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2 401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货检验控制计划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1 目的及适用范围为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标准规定,防止未经检验和试验或试验后不合格的物资投入工程,特制定本程序。
2 引用文件2.1 过程与最终检验和试验程序2.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 职责公司的设材管理部门是负责进货物资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项目经理部设备材料部门负责实施。
4 外观检查和验证4.1 对采购物资需要进行外观检查和验证时,由材料责任师会同有关部门人员组织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负责。
4.2 对未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不投入使用。
5 取样和试验5.1 取样对需要进行检验和试验的物资,由材料责任师负责组织取样,并填写委托书送试验单位。
5.2 试验试验单位在接到委托书和样品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5.2.1 凡试验合格后的进货物资,设材部门及时通知仓库,并做好记录。
5.2.2 经检验和试验判为不合格的物资,一律不准使用,并做好标识。
5.2.3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如来不及委托公司试验室进行检验,可按本程序就近委托国家核准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和试验。
6 采购物资的紧急放行6.1 采购物资因工程急需投入而来不及检验和试验需紧急放行时,应由项目经理部的工程技术部门出具书面报告,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批准。
经批准后,工程部应通知设材部门和施工单位对紧急放行的物资作出明显标识,做好记录。
6.2 因工程急需而紧急放行的采购物资,仍需对其进行检验和试验,凡发现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通告施工单位停止使用,并根据标识和记录,予以追回。
7 记录紧急放行物资记录见附表。
2024年进料检验工作计划

进料检验工作计划引言:进料检验是确保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障2024年公司进料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原材料的质量,降低不合格品的比例,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1.确保所有进料批次100%经过检验,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理,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3.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确保不因检验工作延误生产进度。
4.持续改进检验技术,引入先进的检验设备,提升检验能力。
二、组织架构1.成立进料检验小组,由质量管理部牵头,成员包括采购部、生产部、技术部和设备部等相关人员。
2.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三、检验流程1.供应商评估: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筛选出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检验标准制定: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产品特性,制定详细的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
3.进料检验:对所有进料进行外观、尺寸、性能等项目的检验,确保符合要求。
4.不合格品处理:对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及时通知采购部,要求供应商进行退货或重新加工。
5.检验记录:建立完整的检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批次、数量、检验结果等信息。
四、培训计划1.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检验技能和质量意识。
2.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了解最新的检验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设备管理1.对现有检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制定设备更新计划,逐步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检验设备,提升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六、数据分析1.定期分析检验数据,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利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控制,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七、应急处理1.制定进料检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
2.建立备料机制,以防因质量问题导致生产中断。
八、持续改进1.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进料检验工作。
2.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对有价值的建议予以奖励。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1.目的:为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在产品特性形成的过程中,规定检验和测量程序、抽样方法、对于产品实施监视和测量,以保证产品质量。
2. 范围:适用于所有产品进货、过程及最终产品的测量和检验、物理试验。
3.术语/定义: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试验:对给定的产品过程、按照规定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作业。
全尺寸检验:是指零件在设计记录上标明的所有的尺寸进行完整的测量、除非在客户已批准的控制计划中另有检验频次规定,客户可要求每年都对所有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4.程序:4.1 进货检验:质量部负责编写《产品检验指导书》规定每一工序的检验项目和方法,所使用的检验工具,抽样的要求和抽样间隔时间,自检和巡检,最终检验的项目和标准。
4.2 原材料的进货检验:4.2.1 PMC部仓库根据《采购控制程序》的要求,核对质量保证书、重量、件数、规格编号、价格、合同号、钢种、炉号、保留每一批原材料的炉号和质量保证书或复印件,同时进行重量或数量的验收。
4.2.2 质量部进行厚度、外形尺寸,直径和长度的测量。
