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

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
经过长时间的有计划的系统发掘,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以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个体。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59 毫升,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
还发现10万多件打制石器和石片,还有木炭、灰烬烧骨等用火的痕迹。
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
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000年的晚期智人,计有属于8个个体的上下颚骨、牙齿和体骨化石,其中较完整的三具头骨,其体质与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
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
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说明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估计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
阪泉大战:相传黄帝时期,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修整军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在阪泉发生了大规模交战。
经三次的激烈战斗,黄帝部落联盟获得胜利,初步建立的黄帝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
阪泉之战是中华民族远祖炎黄二帝之间最著名的一次战役。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次战役后组成炎黄部落联盟,使黄帝取代炎帝。
禅让制:尧舜时期,按军事民主制的传统,部落联盟最高军事首领,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形式,由众多的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得到氏族成员的承认,才能确立,这就是我国古代一度相当盛行的民主推举首领的禅让制。
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
因于1959年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故名。
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
古代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古代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阿拉伯图案:纹饰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灵魂,其代表性的纹样主要有:植物花卉纹、抽象的几何纹样、阿拉伯文字纹样等三大类B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
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
玻璃摩塞克:拜占庭建筑中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装饰画。
邦克楼:专门用作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C窣堵波:瘗(yì)埋佛陀或圣徒骸骨的半球形的建筑物。
草庵风茶室:由神僧倡导而来,受禅宗影响,以淡雅为目的,追求自然天成,多与野趣庭院结合,内外避免对称,小而求变。
D都铎风格: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时期的风格,因为当时正是英国都铎王朝,得名“都铎风格”(Tudor Style)。
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罗马叠柱式: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
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塔司干柱式或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
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
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EF帆拱: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在中厅四角抵住侧推力。
历史本科_中国古代史重点_名词解释_简答(三毛整理)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
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
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
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开皇律》:隋文帝开皇三年命苏威、牛弘等修订新律,制成《开皇律》。
《开皇律》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
在改定过程中废除了枭首、宫刑等酷刑,修订时又减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千余条,只留500条刑律。
改定后的《开皇律》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的政治需要。
但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
《开皇律》发展北齐的重罪十条而制定“十恶“之条,十恶不赦。
《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4、玄武门之变:唐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
武德九年(626年),在统一战争中势力迅速膨胀的秦王李世民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射杀,并挟持唐高宗发动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到统治实权并夺得皇位,是为唐太宗。
5、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
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
六科名词解释历史考研

六科名词解释历史考研《六科名词解释历史考研》历史考研中的六科,那可是打开历史研究大门的六把钥匙。
咱们先来说说中国古代史。
这中国古代史里的名词解释可丰富了去了。
就像“分封制”,这就好比是老祖宗搞的一场大分家产。
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往下分,一层一层的,就像个金字塔结构。
这制度在当时可是影响巨大,各个诸侯国有了自己的地盘,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也为后来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还有“三省六部制”,这就像是古代朝廷里的一个大机器,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功能。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面还有六部,什么吏部管官员,户部管钱和户口之类的。
这一套制度让古代的行政效率提高了不少,也体现了古人的政治智慧。
中国近代史的名词解释也很有看头。
“洋务运动”,就像是晚清的一群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落后了,想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挽救自己。
他们开办工厂,建立新式军队,还派人出国留学。
这就好比一个病恹恹的人,开始吃补药,想让自己强壮起来。
可是呢,这补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政治制度的腐朽还是在那摆着。
“辛亥革命”那可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就像一场大火,把封建帝制这棵老树给烧了个精光。
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同志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开拓者,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向光明的道路。
世界古代史也有不少有趣的名词解释。
“雅典民主制”,这在当时可算是很先进的制度了。
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政治,就像在一个大村子里,大家都能来讨论村子里的大事。
不过这公民也是有范围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这种民主,可它对后来西方的民主制度发展影响深远。
“罗马法”也是个重要的名词。
罗马法就像是一本超级详细的规则手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它规范着罗马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的很多原则,像保护私有财产之类的,到现在都还有影响。
世界近代史里,“工业革命”不得不提。
这就像是魔法降临,一下子把世界变了个样。
机器开始大量生产,工厂冒出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
(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14.词源:(1)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
(2)他精通音律,于词学颇有心得。
(3)他在书中精研词的音律、作法,评论诸家得失,多有胜解,堪称宋代词论第一力作。
:诸宫调:15.诸宫调(1)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
(2)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
(3)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楚辞楚辞之名出现于西汉早期,有两层含义:(1)是一种诗歌体裁形式. 本义泛指在战国时代出现的用楚国方言写成的楚地歌词。
由于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活动多杂以歌曲,其乐曲的词句长短不一,形式自由,极易表达奔放的感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屈原运用这种民歌体裁,驰骋其丰富的想象力,抒发其爱国情怀,写出许多传世名篇,因此“楚辞”一词后来演变为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的专称。
(2)是一本诗集名西汉刘向整理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为《楚辞》离骚《离骚》是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根据诗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部分。
(1)从开头到“岂予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回顾过去的经历,以描述现实为主2)后半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用幻想的方式,探索未来的道路。
《离骚》一诗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诗人从叙述自己的身世、理想、遭遇入笔,强烈地抨击了楚国的政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全诗借用古代神话,驰骋壮美奇特的幻想,绘就一幅色彩绚丽、气势磅礴、人物命运起伏跌宕的画卷,寄寓了诗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波折,并展示了他为理想奋斗不息、至死不渝的崇高人格。
建安风骨“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的年号,习惯上把这个时期及后来魏若干年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代表人物:“三曹”、“七子”。
建安诗人生当汉末的动乱年代,大都饱尝忧患,身感乱离的悲怆。
这种悲怆的情绪和“拯世济物”的雄心、建功立业的愿望相结合,反映在诗歌中,形成了慷慨悲凉、激昂苍劲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建安风骨”。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诗体,因其活跃在南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代表人物是沈约、谢眺等。
他们根据四声的规律,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形式的运用,创造了一种注重“音律”的新诗体。
从此,中国的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形式向讲求格律的方向发展,对唐代以后的诗歌以及宋词、元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永明体集大成的作家:庾信《哀江南赋》骈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文体,是和“古文”的不拘格式的形式相对立的一种文体,也叫“骈偶”或“四六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超全名词解释(考试必考)

