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研名词解释
中传广电艺考研资料大放送:(一)艺术综合名词解释

基本概念1、有意味的形式这是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有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他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是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抽象的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2、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
所谓陌生化就是讲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中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
如果审美感觉的时间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3、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的直接源头是俄国形式主义。
广泛来讲,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达出来。
通常大家将索绪尔的作品当做一个起点。
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开始盛行,法国文学研究由于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论,他同列维·斯特劳斯、福柯以及阿尔都塞等人被称之为结构主义文论的“巨头”,在文论界和整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概论考研 名词解释

●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
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艺术灵感: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久思不解,突然收到外界事物的触发或主体内部潜意识的推动,顿生闪电般的意象顿悟,这种心理飞跃的形式就是艺术灵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具有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一方面以非常鲜艳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
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艺术思维: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以形象思维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艺术自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后,不经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艺术的民族性: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
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来观察客观事物。
●艺术的世界性:有多种民族和地方的艺术形成的一种世界性艺术和表现人类的共同美,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
●艺术的自律性: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今天、昨天和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融合与影响和融合。
●艺术的他律性:指在艺术发展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艺术考研美术史名词解释真题搜集

名词解释:1.多利亚式1.理解的循环 1.理解的循环是解释学一直讨论的问题,其内涵是: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
在理解艺术作品时,接受者必须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比如历史文化背景等,才能进而了解作品整体。
在艺术接受理解活动中,没有人能逃避这一理解的循环,所不同的是谁能有效地进入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循环,从而达到真正地、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的目的。
2.优美与崇高 2.优美与崇高的关于主体和客体审美关系中一对基本范畴。
优美指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中呈现出来的自由,它在形态上体现为小、光滑、柔和等;崇高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出的自由;它在形态上体现为巨大、坚硬、突跳等。
优美与崇高的第一次严格区分是由英国美学家博克进行的。
他认为优美和人的快感有关,而崇高和人的自我保存原则相联。
康德遵循了博克的方向,认为优美是建立于对象的形式,“崇高却是也能在对象的无形式中发现”。
优美和感性相关,崇高和理性相关。
3.美术世界2. 4.格调 4.格调是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
高格调的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格调高的作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作品中能看出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力,并能恰如其分地用它们来表达相应的思想感情;另一种是富有探索性和独创性的作品,从这类作品中能看到艺术家对传统的艺术观念的批判和所开辟的新的艺术领域。
母神雕像样式主义伦敦印象派新客观社1.人化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观点,即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鹳鱼石斧彩陶盆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着称于世。
3.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全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①西安半坡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仰韶文化②1. 鹳鱼石斧彩陶盆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①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年河南省临汝③1978祭祀神灵。
县阎村出土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③造型和生动组合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④文化类型。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③器高47厘M,口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仰韶文化半坡类型⑤径32.7厘M,陶瓷绘有鹳的意念。
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8. 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饕餮纹5. C形玉雕龙①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也叫兽面纹1971年内蒙古自治①②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址出土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③②的珍品。
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出代表2. 黑陶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玉龙为墨绿色软玉③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杰出成就之一。
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兽体身躯。
修目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④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山文的大汶口化、龙文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有发现。
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其烧制工艺是在烧玉龙形象③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6. 泥塑女神像⑤常饰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于器物的腹浓产炭,水木熄灭后生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红山文化遗址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头像与真人等大,②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渐衰落。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④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9. 的陶黑中蛋、黑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岩画以壳陶①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是用矿物质顡料涂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彩陶3. 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邃,具有神秘感最早出现于新石器①岩石的图画。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 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模仿论[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6年研]相关试题:模仿论(摹仿论)[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模仿论,又称摹仿论,是指主张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能产生陶冶作用,是一种有关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的观念。
模仿论是关于艺术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物的模仿的观念体系。
这是西方最古老且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本质论。
模仿论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着两种对立观念:①否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同作为世界的本质的“理念”隔了三层,因此是虚假的,由此他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②肯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世界并非“理念”的虚假影像,而是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理念论[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理念论是指有关艺术来自客观的精神的呈现的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
柏拉图认为,一种客观的理念才是世界的最终本质,是第一性的;由理念产生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与柏拉图在否定的意义上运用这种客观精神论不同,黑格尔从理念及其辩证运动构成世界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艺术类型的辩证演变思路。
根据这个辩证运动原则,理念在其发展过程的每一特殊阶段上,都应当有一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它在该阶段的内在定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黑格尔从理念与其感性显现方式和阶段之间应当形成内在统一关系的角度,把艺术类型依发展变化轨迹划分为如下三种:①象征型艺术;②古典型艺术;③浪漫型艺术。
