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精氨酸营养及调控研究进展
仔猪精氨酸营养

范鑫 S080554新生仔猪精氨酸营养摘要:由于母猪乳液中精氨酸浓度相对较低,因此内源合成精氨酸在哺乳仔猪维持体内精氨酸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7-21日龄哺乳仔猪肠上皮细胞利用谷氨酸和脯氨酸合成精氨酸和瓜氨酸的能力与1-3日龄相比显著下降。
因此14日龄与3日龄仔猪相比,血浆中精氨酸及其直接前提物浓度显著降低(20-41%),而血氨水平却逐渐升高(18-46%)。
向7-21日龄仔猪代乳粉中添加0.2和0.4%的精氨酸,可以显著提高血浆中精氨酸浓度(30和61%),同时减少血浆中氨水平(20和35%),而且可以促进仔猪生长(28和66%)。
这些代谢和生长数据表明乳液中精氨酸并不能够满足仔猪最大生长需要,精氨酸缺乏可能是限制仔猪生长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肠上皮细胞合成瓜氨酸和精氨酸能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线粒体中N-乙酰谷氨酸(NAG,是二氢吡咯-5-羧酸[P5C]合酶及氨甲酰磷酸合酶I[CPS-I]的激活剂)浓度下降所引起的。
4-14日龄仔猪口服N-氨甲酰谷氨酸(NCG,是NAG的类似物)可以提高血浆中精氨酸水平(68%)和体重(61%)。
因此,可以通过促进内源精氨酸的合成从而增加总精氨酸的提供量,进而提高仔猪增重。
我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仔猪氨基酸利用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的促进猪肉的生产。
精氨酸是新生哺乳动物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是所需的必须氨基酸。
它是组织蛋白中主要的氮携带者,同时也参与了许多代谢途径,包括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成、精氨酸/甘氨酸咪基转移、精氨酸-tRNA合成。
它也是肌酸、脯氨酸和谷氨酸、多胺和一氧化氮合成的前体物,精氨酸在细胞内有许多代谢和调节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的哺乳动物(包括仔猪)特别需要精氨酸以满足生长和代谢功能的需要。
精氨酸缺乏可能会受到多种营养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日粮中精氨酸含量低,肠道中瓜氨酸合成量减少,缺少精氨酸合成酶,小肠转运精氨酸的通道受阻,肠道精氨酸酶表达量过多,肾脏中利用瓜氨酸合成精氨酸能力下降。
仔猪的精氨酸研究与应用进展

仔猪体 内会合成 大 内氮储 留 , 发挥 调节 作 用 ; 制 蛋 白质更 新 , 控 促进 肌 挥 。为 了弥补乳 中低精氨 酸水平 ,
这对 于维持仔猪 精氨 酸的 肉的蛋 白质 合成 ; 改善 机体 氮平衡 ; 提升 机体 的 免疫 量 的精氨 酸来 满足 其需要 , 状 态 。近年来 研究 还发 现 ,精氨 酸 是合 成一 氧化 氮 平衡 、仔 猪健 康 以及 生长 潜力 的发挥起 着 重要 的作 ( 0) N 的唯一 底 物 。哺乳 动物 体 内许 多 细胞 , 如肠 细 用 。哺乳 仔猪 自身精 氨酸 的 内源 合成 对 于支持 其 快 胞、 动静 脉 内皮细 胞 、 巨噬 细胞 、 中性 细胞等 , 可 速 生长 和维持 体 内 的精氨 酸平 衡起 仔猪精 氨 王睁拌 , 江西农 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 学院, 江西省兽 药饲 转化 为精 氨酸 ,
料监察所 , 博士,30 9 南 昌市南京 东路 1 1 1 302 , 8 — 号。
酸体 内平衡 有重要 作用 。 7日龄 哺乳仔猪 内源合成 的 步下降 。其原 因可能是 细胞 N 乙酰 谷氨 酸合成 酶 一
以满 足机 体需要 , 别是 在饥 饿 、 特 创伤 及快 速生 长 状 不到 4 %。这些 结果表 明 , 0 仔猪 在 7 2 龄 时 , ~ 11 3 由母
态下 。因此 , 氨 酸又被认 为 是条 件性 必需 氨基 酸 。 乳 供应 的精 氨 酸及 仔猪 内源 合成 的精 氨酸难 以充 分 精 精氨酸在 自然界 中有两 种异构体存 在 : 一 D 精氨 酸 ( — 满 足仔猪 的最佳 生长需 要 , 氨酸不 足可能是 限制哺 D 精 A g 和 L 精 氨 酸 ( — r) 动物 体 内主要 以 L 精 氨 乳 仔猪获 得最佳 生长 的一个 主要 因素 。 r) 一 L Ag , 一
仔猪精氨酸营养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20 年 簿4 卷 第 {瀚 08 4 1
R v w P p r 综 e i a es・ e
逑
仔猪精 氨 酸营养及 调控 的研究 进农 业 大学动 物 医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5 2中 国科 学 院亚 热带农 业 生 态研 究 所 , 南长 沙 湖
酸 为 主要 的前 体 物质 。仔 猪 1 7日龄 以合成 精 氨酸 ~
为主 , 7日龄 后 以合成 瓜氨 酸 为主 。 源瓜 氨 酸主要 肠 在 肾脏 被转 化 为精 氨酸 。外源 精 氨酸对 内源合 成也
乙酰辅 酶 A合 成 ,在调 节仔 猪 内源精 氨 酸 / 氨酸 瓜 合 成 中可能 起 着关 键作 用 : A N G是 氨基 甲酰磷 酸合
