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模块刚性和轻量化的平衡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模块刚性和轻量化的平衡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模块刚性和轻量化的平衡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一直是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汽车制造中,车身结构不仅要承载车辆的各种动态和静态荷载,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刚性和轻量化特性。

如何在这两方面进行平衡,是汽车设计工程师们长期面临的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车身结构设计中的刚性要求。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来自路面、转向、制动等方面的力的作用,而车身结构的刚性决定了车辆在受到这些外力的时候是否会产生过大的变形或者振动。

因此,一个具有良好刚性的车身结构能够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保障乘客的安全。

为了加强车身结构的刚性,汽车设计工程师们通常会使用高强度材料或者通过增加结构件来强化车身的整体刚性。

然而,在追求刚性的同时,轻量化也是汽车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轻量化不仅能够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轻量化设计通常采用了更轻的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等,以替代传统的钢材结构。

此外,一些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技术也能够帮助汽车设计师们在轻量化的同时保证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刚性和轻量化的平衡,汽车设计工程师们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

他们需要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功能要求、材料特性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结构优化和仿真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结构优化,工程师们可以在不断调整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而通过仿真技术,他们可以对车身结构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此外,汽车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实现刚性和轻量化的平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不断推动着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提升。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部件,从而减少材料浪费,提高结构的刚性和轻量化水平。

此外,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也为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材料的使用和工艺的执行,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车身结构设计。

汽车车身轻量化文献评述

汽车车身轻量化文献评述
汽车车身轻量化文献评述
汽车车身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下面是一篇关于汽车车身轻量化的 文献评述:
标题: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挑战
摘要:汽车车身轻量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对汽车车身轻量化的研究进展和挑战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 性和背景。然后,对当前常用的轻量化材料进行了概述,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复 合材料等。接着,探讨了不同的轻量化技术,如结构优化设计、材料组合和制造工艺改进。 最后,讨论了汽车车身轻量化面临的挑战,如成本、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综合 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汽车车身轻量化文献评述
关键词:汽车车身轻量化,轻量化材料,轻量化技术,挑战,发展前景
这篇文献评述综合了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性、常用材料和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它提 供了对该领域研究的概述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展望。

车身轻量化技术

车身轻量化技术

车身轻量化技术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身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材料和工艺创新,车身轻量化技术能够在保持汽车牢固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减轻车辆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车身轻量化技术,并介绍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 高强度轻质材料高强度轻质材料是车身轻量化的关键所在。

与传统的钢铁材料相比,高强度轻质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密度,可以在保持结构牢固性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

常见的高强度轻质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车身重量,并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2. 设计优化车身设计优化也是车身轻量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技术,汽车制造商可以优化车身结构,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并保持结构强度。

例如,应用拓扑优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使用,使车身在不同部位的厚度适应不同的受力要求。

此外,采用仿生学原理也可以帮助设计出更轻量化的车身结构。

3. 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工艺的改进对于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例如,采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可以减少焊接点数量,提高焊接强度,并减轻车身重量。

而采用先进的注塑成型技术可以生产更薄壁的塑料零部件,提高车身整体的轻量化水平。

此外,采用先进的激光切割和冲压技术也可以有效降低车身零部件的重量。

4. 轻量化零部件除了整车轻量化,轻量化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也是车身轻量化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例如,轻量化座椅和轻量化车门等关键部件的采用可以进一步减轻整车重量。

此外,一些先进的轻量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车身附件的制造,如轻量化玻璃、轻量化天窗等。

总之,车身轻量化技术对于提高汽车燃油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设计优化、制造工艺改进和轻量化零部件等手段,汽车制造商可以实现车身的轻量化,并带来更节能环保的汽车产品。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车身轻量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及可靠性分析一、引言轻量化已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于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车辆性能都有很大的意义。

而车身结构作为汽车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轻量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显得尤为关键。

二、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分析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结构组合优化,使车身整体重量减轻,同时保证其安全性、刚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1. 结构材料的选择材料是车身重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轻量化设计中,选择轻质高强度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轻量化材料有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热膨胀系数、耐磨性等因素。

2. 结构设计的优化结构设计的优化是车身轻量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优化设计应该针对不同部位进行结构分析,对对称结构进行对称化处理,在不影响车身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用量,从而实现车身的轻量化。

3. 模拟仿真的应用模拟仿真是轻量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模拟车身结构负载情况,预测车身在碰撞或者其他情况下的响应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三、车身结构可靠性分析车身结构可靠性分析是保证车身性能及安全的重要环节。

它能够准确预估车身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水平。

1. 可靠性理论的应用在车身结构可靠性分析中,常用的可靠性理论有蒙特卡洛模拟法、极限状态法等。

这些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以对车身结构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进行可靠性评估,为车身结构设计及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测试的重要性在车身结构可靠性分析中,实验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车身负载载荷、强度、疲劳等进行实验测试,能够判断车身结构的实际情况,为可靠性评估提供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

