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试卷A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配套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配套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是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轴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答案】B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作点P关于OA对称的点P1,作点P关于OB对称的点P2,连接P1P2,与OA交于点M,与OB交于点N,此时△PMN的周长最小.由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可得出△PMN的周长就是P1P2的长,∵OP=5,∴OP2=OP1=OP=5.又∵P1P2=5,,∴OP1=OP2=P1P2,∴△OP1P2是等边三角形, ∴∠P2OP1=60°,即2(∠AOP+∠BOP)=60°,∠AOP+∠BOP=30°,即∠AOB=30°,故选B.
【详解】 , ,

是 的外角,



【点睛】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
19.已知点A(2m+n,2),B (1,n-m),当m、n分别为何值时,
(1)A、B关于x轴对称;
(2)A、B关于y轴对称.
【答案】 (2)
【解析】
【分析】(1)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
【分析】首先证明△ACD≌△BAE可得∠ACD=∠BAE,根据∠BAE+∠EAC=60°可得∠ACD+∠EAC=6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APD=60°.
【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在△ACD和△BAE中,

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人教版)与答案

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人教版)与答案

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单选题(共30分)1.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相关通知精神,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下列在线学习平台的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3, −6)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3, −6)B.(−3, 6)C.(3, 6)D.(−6, −3)3. 如图,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A.2653B.3562C.3265D.5623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60°,AD 平分∠A 交BC 于点D ,若BD =2,则点D到AB 的距离为( )A .1B .2C .3D .25.如图,在△ABC 中,∠C =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已知∠CAD :∠DAB =1:2,则∠B =( )A .34°B .36°C .60°D .72°6.如图,等边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APE ∠的度数是( )A .45︒B .55︒C .60︒D .75︒7.如图,有A 、B 、C 三个居民小区,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 .AC 、BC 两边高线的交点处B .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C .AC 、BC 两边中线的交点处D .∠A 、∠B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8.如图,AC =AD ,BC =BD ,则有( )A .AB 垂直平分CD B .CD 垂直平分ABC .AB 与CD 互相垂直平分D .CD 平分∠ACB9.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 于D 点,交边AC 于E 点,若△ABC 与△EBC 的周长分别是40,24,则AB 为( )A .8B .12C .16D .2010.如图,点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P 点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接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若∠AOB =40°,则∠MPN 的度数是( )A .90°B .100°C .120°D .140°二、填空题(共18分)11. 若点A(1−m, 6)与B(2+n, 6)关于某坐标轴对称,则m −n =________.12.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0∘,则它的顶角度数是________1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4cm ,则其周长为 .14.在Rt △ABC 中,∠A =30°,∠C =90°,AB +BC =12cm ,AB = .15.如图,B ,D ,F 在AN 上,C ,E 在AG 上,且AB =BC =CD ,EC =ED =EF ,∠A =20°,则∠FEG 的度数是 度.16.如图,已知∠AOB =30°,OC 平分∠AOB ,在OA 上有一点M ,OM =12cm ,现要在OC ,OA 上分别找点Q ,N ,使QM +QN 最小,则其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52分)17.(本题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2),B(3,1),C (﹣2,﹣1).(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2分)(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 1B 1C 1关于直线m (直线m 上各点的横坐标都是1)对称的△A 2B 2C 2 ,并直接写出点C 2的坐标;(4分)(3)直接写出△ABC 边上一点M(x,y),经过上述两次图形变换后得到△A 2B 2C 2上的对应点M 2的坐标.(2分)18.(本题8分)如图,M 、P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在AC 上找一点N ,使PMN ∆的周长最小,19.在△ABC 中,AB =AC ,∠BAC 为钝角,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试判断线段DE与D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分)20. (本题10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F 分别在,,AB BC AC 边上,且BE CF =,BD CE =.(1)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4分);(2)当40A ∠=︒时,求DEF ∠的度数(4分).21.(本题10分)△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 的平分线CO 交于O ,过O 点作OE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试写出EF 与BE 、CF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 ,AC 于点D 和E ,∠B =60°,∠C =25°,则∠BAD 为( )A .50°B .70°C .75°D .80°2、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90BAC ∠=︒,3AD =,则CE 的长为( )A .6B .5C .4D .3、在Rt ABC ∆中,90C ∠=︒,30A ∠=︒,12AB BC cm +=,则AB 的长度为( )A .6cmB .7cmC .8cmD .9cm4、一个三角形具备下列条件仍不是等边三角形的是( )A .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对边的中线或高线B .两边相等,有一个内角是60°C .两角相等,且两角的和是第三个角的2倍D .三个内角都相等5、若点()2,3A a -和点()1,5B b -+关于x 轴对称,则点(),C a b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2020年初,新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全国多家医院纷纷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下面是四家医院标志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得是( )A .B .C .D .7、如图,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6AB =,BD 是ABC ∠的平分线,延长BC 到E ,使CE CD =,则BE =( )A .7B .8C .9D .108、如图,在ABC ∆中,4AC =,ADE ∆的周长10,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过点O 作//DE BC 分别交AB 、AC 于D 、E ,则AB 的长为( )A .10B .6C .4D .不确定9、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再把B 点折叠在折痕MN 上,折痕为AE,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H,沿AH 和DH 剪下,这样剪得的△ADH 中 ( )A .AH=DH≠ADB .AH=DH=ADC .AH=AD≠DHD .AH≠DH≠AD10、以下四个标志,每个标志都有图案和文字说明,其中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E 在CA 延长线上,EP BC ⊥于点P ,交AB 于点F ,若10CE =,3AF =,则BF 的长度为______.2、如图,BD 垂直平分线段AC ,AE ⊥BC ,垂足为E ,交BD 于P 点,AE =7cm ,AP =4cm ,则P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_____.3、如图,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AB 于点M ,P 是l 上一点,PB 平分∠MPN .