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合集下载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

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古诗词赏析常用术语一、分析关键字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看语句表达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三、古诗划定类型基本提问方式: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四、古典诗歌中常见的5种主要情感①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D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②人生志向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③人生感受A伤春悲秋之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D告慰平生的喜悦④思乡怀人A羁旅愁思B思亲念友C边关思乡D闺中怀人⑤长亭送别A依依不舍的留恋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六、古典诗歌中经常塑造的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概括诗歌的公式:这是一首(?)诗,作者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形象。

七、语言特色类——主要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主要问法: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常见语言特色方面术语集释1、语言风格类①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诗歌鉴赏术语

诗歌鉴赏术语

思古典诗歌1、忧国伤时:①揭穿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败;②边塞征战的壮烈,河山沦丧的痛想中常有的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触,拖故讽今的情怀。

内思想感情2、人生理想:①立功立业的盼望,壮志难酬的哀叹;②宦海浮沉、宦途失落的愁闷;③容洁身自爱、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鲜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觉: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一生的欢乐。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恋恋不舍的迷恋;②情深意长的鼓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边塞、田园、怀古、政界、战乱常用的题材五类诗歌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对应的五叙事抒怀诗——叙议联合种基本表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现手法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写景抒怀诗——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形交融其余诗歌分类: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川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触诗。

古典诗歌欢乐、快乐、高兴、激动、欢乐、忧虑、悲苦、孤傲、深刻、踊跃、悲观、旷达、洒脱、思想感情悲忿、乐观、悲观、哀怨、激怒、厌恶、惊喜、神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术语郁闷烦闷、欢乐、沉痛、悲伤、赞叹、仰募、惜别、迷恋、豪放、狂放、安逸、淡泊等。

感情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想念、落叶——失落、春风——得意、海洋——宽阔、流水——惋惜、遗迹——怀旧形古典诗歌①人物形象: A“我”—诗中抒怀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象中的形象②自然光景形象或许意象:自然光景和人文光景,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分类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述的形象。

古典诗歌①细节刻画②衬托③对照衬托常有的塑造形象的方法常有意象(一)意同象异归类1、思乡:月亮、柳树、鸿雁。

2、分离:柳树、芳草、长亭、南浦。

3、高洁:蝉、冰雪、梅花、菊花。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古代诗歌鉴赏思维导图(高效识记术语+明确考什么)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提分专用(术语+专练)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意境
花鸟缠绵——明丽鲜艳的美 云雷奋发——热烈崇高的美
弦泉幽咽——悲凉凄清的美 雪月空明——和平静穆的美
事物
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生长环境,生活习性
技巧
(略) 动(热烈 繁华 喧闹 生机 绚丽)静(恬静 宁静 幽静 静谧)
悲(清冷 凄凉 萧瑟 幽远) 壮(壮阔 壮丽 空旷 雄浑)美(优美 明丽 雅致 清新)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作用】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正衬指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经典)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经典)