摘
40 2 ) 1 15
要 :7 2 ~ 1日龄 哺 乳 仔 猪 精 氨 酸 不 足 的 主 要 原 因是 母 猪 乳 汁 精 氨 酸 浓 度 低 及 仔 猪 小肠 上 皮 细胞 合 成 精 氨 酸/
瓜 氨 酸 减 少 。小 肠 上 皮 细胞 线 粒 体 N一 乙酰 谷 氨 酸 水 平 下 降是 仔 猪 内源 合 成 精 氨 酸 减 少的 潜 在 机 理 。N一氨 基 甲
步 下 降 。其 原 因可 能是 细胞 N 一乙酰谷 氨 酸 合成
氨酸所 必需 。 ~ 4日龄仔 猪小 肠上 皮细 胞线粒 体 中 71
N G浓 度 比新 生 仔猪 低 。低水 平 N G导致 C S A A P —I 活性 降低 ,可 能是仔 猪 内源精 氨酸合 成 减少 的潜 在
机理【 l 1 。但是 , 猪 细胞浆 内容易 分解 N G, 仔 A 因此 不
成 酶 一I (abm y hsht snhs—I, P —I) era ol op a y t e p e a CS
精氨酸对仔猪的营养调控作用

氨酸中由于胍基的存在易与酸反应形成盐 精氨 研 究对 象反 映 哺乳动 物 中瓜 氨酸 和精 氨 酸在 各组 酸在 自 然界 中有两种异构体 即 D 一 精氨酸和 L 一 精 织 器官 之 间 的代 谢 .与 最近 报道 的精 氨 酸 和瓜 氨 氨酸 。 在动物机体 内有营养 、 代谢及免疫生理功能 酸在人体 内代谢模式相 同 由此可知 . 通过鸟氨酸 的是 L 一 精氨酸 本文就就近几年对精氨酸在仔猪 循 环后 肝脏 中的精 氨 酸将不 存 在净合 成 所 以对 营养 调控进 展作 一综 述 于哺乳动物而言精 氨酸的 内源合成 主要 通过小
2 精 氨 酸 的合 成 与分 解 代 谢
2 . 1 精氨酸的合成
肠一 肾代谢轴完成 。在成年动物机体内 . 小肠是瓜 氨酸 的合成场所 .合成的瓜氨酸释放到其他组织
中去合成精氨酸 肾脏的生化环境特别是精氨酸 酶的低活性有利于精氨酸的合成 .在 肾脏 中精氨 动物机体精氨酸主要有 3 个来源{ 1 } : 一是来 5 %精 氨 酸酶 是 源于饲 粮 .饲粮 中大 约 4 0 %的精氨 酸在 小肠 内直 酸 的合 成 部 位 是 肾 脏 的皮 质 而 8 所 以 肾脏 是 合 成精 氨 酸 的另 一 重 接被分解消化 . 其余进入机体循环( 进入其他器官 在 肾脏 的髓 质 . 在成年动 物机体 内 . 由小肠分 泌的瓜 组织 ) . 这 是 精氨 酸 的最 主要 来 源 ; 二是 来 源 于 机 要 的场所 . 体蛋 白质的周转代谢 . 当动物禁食时高达 8 0 %精 氨 酸 在 肾近 端 小 管 内 被 精 氨 酸 琥 珀 盐 移解 酶 快
精氨酸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对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分析

中国动物保健2021.08精氨酸最初在188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取命名,传统上把左旋精氨酸定义为非必要氨基酸,研究指出精氨酸是新生哺乳仔猪必需氨基酸,大部分成年哺乳动物可自身合成氨基酸,但在饥饿创伤情况下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精氨酸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在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伤口复原和激素分泌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精氨酸免疫调节剂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
1精氨酸的性质与作用精氨酸(Arg )是α-氨基酸,Arg 相对分子质量为174.2,熔点为222℃,微溶于乙醇,Arg 结构中含有胍基,Arg 在中性条件下带正电荷。
分子式为C 6H 14O 2N 4,为白色晶体,溶于水后溶液呈强碱性,加热至105℃时失去结晶水,易与酸反应生成盐,解离常数PK1(-COOH )=2.17,精氨酸在自然条件下存在D-和L-型精氨酸异构体,在动物机体内有营养及免疫生理功能的是L-精氨酸。
动物体内精氨酸来源于饲粮、机体蛋白质周转代谢与其他氨基酸的转化。
精氨酸是体内蛋白氮重要载体,哺乳动物体内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等可经精氨酸酶生成一氧化氮等活性分子,脱氨基生成一氧化氮,可参与促进皮肤组织创伤恢复,作用表现为上皮细胞与角质细胞增殖,参与基质沉积等[1]。
L-氨基酸是内生性一氧化氮唯一前体,精氨酸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可通过促进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内分泌激素介导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添加精氨酸能增强健康啮齿动物、患致死性细菌性腹膜炎动物免疫功能,精氨酸通过甘油磷酸胆碱发挥作用,增加机体内氮储留作用。
以往动物生化教科书讲述精氨酸内源合成部位为肝脏,研究发现精氨酸在肝脏含量为0.03~0.1mmol/L ,瓜氨酸在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作用下转化为精氨酸,转化成高浓度精氨酸会负反馈调节精氨酸生成,分解为鸟氨酸组织精氨酸进入机体循环。
