点坐标为 ,此时在x 轴上求作一点M ,使得BM+PM 的和最小,作出图形并求出点M 的坐标。

反思提炼: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审题,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该题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答过程。 三、自主探究:若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求斜边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反思提炼: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审题,自主作图,在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作图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答过程。 四、合作探究:如图,若在x轴上有一点C,点H在y轴上,将△AOB沿AH折叠,使点B恰好与点C重合;(1)求出点C和点H的坐标; (2)在平面坐标系内确定一点D,使得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出点D的坐标。 反思提炼: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审题,自主作图,在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作图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解答过程。对于分类讨论做到不重不漏。

一次函数与几何或动点问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或动点问题 1、直线y =-2x +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 (1) 求AC 的解析 式; (2) 在 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 AC 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 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 ,BP 交AC 于N ,下面两个结论:①(MQ +AC )/PM 的值不变; ②(MQ -AC )/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2.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 =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 =4,BN =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x y o B A C P Q x y o B A C P Q M 第2题图① 第2题图② 第2题图③

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3分) (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3l 于E ,过点C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EF (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6分) (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a ,0),B (0,b ),且a 、b 满足 .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若点M 为直线y =mx 上一点,且△ABM 是以AB 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 值; (3)过A 点的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于P ,N 点的横坐标为-1,过N 点的直线交AP 于点M ,试证明的值 为定 值. 5.如图,直线AB :y =-x -b 分别与x 、y 轴交于A (6,0)、B 两点,过点 B 的直线交x 轴负半轴于 C ,且OB :OC=3:1。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 Q M P C B A x y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含答案(终审稿)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含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正半轴与x轴负半轴上.过点B、C作直线l.将直线l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线l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为线段,MN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为射线,且NQ平行于x轴,N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的面积. (2)当24 t<<时,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 ? 课前预习 1. 若一次函数经过点 A (2,-1)和点 B (4,3),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2. 若直线 l 平行于直线 y =-2x -1,且过点(1,4),则直线 l 的表 达式为 . 3. 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且与正比例函数 y =-x 的图象交于点 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4. 如图,点 A 在直线 l 1:y =3x 上,且点 A 在第一象限,过点 A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 l 2:y =x 于点 B . (1) 设点 A 的横坐标为 t ,则点 A 的坐标为 ,点 B 的坐标为 ,线段 AB 的长为 ;(用含 t 的式子表示) (2) 若 AB =4,则点 A 的坐标是 . ? 知识点睛 1.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处理思路: 从已知的表达式、坐标或几何图形入手,分析特征,通过坐标与横平竖直线段长、函数表达式相互转化解决问题. 2. 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中常见转化方式: (1) 借助表达式设出点坐标,将点坐标转化为横平竖直线段 长,结合几何特征利用线段长列方程; (2) 研究几何特征,考虑线段间关系,通过设线段长进而表 达点坐标,将点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列方程. 表达线段长: 横平线段长,横坐标相减,右减左; 竖直线段长,纵坐标相减,上减下.

1

? 精讲精练 1. 如图,直线 y = - 3 x + 3 与 x 轴、y 轴交于 A ,B 两点,点 C 4 是 y 轴负半轴上一点,若 BA =BC ,则直线 AC 的表达式为 .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2,6),且与 x 轴相交于点 B ,与正比例函数 y =3x 的图象交于点 C ,点 C 的横坐标为 1,则△OBC 的面积为 . 3. 如图,直线l :y = 3 x + 6 与 y 轴相交于点 N ,直线l :y = kx -3 1 4 2 与直线l 1 相交于点 P ,与 y 轴相交于点 M ,若△PMN 的面积为 18,则直线l 2的表达式为 . 4. 如图,一次函数 y = 1 x + 2 的图象与 y 轴交于点 A ,与正比例 3 函数 y =kx 的图象交于第二象限内的点 B ,若 AB =OB ,则 k 的值为 .