若AB =2,则点B 到直线PN 的距离为__________.4、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BD=4,△ABE 的周长为14,则△ABC 的周长为_____.5、如图, 在△ABC 中, ∠ACB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DE⊥AC 于点E, F 为BC 上一点,若DF=AD, △ACD 与△CDF 的面积分别为10和4, 则△AED 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1)若2a =,3b =,求c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若c 为奇数,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是BC 边上的点,连接AD ,AE ,以△ADE 的边AE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 的轴对称图形△AD 'E ,连接D 'C ,若BD =CD '.(1)求证:△ABD ≌△ACD '.(2)若∠BAC =100°,求∠DAE 的度数.3、如图,在△ABC 和△DCB 中,∠A =∠D =90°,AC =B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1)求证:△ABC ≌△DCB ;(2)△OBC 是何种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4、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 =108°,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0,2)-,,B C 分别是x 轴,y 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C 作//CD x 轴,3CD =,点D 在第一象限,32ACD AOB S S ∆∆=,连接AD 交x 轴于点E ,45BAD ∠=︒,连接BD .(1)请通过计算说明AC OB =;(2)求证ADC ADB ∠=∠;(3)请直接写出BE 的长为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计算即可.【详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DC,∴∠DAC=∠C=25°,∵∠B=60°,∠C=25°,∴∠BAC=95°,∴∠BAD=∠BAC-∠DAC=70°,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分析】根据ED是BC的垂直平分线、BD是角平分线以及∠A=90°可求得∠C=∠DBC=∠ABD=30°,从而可得CD=BD=2AD=6,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即可得.【详解】∵E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DB=DC,∴∠C=∠DBC,∵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DBC,∵∠A=90°,∴∠C+∠ABD+∠DBC=90°,∴∠C=∠DBC=∠ABD=30°,∴BD=2AD=6,∴CD=6,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弦等,结合图形熟练应用相关的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90C ∠=︒,30A ∠=︒,∴12BC AB =, ∴=2AB BC∵12AB BC cm +=,∴3BC =12cm .∴BC =4cm∴AB =8cm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解答.【详解】选项A ,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对边的中线或高线,能判定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不能判断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选项B ,两边相等,有一个内角是60°,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判定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选项C ,两角相等,且两角的和是第三个角的2倍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都为60°,即可判定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选项D ,三个内角都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都为60°,即可判定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D【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点A(a−2,3)和点B(−1,b+5)关于x轴对称,得a−2=-1,b+5=-3.解得a=1,b=−8.则点C(a,b)在第四象限,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利用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得出a−2=-1,b+5=-3是解题关键.6、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详解】解:选项B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做轴对称图形;选项A、C、D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做轴对称图形;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7、C【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到BD垂直平分CA,所以CD=1122AC AB,另有CE CD,从而求出BE的长度.【详解】解:由于△ABC是等边三角形,则其三边相等,BD也是AC的垂直平分线,即AB=BC=CA=6,AD=DC=3,已知CE=CD,则CE=3.而BE=BC+CE,因此BE=6+3=9.故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看到等边三角形应想到三条边相等,三线合一.8、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可证DO = DB 和EO=EC ,从而得出DE=DB +EC ,然后根据ADE ∆的周长即可求出AB.【详解】解:∵//DE BC∴∠OBC=∠DOB∵BO 平分ABC ∠∴∠OBC=∠DBO∴∠DOB=∠DBO∴DO = DB同理可证:EO=EC∴DE=DO+EO= DB +EC∵4AC =,ADE ∆的周长10,∴AD+AE +DE=10∴AD+AE +DB +EC =10∴AB+AC=10∴AB=10-AC=6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平行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B【解析】【分析】翻折后的图形与翻折前的图形是全等图形,利用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对称性特点解题.【详解】解: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AH,CD=DH,∵正方形ABCD,∴AB=CD=AD,∴AH=DH=AD.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图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图形的对称性把所求的线段进行转移.10、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B,C都不是轴对称图形,∴都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准确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4【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C,再根据EP⊥BC,得出∠C+∠E=90°,∠B+∠BFP=90°,从而得出∠E=∠BFP,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E=∠AFE,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在△ABC中,∵AB=AC,∴∠B=∠C,∵EP⊥BC,∴∠C+∠E=90°,∠B+∠BFP=90°,∴∠E=∠BFP,又∵∠BFP=∠AFE,∴∠E=∠AFE,∴AF=AE=3,∴△AEF是等腰三角形.又∵CE=10,∴CA=AB=7,∴BF=AB-AF=7-3=4,故答案为:4.【考点】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AFE,注意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的使用.2、3cm.【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BC,可得到∠ABD=∠DBC,再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到答案.【详解】解:过点P作PM⊥AB与点M,∵BD垂直平分线段AC,∴AB=CB,∴∠ABD=∠DBC,即BD为角平分线,∵AE=7cm,AP=4cm,∴AE﹣AP=3cm,又∵PM⊥AB,PE⊥CB,∴PM=PE=3(cm).故答案为:3cm.【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灵活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1【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M=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N=BM=1,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B作BC⊥PN,垂足为点C,∵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B于点M,∴112BM AB==,BM⊥PM,∵PB平分∠MPN,BM⊥PM,BC⊥PN,∴BC=BM=1,∴点B到直线PN的距离为1,故答案为:1.【考点】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能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此题的关键.4、22【解析】【详解】【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BE=CE,然后求出△ABE的周长=AB+AC ,再求出BC 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定义计算即可得解.【详解】∵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BD=4,∴BE=EC,BC=2BD=8;又∵△ABE 的周长为14,∴AB+AE+BE=AB+AE+EC=AB+AC=14,∴△ABC 的周长是:AB+AC+BC=14+8=22,故答案是:22.