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知识点(4)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高中物理光学重点高中物理光学要点★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主要研究光在两个均匀介质分界面处的行为规律及其应用。

从知识要点可分为四方面:一是概念;二是规律;三为光学器件及其光路控制作用和成像;四是光学仪器及应用。

(一)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2.平面镜:对光路控制作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光路图及观像视场。

(二)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2.全反射临界角。

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对光路控制作用。

3.色散。

棱镜及其对光的偏折作用现象及机理应用注意:1.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时,要根据其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光路图再求解。

平面镜转过α角,反射光线转过2α2.解决折射问题的关键是画好光路图,应用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

3.研究像的观察范围时,要根据成像位置并应用折射或反射定律画出镜子或遮挡物边缘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来确定观察范围。

4.无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传播过程中都遵循一个重要规律:即光路可逆。

(三)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有内外两层材料,其中内层是光密介质,外层是光疏介质。

光在光纤中传播时,每次射到内外两层材料的界面,都要求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从而发生全反射。

这样使从一个端面入射的光,经过多次全反射能够没有损失地全部从另一个端面射出。

(四)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2)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五)干涉区域内产生的亮暗纹1.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用此公式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用白光作双缝干涉实验时,由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各级彩色条纹都是红靠外,紫靠内。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一、光源1.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特点:光源具有能量且能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光在介质中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物理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³108m/s;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c。

< p="">2.本影和半影(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3.用眼睛看实际物体和像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质是凸透镜成像原理: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只凸透镜。

发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经这只凸透镜作用后,在视网膜上会聚于一点,引起感光细胞的感觉,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理知识点三、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分类: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

发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几何光学中的光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物理知识点四.平面镜的作用和成像特点(1)作用: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2)成像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3)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双缝干涉(1)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2)产生干涉的条件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相干波源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3)双缝干涉实验规律①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到相干光源、的路程之差为光程差,记为 .若光程差是波长λ的整倍数,即(n=0,1,2,3…)P点将出现亮条纹;若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n=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②屏上和双缝、距离相等的点,若用单色光实验该点是亮条纹(中央条纹),若用白光实验该点是白色的亮条纹.③若用单色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用白光实验,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是彩色条纹.④屏上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总是相等的,其距离大小与双缝之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光的波长λ有关,即 .在和d不变的情况下,和波长λ成正比,应用该式可测光波的波长λ.⑤用同一实验装置做干涉实验,红光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紫光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故可知大于小于.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薄膜干涉(1)薄膜干涉的成因: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的条纹.(2)薄膜干涉的应用①增透膜: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②检查平整程度:待检平面和标准平面之间的楔形空气薄膜,用单色光进行照射,入射光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形成干涉条纹,待检平面若是平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的各点就位于一条直线上,干涉条纹是平行的;反之,干涉条纹有弯曲现象.。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

物理光学知识点物理光学是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关键的物理光学知识点。

一、光的波动性1、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列或多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始终减弱,从而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经典实验。

在杨氏双缝干涉中,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双缝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2、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单缝衍射、圆孔衍射等都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的宽度与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以及光的波长有关。

3、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会变成偏振光。

偏振光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如立体电影、偏振光显微镜等。

二、光的粒子性1、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为:$h\nu =W +\frac{1}{2}mv^2$,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nu$为光的频率,$W$为金属的逸出功,$m$为电子质量,$v$为电子逸出后的速度。

2、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当 X 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碰撞时,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发生改变,散射后的 X 射线波长变长。

三、光的传播1、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常量,约为$3\times 10^8$米/秒。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满足$v =\frac{c}{n}$,其中$v$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c$为真空中的光速,$n$为介质的折射率。

2、折射与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折射定律为:$n_1\sin\theta_1 = n_2\sin\theta_2$,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学在物理这门学科中,光学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它涉及了光的特性、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等内容。

掌握光学的基础知识对于高考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中光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特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进行研究。

光的粒子特性可以体现在光的能量量子化以及光的光电效应等实验中。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且最快的,即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根据折射定律可以确定光的传播路径。

光的线性传播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进行研究。

3. 光的反射光在边界面上发生反射时,按照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镜面反射、漫反射等。

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光的折射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光的全反射、光的透视等。

5.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通过光线的传播来观察物体的形象。

根据成像特点,可以将成像分为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在成像界面上得到的,可以被屏幕等物体接收到;虚像则是通过延长光线来得到的,无法被屏幕等物体接收到。

光的成像可以通过透镜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进行解释。

6. 光的仪器应用光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仪器应用。

例如,显微镜通过光的折射和放大来观察微小物体;望远镜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来观察遥远的天体;光电子学利用光的光电效应来进行信息传输和检测等。

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都基于光学的原理。

7. 光学实验在学习光学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光学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的原理和现象。

例如,通过干涉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通过衍射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性的特殊现象。

光学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系统掌握光学知识对于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高三物理光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是理解光折射现象的关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折射率越大,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

通过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我们可以解决很多与光折射相关的问题,比如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折射后的角度,以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海市蜃楼等。

二、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光线就会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临界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光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时的最小入射角,其正弦值等于折射率的倒数。