瓜氨酸由肠吸收性上皮细胞分泌,通过鸟氨酸循环后肝脏中精氨酸不存在净合成,成年动物体内小肠是瓜氨酸合成场所[2]。
精氨酸、精氨酸生素在仔猪和母猪中的应用进展

enous arginine synthesis may provide a new ,effective strategy to augment arginine provision.AAA may help overcome the practical limitation of arginine delivery to the neonates.The application ad—
关键 词 :精氨 酸 ;精 氨 酸生素 ;仔猪 ;母 猪
The Application Advances of Arginine and Arginine Activator
Additive(AAA)in Piglets and Sow Production
Song Manman Liu Zhiguo Suo Yanli
a semi-essential amino acid that is required during per iods of the body is subjected to metabolic stress situations,maximal growth,severe stress,and injury.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immu-
精 氨 酸 (arginine,Arg)最初 由 Schlus于 1886 研究 表 明添加 0.6%的精 氨 酸对 7日龄 哺乳仔 猪
年 从植 物 羽扇 豆 苗 中分 离 提取 的 。精 氨酸 是 维 生长 和代 谢有 明显 促 进 作用 [9]。宫 内生 长迟 缓
精氨酸对仔猪的营养调节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河南大台农饲料有限公司协办精氨酸对仔猪的营养调节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毛俊舟,王淑楠,彭 众,姜茂成(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精氨酸(arginine,Arg)是一种功能性氨基酸,1886年,Schule等首次从羽扇豆幼苗提取物中分离出精氨酸,后来在哺乳动物的蛋白质中也发现了精氨酸。
仔猪早期断奶有助于提高母猪繁殖力,增加母猪的产仔数,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然而,新生仔猪处于幼龄阶段,早期断奶存在消化道功能紊乱、腹泻、饲料利用率低、生长缓慢等缺陷,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而精氨酸是哺乳仔猪的必需氨基酸[1]。
采食适量的精氨酸有利于恢复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仔猪存活率,还能够增加仔猪肝脏热休克HSP70等蛋白的含量[2]。
除此之外,精氨酸在体内合成蛋白质、NO以及促进细胞分裂、伤口复原、免疫功能和分泌激素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机体不可或缺的。
哺乳动物机体中几乎所有组织均可利用L-精氨酸合成胞浆蛋白和核蛋白[3]。
近年来,发现精氨酸可以通过NO途径参与机体的营养调控与免疫调节,故人们加大了对精氨酸的研究。
1 精氨酸的理化性质精氨酸是一种双性氨基酸,包含L-精氨酸和D-精氨酸两种形态。
生物体内常见的为L-精氨酸,是幼年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成年动物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在动物体内起营养、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是L-精氨酸。
分子式为C6H14N4O2,比旋光度+26.9 ~27.9 ,相对分子质量为170.20,是白色斜片状(二水物)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熔点244 ℃,经水重解结晶后,于105 ℃失去结晶水。
其水解呈强碱性,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溶于水(15%,21 ℃),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天然精氨酸由于胍基的存在,呈碱性,易与酸反应形成盐,由瓜氨酸通过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及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L)合成,这个过程需较大的能量,因为要将每一个分子合成精氨基需要将三磷酸腺苷(ATP)水解成一磷酸腺苷(AMP),即两个三磷酸腺苷需求量。
精氨酸对仔猪的营养调节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幼I 性 取 物 I 1 分 离f I I 精 氦 体 或 白 色 结 品 性 粉 术。熔 点 2 4 4 C,
: I ~源 合 成 ; i 址 饥 体
顷
腋 ,J . 求们 l 『 n 乳 动 物 的 r 1 顷 } l 也 发现 经 水 审 解 结 品 后 , 1 l 0 5 C火 J 精 钣酸 。 f f - 衍‘ T . 期惭 』 j J 5 彳 丁 助1 : 提 高 母 水 。 其 水 解 呈 强 碱 性 , I 『 从 j { = f 繁