【考点】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3【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过点D 作DG BC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 DG =,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得出,CDE CDG ADE FDG ∆≅∆∆≅∆,从而有,CDE CDG ADE FDG S S S S ∆∆∆∆==,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过点D 作DG BC ⊥ CD 平分ACB ∠,DE AC ⊥DE DG ∴=CD CD =()CDE CDG HL ∴∆≅∆CDE CDG S S ∆∆∴=又AD FD =()ADE FDG HL ∴∆≅∆ADE FDG S S ∆∆∴=104ACD ADE CDE CDE CDG CDF FDG ADES S S S S S S S ∆∆∆∆∆∆∆∆=+=⎧∴⎨==+=+⎩ 则410ADE ADE S S ∆∆++=解得3ADE S ∆=故答案为:3.【考点】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1)1<c <5;(2)△ABC 为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3-2<c <3+2,再解不等式即可;(2)根据c 的范围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解:(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3-2<c <3+2,即1<c <5;(2)∵第三边c 为奇数,∴c=3,∵a=2,b=3,∴b=c,∴△ABC 为等腰三角形.【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2、(1)见解析;(2)50︒.【解析】【分析】(1)由对称得到AD AD =',再证明ABD △≅ACD '△ ()SSS 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 CAD '∠=∠,∠BAC =DAD '∠=100°,最后根据对称图形的性质解题即可.【详解】解:(1)以△ADE 的边AE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 的轴对称图形△A D E ',AD AD '∴=在△ABD 与ACD '△中,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 ()SSS(2)ABD ≅ACD '△ ()SSSBAD CAD '∴∠=∠,∠BAC =DAD '∠=100°,以△ADE 的边AE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 的轴对称图形△A D E ',111005022DAE D AE DAD ''∴∠=∠=∠=⨯︒=︒ ∴∠DAE 50=︒.【考点】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 (1)见解析(2)等腰三角形,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HL 公理证明 Rt △ABC ≌Rt △DCB ;(2)利用Rt △ABC ≌Rt △DCB 证明∠ACB =∠DBC ,从而证明△OBC 是等腰三角形.(1)证明:在△ABC 和△DCB 中,∠A =∠D =90°AC =BD ,BC 为公共边,∴Rt △ABC ≌Rt △DCB (HL );(2)△OBC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Rt △ABC ≌Rt △DCB ,∴∠ACB=∠DBC,∴OB=OC,∴△O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此题主要考查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斜边直角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在BC上截取点E,并使得BE=BA,连接DE,证明△ABD≌△EBD,得到∠DEB=∠BAD=108°,进一步计算出∠DEC=∠CDE=72°得到CD=CE即可证明.【详解】证明: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如下图所示:∵BD平分∠ABC,∴∠ABD=∠EBD,在△ABD和△EBD中:AB BEABD EBD BD BD=⎧⎪∠=∠⎨⎪=⎩,∴△ABD≌△EBD(SAS),∴∠DEB=∠BAD=108°,∴∠DEC =180°-108°=72°,又AB =AC ,∴∠C =∠ABC =(180°-108°)÷2=36°,∴∠CDE =180°-∠C -∠DEC =180°-36°-72°=72°,∴∠DEC =∠CDE ,∴CD =CE ,∴BC =BE +CE =AB +CD .【考点】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本题的关键是能在BC 上截取BE ,并使得BE =BA ,这是角平分线辅助线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的一种常见作法.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5BE =.【解析】【分析】(1)先根据点A 坐标可得OA 的长,再根据32ACD AOB S S ∆∆=即可得证;(2)如图(见解析),延长DC 至点H ,使得CH OA =,连接AH ,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12,AH AB H CAB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45BAD ∠=︒得出45HAD BAD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 (3)先由题(2)两个三角形全等可得5BD DH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3ADC ∠=∠,从而有3ADB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详解】(1)(0,2)A -2OA ∴=11,,3,3222ACD OAB ACD AOB S CD AC S O S S OB CD A ∆∆∆∆=⋅==⋅=131222CD AC OA OB ⋅=⨯⋅∴,即31322221AC OB ⨯=⨯⨯ AC OB =∴;(2)如图,延长DC 至点H ,使得CH OA =,连接AHOB AC =,//CD x 轴90HCA AOB ∴∠=∠=︒()ACH BOA SAS ∆≅∆∴,12,AH AB H CAB =∠=∠∠=∠∴190H ︒∠+∠=190CAB ∠+∠=︒∴45BAD ∠=︒45HAD BAD ∴∠=∠=︒()HAD BAD SAS ∴∆≅∆ADH ADB ∴∠=∠,即ADC ADB ∠=∠;(3)由(2)已证,,325HAD BAD ADC ADB DH CD CH CD OA ∆≅∆∠=∠⎧⎨=+=+=+=⎩ 5BD DH ∴==//CD x 轴3ADC ∴∠=∠3ADB ∴∠=∠5BE BD ∴==(等角对等边)故答案为:5.【考点】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2),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若78A ∠=︒,48C '∠=︒则B ∠的度数为( )A .48︒B .54︒C .74︒D .78︒2.如图,ABC 中36A ∠=︒,AB=AC , BD 平分ABC ∠, DE B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个A .4个B .5个C .6个D .7个3.如图,在ABC 中,AB=AC ,∠A=36°,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交AB 于点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DB 平分CDE ∠ B .DE 平分ADB ∠C .AD BD BC == D .BD 平分ABC ∠ 4.已知ABC 中6BC 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BC 于点M 、N ,若2MN =,则AMN 的周长是( )A .4B .6C .4或8D .6或105.如图AB AC BD CD ==,,若70B ∠=︒,则DAC ∠=( )A .15︒B .20︒C .25︒D .30︒6.若点A 和点B ()2,3-关于y 轴对称,则点A 与点B 的距离为( )A .4B .5C .6D .107.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0︒,则它的底角为( ) A .35︒ B .55︒ C .55︒或35︒ D .70︒或35︒ 8.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个①三角形的高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①多边形的内角和必小于它的外角和; ①周长和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①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①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①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9.在ABC 中,AB=AC ,=60B ∠︒则A ∠的度数是 .10.在ABC 中,AB=AC ,DE 垂直平分AB ,若10cm 6cm AB AC BC ===,,则BCE 的周长是 .11.如图,在ABC 中90ACB ∠=︒与30B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则ACD 是 三角形.12.如图ABC 中,AB AC DE AB D =⊥,,是AB 的中点,DE 交AC 于E 点,连接10BE BC =,,BEC 的周长是21,那么AB 的长是 .13.如图,ABC 中70C ∠=︒,AC 边上有一点D ,使得A ABD ∠=∠,将ABC 沿BD 翻折得A BD ',此时∥A D BC ',则ABC ∠= 度.14.点()1,5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的坐标是 .15.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则1∠= .16.如图,Rt ABC △中,906810ACB AC BC AB BD ∠=︒===,,,,平分①ABC ,如果点M ,N 分别为BD BC ,上的动点,那么CM MN +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17.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延长BC 至E ,使CE CD =,连接DE .求证:DB DE =.18.如图,在所给网格图(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画出格点ABC (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l 对称的111A B C △;(2)在直线l 上画出点P ,使得PB PC +最短;19.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和12两部分,请你画出示意图,并结合图形,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2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144235A B C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作ABC 的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 A 、B 、C 对应点坐标分别为A B C '''、、.