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
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
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
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
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
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
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
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
篇幅短小。
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阿拉伯图案:纹饰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灵魂,其代表性的纹样主要有:植物花卉纹、抽象的几何纹样、阿拉伯文字纹样等三大类B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
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
玻璃摩塞克:拜占庭建筑中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装饰画。
邦克楼:专门用作宣礼或确定斋戒月起讫日期观察新月,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C窣堵波:瘗(yì)埋佛陀或圣徒骸骨的半球形的建筑物。
草庵风茶室:由神僧倡导而来,受禅宗影响,以淡雅为目的,追求自然天成,多与野趣庭院结合,内外避免对称,小而求变。
D都铎风格: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时期的风格,因为当时正是英国都铎王朝,得名“都铎风格”(Tudor Style)。
倒柱: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
罗马叠柱式: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
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塔司干柱式或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
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
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EF帆拱: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既称为“帆拱”。
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的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空,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在中厅四角抵住侧推力。
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
G拱券结构: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拱顶体系:各种拱的结合使用,形成拱顶体系以实现拱顶平衡。
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这样就形成了拱顶组合成体系。
骨架券: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
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
光塔:清真寺的重要特征之一,细而高,没有收分,分节;以圆锥体结束。
古典建筑: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以柱式为主要设计出发点的建筑。
古典主义: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H回游式园林:供人漫步游赏的园林叫做回游式园林。
特点为:巧于剪裁,曲折,增加层次,缩小尺度,分区设景。
IJ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
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奖杯亭: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
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
巨柱式: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棵柱子穿过几层楼的做法。
尖拱(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
建筑十书:古罗马的维特鲁威所著。
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K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空中花园:新巴比伦王国在巴比伦城修建,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枯山水:日本盆景式园林的集中代表。
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
L肋架拱:是一种拱顶形式,其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连续券:把券脚直接放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只适用于很轻的结构。
创造了券拱与列柱的组合。
拉丁十字式: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教堂形制。
变形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高度和宽度都与正厅的对应相等。
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罗马风:公元9世纪左右,欧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
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M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穆达迦风格: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的特殊的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
美加仑室:古爱琴海时期王宫中的正厅称为美加仑室。
N鸟居:由一对粗大的木柱和柱上的横梁及梁下的枋组成。
常设于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
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
OP帕拉帝奥母题:帕拉第奥改建维琴察圆厅别墅巴西利卡,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
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
它的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
帕拉第奥主义: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庄园府邸中流行的建筑风格,因为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的影响,所以称做“帕拉第奥主义”。
Q券柱式: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式的组合。
这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
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
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
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
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寝殿造:在中央正屋(寝殿)的两侧有东西配屋,并以游廊把它们联系起来。
RS山岳台: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
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束柱:哥特式教堂中,有些柱子不再是圆形,而是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
十字拱: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互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以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撑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敞,结构重量减轻,也便于开侧窗采光。
书院造:书院造是在主殿造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基本特点是:一栋房子的若干个房间里,有一间是主要的(上段,一之间),这件房间的正面墙壁划分为两个龛,左侧的宽一点,叫床(押板),右面是一个博古架,叫棚(违棚)。
左侧墙上紧靠着床有一个龛,叫副书院。
右侧墙上是卧室的门(帐台钩)。
凡具备这样一间上段或一之间的房子,就叫书院造。
因为它只涉及一栋房子的局部,所以同主殿造在主体上没有区别。
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一般来说比茶室整齐些,实用些,更自然平易。
木材常涂成黝黑色,障壁上画水墨画,为其一特点。
神社建筑:正殿是长方的或正方的。
木梁架,有近似抬梁式的,也有近似穿斗式的。
两坡顶,悬山造。
正脊上横向安置着一排圆木,叫做坚鱼木。
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顺屋面两侧高高挑起,形成交叉,叫做千木。
T天然混凝土:火山灰+石灰+碎石太阳神庙(阿蒙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图拉真广场:帝国时期罗马城最宏大的广场,歌颂皇帝、崇拜皇帝、纪念其功绩的纪念性广场。
透视门:在哥特式建筑中,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做成一排一排锯齿形装饰,的名透视门UVW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
文艺复兴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X希腊十字: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穹顶,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
Y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
用彩色琉璃饰面。
雅典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Z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柱式:建筑的柱子、檐部与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定型的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的梁柱艺术形式被罗马人称为柱式折衷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支提窟:佛教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为瘦长的马蹄形,有一圈柱子,在里端半圆部分的中央是个就地凿出来的窣堵波。
主殿造:放弃了寝殿造的总格局,通常只有一个配屋,另一侧以廊子代替,寝殿本身大大复杂化。
主殿造上承寝殿造,下启书院造,是一种过渡形制。
中古日本建筑:6世纪——19世纪的日本建筑。
其类型主要有寺院、神社、住宅、都市、城郭和茶室等。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