全反射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让光在光纤内不断反射而实现信号传输。

三、光的干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相位差恒定的光相遇时,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实验是研究光干涉的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光的波长与条纹间距之间的关系。

薄膜干涉也是常见的干涉现象,比如肥皂泡表面的彩色条纹、增透膜等都是薄膜干涉的应用。

四、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偏离直线传播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只有在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或者比光的波长小时才会明显。

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是常见的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的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光的波动性。

五、光的偏振光波是一种横波,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光学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三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复习和掌握。

一、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常量,被称为光速。

光速的数值约为每秒3×10^8米。

在介质中,光束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的折射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减小。

二、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平面镜或光滑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定律可以用来解释镜面成像的原理。

三、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的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根据斯涅尔定律可以解释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折射现象。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发生频率不同的波长的分离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时受到介质折射率的依赖程度不同所致。

色散现象在光谱仪、彩虹等自然现象中都有体现。

五、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由于波的叠加作用产生的明暗条纹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分为构成干涉与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其中,构成干涉包括两束光波的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而破坏干涉则是两束光波的干涉后消除的现象。

光的干涉可以应用于光栅衍射、薄膜干涉和双缝干涉等实验和技术中,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

六、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沿特定方向传播,并具有同一振动方向的性质。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器来实现。

常见的偏振光有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光的偏振现象在偏光镜、太阳眼镜、3D电影等领域都有应用。

七、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细缝、狭缝或障碍物之后发生偏差和扩散的现象。

光的衍射是波动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解释光的散射、色散和干涉等现象。

光的衍射在显微镜、望远镜、衍射光栅等光学仪器和技术中有广泛应用。

八、镜片成像镜片成像是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使光线经过折射或反射而成像的过程。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根据反射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光学是物理学的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规律。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高中物理光学的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这是基于光的波动性和光以光速传播的性质。

2. 光的光程差: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不同路径上的光程之差称为光程差。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

4.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 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发生全反射,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现象,出现明暗条纹。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2. 双缝干涉:将光传过一个狭缝后形成的光通过狭缝条纹相互干涉,形成明暗的干涉条纹。

3. 单缝衍射:光通过一个狭缝后呈现出衍射现象,形成中央亮度高,两侧逐渐衰减的衍射图样。

4. 光的衍射:光通过障碍物的间隙,出现远离出射方向的弯曲现象。

5. 多普勒效应:当光源和接收者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改变。

如果两者接近,频率增加,观察到的光会变蓝;如果两者远离,频率减小,观察到的光会变红。

三、光的色散和光谱1. 光的色散:光通过不同介质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光的折射率与波长有关,波长不同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导致光的分离,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 白光色散:白光经过棱镜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会分离成七色光谱,由紫、蓝、青、绿、黄、橙、红组成。

3. 光的光谱:当光经过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器后,会分别成多条光谱线,这些光谱线组成光的光谱。

四、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1. 光的成像:当光通过透镜等光学元件后,会形成实像或虚像。

实像在物体的反射光线交汇的位置形成,虚像则是光线延长后交汇的位置形成。

2. 透镜成像原理:透镜的成像遵循薄透镜成像公式,即$\frac{1}{f}=\frac{1}{d_o}+\frac{1}{d_i}$,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d_o$为物距,$d_i$为像距。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4)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4)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4)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下射向A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对单色光a的折射率比对单色光b的折射率大B.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C.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D.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是A.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B.马路积水油膜上呈现彩色图样C.雨后天空彩虹的形成D.泊松亮斑的形成3.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棱镜截去棱角,使截面平行于底面,制成“道威棱镜”,可以减小棱镜的重量和杂散的内部反射。

从M点发出一束平行于底边CD的单色光从AC边射入,已知折射角γ=30°,则A.光在玻璃中的频率比空气中的频率大B.玻璃的折射率62 nC.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 m/sD.CD边不会有光线射出4.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同时从空气中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进入玻璃砖中后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的能量较大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C.在相同的条件下,a光更容易发生衍射D.a光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5.如图所示,放在空气中的平行玻璃砖,表面M与N平行,一束光射到表面M上,(光束不与M平行)①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在表面M即发生反射。

②无论入射角多大,光在表面M也不会发生全反射。

③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④由于M与N平行,光只要通过M,则不可能在表面N发生全反射。