(2)分别写出A B C '''的坐标:A ' ;B ' ;C ' ;(3)求ABC 的面积.21.如图,BA AF ⊥于点A ,ED DC ⊥于点D ,点E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 DC =,BE=CF .(1)求证:AF DE =;(2)若OP 平分EOF ∠,求证:OP 垂直平分EF .22.在ABC 中,AB 边的垂直平分线1l 交BC 于D ,AC 边的垂直平分线2l 交BC 于E ,1l 与2l 相交于点O .ADE 的周长为12cm =110BAC ∠︒(1)求BC 的长和DAE ∠的度数;(2)分别连接OA 、OB 、OC ,若OBC △的周长为29cm ,求OA 的长.23.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M ,交AC 于N(1)若70ABC ∠=︒,求MNA ∠的度数.(2)连接NB ,若8AB cm BC =,的长6cm ,求NBC 的周长.24.如图,在等腰ABC 中CA CB =,点D 是AB 边上一点,连接DC ,且DA DC =.(1)如图1,CH AB ⊥若78ACB ∠=︒,求HCD ∠的度数.(2)如图2,若点E 在BC 边上且DE DB =,连接AE .点M 为线段CE 的中点,过M 点作MN DE ∥交AB 于点N ,求证:CD BN DN =+.第 1 页 共 7 页 参考答案: 1.B2.B3.A4.D5.B6.A7.C8.C9.60度10.16cm11.等边12.1113.82.514.()1,5--15.65︒16.4.819.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为9或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为6或820. (2)()()()144235-,,-,,-,(3)7222.(1)12cm BC = 40︒(2)8.5cm OA =23.(1)50︒(2)14cm24.(1)1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如图,△ABC中,AB=AE,且AD⊥BC,EF垂直平分AC,交AC于点F,交BC于点E,若△ABC周长为16,AC =6,则DC为()A.5B.8C.9D.103.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高,∠B=60°,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4.如图,在△ABC中,AB=AC,CD平分∠ACB,交AB于点D,若∠BAC=100°,则∠ADC的度数为()A.60°B.50°C.65°D.70°5.下列命题中:①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③若△ABC与△A′B′C′成轴对称,则△ABC一定与△A′B′C′全等;④有一个角是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⑤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6.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x、y满足|x2﹣9|+(y﹣4)2=0,则三角形周长为()A.10B.11C.12D.10或11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中线AD=6,E是AD上的一个动点,F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在点E,F运动的过程中,EB+EF的最小值是()A.6B.4C.3D.28.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如果点C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且△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A.1B.2C.3D.49.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是钝角.点D在底边BC上,连接AD,恰好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数是()A.30°B.36°C.45°D.60°10.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x,y的值恰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则m的值为()A.4B.1.5或2C.2D.4或2二.填空题(共8小题)11.等边三角形的两条中线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度.12.已知点P(1﹣a,3+2a)关于x轴的对称点落在第三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2°,则顶角为.1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CA=CB,∠C=4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的度数为度.15.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若AB=6,AC=9,则△ABD的周长是.16.如图,∠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M,且过点M的直线DE∥BC,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若AB =12,AC=10,则△ADE的周长为.17.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秒.18.如图,在△ABC中,AB=AC,BC=4,△ABC的面积为20,AB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M+DM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19.△ABC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1)分别写出点A,C的坐标:A的坐标:,C的坐标:;(2)请在这个坐标系内画出与△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3)求△A1B1C1的面积.2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cm,8cm.设第三条边长为x cm.(1)求x的取值范围.(2)若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1.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D为中线,AD=AE.(1)求∠EDC的度数;(2)若AD=2,求△AED的面积.22.如图,DC平分∠ACE,且AB∥CD,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2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以AD为边作等腰三角形ADE,使AD=AE,∠DAE=80°,DE交AC于点F,∠BAD=15°.(Ⅰ)求∠CAE的度数;(Ⅱ)求∠FDC的度数.24.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的一点,过点D作DE⊥BC于点E,延长ED和CA,交于点F.(1)求证:△ADF是等腰三角形;(2)若∠F=30°,BD=4,EC=6,求AC的长.25.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BD=BE,CD的垂直平分线MF交AC 于F,交BC于M.(1)求∠BDE的度数;(2)证明△ADF是等边三角形;(3)若MF的长为2,求AB的边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B.2.A.3.:D.4.A.5.B.6.D.7.A.8.C.9.B.10.C.二.填空题(共8小题)11.60.12.a>1.13.48°或132°.14.250.15.15.16.22.17.4.18.10.三.解答题(共7小题)19.解:(1)A(0,3),C(﹣2,1);(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B1(﹣4,﹣4);故答案为:(﹣4,﹣4);(3)△A1B1C1的面积=.20.解:(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8﹣4<x<8+4即4<x<12;(2)∵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4cm,8cm,且4<x<12∴等腰三角形第三边只能是8cm∴等腰三角形周长为4+8+8=20cm.21.(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BC∵AD为中线∴AD⊥CD∵AD=AE∴∴∠CDE=∠ADC﹣∠ADE=15°;(2)解:过D作DH⊥AC于H∴∠AHD=90°∵∠CAD=30°∴∵AD=AE=2∴.22.证明:∵AB∥CD∴∠A=∠ACD,∠B=∠DCE.∵DC平分∠ACE∴∠ACD=∠DCE∴∠B=∠A∴AC=BC∴△ABC为等腰三角形.23.解:(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AE=60°∵∠BAD=15°∴∠DAC=60°﹣15°=45°∵∠DAE=80°∴∠CAE=80°﹣45°=35°;(Ⅱ)∵∠DAE=80°,AD=AE∴∠ADE=(180°﹣80°)=50°∠ADC=∠BAD+∠B=15°+60°=75°又∵∠ADE=50°∴∠FDC=∠ADC﹣∠ADE=75°﹣50°=25°.24.(1)证明:∵AB=AC∴∠B=∠C∵FE⊥BC∴∠F+∠C=90°,∠B+∠BDE=90°∴∠F=∠BDE∵∠BDE=∠FDA∴∠F=∠FDA∴AF=AD∴△ADF是等腰三角形;(2)解:∵DE⊥BC∴∠DEB=90°∵∠F=30°∴∠BDE=30°∵BD=4∴∵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BE+EC=825.(1)解:在△ABC中,AB=AC,∠BAC=120°∴∠B=∠C=×(180°﹣∠BAC)=30°在△BDE中,BD=BE∴∠BDE=∠BED=×(180°﹣∠B)=75°;(2)证明:∵CD的垂直平分线MF交AC于F,交BC于M ∴DF=CF,∠FMC=90°∴∠FDC=∠C=30°∴∠AFD=∠FDC+∠C=60°在△ABC中,AB=AC,∠BAC=120°,AD是BC边上的中线∴∠BAD=∠CAD=∠BAC=60°∴∠CAD=∠AFD=60°∴△ADF是等边三角形;(3)在Rt△FMC中,∠C=30°,MF=2∴CF=2MF=4∴DF=CF=4由(2)可知:△ADF是等边三角形∴AF=DF=4∴AB=AC=AF+CF=4+4=8.。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共8题)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角D.线段2.点M(2,−3)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2,3)B.(2,3)C.(−3,2)D.(−2,−3)3.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A.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中线的交点4.如图,在△ABC中,AB=AC,∠A=38∘,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点,则∠DBC的度数是( )A.33∘B.38∘C.43∘D.48∘5.