3.艺术兴媒[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6年研]答:艺术兴媒是指可以承载艺术家感兴并能触发公众感兴的艺术媒介。
媒介是感兴的媒介,感兴是媒介的感兴。
在欣赏任何艺术品时,人们最先接触到的并非艺术符号或者形象,而是某种可以触发感兴的物质媒介,这就是艺术兴媒。
作为多层兴辞结构系统,艺术兴媒造成的兴媒层是艺术品结构的第一层面,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创作效果与接受体验。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考研笔记】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小伙伴们,你们心心念念的,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来啦!01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基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理念和宇宙精神的显现。
柏拉图将理式世界当作第一性,感性世界当作第二性,艺术世界看作第三性,认为艺术是理式世界的摹本的摹本,否定了艺术世界的真实性。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外在表现,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我国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首篇《原道》中,提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的观点。
明代朱熹认为“文以载道”,即“犹车载物”。
02模仿说模仿说,基于唯物主义,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真实,从而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原有的,而是社会的本质,艺术应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此处的生活不仅指社会生活,还有自然界。
我国南北朝姚最在《续画品》中说,“心师造化”,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十国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度物象取其真”。
03审美认知作用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一,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具有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的作用,是因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且其中融入了艺术家的人生体验、思想情感,因此艺术反映的是社会本质和人生的真谛,是真善美的统一。
而且艺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欣赏者欣赏,从而使人类通过艺术欣赏认识社会、历史、人生。
其次,艺术可以认识自然,因为艺术反映的社会生活包括自然界,并且由于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反映自然,让人们认识自然。
但是,我们不可以夸大艺术的认识作用,在专业方面艺术无法像历史、物理等学科一样深刻的认识,但由于艺术认知作用是以审美价值作为基础的,所以,艺术在发挥认知作用的同时,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考研北舞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北舞艺术概论补充课(一)一、名词解释1、摹仿说摹仿说是艺术起源论与艺术本质论的一种。
是艺术起源论最早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
作为艺术本质论,它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摹仿或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其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与近代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摹仿说揭示了原始艺术和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强调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没有揭示艺术起源的深层原因,并存在过分太高现实美、贬低艺术美的倾向。
2、表现说表现说是艺术起源论的一种说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的需要,代表人物有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在中国汉代《毛诗序》中就讲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表现说的大规模兴起与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有关,其合理之处在于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现实生活与艺术起源之间的关联。
3、游戏说游戏说是艺术起源论的一种说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
这一观点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游戏说的价值在于强调艺术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不直接满足现实功利目的,而是以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为目标,为人类创造一个自由的精神家园。
其不足之处在于不符合原始社会人类物质生活极度落后、精神活动无法独立的生存状况,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艺术的起源。
4、巫术说巫术说是艺术起源论的一种说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还有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等。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结合了原始人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找到了艺术最早的源头之一。
但是将艺术的起源归结为巫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劳动实践的作用。
5、劳动说劳动说是艺术起源论的一种说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起源的基本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它不仅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且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汉代画像石最常见于山东嘉祥武氏祠和河南南阳。
《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作者黄大成。
该书是一部漆艺的创作实践总结。
他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各种装饰方法。
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平滑。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新创造。
原始瓷器:是从陶到成熟瓷器的过度,有釉,烧成在1060C—1100C,釉色青绿带有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
学术界把这种釉陶称为原始瓷器,被称为瓷器的萌芽。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
它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其主要是用作冥器,大都采用轮制,烧制的火度度很低。
顾绣:指代表上海顾名世一家刺绣技法和风格绣品的总称。
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工艺。
《天工开物》:作者是明代工艺家宋应星。
它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详细地记述了各种手工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艺术世界: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
艺术欣赏者是指领略和玩赏艺术品的人。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和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件暂时忘记一切,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也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艺术批评:是以艺术现象为对象,以一定的艺术批评理论为指导,经过接触、融入和超越三个阶段,实现对批评对象的描述、解释和评价的一种艺术活动。
艺术设计:从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
它是工业革命后从包豪斯到现代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既区别于
手工业制品也不同于纯艺术品制作,它是现代大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的工业产品创新的社会实践形态,它几乎包括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有意味的形式:由英国视觉艺术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
它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提出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也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会使人产生审美感情。
它为塞尚以来的后期印象派,以及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现代派艺术的出现做了极力的辩护。
它对现代艺术,甚至当代艺术的理论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
巴洛克艺术:最早在意大利的罗马兴起,是在为天主教堂和富裕的红衣主教服务中产生的。
巴洛克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豪华,充满动感,构图不平衡,对比不强烈,富于戏剧性效果等。
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古典艺术的规范,成为一种极其重视感官效果的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到18世纪的时候,法国的专制政体出现了危机,经济萧条,对外战争失利。
另外,欧洲资产阶级地位提高,贵族阶层日益衰落,他们丧失了先前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热情,而更多地关注如何享受与打发时光。
在贵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种柔媚、轻松、注重装饰和享受的洛可可艺术诞生了。
补充……………………………
釉陶:是指涂有黄绿色低温铅釉的一种陶器,因而又称铅釉陶。
它的特点是熔点低,约在700—800C就可以烧成,它是汉代陶瓷工艺的一种创造。
金银平脱:是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贴在漆器上。
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
填彩:“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
宣德炉:明宣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熏衣之用的需要,利用从南阳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称为宣德炉。
因其品种多为香炉式,故以炉名之。
云锦:是一种华美的织锦。
现在一般都认为由于它的纹饰色彩灿烂辉煌,有如天上美丽的云彩,故名。
云锦的品种有妆花,库锦和库缎三种。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人类能动的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