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主要围绕“历史人物”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课文解析《甘罗十二为使臣》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少年甘罗出使赵国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甘罗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才能,感受到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爱国情怀。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晏子的机智和勇敢,感受到他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决心。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感受到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廉颇的勇猛和忠诚,感受到他勇于认错的精神。
三、语文要素解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题,通过学习,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了解甘罗、晏子和蔺相如等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理解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例如提炼关键词句、分段归纳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例如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同时,学生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与文章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四、重点词语解析聪颖:聪明、机敏。
胆识:胆量和见识。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才智:才能和智慧。
屈辱:受到委屈和侮辱。
奉命:遵照命令行事。
纳闷:感到奇怪、不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课件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欣喜若狂 眉飞色舞 呆若木鸡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喜笑颜开 喜出望外
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写作 时就应用自如了!
赠送你一款开头与结尾
开头:我有个这样慈祥的母亲一直关爱着我,呵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
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赞美父爱的句子: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 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 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 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 能体会。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 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 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用歌词来结尾,也很有意思呢!
• 赠送你一款开头与结尾 • 开头: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异样的作业,就 是让我们这一周里为父母洗一次脚,从小都 是他们给我洗脚,我还从来都没有为他们洗 过,今天放学回到家里,我决定真的为妈妈 洗一次脚。
• 结尾:今天为妈妈洗脚,我才真正知道妈妈多么 辛苦啊,以后我一定多为爸爸妈妈做事,做个真 正爱妈妈爸爸的人 这种方法叫:首尾呼应
• 《学会看病》
• (1)这篇课文对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 致,我感受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 子独自看病--(犹豫)– (后悔)- (担心) -(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 • (2)文章最后一段中讲到“路线图”,其实 它不仅仅指母亲给儿子讲述看病的程序,还泛 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应对的办法,指生 活的能力,生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解读)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所对应的核心素养侧重于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量感和推理意识。
学生要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平面图形及特征,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多边形的面积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测量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感受几何直观和符号意识的作用,渗透估测意识、策略,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单元目标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和图形测量的经验,同时已经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在研究本单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中,完成对新知的构建。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操作中研究新知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接下来研究圆的面积作好铺垫。
根据学情及教材内容制定了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式来探索规律,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会拼、摆、拆分各种组合图形,并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4.通过实验、操作、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5.应用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活动,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语文阅读】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要素阅读(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单元语文要素阅读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阅读阅读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单元语文要素概述场景描写是指对生活画面的描写。
场景描写能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主题,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些场景中的点和面,人物的活动情况,体会其蕴含的感情。
如《父爱之舟》中,由作者与父亲曾同住客栈到作者和父亲曾同逛庙会,场景的转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深化了父亲的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具体体现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之中,阅读时同学们要品味细节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弯曲了背”“俯在缝纫机板上”“手脚并用”一系列的动作,不仅写出了母亲工作时的状态,还表现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与劳累;而几个“立刻”则表明了母亲把时间抓得很紧,一刻也不愿耽误。
阅读方法讲解场景,泛指情景,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场面。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细节描写是对一个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就像那一粒粒闪光的珍珠,在一篇作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场景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在场景描写中,作者往往将自然环境、景物和人物的活动联系起来,突出文中的人物和中心。
在《慈母情深》一课中有这样一段:“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这一段的场面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但是当母亲听“我”说要钱买书的时候,还是用龟裂的手指数给了“我”,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
《古诗三首》包括《蝉》、《乞巧》和《示儿》,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蝉、七夕节和陆游的爱国情怀。
《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写四季之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鸟的天堂》是一篇记叙文,描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展现了榕树的大和生命力顽强,以及鸟的天堂中鸟儿的繁多和自由自在。
《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综合性学习是要开展一次以“遨游汉字王国”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
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美好向往。
同时,学生可以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描述身边的事物。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汉字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

五上第六单元知识点一、词语解释1.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2.怂恿: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颓败:颓废败坏。
4.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欲:快要,就要。
5.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6.冤枉:不值得;吃亏。
7.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8.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9.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0.一如既往:跟过去一样。
二、课文重点18.慈母情深1.本文作者梁晓声。
文章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慈母情深”。
(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瘦弱的母亲(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贫苦的母亲(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一连三个“我的母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我的母亲”后置,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强调了母亲的疲惫与劳累,母亲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与震撼。
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四个“立刻”描写了母亲迅速投入工作,为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
这里与上文母亲的慷慨给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见“慈母情深”。
5.“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两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重点