如图,△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 )A.12B.8C.6D.9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点A,点C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若∠1=60∘则∠2的度数为( )A.75∘B.105∘C.135∘D.155∘7.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两点,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若∠EMB=75∘,则∠PNM等于( )A.15∘B.25∘C.30∘D.45∘8.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C=6,BC=8则△ACD的周长是( )A.10B.12C.14D.16二、填空题(共5题)9.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cm,5cm,则第三边长为cm.10.在△ABC中∠A=10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11.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在△ABC中,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于点D,连接AD,∠B=40∘,∠C=36∘则∠DAC的度数是.13.如图,已知∠AOB=60∘,点P在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三、解答题(共6题)14.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 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ʹCʹ.(2) △ABC的面积为.(3)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以AC为一边作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则可作出个三角形与△ABC 全等.15.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1) 求证:BC=AD;(2) 求证:△OAB是等腰三角形.16.已知:如图∠ACB=90∘,AC=BC,D是边BC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D,延长BC至点E,使得CE=CD,过点E作EG⊥AD于点G,交AB于点F.(1) 若∠CAD=20∘,求∠AFE的大小.(2) 若∠CAD=α,过点F作FH⊥BC于点H,试写出线段BH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7.如图,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C上一点,DE∥BC交AB于E,延长CB至F,使BF=AD连接DF交BE于G.(1)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2) 求证:BG=EG.18.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E=CFAD+EC=AB.(1)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 当∠A=40∘时,求∠DEF的度数;(3) △DEF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19.如图,已知△ABC,∠BAC=90∘.(1) 尺规作图: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 若∠C=30∘求证:DC=DB.参考答案1. B2. D3. A4. A5. D6. B7. C8. C9. 510. 4011. 12<m <112. 34∘13. 314. (1) 略(2) 3(3) 215. (1) ∵ AC ⊥BC ,BD ⊥AD∴ ∠ADB =∠ACB =90∘在 Rt △ABC 和 Rt △BAD 中∵ {AB =AB,AC =BD,∴ Rt △ABC ≌Rt △BAD (HL )∴ BC =AD .(2) ∵ Rt △ABC ≌Rt △BAD∴ ∠CAB =∠DBA∴ OA =OB∴ △OAB 是等腰三角形.16. (1) 在Rt△ACD中∠ADC=90∘−∠CAD=70∘∵CA=CB,∠ACB=90∘∴∠B=45∘∵∠ADC=∠B+∠DAB∴∠DAB=25∘∵AD⊥EF∴∠AGF=90∘∴∠AFE=90∘−25∘=65∘.(2) 结论:DE=2BH.理由:∵EC=DC,AC⊥DE∴AE=AD∴∠CAE=∠CAD=α∵∠DEG+∠ADC=90∘,∠CAD+∠ADC=90∘∴∠DEG=∠CAD=α∵∠AFE=∠DEF+∠B=α+45∘,∠EAF=∠AEC+∠CAB=α+45∘∴∠EFA=∠EAF∴AE=EF=AD∵∠ACD=∠EHF,∠CAD=∠FEH,AD=EF∴△ACD≌△EHF(AAS)∴CD=FH∵△F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H=BH∴ED=2CD=2B=FH=2BH.17. (1) △AD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ACB=60∘.∵DE∥BC∴∠AED=∠ABC=60∘,∠ADE=∠C=60∘.∴∠A=∠AED=∠ADE.∴△ADE是等边三角形.(2) ∵△ADE是等边三角形∴AD=DE=BF.∵BF=AD∴BF=DE.∵DE∥BC∴∠EDG=∠F,∠DEG=∠FBG.在△DEG和△GFB中∴△DEG≌△GFB.∴BG=EG.18. (1) ∵AD+EC=AB=AD+DB∴EC=DB .又AB=AC∴∠B=∠C .又BE=CF∴△BED≌△ECF .∴DE=EF .∴△DEF是等腰三角形.(2) ∵∠A=40∘∴∠B=∠C=70∘ .由(1)知∠BDE=∠FEC .∴∠DEF=∠B=70∘ .(3) 若△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DEF=90∘ . ∴∠DEB+∠BDE=90∘ .∴∠B=∠C=90∘ .∴△DEF不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9. (1) 射线BD即为所求.(2) ∵∠A=90∘,∠C=30∘∴∠ABC=90∘−30∘=60∘∵BD平分∠ABC∠ABC=30∘∴∠CBD=12∴∠C=∠CBD=30∘∴DC=D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测试(含答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三章轴对称练习令狐采学一、选择题1.下列由数字组成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④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A.1 B.2 C.3 D.43.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18 cm,BC=8 cm,若△ABC与△A′B′C′全等,则△A′B′C′的腰长等于( ).A.8 cmB.2 cm或8 cmC.5 cmD.8 cm或5 cm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42°,则它的底角为( ).A.42° B.69°C.69°或84° D.42°或69°5.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③A、B不轴对称;④A、B之间的距离为4.A.1个 B.2个C.3个 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9.观察规律并填空:10.点E(a,-5)与点F(-2,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11.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AB=5 cm,则DC的长为__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12.如图,在Rt△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BD=10,则CD=__________. 13.如图,∠BAC=110°,若MP和NQ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的度数是__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则∠C=__________.(第13题图) (第14题图)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16.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8 m,∠A=30°,则DE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两条中线BD、CE交于O点,求证:OB=OC. 19.(本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ABC中,AH⊥BC 于H,∠C=35°,且AB+BH=HC,求∠B的度数.20.(本题满分10分)如图,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D点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过D作DG∥AC交BC于G).21.(本题满分12分)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与BC相交于点P,BE与CD相交于点Q,连接PQ.求证:△PCQ为等边三角形.参考答案1.A点拨:数字图案一般是沿中间竖直线或水平线折叠,看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只有A选项是轴对称图形.2.B点拨: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其中④对应点还可能在对称轴上.3.D点拨:因为BC是腰是底不确定,因而有两种可能,当BC是底时,△ABC的腰长是5 cm,当BC是腰时,腰长就是8 cm,且均能构成三角形,因为△A′B′C′与△ABC全等,所以△A′B′C′的腰长也有两种相同的情况:8cm或5 cm. 4.D点拨:在等腰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在未指明为顶角还是底角时,一定要分类讨论.①42°的角为等腰三角形底角;②42°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则底角为(180°-42°)÷2=69°.所以底角存在两种情况,∴42°或69°.5.B点拨:①③不正确,②④正确.6.D点拨:DE垂直平分AB,∠B=30°,所以AD平分∠CAB,由角平分线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A、B、C都正确,且AC≠AD=BD,故D错误.7.C点拨:经过三次轴对称折叠,再剪切,得到的图案是C图(也可将各选项图案按原步骤折叠复原).8.B点拨:本题中的台球经过多次反射,每一次的反射就是一次轴对称变换,直到最后落入球袋,可用轴对称作图(如图),该球最后将落入2号袋.9.点拨:观察可知本题图案是两个数字相同,且轴对称,由排列可知是相同的偶数数字构成的,故此题答案为6组成的轴对称图形.10.2 -5点拨:点E、F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11.2.5 cm点拨:△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CA,AD⊥BC,所以点D平分BC.2.5 cm.