瓜 镀阪 秆1
眦恢 ( 芥
, f E ,{ 址『 ; f f - f f , r - , 牢,还 f 『 够增力 n 仟
j " 热休屯 I I S [ ’ 7 0等 蛋 白 的 禽 最 1 2 } 。 成一磷酸 腺苜 ( AM } ) ,t ! l J 个 磷 酸 除 此 之 外 ,精 钣 酸 体 内 / \ | 成蛋 白质 、
’ 能维 持 f J L 体
, 蔓助 能 嗣1 分泌 激 祟 备 办而 彳 丁 着 重 要 作 性 分 了 综 合 体 合 成 的 体 ,包 括 NO、 I , I f J I f t 发育羊 I 1 促 进 发 。
I I J , 址 体 u r 成 缺 的 。 哺 乳 动 物 机 体 脯 氯 酸 、 氯 酸 、 多胺 、I i J 【 舱 。 彩
)
J J i I i
精 钣酸 / \ 成 1 仪 足 I , l 质 的 I l ・ 川体 ( 1 ) 。 此 , 仟 物 拱取 - 定 的
NO 以 肢 进 J 】 包分 裂 、伤 L 】 = 复 原 、 免 基 钏 构 件 , 还 是 l L 午多 低 分
煮
河 l 人 台 农 饲 料 有 限 公 司 协 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仔猪精氨酸营养及调控研究进展1何子双1,印遇龙2,胡元亮1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410125)E-mail:hezishuang@摘要:精氨酸是新生仔猪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
7~21日龄哺乳仔猪精氨酸不足和极限下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母猪乳汁精氨酸浓度低及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内源性合成的精氨酸/瓜氨酸减少。
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N-乙酰谷氨酸水平下降是仔猪内源性精氨酸/瓜氨酸合成减少的潜在机理。
N-氨基甲酰谷氨酸和皮质醇在调控新生仔猪内源性精氨酸/瓜氨酸合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仔猪;精氨酸;营养;调控精氨酸是幼龄哺乳动物(包括仔猪)的必需氨基酸[1]、组织蛋白中最丰富的氮载体及细胞合成肌酸、脯氨酸、谷氨酸、多胺和一氧化氮等的前体;可用于多种代谢途径,包括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甘氨酸胍基转移酶、精氨酰-tRNA合成酶等[2]。
新生仔猪生长迅速,代谢功能旺盛,对精氨酸的需求特别高,而精氨酸不足是影响仔猪快速生长的主要因素。
1.新生仔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新生仔猪是指出生后到断奶期的哺乳仔猪。
美国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指出3~5 kg仔猪的精氨酸需要量总计为1.5 g/day[3]。
虽然传统的观点认为,母猪乳汁可以提供适当的氨基酸以促进仔猪的生长,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实际上为极限下生长(Sub-maximal growth)。
人工喂养的资料表明,新生仔猪的生物学生长潜力≥400g/d(出生至21日龄),或者说要高于哺乳期生长(230g/d)的74%[4]。
哺乳仔猪极限下生长的代谢依据还不明了,有学者认为,精氨酸不足是主要因素[2]。
1.1 新生仔猪精氨酸不足新生仔猪精氨酸不足指的是其体内精氨酸供给不足,不能保持仔猪最快生长和最佳代谢功能的需要。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日粮精氨酸供给不足、肠道精氨酸/瓜氨酸合成减少、精氨酸合成酶遗传缺陷、肠道精氨酸输送障碍、肠道精氨酸酶基因过度表达、肾脏转化瓜氨酸为精氨酸的功能障碍等。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母猪乳汁精氨酸不足和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减少两个方面。
1.1.1 母猪乳汁精氨酸不足根据母猪乳汁和仔猪的氨基酸模式、乳汁精氨酸供给量与估计的仔猪需要量之间的差异证明了母猪乳汁精氨酸不足。
精氨酸/赖氨酸质量比在母猪乳汁(哺乳第7 d)和7日龄仔猪体内平均值分别为0.35和0.97,说明有一定数量的精氨酸由仔猪体内合成。
根据仔猪精氨酸摄入量和精氨酸存积和代谢量计算结果表明,母猪乳汁供给1周龄仔猪的精氨酸≤需要量的40%。
因此,体内合成的精氨酸对哺乳仔猪具有重要意义[5~7]。
对婴儿、新生小鼠的研究结果与此一致[8, 9]。
1.1.2 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减少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合成精氨酸/瓜氨酸,称为内源性精氨酸/瓜氨酸合成。
1~7日龄以精氨酸、7日龄后以瓜氨酸为主。
肠源瓜氨酸主要在肾脏被转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528006)的资助。
化为精氨酸[10]。