Module 6重点知识:1.want用法: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2.play football踢足球play basketball 打篮球3.run fast 跑得快4.Jump really high 跳得高5.win v 赢过去式won winner 获胜者6.get eighty points 得80分get 过去式got7.the other 另一个(两者当中的另一个)I have two friends . One is in Beijing , and the other is in Shanghai .There are two books on the desk . One is Chinese and the other is English .8.am/is 过去式was are 过去式were9.well 副词好(用来修饰动词)good 形容词:好(用来修饰名词)Tom can play football well . / Tom is a good boy .10.Seventy 70 sixty – four 64 forty 40 thirty-six 36 thirteen 18 twenty-one 21 eighty 80 twenty 20重点句子:1.Do you want to play football ?你想要打篮球吗?2.Can you run fast ?你能跑得快吗?3.You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 . 你打篮球打得好。
4.They got seventy points . 他们得了70分。
5.I can’t play well . 我打(篮球)得不好。
can的用法:can是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后面接动词原形:肯定句:Tom can play football .否定句:Tom can’t play football .一般疑问句:Can Tom play football ?特殊疑问句:What can Tom do ?。
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

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篇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知识目标:(1)能听说,认读对话,重点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及其回答I often …并能结合实际情景进行运用。
(2)能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及其回答I often …完成pair work。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既要抓紧校内时间的学习,又要合理地利用周末,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学习策略:通过pair work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及其回答I often …教学难点: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上述句型进行交际。
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录音机,动词词组卡片,挂图,表格。
②课前让学生按要求制作表格教学过程:一、 warm-up策略一,歌曲,游戏教学法①Sing a song: My Days of the week②Game: Golden eyes教师出示几张已学过的动词词组卡片。
do home work, read books, playcomputer games, play football, watch TV …让学生快速地看了一遍,要求学生说出所看到的动词词组,谁说得又多又快就为胜者。
(策略分析;利用歌曲,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学生情趣大开。
)策略二;语言交际法③GreetingT: What day is it today?S: It’s Monday.T: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S: I have …T: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Sundays?S: I often …(分析;师生自由交流,增深师生情感,又为以下的教学内容作好知识的辅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父母的爱是什么?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比喻形容。
二、听歌《天亮了》,介绍这首歌蕴含的感人故事。
三、汶川地震两个同样感人的照片故事,听了,看了,你又有什么感受?父母的爱会是什么?
四、大爱无畏、无私、无价,我们身边的小事又会如何?看《一碗混饨》之后,使你想起自己那些经历与事情?(误会与不理解)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四)说一说:(此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短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吧: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许这个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1)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2)教师小结:刚才从同学的叙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曾经使我们感动的那一刻,可能来自于我的母亲、我的父亲,这份感情往往凝系在一个情感的核上,我们把这情感的核叫“动情点”。同学们写时,也一定要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画面。
女孩楞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五)议一议:
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总结。
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多媒体显示相关名言:
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②“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冰心
③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感悟父母之爱”习作指导课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感悟父母之爱”习作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父母之爱。
2、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具体事情来表现亲情。
二、教学重点:亲情类习作写作方法导。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四、课前准备:读几篇感人的文章,初步感受亲情。亲情文章“链接”:
1.散文《背影》(朱自清);
2.一碗馄饨 (佚名,《时文选粹》)
3.散文《孝心无价》 (毕淑敏);
4.散文《血色母爱》(佚名,《时文选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第六单元几篇课文和“口语交际”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父母的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吧!你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吗?是慈祥的笑容?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是啊!父母的爱是那样的平凡,是那样的宽广,又是那样的深沉,那样的伟大!
在音乐声中介绍故事背景:看过2006年3·15晚会的人们可能都还记得,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天亮了》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爸爸潘天奇和妈妈贺燕雯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潘子灏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两个人把孩子举起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这个壮举也许是出于父亲、母亲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孩子的一种爱,也许……,潘子灏的生还,是他父母的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
同学们,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那位用身躯挡住婴儿、把奶头塞进婴儿嘴巴、延续婴儿生命的母亲吗?那爱是生命的付出啊!那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或许同学们会说我们的生活平淡枯燥,我们的父母亲也没有这些壮举,那么润物无声的难道不是母爱吗?或许,有很多时候,同学们还是会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因此产生矛盾,形成隔阂,你们还可能会埋怨、指责父母呢?
(二)不是吗?请听一听:
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同时屏幕显示歌词: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就是那个秋天,再也看不到爸爸的脸,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这是一个夜晚,天上宿星点点,我在梦里看见我的妈妈,一个人在世上要学会坚强。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三)读一读: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2、抓动情点,由小事见真情,要写具体。
散文《背影》为我们讲了一个动情的故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与他父亲的故事。在这故事中,作者流了4次泪,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爱还寄托一种形式,因为爱是抽象的东西,往往通过一种形式反映它。这篇文章父对子的爱的形式是“一袋橘子”、“一封来信”;子对父的爱是抒写“一个背影”。所以往往一件细小的东西,如“一杯水”、“一个铅笔盒”、“一次微笑”、“一个眼神”、“一根头发”……都能寄托一种感情。想一想,告诉我,在这些东西中能寄托一种怎样的感情?或者你能举一样东西,他也曾经抨动着你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