==DC 所以12.5点拨:∠C =90°,∠A =30°, 则∠ABC =60°,BD 是∠ABC 的平分线,5.==CD ,所以30°=D CB 则∠ 13.40°点拨:因为MP 、NQ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所以PA =PB ,QA =QC ,∠PAB =∠B ,∠QAC =∠C ,∠PAB +∠QAC =∠C +∠B =180°-110°=70°,所以∠PAQ 的度数是40°.14.25°点拨:设∠C =x ,那么∠ADB =∠B =2x , 因为∠ADB +∠B +∠BAD =180°,代入解得x =25°.15.60°或120°点拨:有两种可能,如下图(1)和图(2),AB =AC ,CD 为一腰上的高,过A 点作底边BC 的垂线,图(1)中,∠BAC =60°,图(2)中,∠BAC =120°. 16.2 m 点拨: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2 m.===DE 半,可知 17.证明:∵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中线,∴.=CD ,=BE又∵AB =AC ,∴BE =CD .中,CBD 和△BCE 在△ ∴△BCE ≌△CBD (SAS).∴∠ECB =∠DBC .∴OB =OC . .1C 1B 1A 如图所示的△(1)解:.18 .2C 2B 2A 如图所示的△(2) 19. 解:如图,在CH 上截取DH=BH ,连接AD ,∵AH ⊥BC ,∴AH 垂直平分BD.∴AB=AD.∴∠B=∠ADB.∵AB+BH=HC,∴AD+DH=HC=DH+CD.∴AD=CD.∴∠C=∠DAC=35°.∴∠B=∠ADB=∠C+∠DAC=70°.20. 证明:如图,过D作DG∥AC交BC于G,则∠GDF=∠E,∠DGB=∠ACB,在△DFG和△EFC中,∴△DFG≌△EFC(ASA).∴CE=GD,∵BD=CE.∴BD=GD.∴∠B=∠DGB.∴∠B=∠ACB.∴△ABC为等腰三角形.21. 证明:如图,∵△ABC和△CDE为等边三角形,∴AC=BC,CE=CD,∠ACB=∠ECD=60°.∴∠ACB+∠3=∠ECD+∠3,即∠ACD=∠BCE.又∵C在线段AE上,∴∠3=60°.在△ACD和△BCE中,∴△ACD≌△BCE.∴∠1=∠2.在△APC和△BQC中,∴△APC≌△BQC.∴CP=CQ.∴△PCQ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13章 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13章 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十三章 轴对称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2·辽宁盘锦双台子区期末)下列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2.(2022·福建福州鼓楼区期中改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2,m)与点(n,3)关于x 轴对称,则(m+n)2 023的值为( )A.0B.-1C.1D.32 0233.如图是3×3的正方形网格,其中已有2个小方格被涂成了黑色.现在要从编号为①—④的小方格中选出1个也涂成黑色,使黑色部分依然是轴对称图形,不能选择的是( )A.①B.②C.③D.④4.(2022·四川遂宁期末)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7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 ) A.35° B.70° C.110° D.55°5.(2022·河南周口期末)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玩抢凳子游戏,在与A,B,C三名同学距离相等的位置放一个凳子,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如果将A,B,C三名同学所在位置看作△ABC的三个顶点,那么凳子应该放在△ABC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处B.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C.三边上高的交点处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6.(2022·山东菏泽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CAD=20°,则∠ABE的度数为( ) A.20° B.35° C.40° D.70°(第6题) (第7题)7.如图,直线a,b相交形成的夹角中,锐角为52°,交点为O,点A在直线a上,直线b 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B有( )A.4个B.3个C.2个D.1个8.(2022·广东广州天河区期末)在△ABC中,AB=AC,∠A=36°,若按如图所示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出线段B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D=BDB.∠BDC=72°C.S△ABD∶S△BCD=BC∶ACD.△BCD的周长=AB+BC9.(2022·山东烟台期末)如图,∠AOB=60°,点P在射线OA上,OP=22,点M,N在射线OB上(点M在点N的左侧),且PM=PN.若MN=4,则OM的长为( ) A.7 B.8 C.9 D.11(第9题) (第10题) 10.(2022·辽宁大连期末)如图,∠ABC=30°,点D是∠ABC内部的一点,连接BD.若BD=1m,点E,F分别是边BA,BC上的动点,则△D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0.5mB.1mC.1.5mD.2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新风向开放性试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结构体现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黑体的汉字“王”“中”“田”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汉字: .12.(2022·安徽合肥庐阳区期末改编)如图,在Rt△ABC中,∠C=90°,∠A=3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若CE=3,则AE= .(第12题) (第13题)13.如图,在△ABC中,AB=AD=DC,若∠BAD=24°,则∠C的度数为 .14.新风向新定义试题(2021·江苏苏州期末)定义: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与其顶角的度数的比值k(k>1)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优美比.若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36°,则它的优美比为 .15.(2022·河南济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如图所示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的坐标是(a,b),则经过第2 023次变换后,点A所对应的坐标是 .16.(2021·北京西城区期末)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于点D,DE⊥AC于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52分)17.(6分)(2022·湖北十堰期末节选)如图,△ABC的顶点A,B,C都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利用网格线按下列要求画图.(1)画出△A1B1C1,使它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2)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点P到点A,B的距离之和最短.(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8.(8分)(2022·湖北十堰郧阳区期中改编)某市发生地震后,为了抢救伤员,一架救援直升机从该市A地起飞,运送一批地震伤员沿正北方向到机场N,如图.上午8时,直升机从A地出发,以200 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飞行,9时到达B地,此时,机场的导航站传来信息:在C处有一座高山,因受天气影响,高山周围80 km内能见度低,飞行时会遇到危险.经测量得∠NAC=15°,∠NBC=30°.问该直升机继续向机场N飞行是否有危险,请说明理由.19.(8分)新风向开放性试题(2022·江苏南京鼓楼区期中)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在△ABC中, .求证: .证明:20.(8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外侧作直线AP,点C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AD,BD,其中BD交直线AP于点E.(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PAC=15°,求∠AEB的度数;21.(10分)新风向探究性试题(2022·河北石家庄裕华区期末)【问题】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BD=BA.EF垂直平分AC,交AC 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AD,AF.若∠B=30°,∠BAF=90°,求∠DAC的度数.【探究】如果把【问题】中的条件“∠B=30°”去掉,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AC的度数会变吗?请说明理由.22.(12分)如图,在△ABC中,AB=BC=AC=12 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 cm/s,点N的速度为2 cm/s.当点N 第一次到达点B时,M,N同时停止运动.(1)当点M,N运动几秒时,M,N两点重合?(2)当点M,N运动几秒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果能,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第十三章 轴对称选择填空题答案速查12345678910D B D A B B A C C B11.甲,本(答案不唯一)12.613.39°14.215.(-a,b)16.181.D高分锦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能否找到这样一条直线,使这个图形沿这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2.B ∵点(2,m)与点(n,3)关于x轴对称,∴m=-3,n=2,∴(m+n)2 023=(2-3)2 023=-1.3.D 图示速解如图,将编号为④的小方格涂成黑色,黑色部分不是轴对称图形.4.A 由题意可得,与等腰三角形的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等于110°.∵三角形的内×(180°-110°)=35°.