3. 数值模拟的应用数值模拟是车身结构可靠性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的手段。

它可以模拟车身结构各部位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疲劳寿命等,预测车身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可靠性情况,从而为车身结构的设计及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

浅谈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

浅谈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作者:栾子军林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4期摘要:轻量化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如何评价汽车轻量化水平已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对国内的主流的汽车轻量化评价指标作了详细论述。

本文就对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引言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可以保证车身具有良好的刚度性能和均匀合理的受力分布,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在保证汽车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汽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从燃油经济性角度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汽车车身轻量化的意义汽车车身轻量化的目的是在确保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的质量,达到使整车的整备质量降低,以改善汽车的有关性能。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白车身和车身附件的质量之和几乎占了轿车整备质量的一半,客车车身质量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40%。

可见,如使车身质量降下来,可节约大量钢材及其他原材料,使车身或汽车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

由于车身质量减轻,作用到悬置及动力系统上的载荷会相应减小,从而使有关总成受力情况得到改善。

如果使整车质量减小10%,则燃油消耗就可以降低8%左右,这将大大节约燃料,同时可使汽车动力性得到提高。

2实现车身轻量化的途径综上所述,车身轻量化对汽车性能的提高及整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新车开发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2.1选择合理的总布置总布置设计会对汽车车身的轻量化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同吨位的货车,如果选用平头布置形式代替长头布置形式,使整车的轴距与总长缩短,从而可使车身的质量得以减轻;客车设计时,如采用承载式车身,则可省去笨重的车架而使车身质量减轻;在轿车设计中,若选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方式,则长的传动轴及车身地板的中间凸起可以取消,也能使车身达到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2.2采用合理的汽车造型据统计,车身外板件约占车身总质量的20%,因此合理的外形是车身轻量化的重要因素。

以20世纪50年代红旗轿车CA72型和60年代的CA70型两种车型的前部造型为例,CA72型的前部采用灯筒形前翼子板与前照灯的造型,这对减小空气阻力和质量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而新型红旗轿车采用表面光滑链接,减少了板料的使用量,得到了轻量化的效果。

阐述汽车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

阐述汽车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

阐述汽车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1 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的提出目前,国内外汽车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一是轻量化;二是环保;三是安全。

现在,人们已经渐渐认识到,想要让汽车工业长久发展下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很明显的要求就是要节约资源,减少消耗。

针对汽车工业,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采取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改善传动机构或者降低车身重量等方法。

其中降低车体重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汽车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其可以显著减轻汽车的重量。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普通的柴油汽油汽车、电驱动汽车还是燃气驱动汽车,车身机构轻量化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汽车行业一直在追求舒适、安全、快速,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汽车轻量化是最佳途径之一。

2 汽车材料的轻量化2.1 高强度钢在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在汽车结构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钢。

因此,利用高强度钢来减少汽车结构中钢的使用,对于汽车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钢的强化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加碳强化。

由于钢中含碳的百分比不同其刚度也不同,因此想要得到高强度钢就需要控制钢中碳的含量。

为此,必须适当增加钢中珠光体的含量,降低铁素体的含量;二是合金强化,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可以大大增加钢的强度,而且不同的合金元素能够使钢所具有的性能也不同,能够大大扩大钢的适用范围;三是固溶强化,即在钢中添加磷、硅或者锰等元素来加强钢的强度的方法;四是热处理强化。

一般来说,钢在经过一定顺序的冷热交替处理之后,其金相组织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使钢的强度增加。

另外,热处理还可以使钢内碳等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可以使钢内部形成一层一层地具有不同性质的结构;五是应力强化,钢在受到一定限度内的拉力之后,其屈服强度可能会提高。

因为钢在受到一定限度内的应力后表面会存在残余应力,这种应力可以抵消钢在今后使用中受到的弯曲应力、扭转应力等。

高强度钢主要是用于制造汽车的外壳和结构件,其优点是经济性好、强度较大;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耐腐蚀性差。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与优化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与优化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与优化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汽车制造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其中,车辆轻量化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与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的必要性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汽车的车重也不断增加。

车辆车重的增加,导致车辆油耗和污染的增加,因而降低车辆的车重,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性,变得至关重要。

2.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的原则车身零部件轻量化的目的是保证车辆的结构安全,减轻车辆重量,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性。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

不能因为追求轻量化而牺牲车辆的安全性能。

(2)保证车辆的可靠性能。

车辆零部件轻量化设计应保证车辆的可靠性能,使车辆在各种极端工况下能够正常运行,保证车辆的使用寿命。

(3)降低车辆的车重。

轻量化的目的是减轻车辆的车重,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从而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性。