脯氨酸(母猪乳汁丰富的氨基酸)和谷氨酰胺/谷氨酸是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合成精氨酸/瓜氨酸的前体,而以脯氨酸为主。
同时,外源精氨酸对内源性精氨酸/瓜氨酸合成具有调节作用[11]。
值得注意的是,7日龄哺乳仔猪小肠合成的精氨酸/瓜氨酸和比新生仔猪减少了70%左右,在14~21日龄更进一步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细胞5-羧基-吡咯啉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P5CS)和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NAGS)的活性降低[2]。
3~14日龄仔猪血浆精氨酸、鸟氨酸和瓜氨酸浓度逐渐下降20%~41%。
7~14日龄血浆氨浓度比1~3日龄高18%~46%,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低16%~29%,肝脏尿素生成减少。
血浆精氨酸浓度下降和氨浓度上升是确定仔猪精氨酸不足的敏感指标,提示7~21日龄哺乳仔猪精氨酸不足。
血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降低反映了机体合成一氧化氮减少[12]。
1.1.3 精氨酸不足为仔猪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在精氨酸不足的幼龄大鼠,极限下生长和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已经被证实[13]。
而哺乳仔猪大约在8日龄表现出精氨酸不足及极限下生长。
Leibholz、Kim等报道日粮添加精氨酸促进了仔猪的生长,同时提高了血浆鸟氨酸和瓜氨酸水平,证明精氨酸增加了内源性瓜氨酸合成[14, 15]。
精氨酸促进仔猪生长的可能机理包括:①增加了精氨酸利用率,有利于组织合成蛋白质;②刺激了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③促进了一氧化氮介导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分泌;④改善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⑤增加了多种组织多胺的合成。
2.仔猪精氨酸营养调控研究进展在目前的养猪业,仔猪通常由母猪哺乳直到约21日龄断奶。
把仔猪提前到4~7日龄断奶应用高精氨酸日粮有许多困难。
根据哺乳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不足的观点和精氨酸促进仔猪生长的巨大潜力,找到能够改善断奶前仔猪精氨酸营养的有效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
2.1 补充外源性精氨酸/瓜氨酸通过母猪日粮或仔猪直接口服精氨酸/瓜氨酸存在的问题是母猪乳腺对精氨酸的分解和仔猪小肠氨基酸的拮抗作用。
母猪哺乳期1~21 d的常规日粮中补充0.4%精氨酸,乳汁中总精氨酸含量没有变化。
哺乳仔猪口服精氨酸(145 mg/kg体重,1日2次),提高了血浆精氨酸浓度,但是降低了赖氨酸和组氨酸浓度。
哺乳仔猪口服瓜氨酸121 mg/kg体重,每日2次,提高了血浆精氨酸浓度但是降低了血浆色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浓度,提示小肠对这些氨基酸的吸收受到了影响。
体外试验也证明了瓜氨酸降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对色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的转运[2, 16]。
2.2 内源性精氨酸/瓜氨酸合成的调节2.2.1 NAG在调控内源性精氨酸合成的作用NAGS只分布于肝脏和小肠黏膜细胞线粒体内,其功能是催化谷氨酸和乙酰辅酶A合成N-乙酰谷氨酸(N-acetylglutamate,NAG)。
NAG 是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Ⅰ,CPS-Ⅰ)的变构催化剂,而CPS-Ⅰ催化合成的氨基甲酰磷酸(carbamoylphosphate,CP)为线粒体转化鸟氨酸为瓜氨酸所必需。
NAG可能在调节哺乳仔猪小肠精氨酸/瓜氨酸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与新生仔猪相比,7~14日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中NAG浓度降低,与此时小肠合成精氨酸/瓜氨酸减少一致。
有研究表明,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NAG浓度下降由NAGS活性显著降低所致[2]。
在2~21日龄仔猪,小肠CPS-Ⅰ的蛋白含量相似。
提示低水平的NAG可能导致了CPS-Ⅰ活性降低,这可能是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减少的潜在机理。
提高细胞线粒体NAG水平,可能促进小肠瓜氨酸合成,从而增加内源精氨酸供给。
2.2.2 利用NCG调控小肠上皮细胞合成精氨酸/瓜氨酸哺乳动物的细胞浆内分解NAG的活性很高,因此不能利用外源NAG增加线粒体内NAG浓度。
N-氨基甲酰谷氨酸(N-carbomoylglutamate,NCG,NAG的类似物)在胞浆不被分解,容易进入线粒体发挥其效应,因此为稳定的CPS-Ⅰ催化剂。
