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下地理 6.1位置和范围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位置和范围审核盖章: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断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地图: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
3.教学资源:收集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相关的案例素材,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我国在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1位置和范围

第六章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2、会运用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办法分析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位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图片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二、教材教法分析【重点难点】重点:读图分析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亚洲和北美洲的对比学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具:PPT课件、配套学习资料课时:1课时三、教学过程【导入】师:展示亚洲多个国家有代表性的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引入亚洲。
学生:看图片,分析这些是什么地方老师正式的抛出这节课的主要学习的课题,就是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老师介绍本册课本要学的全部都是区域地理,从地理的角度来告诉学生,区域地理主要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并且用知识树作为载体来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从一个大的区域的角度来认识世界,认识亚洲。
老师在教授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要注重分析人地关系,做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授】老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过程和重、难点。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活动】:学生朗读“亚洲名称的由来”,了解亚洲的历史,对亚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板书】二、亚洲的位置1、半球位置【展示图片,引导观察】师:请同学在图中查阅亚洲的半球位置,请学生留意半球的分界线生:亚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板书】2、海陆位置【展示图片,引导观察】师:请同学读图,阐述亚洲的海陆位置生: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6.1第一节位置和范围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1 第一节地点和范围教案第一节地点和范围教案一、学习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地点、半球地点和海陆地点及其与其余洲的分界限等。
2.经过课件展现,认识亚洲各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别。
二、学习要点与难点:要点:使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描绘亚洲的地点,濒临的大海,相邻的大洲及分界限。
难点:学会概括出一个大洲的地理地点特色。
理解亚洲不一样地域居民生活的差别。
三、学习过程: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 下手,也就是明确地点,搞清楚范围、界限。
那么,应该怎样描绘亚洲在世界中的地点呢?师点拨描绘地区地理地点的一般方法:半球地点、海陆地点、经纬度地点[ 活动 1] :看图议论回答:1、读图 6.1 《亚洲在世界中的地点》,描绘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地点。
2、读图 6.2 《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地点3、读图 6.2 《亚洲的范围》,认识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活动 2]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你能够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议论 ]1、计算:a、跨纬度数b、跨经度数c、比较和其余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 6.4 《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读图 6.5 《亚洲地理分区》,联合图 6.5 《亚洲地形、政区》,回答下列问题: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1 /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1 第一节地点和范围教案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国土范围?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含哪些国家?学生读图剖析:看图 6.6 景观图,描绘图片中居民的生活。
[ 学致使用 ] :读图 6.3 《北美洲的地点和范围》,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地点。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地点。
3、找出北美洲四周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向,概括北美洲的海陆地点特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对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
二、讲授新知1.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在教室中的位置。
师引导提问:你在教室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你在XX同学的什么方位?在XXX同学的什么方位?你在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列?小结: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它——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复习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来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掌握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准确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际案例,用于展示和解释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地图和标记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领土范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际案例,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和范围》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区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重点:亚洲的位置。
难点:描述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白板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介绍亚洲名称的由来?接下来就开启神奇的亚洲之旅吧!
假期到了,你网购了一些关于旅游的书记和装备,但因学校放假,需要填写新的收货地址,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家庭住址吧。
生答:……省……市……区……街道
师:要送货到家,必须知道家的地址,开启亚洲之旅的钥匙是什么呢?对,就是地址。
区就是指哪个半球,街道就是经纬度位置,周围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就是海陆位置。
第一环节:机智问答
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1、经度位置
回忆东西半球以哪两条经线为划分依据?生答:西经20度,东经160度。
师问:在图中找出亚洲,看一看亚洲主体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一
个半球。
生:指图,亚洲位于地跨东西半球,主体位于东半球。
2、纬度位置
师问:会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一条纬线?
生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度纬线,也叫赤道。
师问: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观察亚洲处于哪个半球?
生答:亚洲位于南北两个半球,主要位于北半球,少部分位于南半球。
经纬度位置总结:亚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看图计算,亚洲所跨的经纬度。
经度:(180-26)+(180-170)=154(度)
纬度:81+11=91(度)
结论:亚洲东西距离最长,南北所跨纬度最广。
第二环节:更换装备
每个小组选取四至点中的一个,说明到此旅游要准备哪些装备?为什么?
选择莫托洛夫角:莫托洛夫角位于北纬81度,地处寒带,常年天寒地冻,非常的寒冷。
到莫托洛夫角要准备保暖性非常好的衣服,防止冻伤。
选择迭日涅夫角:迭日涅夫角靠近北极圈,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凉爽而短促。
冬季到迭日涅夫角要准备保暖性非常好的衣物,防止冻
伤;夏季到迭日涅夫角也要准备想薄毛衣等衣服。
选择巴巴角:巴巴角位于热带沙漠,常年高温干燥,到巴巴角旅游要准备好防晒用品和足够的饮用水。
选择罗地岛:罗地岛位于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到罗地岛旅游要准备防雨的器具和防蚊虫的药物。
师问:每一年的三月份从亚洲的南到北,途中要经过几个温度带?这期间你的装备如何更换呢?
生答:亚洲的南部处于热带,常年温度较高,出发时准备比较轻便的的服装;中部地区三月份温度还比较低,需要更换较厚的衣物;北部地区处于寒带,常年温度很低,非常寒冷,需要更换更加厚重、保暖的衣物。
总结:亚洲从纬度上看,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
今后我们可能很少描述一个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更多的是描述一个地区的纬度位置,看一个地区所处的温度带。
第三环节:化装舞会
师问:同学们到了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好友邀请你参加化装舞会,你能认出它们吗?
生:指图回答(略)
总结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邻北冰洋,南邻印度洋,西部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东南部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课堂反馈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所处的温度带。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大洋,说出他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课堂总结: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1. 半球位置:观察该大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2. 纬度位置:查找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等纬线,看看它们分别穿过该大洲的哪个部位,以何温度带为主。
3. 海陆位置:观察该大洲主体部分所在的大陆,以及濒临的海洋。
利用它所在的大陆、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