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长征》有感

合集下载

红军不怕远征难——观《长征》纪录片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观《长征》纪录片有感

作文之光
☆程淑雯
——观《长征》纪录片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最近,我读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里尽显红军长征时的英勇无畏。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我观看了纪录片《长征》。

它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长征路上的各种艰辛。

在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红军挑战人类的极限,突破四道防线,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走过危机四伏的沼泽地……
当看到飞夺泸定桥时,红军的先头部队在仅有几根铁索的泸定桥上艰难爬行,而且一边爬一边铺板,同时躲避对岸敌人的机关枪。

脚下是波涛
红军不怕远征难
汹涌的江水,对面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这个过程是
多么危险啊!这样的困难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
中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回,但都被红军战士们一一克
扫一扫,听一听。

《长征》读后感600字

《长征》读后感600字

《长征》读后感600字长征读后感篇一窗外已是万籁俱寂,喧闹的城市在夜慕下变得格外宁静。

躺在床上的我久久难眠,脑海里不断浮现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那壮观场面,不禁思绪万干,心潮澎湃。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长征途中,天有敌人飞机轰炸,地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墙截,还有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的阻隔。

飞渡泸定桥时,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在武器薄弱的情况下,以一身义气悍然爬过铁索。

前方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身下有波涛汹涌的大渡河。

红军要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要遭受超出人类极限的痛苦,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

长征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红军战士们为了那心中永存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

正因为这永存的信念,才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作文”的精神:正因为这永存的信念,才有”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正因为这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亲情。

想想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再想想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有这坚韧不拔的毅力呢?做题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我,仿佛老鼠见了猫,不假思索,直接交出“投降书”,安详的等待老师的讲解或直接空题,完全把名著中的长征精神抛向九霄云外,结局同样很“悲惨”,我的进步空间小而又小。

在阅读《长征》后,我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长征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高山,迎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在“长征”这个在人类历史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行时,小到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大到40多岁的从国民党“中央军”跑出来的老红军,都正随时准备慷慨赴死,毫无遗憾地、光荣地赴死。

在每500米就会死一位红军的道路上,用血肉为理想架起桥梁。

当国民党军队看见红军纯粹硬碰硬的进攻时,他们惊讶一帮“土匪”怎么会这样死得从容不迫,惊讶这些一只脚跨在阳间、一只脚跨在阴间的战士是怎样拥有了这钢铁般的意志。

观看长征纪录片有感

观看长征纪录片有感

观看长征纪录片有感观看长征纪录片有感(一) 我观看了《长征》这部影片,从中身受启发和教育。

影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大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局出发,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但蒋介石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及其主力,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内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回顾这段坎坷、艰辛的革命史,长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让红军长征由弱变强,以少胜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在今天更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风标。

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后,我将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挫败气馁,攻克难关。

让自己在风风雨雨的征途上,经受磨难,历练品格,学会成长。

最后,在长征8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将向先烈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愿长征精神永远伴随着我的成长,愿长征的祝福永远回荡中华的上空。

观看长征纪录片有感(二) 看完红军《长征》纪录片,感觉80年并不遥远,红军在长征中巨大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会让我们热血沸腾。

长征路上的老红军见惯了沧海桑田的变换,饱尝了风霜雨雪的洗礼。

留下了可敬可贵的长征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重新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

甚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读《长征》有感200字

读《长征》有感200字

读《长征》有感200字读《长征》有感【第1篇】最近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长征》。

看完之后,我被红军那种不肯放弃任何希望的精神颇深折服了。

这本书讲了红军为了不被国民党“围剿”,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的根据地,进行艰苦的长征。

因为红军们坚韧不拔,所以他们打赢了380多次战斗,占领了700多座大城。

但是,他们也牺牲了430多个十多个职位在营长之上的干部,几乎牺牲的每个人的年龄平均年龄都不到三十岁。

同时,红军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所,经过了14个省,翻过了18座直入云霄的大山,跨过了二24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走过了无数的菜地雪山地和雪山,该团并打败了国民党的数百个团。

长征的行程表约两万五千里,大约走了两年。

这本书让我非常自豪。

红军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居然还能活下来!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到了现在?是“打土豪,分田地,让全家幸福”的信念让他们活到了现在。