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③ D.②④6.如图所示,为观察门外情况,居家防盗门一般都会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假定门的厚度为a=8cm,孔的直径为d=6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n=1.44的玻璃,厚度可]的厚度相同,已知sin37°=0.6,cos37°=0.8.则A.如未装玻璃,室内的人通过小孔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为106°B.装人玻璃后,室内的人通过玻璃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约为106°C.装人玻璃的折射率越大,室内的人通过玻鵯能看到外界的角度范围就越小D.若要将视野扩大到180°,需嵌入折射率大于或等于53的玻璃7.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入射角i,则b光最先消失B.在该三棱镜中a光波速小于b光C.若a、b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则屏上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宽D.若a、b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止电压高8.如图所示,将一个折射率为n的透明长方体放在空气中,矩形ABCD是它的一个截面,一单色细光束入射到P点,入射角为θ.12AP AD,则( )A.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面上,角θ的最小值为arcsin 1 2 nB.若要使光束进入长方体后能射至AD面上,角θ的最小值为arcsin5 5nC.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角θ的范围应满足arcsin 12n<θ≤arcsin21n-D.若要此光束在AD面上发生全反射,角θ的范围应满足arcsin 255n<θ≤arcsin21n-9.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红光垂直AB边射入,从AC边上的D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现象
B.光的干涉、衍射和色散现象
C.光的衍射、色散和干涉现象
D.光的衍射、干涉和色散现象
12.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
A.振荡电流i在增大B.电容器正在放电
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中,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
B.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电场一定能产生电磁波
C.机械波在介质中的波速与波的频率无关,电磁波在介质中的波速与波的频率有关
D.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实现利用机械波从太空向地球传递信息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B.电磁波谱波长由长到短顺序是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γ射线
D.均匀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24.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 m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
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高
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
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8.D
解析:D
【解析】雨后天空美丽的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A错误;日光照射在肥皂泡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干涉,故B错误;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通过一个狭缝观察日光灯可看到彩色条纹,属于单缝衍射,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c光的波长最大
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播时,c光的速度最大
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
D.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最小
11.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的彩色,瀑布在阳光下呈现的彩虹以及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亮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C.红光的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大
D.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现象
14.各种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按频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B.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C.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γ射线
D.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知识点(4)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中,当使用波长为6×10﹣7m的橙光做实验时,光屏中心点P点及其上方的P1点形成两条相邻的亮纹;若换用波长为4×10﹣7m的紫光重复上述实验,在P和P1点形成的亮、暗纹情况是( )
A.P和P1都是亮纹
B.P是亮纹,P1是暗纹
A.图甲中,弯曲的水流可以导光
B.图乙中,用偏振眼镜看3D电影,感受到立体的影像
C.图丙中,阳光下的肥皂薄膜呈现彩色
D.图丁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出现色散现象
22.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见图乙).则一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7.A
解析:A
【解析】根据公式 可得增大双缝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由上式知,可增大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故A正确; 与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无关,故增大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不改变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故B错误;绿光的波长比红光短,由上知,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干涉条纹的间距减小,故C错误;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d,干涉条纹的间距减小,故D错误.
A.任何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B.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C.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就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D.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C.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6.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产生电磁波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7.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图,以下可以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A.增大双缝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B.增大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
9.D
解析:D
【解析】电磁波频率是不同的,由电磁波波谱图可知知道 射线的频率比X射线、可见光、无线电波高,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熟记电磁波的波谱图.知道 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无线电波短.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光路图可知,c光的偏转程度最大,则c光的折射率最大,频率最大,根据 知,c光的波长最小,故A错误;
C.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波源周围如果没有介质,就不能形成机械波
D.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经过地球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到飞船上的时钟变快
18.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频率越高,振荡电路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B.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C.在无线电波的传播中,微波适宜采用地波传播
D.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20.关于紫外线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射紫外线可增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因此人们应尽可能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
B.紫外线是一种可见光
C.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可用来防伪
D.紫外线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是因为其有热效应
21.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提出一个理论:直径仅几微米的玻璃纤维就可以用来做为光的波导来传输大量信息,43年后高锟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以下哪个实验或现象的原理和光导纤维是相同的( )
25.如图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图中①是光源,②是滤光片,③是单缝,④是双缝,⑤是光屏,下列操作能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距离的是
A.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B.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C.将绿色滤光片改成蓝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磁场,不一定是变化的磁场,选项A错误;
B.红外线遥感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衍射作用和热效应,选项B错误;
C.在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杀菌的化学作用,选项C错误;
D.工业上的金属探伤是利用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选项D正确.
15.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
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6.关于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所以它们本质是相同的
D.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刚放电完毕时,电容器极板上电量最多,电路电流最小
5.两束单色光Ⅰ、Ⅱ从水下同一位置同一方向射向水面,只产生两束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则
A.两束光在水中传播时,光束Ⅱ的速度大于光束Ⅰ的速度
B.两束光在水中传播时波长一样
C.两束光线通过同一小孔时,光线Ⅰ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D.光束Ⅰ从水中到空气中频率变大
C.P是暗纹,P1是亮纹
D.P和P1都是暗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
B.红外线遥感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化学作用
C.在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是因为紫外线比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
D.工业上的金属探伤是利用γ射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频率比b光大
B.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大
C.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D.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窄
23.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B.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稳定的电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磁场
考点: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衍射
【名师点睛】本题整合了光的折射、全反射、衍射、速度等多个知识点,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光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要知道折射率较大的光,频率较大,临界角小,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
6.C
解析:C
【解析】只有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才能激发电磁波,而稳定的电磁场不能产生电磁波,A错误;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但是稳定的磁场不能产生电场,故不能产生电磁波,B错误;做变速运动的电荷,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形成电磁波,C正确;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
D.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其波长比紫外线的波长短
19.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1000 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30m~150m之间
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