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合集下载

《行路难(其一)》李白 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题汇总(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李白 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题汇总(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中考题汇总(附答案)《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州市质检题)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6 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淏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是一首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B.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期望有朝一日得到明君重用,宏伟的抱负得以施展。

D.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作者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的。

5.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 (3 分)答案:(一) (6分)4. (3分) B5. (3 分)因为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意思对即可)《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眉山市市质检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分)(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阅读答案:12.(1)冰塞川雪满山(2)运用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意近即可,1分)《行路难》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辽宁省大连市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慧心妙笔青春远航【答案】慧心妙笔青春远航【知识点】字体书写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棱角(léng)粗糙(zào)截然不同(jié)如释重付(f ù)B.生疏(shū)秀气(xìu)与日具增(jù)前呼后拥(yōng)C.庇护(bì)瘦削(xuē)长途跋涉(bá)雕梁画栋(dòng)D.章显(zhāng)瞳仁(tóng)间不容发(fā)一气呵成(hē)【答案】C【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3.默写填空。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 ,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 。

有约不来过夜半,___ 。

(赵师秀《约客》)(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___ ?悠悠。

___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___ 。

(贺敬之《回延安》)(5)在《三峡》中,作者对春冬景象进行概括性描绘并抒发感受的句子是:,。

(6)中国航天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以“,"的旷达情怀,为我国航天梦的实现做出卓越的贡献。

(请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作答)【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3)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4)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识点】理解性默写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00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美版)

200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美版)

200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赠予授予予人口实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高考中的《诗经》题.

高考中的《诗经》题.

【参考答案】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 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 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 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 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
(2014年全国高考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 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试题】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 的手法是_________。(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 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 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 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参考答案: 12.(7分) 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 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 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 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 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 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2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2含答案

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è)玷污(diàn )氛围(fēn )猥琐(wěisuǒ)B、思忖(cǔn)聒噪(guō)干涸(hé)污秽(huì )C.豁达(huò )畸形(jī)草菅人命(jiān)拮据(jié )D.既往不咎(jiù )镌刻(jūn )猖獗(jué )恪守(kè)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入不敷出黯然销魂披星戴月计日程功B.书写潦草以逸待劳感人肺腑殚精竭虑C.言简意该纵横捭阖稗官野史卑躬屈膝D.班门弄斧称心如意墨守成规物阜民丰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________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4.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使东川•南秦雪》)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

2020年中考真题古诗阅读赏析分类汇编含答案

2020年中考真题古诗阅读赏析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9年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北京中考】(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

(共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答: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天津中考】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 xi 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 .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 h 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 .本诗颔联运用 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____ 的特征。

(2)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送行舟。

(1)本诗是李白青年时期所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之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富有变化。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宛如图画。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无奈伤感的思乡之叹,让人深感悲凉。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4.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7分)芣苢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 úy 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 ō):摘取、拾取。

⑤捋(lu 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 é):手持衣角盛物。

⑦(xi 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解析一:宣武分院周京昱]【作品语译】(之一)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之二)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占有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

(周振甫译中华书局《诗经译注》)(之三)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顾伊译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之四)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蓝菊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诗经国风今译》)(之五)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收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捡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抹下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提起衣襟装起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扎起衣襟兜回来。

(唐莫尧译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诗经新注全译》)【文本解读】《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

“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

“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

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

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

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

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诗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

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

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综观《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

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解析二:101中学钟晓晨]三小节,每小节四句,每句四言,重章叠唱,反复吟咏,寻常人事中品味出的是欢乐的韵致。

正如清人所云:“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本人小时长于农村,采野菜是常事,不仅仅用来喂猪喂兔,更多时候是人食用,“春日采嫩叶聚粮,久贫而食野菜也”《芣苢》记录的极可能就是这样一回事,“草叶以代粮”,在生计艰难时,百姓也只能如此。

但,其生也艰,其乐也然。

虽苦犹乐,勤而不怨。

生活是清贫的,劳作是单调的,可其中的乐趣又是无限深远的,“从容涵咏,自然生其气象”。

细细品味,乐在其中。

就像我小的时候,打草采野菜过程中的几多乐趣至今难忘。

《诗经》中有许多这一类的生活的诗。

我喜欢。

我也喜欢教给学生。

这届学生高二时,我同以往一样,给他们介绍了十几首《诗经》中的作品:《关雎》《静女》《氓》不必说,教材中有的;《桃夭》《谷风》《相鼠》《木瓜》《黍离》《无衣》《采薇》《七月》《生民》《伐檀》《硕鼠》(《伐檀》《硕鼠》实验版教材中没有)等。

当时有学生问我:“老师,高考考《诗经》吗?”我说:“《诗经》的时候没有高考,可这些诗都可以作为高考题出现。

”我当然没有选这首,但在一部分学生中曾掀起过一小阵《诗经》热,甚而至于在以“背后”为题作文时,我的科代表写岳飞,用的题目就是“背后的灼灼”,有同学问“灼灼”何意,曰“灼灼其华”。