所以,我们只要不放弃任何相信,就能转危为安,渡过难关!【第2篇】篇文章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色经典系列的一本书《长征》。

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阻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晋察冀。

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敌军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

他们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众志成诚征服了一切困难而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读故事时,我发现故事变得当更有趣了。

《长征》为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一)许鸭琼当我拿到《长征》这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来阅读,因为我对它充满了好奇。

后来,通过学习《长征》我感受很深,长征是多么简单的两个字,但是它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艰难历程。

在长征这段纪实文字中,我深深被红军们不怕牺牲、不怕困苦、不畏艰难、勇于奋进,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着。

与那个年代相比,别提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懂得珍惜。

在家里,我们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爸爸妈妈这样疼爱我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在社会上,我们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

与当年和我们同龄的小红军比起来,我们简直太幸福了。

然而,就是这种安逸的生活,让我们把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璀璨的物质文化精神给抛之脑后。

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记得《长征》中写到,在12月份的一个下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罗荣桓带领自己的一部分官兵勇渡湘江,江水冰冷刺骨,但我们的红军战士们没有退缩,也从未想过放弃。

再想想我们,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问题就怨天尤人,想要放弃,吃不了苦、受不了累。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这种精神,作为领导就应该带头去做,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就像我们企业文化中的四大精神一样,以身作则、带头实干;认准目标、永不言弃。

还有就是在飞夺泸定桥当中,当时军委要求四团在第二天必须夺取泸定桥,也就是意味着他们要在一天之内走完一百二十公里路程达到泸定桥,并且夺下泸定桥。

但是,当他们接到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不行,也没有任何人退缩,而是抓紧时间立即出发了。

并且在整个急行军过程中,没有人有任何怨言,并且在急行军过程中,政治处的同志还说"我们在跑,敌人也在跑,如果让敌人跑到前面去了,我们整个红军就危险了,我们一定要跑赢".红军在跑的过程中,不但要跑赢敌人,还要面对川军的阻拦,但是红军战士没有气馁,而是勇往直前。

读《长征》有感(15篇)

读《长征》有感(15篇)

读《长征》有感(15篇)读《长征》有感1长征是悲壮和惨痛的记忆,是血性和理想的化身。

雪山草地挑战着意志的极限,求吉战役浸透这英烈的鲜血。

因为长征,造就了绝不屈服的铁军,因为长征,造就了乐观豪迈的诗人;因为长征,造就了震撼世界的精神。

作者从走长征路,触景生情,感慨良多在魅力无穷的阿坝地区情不自禁地会想到七十年前红军艰苦卓绝的经历,告诫后人在歌舞开平的太平盛世中,不要忘记历史,要保持清醒和睿智,要永葆长征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再创辉煌,让明天灿烂起来。

最令我震撼的是破旧的寺庙里那堵弹洞累累的墙,像逼问历史的一只只大睁着的眼。

山上隐然的一条沟壑,说那是当年拖尸体拖出来的沟。

作者当时感到脚下土地的滚烫,仿佛听到厮杀与呐喊,声浪正从山脊冲下,挟裹起雷霆风暴,直直地冲入心底。

作为读者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刀光剑影的格斗,你死我活的拼杀,让求吉战中的重要人物王友均突显了出来,让人看了不由觉得悲怆。

该书生动再现了长征的艰苦卓绝。

对长征途中牺牲的许多将领和战士,都做了大写意,给他们竖起了巍巍丰碑。

长征的胜利确实是以无数红军将士的牺牲做代价换来的。

看到那么多曾经鲜活如花般怒放的年轻生命瞬间就如烟散去彻底消弭,只留下一座座雪山白茫茫真干净,只留下一片片草地绿茵茵真茂盛,只留下一条条江河流哗哗真澎湃。

红军战士依靠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意志,血肉之躯的沉重付出为我们换来了一方乐土,我会以中国为荣,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荣,感谢长征。

读《长征》有感2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沟壑区,漫漫黄土,茫茫荒漠,一场战役在这里悄然无声的打响了。

火光冲天,战火轰鸣,战争打得异常地激烈,如果不是这场战争,相信没有人会知道这么一个偏远的地方,这里就是山城堡。

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山城堡战役。

这是红军在长征会师后的第一场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站。

这场战争当时是毛泽东直接领导,彭德怀任司令员,周恩来亲自研究部署,可以说是实现了三个方面军会师后的一场协同作战,这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争,它决定了未来两党在对抗中的走势,谁将拔得头筹,取得敌对的优势。