古诗词鉴赏常⽤术语(经典)古诗词鉴赏常⽤术语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然、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远、华妙艳丽、雄健⾼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愤怒、⾯对离乱的痛苦、同情⼈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报国⽆门的悲伤、⼭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志的告⽩⼆、诗歌分类赠友送别、咏史怀古、边塞征战、⼭⽔⽥园、写景抒情、咏物⾔志、闲适隐逸、谈禅说理、思妇闺情、羁旅⾏役、悼念亡者三、诗歌中常见的⼈物形象分类忧国忧民、⼼系社稷历经磨难、坚持追求胸怀宽⼴、豪放洒脱转战沙场、舍⾝保国寂寞愁苦、⾝世飘零孤傲⾼洁、坚持操守寄情⼭⽔、归隐⽥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志报国送别友⼈、思念故乡反对征伐、同情疾苦重情重义、⼉⼥情长⾟苦劳作、纯朴善良四、著名诗⼈的风格李⽩:愤世嫉俗清新飘逸豪放洒脱淡泊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张九龄:委婉含蓄孟浩然: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恬淡含蓄⽓韵⽣动(“诗中有画”)王昌龄:雄健浑厚情思婉约⾼适岑参:雄浑质朴苍劲悲壮韦应物:清新典雅韩愈:⽓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萧瑟悲愁李贺:奇诡变幻忧郁激愤元稹:艳丽浅近⽩居易:平⽩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清俊明朗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温庭筠:浓艳⾹软清新疏朗李煜:颓靡伤感细腻感⼈欧阳修: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苍凉悲壮晏殊:明朗疏淡苏轼:雄健豪放旷达⾼远柳永:缠绵悱恻李清照:婉约凄切杨万⾥:新鲜活泼陆游:雄浑奔放明朗流畅⾟弃疾:⽓势雄浑婉转悱恻姜夔:精⼼刻意清妙秀远精⼼刻意陶渊明:平淡淳厚质朴凝练柳宗元:明净简峭李贺:奇崛冷艳熔铸词采驰骋想象陈⼦昂:词意激昂风格⾼峻王勃: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格五、常⽤意象的含义1、花草类(1)菊:隐逸、⾼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命⼒强、⽣⽣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份地位的卑微(9)莲:爱情⾼洁2、树⽊类(1)树的曲直:事业、⼈⽣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命⼒、希望、活⼒(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命⼒(5)⽵:⽓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3、风霜⾬雪云类:(1)海浪:⼈⽣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的短促、⽣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凶险、地⽅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的猖狂(10)⼩⾬:春景、希望、⽣机、活⼒、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残酷、热情、政治⽃争、扫荡恶势⼒的⼒量、荡涤污秽的⼒量(13)霜:⼈⽣易⽼、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的猖狂、⼈⽣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时光的流逝、岁⽉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4、动物类:(1)杜鹃:悲惨、凄惨、哀伤(2)鱼:⾃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俗客庸夫、衰败荒凉(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活⽓息、⽥园⽣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信、消息(10)鹰:刚劲、⾃由、⼈⽣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1)寒蝉:悲凉5、器物类:(1)⽟:⾼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6、颜⾊类:(1)⽩:纯洁、⽆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和平(4)蓝:⾼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7、其它类:(1)英雄:追慕、⾃愧⾃叹(2)⼩⼈:鄙夷、明志、⾃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般和古⼈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境界、⼈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类的渺⼩、⼈⽣的短暂、⼼胸的⼴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园风光、⽣活⽓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活⼒(11)⼣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短暂的⼈⽣(12)深夜:愁思怀旧(13)⽉亮: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六、语⾔的特⾊质朴、淡雅、⾃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三分、语⾔凝练、⽣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深、⾃然宏丽、⾳节和谐流畅、语极⼯整、含蓄隽永、朴实⽆华、淡雅含蓄、通俗⽣动、低回婉转、清⽽不淡,秀⽽不媚、⾏云流⽔、形神兼备、简洁洗炼、平淡⽆奇、质朴清新、词藻华丽、明⽩通畅、沉郁顿挫七、表达技巧1、修辞⼿法⽐喻、⽐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通感、对⽐、⽤典2、表达⽅式叙述、描写(描写对象:⼈物、环境、场⾯、细节;描写⽅式:侧⾯描写、正⾯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境抒情、融情于景、托物⾔志、⽤典、借古讽今)、议论、说明3、表现⼿法⽐兴、象征、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典、叠词、互⽂、想象、联想、铺垫、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见⼤、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志、有褒有贬、以乐景写哀情等.具体含义:渲染:就是从正⾯描写烘托:就是从侧⾯描写,有以⼈烘托⼈,以⼈烘托物,以物烘托物,以物烘托⼈.烘托包括两种,⼀是正衬,⼀是反衬.⽩描:是纯⽤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法.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相辅相成.虚实结合: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能从字⾥⾏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物实境.欲扬先抑:先从反⾯着笔,加以贬抑,然后透露出⾃⼰的真实意图.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志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是烘托的⼀种,有正衬和反衬.反衬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种。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1、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凄凉哀婉: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寥廓、雄奇、开阔、旷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清单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清单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清单一、意境“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2、描述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清丽柔美杏花,春雨,江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柔波漾漾,小荷初露芳容;芳草萋萋,风来一道碧痕。