介绍《诗经》,不能不介绍“风、雅、颂、赋、比、兴”,而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作品中去,学生会记得更为清晰,掌握得更为牢固。

“功夫在诗外”,不仅仅用于写诗作文。

我想,我们也许曾猜想过高考会从《诗经》里出题,但我们也许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唐诗宋词元曲上,我们甚至曾机械的将诗词分成若干种类别,若干种题型,若干种解题方法,乃至若干种答题“诀窍”……当然,我不是在否定我们在高考诗歌复习过程中的付出,而是想说明,语文教学,夯实基础非常必要,引导学生博学博览非常必要,培养学生得知识迁移能力非常必要。

[解析三:景山学校李巧梅]较之往年,2019年的高考鉴赏题,在选材和题型上有些出人意料:平时在复习备考中被忽略的《诗经》的短诗成为命题材料,让我们的围绕“意象”、“托物言志”等等而进行的诗歌鉴赏复习几“无用武之地”;取消了客观性选择题,代之以主观简答题,学生不再能够从选择题中获取蛛丝马迹,然后顺蔓摸瓜,最后豁然开朗。

好在文本短小,且注释详细,命题难度不算太大,因而考生尽管可能对材料和题型感到不适应,但仍然能够较为轻松地作答。

本次高考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古典诗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诗歌鉴赏基础、落实诗歌鉴赏常识,从而使高层次的诗歌鉴赏有了依托,成为可能。

另外,在高三复习中加强训练学生答题的清晰化和准确性。

扩大选材范围是必要的,不仅要注意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而且要关注《诗经》、《楚辞》这样的作为诗歌源头的作品。

如此才能化“意料之外”的高考题于“情理之中”。

[解析四:31中学张建京]鉴赏评价是在熟练掌握了诗歌的写作内容、意境、语言、技巧、思想感情等之后所具有的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是高考中考查学生的最高层级要求。

而鉴赏是源于知识,高于知识的。

学生不光要对诗歌题材把握准确,还要对作家、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甚至要加入自己的人生体验。

长期以来,高考考生对诗歌鉴赏的感觉,恰似“雾里看花”,懵懵懂懂。

学生喜欢读诗,却看不懂诗,只会对诗歌文辞的华美和结构的精巧啧啧称奇,殊不知“文以载道”,诗中所蕴含的深意也是奇文震惊世人的原因。

鉴于这种情况,高考命题的难度也愈来愈大。

怎样利用好高考指挥棒,为教师教学、学生积累指明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本人就07高考北京卷第12题作了如下的理解:㈠试题小中见大试卷中三道小题,第一小题考察《诗经》的写作手法;第二小题考察诗歌中的炼动词,前两道考点落在知识点上,答案明确唯一。

第三小题是对全诗内容的整体把握,三题均属高考考点要求,是高考对考生诗鉴能力的基本要求。

但高考命题中一直兼顾小语文观和大语文观,从此题来看,《诗经》的选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皎日嚖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孔子对《诗经》亦有很高的评价。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成语是一个民族的语汇珍品,承载着千百年来浓缩了的历史文化。

而现今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皆出自《诗经》。

《诗经》中的《风》作为反映民情民风的民歌,流传下来的成语也皆如此,如:“信誓旦旦”出自《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一日三秋”出自《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窈窕淑女”出自《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风雨凄凄”“风雨如晦”出自《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试问,如此优秀的文化又引起教师和学生多少关注呢?既然《诗经》是中国文化源头,那么用高考指挥棒指给我们的就应是“回归文化本源”,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及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㈡设题稳中求新纵观06、07北京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在不断地摸索中,诗鉴命题充分的总结了前几年命题的经验教训,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考点有据可依,知识点可从课内所学入手,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有的放矢;试题难度降低,扫除学生学习诗鉴的畏难情绪;在诗鉴试题中突出学生个体、个性。

注重选拔高层次人才,坚决反对用惯有思维答题,不研读品味诗句。

但本次命题并没有囿于窠臼,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做新的尝试与改革:1. 选材新:一改以往选择唐诗宋词作材料,而选用生僻的《诗经》。

《诗经》艺术特点突出,行文结构清晰,学生易于把握。

再者,《诗经》创作年代久远,对其内容语句理解费力,因此注解详细,为考生正确快速解题助一臂之力。

2. 题型新:改变原先主、客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均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学生。

三道小题相互配合,从诗歌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赏鉴。

3. 观念新:虽是赏鉴题,命题观念却大胆创新:为考生提供诗歌及注释,让考生在准备充分下作答,考查学生读书自学能力。

不以怪题、偏题为新,真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原,让高考成为检验教师教学结果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