2023年读《长征》有感15篇

2023年读《长征》有感15篇

2023年读《长征》有感15篇读《长征》有感1今天我读了《光辉转折长征奇迹》这篇__后,令我十分震撼,我真为那些战士感到自豪,他们翻山越岭,走了二万五千里,这是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众所周知,雪山和草地,是长征路上最艰苦的路程。

一些老红军在回忆录里这样说:“谁要是在雪山顶上停下来休息,就永远下不了山了。

”可想而知,当时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可他们坚持下来了,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坚持下来了,他们是伟大的。

其中还有一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孙文莲,八岁便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护士。

1935年3月,红四军北上抗日,文莲便随同战士们一起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爬雪山的路,分外难走,文莲渐渐因体力不支,渐渐的掉了队,不知何时,她倒下了。

读到这儿,我的心猛的提到了嗓子眼儿,在心里默默地为文莲打劲儿:文莲,你不能倒下呀!快起来,革命的胜利需要你,快起来文莲,快起来呀!文莲!你要坚强啊!随着故事的进展,我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文莲倒下后不久,收容队的一个红军便发现了她,那个红军心疼地把文莲拉起来,让她拉着马尾巴向山上走。

读到这儿,我仿佛看见了小文莲背着背包和马枪,拽着马尾巴在寒风中艰难地向山上走的情景。

虽然文莲的身材很小、很瘦弱。

可她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却越来越高大。

最终,小文莲在那个红军的鼓励下,走到了山顶。

文莲终于赶上大部队了。

我悬着心也完全放下了。

读完全篇__,我对自己说:“是什么让红军走过了长征,那又是什么让文莲走出了困境?”是互助的力量,是顽强的意志,是那颗热爱祖国的心。

最重要的是文莲自身的力量。

文莲虽然是个女孩,却有着惊人的毅力!绝不向困难低头!我们都要向那些红军战士、向文莲学习。

学习他们顽强的意志,学习他们的爱国之情,让这些精神永垂不朽!读《长征》有感2小时候,我吃东西非常挑剔,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像你这么挑食,红军早饿死了。

”当时我对红军似懂非懂。

一次,我读了《长征》终于知道,,红军是具有坚强意志的部队,是新中国的功臣。

《长征》的读后感(优秀10篇)

《长征》的读后感(优秀10篇)

《长征》的读后感〔优秀10篇〕红军长征史读后感篇一陈高远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

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题记一个独特的名字,一段悲壮的历史,一个不屈的信仰,一种不屈的精神……这就是我阅读了《红军长征史》之后对于“长征〞这个概念的理解。

《红军长征史》是一本记述红军长征悲壮故事的史书,它以翔实的史料再现了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光芒历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路上,红军从瑞金出发,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艰难险阻——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终胜利会师……这是一段光芒灿烂的革命历史!这是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这是一部熔铸着爱国精神的诗篇!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感慨万千:面对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面对难以忍受的饥寒交迫,这支英勇无畏的革命队伍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是怎样的一种顽强的精神啊!掩卷沉思:“红军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呢?〞答案不难找到,那就是一种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无私奉献的胸怀,是艰苦奋斗的品格,是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信念,是为国为民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情怀,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红军长征距今80余年来,长征精神始终如天上璀璨的星星,闪耀在中国人心灵的天空,鼓励着每个中国人逆风而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80多年来,伟大的人民在党的带着下,用长征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在,国家开展蒸蒸日上,多项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GDP稳居世界第二。

在这和平又伟大的年代,我们不仅要珍惜祖辈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更要居安思危,直面开展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脚踏实地,迎难而上。

现实中,有些同学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忘记了历史,缺乏奋斗精神,碰到失意和挫折就选择放弃,遇到困难就犹豫彷徨,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和小说中而不能自拔,在各个方面都得过且过、随意而为,这样怎能成为祖国的接班人?怎能肩负建设国家的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长征》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红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气势磅礴的片头曲,将我带进了《长征》这部电视连续剧。

这部片子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征途,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一幅幅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场景,令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

大家知道,国民党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

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看了《长征》这部电视剧,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才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

《长征》让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
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