花丛蝶飞,柳间莺啼;洲中白鹭宿,梁上双燕栖。

日迟迟,云漫漫,波渺渺,柳依依。

细雨如丝,润造化之万物;和风似缕,绽人间之百花。

轻舟短棹,笑语骊歌。

娇容玉面,映芙蓉之妖艳;素手纤指,采莲子之清圆。

总此情景,是谓清丽柔美。

(2)凄迷朦胧(迷离恍惚、扑朔迷离、凄厉萧索、寂静迷蒙)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烟笼寒水,云漫长空。

问斜阳,斜阳不语;望天际,数点寒鸦。

水边蒹葭苍苍,堤上烟柳茫茫。

雾里看花,花影摇曳实可爱;水中望月;月华浮动自堪怜。

风雨凄凄,似鸿蒙之再现;烟雾蒙蒙,如混沌之未开。

两行鸿雁,望长天之凄唳;一叶孤舟,凌万顷之茫然。

月朦胧,鸟朦胧,凄凄落照,纷纷残红。

总此情景,谓之凄迷朦胧。

(3)莽苍苍凉胡马,秋风,塞北。

长河奔流水中水,彤云翻滚天外天。

大漠平沙,绝人世之踪迹;夕阳落日,照洪荒之孤烟。

秋风萧萧扫落叶,冬雪皑皑压冷川。

水色苍茫,月光清寒,树秃草枯,夜色阑珊。

鸟飞已尽,兽藏深山。

寂寥江山,有孤舟蓑翁,垂钓水边。

总此情景,谓之莽苍苍凉。

(4)幽深绵邈(凄清悠远、幽渺、清幽、幽远、幽美邈远、深邃高远)青山隐隐,众鸟飞尽;绿水迢迢,一帆远行。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 二、语言 、 • (1)语言风格 • A雄浑、雄健、刚劲、苍劲、豪迈、豪放、奔放、高昂、 雄浑、雄健、刚劲、苍劲、豪迈、豪放、奔放、高昂、 雄浑 飘逸、明快、 飘逸、明快、俊爽 • B婉约、低沉、幽怨、缠绵、沉郁、哀伤、凄凉、苍凉、 婉约、 婉约 低沉、幽怨、缠绵、沉郁、哀伤、凄凉、苍凉、 悲凉、悲慨、悲壮、含蓄、 悲凉、悲慨、悲壮、含蓄、蕴藉 • C清新、淡雅、冲淡、朴素、质朴、自然、通俗、诙谐、 清新、 清新 淡雅、冲淡、朴素、质朴、自然、通俗、诙谐、 风趣 • D华妙艳丽、明丽、浓墨重彩、艳丽多彩、严谨细腻、 华妙艳丽、 华妙艳丽 明丽、浓墨重彩、艳丽多彩、严谨细腻、 精巧 • (2)语言作用: 语言作用: •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音韵和谐, 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音韵和谐, 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梅尧臣朴素平淡 范成大清新妩媚 陈师道雄劲幽邃 杨万里浏亮晓畅 苏舜卿轩昂奔放 周邦彦富丽精工 欧阳修清新疏畅 陆游雄放流畅 黄庭坚瘦硬新奇
宋金 晏殊闲雅婉丽 姜夔峭拔雅丽 柳永伤感缠绵 辛弃疾沉郁豪放 苏轼豪放旷达 文天祥沉郁悲壮 秦观清丽典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李清照凄婉清丽
元明清
萨都剌清丽俊爽 王士祯含蓄清远 王冕纯朴自然 袁枚空灵浮坦 马致远清隽流畅 朱彝尊清新疏淡 关汉卿泼辣清新 纳兰性德抑郁婉约 张养浩警辟深远 龚自珍清奇瑰丽 睢景臣新奇辛辣 郑燮刚劲清新 于谦朴直浅近 黄遵宪浅俗新颖 顾炎武苍劲沉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 2009-3-17 8:26:00 | By: 陈锦才 ]2推荐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及运用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楼船夜雪厄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赏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赏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赏析: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赏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三、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意象、意境1.用典:(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像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赏析: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赏析: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呜。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2.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赏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5.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