专题25 动态几何之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预测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 题,双(多)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本专题原创编写线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模拟题。 线动问题就是在一些基本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动线(包括平移和旋转),或由点动、面动形成线动,并对线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 在中考压轴题中,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 如下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AD ∥BC ,AD=2,BC=6,AB=DC= 线l 垂直于BC ,且从经过点B 的位置向右平移,直至经过点C 的位置停止,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BP 为x ,则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 ▲ 。 【答案】。 【考点】动线问题的函数图象,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如图1,分别过点A ,D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E ,F , ()()()2 21x 0x 22S 2x 22x 41 x 6x 104x 62 ?≤≤??? =-≤???-+-≤??<<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思想方法小结 :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规律小结 : (1)常数k ,b 对直线y=kx+b(k ≠0)位置的影响.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 ,b 异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 当b=0时,即- k 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 ,b 同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 >0,b=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 ﹤O ,b=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kx+b (k ≠0)与直线y=kx(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b(k ≠0)平行于直线y=kx(k ≠0) 当b >0时,把直线y=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当b ﹤O 时,把直线y=kx 向下平移|b|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3)直线b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 1b b k k ?y 1 与y 2 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 )或(0,b 2 ) ; ③?? ?≠=2 121, b b k k ?y 1 与y 2 平行; ④?? ?==2 121, b b k k ?y 1 与y 2 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思路分析】本题虽然不难,但是非常考验考生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很多考生看到图

二的函数图像没有数学感觉,反应不上来那个M 点是何含义,于是无从下手。其实M 点就表示当平移距离为2的时候整个阴影部分面积为8,相对的,N 点表示移动距离超过4之后阴影部分面积就不动了。脑中模拟一下就能想到阴影面积固定就是当D 移动过了0点的时候.所以根据这么几种情况去作答就可以了。第二问建立函数式则需要看出当24t <<时,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整个梯形面积减去△ODE 的面积,于是根据这个构造函数式即可。动态几何连带函数的问题往往需要找出图形的移动与函数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对应关系去分段求解。 【解】 (1)由图(2)知,M 点的坐标是(2,8) ∴由此判断:24AB OA ==, ; ∵N 点的横坐标是4,NQ 是平行于x 轴的射线, ∴4CO = ∴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为:()()11 2441222 AB OC OA +?=+?=..... (3分) (2)当24t <<时, 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ODE ?的面积 (基本上实际考试中碰到这种求怪异图形面积的都要先想是不是和题中所给特殊图形有割补关系) ∴1 122 S OD OE =-? ∵ 1 42 OD OD t OE ==-, ∴()24OE t =- . ∴()()()2 1122441242S t t t =-?-?-=-- 284S t t =-+-. 【例2】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P 在直线y=-x-m 上,且AP=OP=4,则m 的值是多少? 2、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试求点B 的坐标。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B 的坐标为(15,6),直线y=1/3x+b 恰好将矩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求b 的值。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在x 轴上,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点C 的坐标。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4)、B (3,1),P 是坐标轴上一点,(1)当P 的坐标为多少时,AP+BP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 当P 的坐标为多少时,AP-BP 取最大值,最大

值为多少? 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图像交正比例函数图像于第二象限的A点,交x轴于点B(-6,0),△AOB的面积为15,且AB=AO,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0),它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8、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在x轴负半轴上,A 点的坐标是(-1,0), (1)经过点C的直线y=-4x-16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 (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b 小于0)的图像分别与x 轴、y 轴和直线x=4交于A 、B 、C ,直线x=4与x 轴交于点D ,四边形OBCD 的面积为10,若A 的横坐标为-1/2,求此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B(-3,4),与y 轴交于点A ,且OA=OB :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11、如图,A 、B 分别是x 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 (2,m )在第一象限,直线PA 交y 轴于点C (0,2),直线PB 交y 轴于点D ,S AOP =6. 求:(1)△COP 的面积 (2)求点A 的坐标及m 的值; (3)若S BOP =S DOP ,求直线BD 的解析式 12、一次函数y=- 3 3x+1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以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做等边△ABC

一次函数的与几何图形综合的题目(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讲座 思想方法小结 :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识规律小结 : (1)常数k ,b 对直线y =kx +b (k ≠0)位置的影响. 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 ②当k ,b 异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 当b =0时,即- k b =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k ,b 同号时,即-k b ﹤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 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 >0,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 =kx +b (k ≠0)与直线y =kx (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 =kx +b (k ≠0)平行于直线y =kx (k ≠0) 当b >0时,把直线y =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当b ﹤O 时,把直线y =kx 向下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 (3)直线b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 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 ③???≠=21 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 ?==2 121, b b k k ?y 1与y 2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 =-2x +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 (1) 求AC (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AC 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 ,BP 交AC 于N ,下面两个结论:①(MQ +AC )/PM x y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垂直的函数意义)(人教版)(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垂直的函数意义)(人教 版)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A,将直线绕点A旋转90°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 A.y=x-2 B.y=-x+2 C.y=-x-2 D.y=-2x-1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转化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y=2x+4绕着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的直线一定经过下列各点中的( ) A.(2,0) B.(2,3)

