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冀教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冀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案(新版)冀教版.docx

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教材分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以探究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探究竟•观察、探究竟•资料分析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分析或实践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1.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3.人血常规化验单的化验数据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4.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贫血症状的资料、预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新课导入: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

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提出疑问:你想知道血液的成分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这通过身边常见的现象,思考血液的重要作用,引入新课。

看课件快速流动的血液学生回答:用显微镜也可用其他方法引入强调染色处理些成分?让学生参照25页图2-2观察血涂片请学生冋答观察到哪些内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血小板内容可展示图片补充进去)红细胞的描述容易出现错误,让学生动手试着捏一个模型. 强调:双面凹增加了表面积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装片学生回答:1.能看到2种细胞;2.红细胞数量多,白细胞数量少;3.红细胞、白细胞颜色不同4.红细胞、白细胞大小不同5.白细胞有细胞核,红细胞无细胞核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动手用橡皮泥或可塑性橡皮捏一个两面凹圆盘状的红细胞模型教师也可用自制模型代替;也可用课件演示知识点二:血浆与血细胞1.让学生试着说出血浆中有哪些成分?提示学生联系前面消化吸收的内容。

2.结合血浆的成分,引导学生思考血浆有什么功能呢?3.血液的颜色是有哪种细胞呈现的?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1世纪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实验的观察以身边生活实例等活动的学习,求培养学生主动和创新思维、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在生活中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结合学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师生在愉快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血浆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会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技能。

(2)通过观察血液成分、分析实验现象、人血的永久涂片以及多媒体课件等。

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去医院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及出血过多对人生命的危害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认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并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血细胞的功能及血红蛋白的特性。

五、课前准备教师: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学生:收集有关血液方面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5.12大地震中献血及输血实例以及平时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首先让我们要化验血液,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对症下药。

从中说明血液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这主要与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新授:1、血液的组成:提出问题:(1)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现象?(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的现象。

)(2)血液的成分有哪些物质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带着问题让学生去看课本44页中的演示实验,分析实验中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在实验中学生只能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探究和材料分析,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系统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和血型、血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内容】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
红细胞(输送氧)
血细胞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液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血型和输血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了解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能够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二、教学内容1.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和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难点:物质运输载体的区分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互动问答五、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等准备相关物质和载体的简单例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质运输的载体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 概述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定义物质运输的载体2.根据物质运输载体的分类,介绍生物中常见的物质运输载体3. 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2.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向3.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能量转换4.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特点4. 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1.血液循环系统2.血液;心脏;血管3.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4.其他物质在人体中的运输方式5. 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20分钟)1.在物质的运输中,物质所处的不同载体具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特点2.能够对不同载体进行区分,正确判断物质运输的载体6.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加强掌握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1.图书:《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下册2.PPT课件:物质运输的载体3.实物展示:植物部分结构和人体血管尺寸、形态等材料七、教师思考题1.物质运输是生物体内的基本生命现象,请问生命现象在能量方面有哪些特点?2.在生物进化史上,物质运输的载体如何发展变化?3.请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谈谈对物质运输载体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哪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

【教学设计】《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

《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载体》是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习了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而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细胞,这一过程就需要血液循环系统,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学习完本节课后,同学们【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3、说出A 、B 、O 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4、说出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演示实验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了解A 、B 、O 血型的鉴定并认同同型输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珍爱生命;2、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3、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重点】1、 血液的构成;2、 血细胞的种类和功能;3、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并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1、血细胞的成分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并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课前准备】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无偿献血证等图片,问这些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对它知道多少?它对人体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呢?学生1:血液有鲜红色的,有深红色的。

学生2: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可以挽救生命。

学生3: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会抽血做检验。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

冀教版生物七下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word教案一一、血液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要紧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说出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缘故,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命的隐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辨论各种血细胞,明白得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看、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1、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差不多上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通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取。

2、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新授: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取后,如何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如何样运离细胞?(血液)上面所说的这些物质差不多上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2、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3、那什么缘故我们平常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摸索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刻后,什么缘故会显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血液的组成成分:(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液红细胞 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白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专门薄,呈白色。

血小板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大夫从我们躯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看,你明白检验科的大夫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示显微镜下血细胞图)学生摸索讨论: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什么缘故看不见血小板?4、什么缘故红细胞中间呈白色?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25--27然后完成表格。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2.技能目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练使用显微镜
3.情感目标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
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自由发言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态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
程,产生感
教师
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强调着重注教师参与学生的设计,评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2.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

2.1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1课时)教材分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以探究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大家谈、想一想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分析或实践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学生分析学生对血液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如血液是红色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液对人体很重要,失血过多会死亡要输血救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预防青少年贫血的发生。

设计理念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同学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技能目标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2•人血常规化验单的化验数据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学生查找贫血症状的资料;试管1盛有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小时的鸡血;试管2盛有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2小时的鸡血;试管3盛有未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小时的鸡血教学过程(也可以变为三个演示试验让答:用高锰酸钾加学生观察得出结论)1.将试管①中的血等量的分到热分解制氧通请学生回答设计方案两个试管中,分别用橡皮管入试管颜色变向两个试管中吹气和打气,化明显观察颜色变化。

此实验大约15分钟斜面2 •将试管②中上层的血浆去掉中红细胞变成红细胞液面倾斜,观察与空气接鲜红色,试管触的斜面中红细胞和试管底部底部仍为暗红不同色。

应课前做好一套装置让学生观察3、将试管③中的凝血块切成甲、此实验大约乙两半,用镊子把血块剖面向20-30分钟,上接触空气,乙血块剖面向应课前做好一让学生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下,不让它接触空气后,过一套装置让学生段时间,翻转甲块和乙块对观察请学生看书27页推断:O 匕上血小板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1、让学生分析大家谈的第2题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2、请学生分析回答28页想一想用课件演示血止血、凝血小板凝血过程总结血液的功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防御、保和白细胞吞噬(是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护病菌的过程总结)血液对人体如此重要应怎样饮答: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食才能预防贫血?寸曰卒屮II1.^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侯晓蔚
教材分析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以探究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大家谈、想一想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分析或实践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对血液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如血液是红色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液对人体很重要,失血过多会死亡要输血救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预防青少年贫血的发生。

设计理念
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同学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技能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2.人血常规化验单的化验数据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学生查找贫血症状的资料;试管1盛有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小时的鸡血;
试管2盛有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2小时的鸡血;试管3盛有未加入柠檬酸钠静置1小时的鸡血教学过程
板书内容:
形态: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血浆成分:水90%、蛋白质7%、无机盐0.9%、葡萄糖0.1%、维生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血液
血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