角和为180°,∴底角不可能等于110°,∴底角度数为125.B ∵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凳子应放在△ABC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6.B ∵AD是△ABC的中线,AB=AC,∠CAD=20°,【关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CAB=2∠CAD=40°,∴∠ABC=1×(180°-40°)=70°.∵BE是△ABC的角平分线,2∴∠ABE=1∠ABC=35°.2一题多解∵AD是△ABC的中线,AB=AC,∠CAD=20°,∴AD⊥BC,∴∠C=90°-20°=70°,∴∠ABC=∠C=70°.又BE是△ABC的角平分线,∴∠ABE=1∠ABC=35°.27.A 图示速解如图,要使△OAB为等腰三角形,应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的交点为B1;②当OA=AB时,以点A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交于点B2;③当OA=OB时,以点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交于点B3,B4.故选A.8.C ∵AB=AC,∠A=36°,∴∠ABC=∠C=72°.由作图痕迹可知BD平分∠ABC∴∠DBC=∠ABD=∠A=36°,【关键】由尺规作图可以得出BD平分∠ABC∴AD=BD,∠BDC=72°.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可知∠C=∠BDC,∴BD=BC,∴AD=BC.∵S△ABD∶S△BCD=AD∶CD,∴S△ABD∶S△BCD=BC∶CD.【关键】两三角形同高不同底故C选项符合题意.∵BD=AD,△BCD的周长=BC+CD+BD,∴△BCD的周长=BC+CD+AD=BC+AC=AB+BC.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7.C 如图,过点P作PC⊥OB于点C,∵∠AOB=60°,∴∠OPC=90°-∠AOB=30°.∵OP=22,∴OC=1OP=11.∵2MN=2,∴OM=OC-MC=11-2=9.PM=PN,MN=4,∴MC=1210.B (转化思想)如图,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G,作点D关于BC的对称点H,连接GH交AB于点E,交BC于点F,此时△DEF的周长有最小值,连接GB,BH.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E=ED,DF=FH,由轴对称的性质得BG=BD,BD=BH,∴ED+DF+EF=GE+EF+FH=GH,此时△DEF的周长最小值为GH.∵∠GBA=∠ABD,∠DBC=∠CBH,BD=m,∴∠GBH=2∠ABC=2×30°=60°,∴△GBH是等边三角形,∴GH=BG=BD=m,∴△D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m.【关键】发现△GBH是等边三角形11.甲,本(答案不唯一,只要是轴对称图形即可)12.6 ∵∠C=90°,∠A=30°,∴∠CBA=6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E=AE,∴∠ABE=∠A=30°,∴∠CBE=60°-30°=30°.∵∠C=90°,CE=3,∴BE=2CE=2×3=6,∴AE=6.13.39° ∵AB=AD,∠BAD=24°,∴∠B=∠ADB=1×(180°-24°)=78°.2又AD=DC ,∴∠C=∠CAD=12∠ADB=12×78°=39°.14.2 (分类讨论思想)当∠A 为顶角时,则底角∠B=∠C=72°,此时,优美比=72°36°=2;当∠A 为底角时,则顶角为108°,此时,优美比=36°108°=13(不合题意,舍去).15.(-a ,b ) 第1次变换后,点A 在第四象限;第2次变换后,点A 在第三象限;第3次变换后,点A 在第二象限;第4次变换后,点A 在第一象限,回到原始位置,…,以此类推,每4次变换为一组循环.因为2 023÷4=505……3,所以第2 023次变换后,点A 在第二象限,坐标为(-a ,b ).16.18 ∵△ABC 是等边三角形,∴∠C=∠BAC=60°.∵AD ⊥BC ,∴BD=CD ,∠DAC=12∠BAC=30°.∵AD=12,∴DE=12AD=6.∵DE ⊥AC ,∴∠EDC=90°-∠C=90°-60°=30°,∴EC=12DC ,∴BC=4EC.∵S △EDC =12ED ·EC=12×6×EC=3EC ,S △ABC =12AD×BC=12×12×BC=6BC=24EC ,∴S △EDCS △ABC =3EC24EC =18.17.【参考答案】(1)如图,△A 1B 1C 1即为所求作.(3分)(2)如图,点P 即为所求作.(6分)18.【参考答案】该直升机继续向机场N 飞行无危险.(1分)理由:如图,过点C 作CD ⊥AN 于点D ,∵∠NAC=15°, ∠NBC=30°,∴∠ACB=15°,CD=12BC ,∴∠ACB=∠NAC ,∴BC=AB.(5分)由题意可得,AB=200 km,∴BC=200 km,∴CD=100 km.∵100>80,∴该直升机继续向机场N飞行无危险.(8分)19.【参考答案】已知:如图,在△ABC中,∠B=∠C.(2分)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4分)证明:如图,过点A作AD⊥BC,垂足为点D.∵AD⊥BC,∴∠ADB=∠ADC=90°.在△ABD和△ACD中,∠B=∠C,∠ADB=∠ADC,AD=AD,∴△ABD≌△ACD(AAS),∴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8分)20.【参考答案】(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3分) (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C=AB ,∠BAC=60°.由对称可知AD=AC ,∠PAD=∠PAC=15°,∴∠BAD=90°,AB=AD ,∴∠ABD=∠D=45°,∴∠AEB=∠D+∠PAD=60°.(8分)21.思路导图【参考答案】【问题】∵AB=BD ,∠B=30°,∴∠BAD=∠ADB=180°―30°2=75°.∵∠BAF=90°,∴∠AFB=90°-30°=60°.∵EF 垂直平分AC ,∴∠CAF=∠C.∵∠AFB=∠C+∠CAF=2∠C ,∴∠C=∠CAF=12∠AFB=30°,∴∠CAD=∠ADB-∠C=75°-30°=45°.(5分)【探究】不变.(6分)理由:∵AB=BD ,∴∠BAD=∠ADB=180°―∠B 2=90°-12∠B.∵∠BAF=90°,∴∠AFB=90°-∠B.∵EF 垂直平分AC ,∴∠CAF=∠C.∵∠AFB=∠C+∠CAF=2∠C ,∴∠C=∠CAF=12∠AFB=45°-12∠B ,∴∠CAD=∠ADB-∠C=90°-12∠B-(45°-12∠B )=45°.(10分)22.【参考答案】(1)设当点M ,N 运动x s 时,M ,N 两点重合,由题意,可得x×1+12=2x ,解得x=12.故当点M ,N 运动12 s 时,M ,N 两点重合.(2分)(2)设当点M ,N 运动t s 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此时AM=t ,AN=AB-BN=12-2t ,∴t=12-2t ,解得t=4.(4分)故当点M ,N 运动4 s 时,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5分)(3)当点M ,N 在BC 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6分)若△AMN 是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AN=AM ,∴∠AMN=∠ANM ,∴∠AMC=∠ANB.∵在△ABC 中,AB=BC=AC ,∴△ACB 是等边三角形,∴∠C=∠B=60°.(8分)在△ACM 和△ABN 中,∠AMC =∠ANB ,∠C =∠B ,AC =AB ,∴△ACM ≌△ABN ,∴CM=BN.(10分)设当点M ,N 运动时间为y s 时,△AMN 是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CM=y-12,NB=36-2y ,∴y-12=36-2y ,解得y=16.故能得到以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 ,此时M ,N 运动的时间为16 s .(1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单元测试试卷A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点M (1,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1,-2)B :(-1,2)C :(1,-2)D :(2,-1) 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等腰三角形B :正方形C :圆D :线段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则斜边的长为( )A :2 ㎝B :4 ㎝C :6 ㎝D :8㎝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 :等腰三角形一边不可以是另一边的二倍6﹨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 ,一边为11cm ,则腰长为( ) A :11cm B :7.5cm C :11cm 或7.5cm D : 以上都不对7﹨如图:DE 是∆ABC 中AC 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 的周长为( )厘米A :16B :18C :26D :28第十三章 轴对称 单元测试(A )答题时间:120 满分:150分CEBDA8﹨如图:∠EAF=15°,AB=BC=CD=DE=EF ,则∠DEF 等于( )A :90°B : 75°C :70°D : 60°9﹨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 )A :75°或15°B :75°C :15°D :75°和30° 10﹨如图所示,l 是四边形ABCD 的对称轴,AD ∥BC ,现给出下列结论:①AB ∥CD ;②AB=BC ;③AB ⊥BC ;④AO=O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11﹨在数字0﹨2﹨4﹨6﹨8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30°,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__度;1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6,另一边长是3,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 14﹨等腰三角形的一内角等于50°,则其它两个内角各为 ;15﹨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 +BC=12㎝,则AB= ㎝;16﹨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 实际时刻是________;17﹨如图:点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P 点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接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P 1P 2=15, 则△PMN 的周长为 ;18﹨点E (a,-5)与点F (-2,b )关于y 轴对称,则a= ,b= ;19﹨在△ABC 是AB =5,AC =3,BC 边的中线的取值范围是 。