C.(4,2) D.(6,-1)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转化 3.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且∠BAC=90°,则A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已知点B的坐标为(4,-3),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y轴于点E.则DE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入一张矩形纸片ABCO,OC=6,将纸片沿过点C的直线翻折 后,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折痕交AB于点E,若,则D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6.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OABC,D是OA上的一点,且OD:AD=5:3,CD=,把△OCD 沿折痕CD向上翻折,若点O恰好与AB边上的点E重合,则CD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思想方法小结: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识规律小结: (1)常数k,b对直线y=kx+b(k≠0)位置的影响.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b>0时,直线与x轴正半轴相交; ②当k,b异号时,即- k 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即- k b﹤0时,直线与x轴负半轴相交. 当k,b同号时,即- k ③当k>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O,b>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O,b=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kx+b (k ≠0)与直线y=kx(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b(k ≠0)平行于直线y=kx(k ≠0) 当b >0时,把直线y=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当b ﹤O 时,把直线y=kx 向下平移|b|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3)直线b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③?? ?≠=2 1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2 121,b b k k ?y 1与y 2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1) 求AC (2) 在 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 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 x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学生: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时段: 中考数学专题8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例2】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 思想方法小结 :(1)函数方法.(2)数形结合法. 例题1、直线y =-2x +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 (1) 求AC (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AC 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 ,BP 交AC 于N ,下面两个结论:①(MQ +AC )/PM 的 值不变;②(MQ -AC )/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x y x y

2、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 =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 =4,BN =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第2题图① 第2题图② 第2题图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且a、b满足.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点M为直线y=mx上一点,且△ABM是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值; (3)过A点的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于P,N点的横坐标为-1,过N点的直线交AP于点M,试证明的值为定值.

中考压轴题系列动态几何之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精选版

中考压轴题系列动态几何之面动形成的函数关 系问题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中考压轴题全揭秘》第二辑原创模拟预测题专题26:动态几何之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单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双(多)动点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线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本专题原创编写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模拟题。 面动问题就是在一些基本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动面(包括平移和旋转),或由点动、线动形成面动,并对面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在中考压轴题中,面动形成的函数关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 如图,点 G 、E 、A 、B 在一条直线上,等腰直角△EFG 从如图所示是位置出发,沿直线AB 以1单位/秒向右匀速运动,当点G 与B 重合时停止运动。已知AD=1,AB=2,设△EFG 与矩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 平方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则S 与t 的函数关系是 。 【答案】()() ()2 2 1t t 0t 121 S 1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讲义) 课前预习 1. 若一次函数经过点A (2,-1)和点B (4,3),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 象交于点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直线334y x =- +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是y 轴负半轴上一点,若BA =BC ,则直线AC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4.如图,点A 在直线l 1:y =3x 上,且点A 在第一象限,过点A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 2:y =x 于点B . (1)设点A 的横坐标为t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线段AB 的长为__________;(用含t 的式子表示) (2)若AB =4,则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

知识点睛 1.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处理思路: 从已知的表达式、坐标或几何图形入手,分析特征,通过坐标与横平竖直线段长、函数表达式相互转化解决问题.2.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中常见转化方式: (1)借助表达式设出点坐标,将点坐标转化为横平竖直线段长,结合几何特征利用线段长列方程; (2)研究几何特征,考虑线段间关系,通过设线段长进而表达点坐标,将点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列方程. 精讲精练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2,6),且与x 轴相交于点B ,与正比例函数y =3x 的图象交于点C ,点C 的横坐标为1,则△OBC 的面积为_______ .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直线l 1:364 y x =+与y 轴相交于点N ,直线l 2:y =kx -3与直线l 1相交于点P ,与y 轴相交于点M ,若△PMN 的面积 为18,则直线l 2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3.如图,一次函数123 y x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A ,与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于第二象限内的点B ,若AB =OB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 . 表达线段长:横平线段长,横坐标相减,右减左;竖直线段长,纵坐标相减,上减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