根据对大鼠的研究,NCG对动物没有毒性,并被用于防治遗传性NAGS缺陷婴儿的高氨血症[2]。
体内和体外试验证明,NCG促进了14日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瓜氨酸和精氨酸合成。
在小肠上皮细胞培养液添加2 mmol/L NCG分别增加了由谷氨酰胺和脯氨酸合成的瓜氨酸7.7和0.6倍,也显著增加了合成精氨酸的产量。
4日龄哺乳仔猪灌服NCG 50 mg/kg体重,每日2次,直到14日龄,增加了血浆精氨酸浓度68%,提高了仔猪增重61%。
表明NCG催化了小肠瓜氨酸和精氨酸合成。
更重要的是,NCG对血浆色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浓度没有影响,说明不影响小肠对这些氨基酸的吸收[2]。
Frank 等对9日龄哺乳仔猪灌服NCG 50 mg/kg体重,每日2次,直到17日龄,提高了仔猪增重25%及血浆精氨酸浓度32%,并有一定的促进蛋白质合成效应[17]。
2.2.3 糖皮质激素在调控内源性精氨酸合成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具有多种生理效应的类固醇激素。
氢化可的松(皮质醇)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围产期猪胎儿血液氢化可的松浓度升高与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功能有密切关系。
如谷胺酰胺酶、脯氨酸氧化酶、鸟氨酸氨基转移酶、CPS-Ⅰ、鸟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活性在90 d猪胎儿小肠上皮细胞的活性比初生仔猪低35%~50%,P5CS、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精氨酰琥珀酸裂合酶在90 d猪胎儿极低,初生仔猪较高。
所以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在90 d猪胎儿极少,只有到出生时才达到较高水平[18]。
氢化可的松(生理范围内)浓度升高,对新生大鼠肝脏尿素循环的相关酶及仔猪小肠上皮细胞P5CS、ASS、ASL和断奶仔猪P5CS、ASL的表达都有促进作用[19~22]。
而3-21日龄仔猪体内氢化可的松浓度下降[23, 24]与内源性精氨酸/瓜氨酸合成减少趋势一致。
Tsai等利用地塞米松增加了新生早产婴儿血液瓜氨酸和精氨酸的浓度[25]。
Wu 等发现氢化可的松生理浓度升高,提高了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了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多胺合成,促进了小肠的发育[26]。
更重要的是,皮质醇(生理范围内)浓度升高没有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小肠精氨酸酶表达,提示其可以增加体内精氨酸供给[27];但是在强应激的仔猪,过高的皮质醇可以诱导精氨酸酶的表达,从而导致血液精氨酸浓度降低[2]。
3.小结与展望综上所述,母猪乳汁精氨酸不足、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减少是新生仔猪精氨酸不足和极限下生长的主要原因;而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NAG水平降低可能是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减少的潜在机理。
增加精氨酸供给具有促进仔猪生长的极大潜力。
利用NCG催化小肠瓜氨酸和精氨酸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增加哺乳仔猪精氨酸供给手段。
同时,尽管皮质醇对仔猪生长和内源性精氨酸合成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外源皮质醇的应用可能干扰其内分泌平衡和精氨酸酶的表达。
以后的研究应继续探讨仔猪小肠精氨酸合成相关酶差异表达、活性调控的机理,寻找新的、更安全、简便的方法以促进新生仔猪内源性精氨酸合成,这对阐明精氨酸营养调控机理和提高养猪生产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Southern L L, Baker D H. Arginine requirement of the young pig [J]. J. Anim. Sci., 1983, 57: 402–412.[2]Wu G Y, Knabe D A, Kim S W. Arginine Nutrition in Neonatal Pigs [J]. J. Nutr. 134: 2783S-2790S, 2004.[3]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wine [M]. 10th rev. ed.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20418, ISBN 0-309-05993-3 (pbk.).[4]Kim J H, Heo K N, Odle J, et al. Liquid diets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early-weaned pigs and the effects are maintained to market weight [J]. J. Anim. Sci. 2001, 179: 427–434.