(4)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能。

轻量化不仅要考虑车辆的机械性能,还要综合考虑车辆的舒适性能。

因而在轻量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车辆的噪音、振动和舒适性等方面的问题。

3. 车身零部件轻量化的方法针对车身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和优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材料的优化选择。

轻量化首先就是要选用质量轻、强度高、刚度高的材料。

例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都是选择较为理想的材料。

(2)结构的优化设计。

车身零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可以通过改进结构形式和减小件数来降低整车的重量。

如采用先进的焊接技术可以降低车身焊点数量。

(3)工艺的改进。

工艺的改进可以降低车身零部件的重量,例如采用先进的烤漆技术,可以更好的控制反光,减少涂层厚度,降低零部件重量。

4. 结语车身零部件轻量化设计与优化是未来车辆轻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现车身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不仅能够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污染,还能够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性,从而推动汽车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车辆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研究

新能源车辆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研究

新能源车辆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研究随着环保理念的日益普及,新能源车辆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瞩目的领域。

然而,对于新能源车辆而言,车身结构轻量化的问题是其制造以及续航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轻量化设计来提高新能源车辆的性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轻量化设计的概念和意义轻量化设计即是通过减少汽车的重量来提高其性能表现的设计方案。

轻量化设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材料轻量化,另一种是结构轻量化。

材料轻量化是通过采用新材料、优化材料厚度或者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来减轻汽车的重量。

而结构轻量化是通过优化汽车的构造设计、减少结构件的数量来减轻汽车的重量。

轻量化设计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至关重要。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是电力,而电池的质量和容量决定了其续航能力。

所以,在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轻量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的研究现状目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身结构和材料方面。

其中,一些新型的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材料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中。

这些新材料能够实现优异的性能表现和轻质化的效果,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也在不断优化中。

例如应用优化设计原理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优化车身结构,降低重量。

通过减少车身壳体中的不必要的支撑和加固结构,使得车身结构更加稳固、安全,并且减轻了车身自重。

三、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必将趋势于轻量化。

因为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节能与低碳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同时,轻量化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更为普遍的发展趋势,也是制造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生产中,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在材料和结构方面寻求技术的突破。

例如,压铸成形、全铝车身、高强钢材料等均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汽车车身结构轻量化
【摘要】本文综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汽车轻量化的效果和意义、汽车轻量化的途径和技术,以及与节能环保和安全的关系,强调了车身轻量化设计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汽车轻量化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一个汽车厂商和国家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汽车车身;车身结构;轻量化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已一跃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找不出一个无汽车的现代化社会的先例。

因此,汽车工业在带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作用。

在扩大汽车的服务领域和满足各方面多样化要求的前提下,作为汽车上三大总成之一的车身,已后来居上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据统计,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汽车车身的质量约占整车自身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自身质量的16%~30%;其各车型的车身占整车制造成本的百分比甚至还略超过以上给出的上限值。

因此,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衡量汽车车身,其经济效益也远远高于其他两大总成。

如果从节能、节材等几方面来考虑,则其潜力更大。

此外,纵观国内、外车身制造和装配等工艺流程,不难发现,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吸取了大量的尖端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是仍有两化无能为力而又必须由手工操作来完成的部分(特别是车身的内、外装饰和附件的装配)。

1 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汽车轻量化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十分重要。

而在驾驶方面,汽车轻量化后其加速性能也将得到提高,而在碰撞时由于惯性小,制动距离也将减少,便于主动安全控制。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沿革,可以看出,现代汽车是沿着“底盘”→“发动机”→“车身”逐步发展完善过来的。

这个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

由于汽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目的和用途乃至车身的更新换代等,其关键在于车身。

国内外汽车生产的实践一再表明: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车身;在基本车型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只有依赖车身改型或改装才能打开销路。

凡此等等都足以说明,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而重中之重则非车身莫属。

2 汽车轻量化的效果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油耗。

如图1所示,车辆行驶的燃油消耗量与车辆质量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对于1000kg自重的轿车,车辆质量减轻8%,可降低油耗约10%以上。

图1 车辆行驶油耗与质量的关系
另外,世界铝业协会的报告指出:整车质量每减少100KG,其百公里油耗可节降低0.4-1.0L,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也将相应减少7.5克到12.5克。

而车身质量占整车质量的1/3,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

这意味着:只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将车身轻量化后,就可以有效减少燃油消耗。

3 车身轻量化的意义
表1所示为1300cc级FF布置轿车的质量分布情况。

一般轿车车身的质量(包括白车身和车身装备件)约占整车质量的一半,仅白车身就达20%以上,可见,车身质量的降低对整车质量的降低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车身质量的降低,可以改善悬架和动力传动系统的负荷,从而可以相应地减轻该部分的质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