则顶角的度数为 ;20﹨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 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AB=8m,∠A=30°, 则DE 等于 ;lOCBDA DCBAFE CBAP2P 1P NMOBA三﹨解答题(共36分)21﹨画图题(每题6分,共12分)(1)如图:A﹨B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的同侧,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B两地,问该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确定该点(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某地有两所大学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点M,N表示大学,AO,BO 表示公路).现计划修建一座物资仓库,希望仓库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

你能确定仓库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所给的图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22.解答下列各题(共12分)A(1)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点坐标。

(6分)(2)若3230a b-+-=,求P(-a,b)关于y轴的对轴点P′的坐标。

(6分)23﹨(6分)如图:在△ABC中,∠B=90°,AB=BD,AD=CD,求∠CAD的度数。

24﹨(6分)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OB 和O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F,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说明BE=EF=FC的道理。

BADC三﹨(每题10分,共30分)25﹨如图:△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BE=DB 。

26﹨如图12,在∠ABC 内有一点P ,问:(1)能否在BA ﹨BC 边上各找到一点M ﹨N ,使△PMN 的周长最短,若能,请画图说明,若不能,说明理由.BADCEEFCBAO(2)若∠ABC=40°,在(1)问的条件下,能否求出∠MPN 的度数?若能,请求出它的数值.若不能,请说明原因.27﹨如图:E 在△ABC 的AC 边的延长线上,D 点在AB 边上,DE 交BC 于点F ,DF=EF ,BD=CE 。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五﹨解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实验与探究:(1) 由图观察易知A (0,2)关于直线l 点A'的坐标为(2,0),请在图中分别标明B (5,3) ﹨C (-2,5)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C 'DCBAFE图12 B的位置,并写出他们的坐标:B'﹨C';归纳与发现:(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不必证明);运用与拓广:(3)已知两点D(1,-3)﹨E(-1,-4),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Q,使点Q到D﹨E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29.如图1,以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EG,(1)试判断ABC△与AEG△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参考答案一、 选择1-5 ACCBC 6-10 CBDDC 二、 填空11. 0.8 12. 120 13. 15 14. 500 ,800或650,650 15. 8cm 16. 9:30 17. 15 18. a= -2, b= 5 19. 1<x<4 20. 2m 三﹨FBD(图1)21第一问:我们把靠近蓄水池的河岸记为直线L(如图).作法:(1)取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即作BO 垂直直线L 于O,再在BO 的延长线上截取OB'=OB)(2)连接AB',交直线L 于C.则点C 就是要求作的点.(即点C 就是抽水站的位置) 第二问: 【分析】 先连接MN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出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DE ,再作出∠AOB 的平分线OF ,DE 与OF 相交于P 点,则点P 即为所求。

【解答】解:如图所示:(1)连接MN ,分别以M ﹨N 为圆心,以大于1/2AB 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DE ,连接DE ,则DE 即为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2)以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OA ﹨OB 于G ﹨H ,再分别以G ﹨H 为圆心,以大于1/2GH 为半径画圆,两圆相交于F ,连接OF ,则OF 即为∠AOB 的平分线;(3)DE 与OF 相交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

22.(1)A(-3,2) B(-4,-3) C(-1,-1) 画图略A 2(-3,-2) B 2(-4, 3) C 2(-1, 1)(2)p ’(3,32)23. 22.5024.1)O 点垂直BC 画一条辅助线,垂足为P 2)连接OE ,OF ,这两条辅助线3)有条定理:任意一条线段的中垂线,它上面的任意一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以上是准备工作。

4)根据第3)点,那么我们可以得知,BE=OE5)在三角形BEO中,根据第4)点,很容易就可以证明∠OBE=∠BOE=30°(因为BO是角平分线)6)根据第1)点,我们的OP是垂直于BC的,那么△OBP实际上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且一个角为30°,那么很容易就可以知道∠BOP=60°7)由5)和6),可以得知∠EOP=30°,且同理∠FOP=30°,两角一加,∠EOF=60°8)在三角形EOP中,由7)可以知道∠OEP=60°,同理∠OFP=60°。

9)在三角形OEF中,不就得到三个角都是60°了嘛。

所以三角形OEF是个等边三角形。

这样就简单了。

10)BE=OE(第3点),OE=EF,所以BE=EF,同理CF=EF。

结论:BE=EF=FC25.解:∵△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AD为BC边上的中线,∴AE=AD,D为∠BAC的角平分线,即∠CAD=∠BAD=30°,∴∠BAE=∠BAD=30°,在△ABE和△ABD中,{AE=AD∠BAE=∠BADAB=AB,∴△ABE≌△ABD(SAS),∴BE=BD.26. ②能100027. 提示:过点D作DG∥AE交BC于G。

五﹨28. ①B’(3,5) C’(5,-2)②P’(b,a)③Q(-2,-2)29.(1)提示:分别作ABC△的AC﹨AG边上的高BM,EN。

通过全等△与AEG证BM=EN,根据等底等高证得面积相等。

(2)a+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