[5]Wu G, Knabe D A. Free and protein-bound amino acids in sow’s colostrum and milk [J]. J. Nutr. 1994, 124: 415–424.[6]Wu G, Knabe D A. Arginine synthesis in enterocytes of neonatal pigs. Am. J. Physiol. 1995, 269: R621–R629.[7]Flynn N E, Wu G. An important role for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arginine in maintaining arginine homeostasis in neonatal pigs [J]. Am. J. Physiol. 1996, 271: R1149–R1155.[8]Kamoun P, Aral B, Saudubray J M. A new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 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 deficiency [J]. Bull. Acad. Natl. Med. 1998, 182: 131–139.[9]Wang T, Lawler A M, Steel G, et al. Mice lacking ornithine aminotransferase have paradoxical neonatal hypoornithinaemia and retinal degeneration. Nat. Genet. 1995, 11: 185–190.[10]Windmueller H G, Spaeth A E. Source and fate of circulating citrulline [J]. Am. J. Physiol. 1981, 241: E473–E480.[11]Wilkinson D L, Bertolo R F P, Brunton J A, et al. Arginine synthesis is regulated by dietary arginine intake in the enterally fed neonatal piglet [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4, 287: E454–E462.[12]Flynn N E, Knabe D A, Mallick B K, et al. (2000) Postnatal changes of plasma amino acids in suckling pigs [J]. J. Anim. Sci. 78: 2369–2375.[13]Wu G, Flynn N E, Flynn S P, et al. Dietary protein or arginine deficiency impairs constitutive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 by young rats [J]. J. Nutr. 1999, 129: 1347–1354.[14]Leibholz, J. Arginine requirements of pigs [J]. J. Agric. Res. 1982, 33: 165–170.[15]Kim S W, McPherson R L, Wu G. Dietary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enhances the growth of milk-fed young pigs [J]. J. Nutr. 2004, 134: 625–630.[16]O’Quinn P R, Knabe D A, Wu G. Arginine catabolism in lactating porcine mammary tissue [J]. J. Anim. Sci. 2002, 80: 467–474.[17]Frank J W, Escobar J, Nguyen H V, et al. Oral N-carbamylglutamate (NCG)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growth rate in sow-reared piglets [J]. FASEB J. 2006, 20: A425.[18]Wu G, Jaeger L A, Bazer, F W, et al. Arginine deficiency in preterm infants: biochemical mechanisms and nutritional implications [J]. J. Nutr. Biochem. 2004, 15: 442–451.[19]Morris SM Jr. Regulation of enzymes of the urea cycle and arginine metabolism [J]. Annu Rev Nutr 2002, 22: 87–105.