表1 1300cc级轿车质量分布
4 车身轻量化设计技术
车身轻量化设计技术主要表现在车身构造轻量化技术和采用轻量化车身材料。

图2所示为车身构造轻量化技术的主要措施。

图2 车身构造轻量化技术措施
4.1 车身结构合理化
过去的轿车车身结构多采用有车架非承载式车身,不利于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

现代轿车车身使用承载式结构,将冲压成形的薄钢板构件通过数千点的点焊连接组合成高刚性的承载壳体,是车身轻量化合理的结构型式。

最近车身构件组合采用焊接和粘接并用的方式,这种车身组合方式有利于提高车体的刚性,减薄构件板厚,提高轻量化水平。

4.2 车身尺寸小型化和驱动方式FF化
现代轿车广泛采用FF化驱动方式,约占70%以上的轿车产品。

FF化车身的最大优点在于:
a)地板通道减小,室内空间增大;
b)后地板下降,后座空间增大;
c)油箱布置位置更加合理,有利于碰撞安全性提高。

由于FF化驱动方式的车身室内空间得到改善,有利于外形尺寸进一步设计小型化,从而提高设计的轻量化水平。

总之,车身尺寸小型化和驱动方式FF化设计技术,都是在确保乘员空间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的有效措施。

由于现代轿车车身布置设计已非常成熟,采用此两种方法进一步减轻车身质量,其效果是有限的。

4.3 减去车身部件上多余的质量
车身上的部件,特别是内板、加强板等,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去多余的质量,如采用减轻质量的空穴,切去托架类构件的端角,梁构件形状最佳化设计等方法,能实现部分部件的轻量化。

应用有限元解析法分析计算各部件的结构特性,会取得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4.4 车身部件整体化、大型化
车身部件整体化、大型化设计能减少部件的数量,避免由于焊接等因素造成的部件刚度和强度的下降,从而实现轻量化设计要求,并可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构件。

4.5 部件尺寸紧凑化和板厚减薄化
采用机械性能好的钢板材料,如高强度钢板和表面处理钢板等,在满足构件功能要求,如刚度、强度、防腐、结构装配等条件下,使部件尺寸减小,或减薄板厚,从而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但是,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对振动、噪声等方面的影响。

4.6 采用轻量化的车身材料
车身设计采用轻量化材料是车身轻量化设计的主流,能带来明显的轻量化效果。

其研究有两种方法:①通过采用低密度的轻质材料(如塑料、轻合金等)
代替高密度的钢板材料,实现车身结构轻量化;
表2所示,车身外板采用钢板、铝合金板、树脂板材料的特性比较,及等刚性条件下的板厚比和轻量化率。

可见,在外板形状不变的情况下,讲采用0.7mm 厚的钢板换成1.0mm厚的铝合金板,或3.5mm厚的PPO/PA树脂板,可分别实现轻量化50%或30%。

②通过采用高强度钢板代替普通钢板,由于能减薄板厚,从而达到轻量化目的。

如将0.7mm厚的钢板件减薄至0.6mm,可实现轻量化15%。

在现有的中级车市场中,睿翼、迈腾等车型都是车辆轻量化设计的代表产品。

以德系车迈腾为例,这款车采用了HSB超高强度车身结构,74%采用了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其中16%为强度更高的轻质热成型钢板,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而不变形。

所以迈腾并不是依赖于厚重的钢板去赢得高安全性的,而靠的是超强刚性和稳定的结构车身。

5 安全与车身薄厚轻重没有绝对关系
专家表示,车辆的安全性能与车身的薄厚没有绝对关系,因此车的安全性能不能简单地由车身的薄厚来衡量。

车身整备质量越重,并不能代表车身刚度就越高。

相反那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车型,其车身强度与安全性并不亚于那些整备质量重的车型。

事实上,汽车的安全性对于不同部位有不同要求。

比如没有缓冲区的左右两侧,必须通过碰撞钢梁等刚性车身来提高安全性。

而对于有缓冲区的前后部分,保险杠、发动机、行李箱的吸能更加重要。

现代轿车车身结构设计将轻量化、高刚度和高强度、安全性、新材料应用、耐腐蚀性、舒适性等性能特征作为车身技术发展方向已充分体现在汽车产品中,而应用计算机进行车身结构设计解析分析,解决车身结构强度、刚度、应力、应变、振动、噪声等结构设计问题,以及采用高强度钢板、表面处理钢板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造车身,是现代轿车车身开发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吴亚良.现代轿车车身设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2]乐玉汉.轿车车身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3]黄金陵.汽车车身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4]黄天泽,黄金陵.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