[20]Flynn NE, Wu G. Glucocortico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the enhanced metabolism of arginine and glutamine in enterocytes of postweaning pigs [J]. J Nutr. 1997, 127: 732–7.[21]Flynn NE, Meininger CJ, Ing NH, Morris SM Jr, Wu G. Glucocorticoids mediate enhanced expression of intestinal type II arginase and argininosuccinate lyase in postweaning pigs [J]. J Nutr. 1999, 129: 799–803.[22]Wu G, Meininger CJ, Kelly K, et al. A cortisol surge mediates the enhanced expression of pig intestinal pyrr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 during weaning [J]. J Nutr. 2000, 130: 1914–1919.[23]McCauley I, Hartmann PE. Changes in piglet leukocytes, B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ortisol from birth to three weeks after weaning [J]. Res Vet Sci. 1984, 37: 234–41.[24]Kattesh HG, Charles SF, Baumbach GA, Gillespie BE. Plasma cortisol distribution in the pig from birth to six weeks of age [J]. Biol Neonate, 1990, 58: 220–226.[25]Tsai FJ, Tsai CH, Wu SF, Liu YH, Yeh TF. Catabolic effect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early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J]. Acta Paediatr. 1996, 85: 1487–1490.[26]Wu G, Flynn NE, Knabe DA. Enhanced intestinal synthesis of polyamines from proline in cortisol-treated piglets [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0, 279: E395–402.[27]Flynn N, Wu G.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amino acid metabolism by glucocorticoids [J]. Rec. Res. Devel. Physiol. 2003, 1: 169–178.Progress on arginine nutrition and regulation in neonatalpigletsHe Zishuang1, Yin Yulong2, Hu Yuanliang11Veterinary Colleg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PRC (210095)2Institute of subtropic agriculture, CAS, Changsha, PRC (210045)AbstractArginine is an essential amino acid for neonatal piglets and represents remarkabl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 functions. The causes of arginine deficiency and submaximal growth in 7- to 21- d old suckling pigs include mainly low arginine concentration in sow’s milk and decrease of arginine and citrulline synthesized by enterocytes in piglets; and a declined level of mitochondrial N-acetylglutamat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atter status. N-carbamylglutamate and cortiso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ndogenous arginine and citrulline synthesis in neonatal piglets. Keywords: piglet; arginine; nutrition; regulation作者简介:何子双,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药理及仔猪营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