4.3 外协件的验收:4.3.1 外协件的验收由质量部负责实施,到货时应具备书面资料;包括送货单、检验报告;相关证明资料;验证资料的技术数据及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外协件必须附出厂检验报告方可接受;4.3.2 外协件的抽样比例,按照产品数量抽样比例为5%;4.3.3 技术工艺部应规定外协模具、检具加工的接受准则;关键尺寸、重要尺寸、一般尺寸的接受的公差范围,物理特性、检验方式,检测设备和工具,样本数量,指定专职或专人实施检验。
4.3.4 任何让步放行应得到技术工艺部的同意,已经例行的让步放行,技术工艺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认定和批准,并且与供方在技术协议上予以规定。
4.4 首件检验:4.4.1 车间的操作人员在每日开机生产的首件产品,按照工序检验指导书的规定,交给检验员进行尺寸检验,合格以后,记录于《过程检验记录》将产品进行首检样品标识,允许操作人员开始批量生产。
08.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 目的本文件说明了进料检验和试验的各项要求,以确保未经检验合格之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2.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电线电缆用主要原材料的进货检验。
3. 相关责任部门3.1 采购部门:负责物料不良的反馈、跟进处理。
3.2 品质部:IQC负责物料的检验、试验,跟进供应商来料改善效果。
4.流程图5. 作业程序5.1 原材料及贸易品到公司后,由采购员根据《采购合同》核对来料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项目,并清点数量。
无误后采购员在送货单上签名。
如有原厂提供的品质证明资料,应予妥善保存。
若不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符合的对照《免检物料清单》判断原材料是免检,还是需要品质部检验。
a) 若是免检,直接按《仓储管理规定》标识入库。
b) 若须检验,采购员把原材料放在“待检区”并填写《到货通知单》,以此作为进货检验的通知。
5.2 品质部进货检验员对于待检的原材料应按《进货检验指导书》及相应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a) 检验合格的,按《仓储管理规定》标识入库。
b) 检验不合格的,品质部进货检验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标识处理,并填写《供应商物料不良通知单》,由采购人员要求供应商改善产品质量。
有必要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时,应跟进供应商的纠正效果。
c)检验后,品质部进货检验员填写《进货检验报告》交品质部主管审核签字。
5.3 本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进货有电工圆铜线(TY、TR)、镀锡圆铜线(TXR)、电工圆铝线(LY4)、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J-70、H-70)、电线电缆用阻燃软聚氯乙烯塑料(ZJ-70)、丁苯橡胶(SBR)1502、氯丁橡胶 CR322、天然生胶(SCR 5)、乙丙橡胶(J-4045)及电缆辅料等,对主要原、辅材料采购,应从合格供方进货,要求供方提供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对不能检验的检验项目本公司只进行验证,并在规定日期内进行确认检验:由供应商每年抽样委托权威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或第三方及本公司质量部质检科人员进行验证(详见本指导书)。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佛山市三目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文件编号 SM-COP-423-01 版本:A/0 制订时间xx年03月01日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修订时间ISO/TS16949程序文件文件会签□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 生产总监□研发中心□人事行政部□计划采购部□内销部□外贸部□品管部□各生产车间□汽车OEM研发部□市场部□生产工程部□财务部□客服部文件发放范围□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生产总监□研发中心□人事行政部□计划采购部□内销部□外贸部□品管部□各生产车间□汽车OEM研发部□市场部□生产工程部□财务部□客服部文件更改记录版本章节页码日期内容备注1.目的:为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购产品的入库前的检验和验证。
3.定义:4.管理职责:采购部负责原材料.模具材料.包装材料.化学药品的采购及不合格材料退货。
品管部负责编制《进货材料验收标准》;品管部原材料检验员严格按技术条件及检验规范检测,负责取样检测,填写检验报告,并保存各种原始单据及检测报告,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仓管员负责材料名称.型号.规格.重量及包装质量的检查核对,负责材料保管及不合格材料隔离存放并作好标识。
5.工作流程:输入工作流程权责重点说明支持性文件输出(表单)采购产品标准研发部研发部负责提供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检验指导书抽样计划检验指导书抽样计划报检单采购部1.提供材料单.合格证。
2.供应商出厂产品自检报告。
供方体系证书质量保证书检验要求品管部检验员确认:1.检验员收到报检单后,对供方提供的材料单或自检报告进行检查2.按抽样计划进行抽样。
3.按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
检验指导书抽样计划进货检验记录 A 检验方法品管部1.正常情况下的检验,一般均在本公司进行检验和试验2.本公司不具备检测手段时,可通过采购计划注明,货物发运前到供方处验收,并填写记录。
货物到公司后,只做外观和数量确认,填写入库通知单,即可入库。
进货检验控制程序

页码 1 / 6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企业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委外加工品等进货物料的质量、数量、规格等符合本公司的要求,提供合格的物料,确保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过程,满足生产和服务的所需。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辅助材料,委外加工品的检验管理。
3 定义3.1主材料:直接组成产品的零部件和材料;3.2辅助材料:模具、刀具、油品、包装材料等。
3.3进货需检品:指对企业产品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委外加工品等。
3.4进货免检品:指对企业产品质量基本上无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劳保文具用品、零配件(指机器设备、检测仪器的零配件)等。
例如:手套、剪刀、刀片、各种生产日报表和质量检验日报表及行政报表、办公用品、生活/工作日常用品、各种机器设备/检测仪器的零配件等。
4 职责4.1质量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4.1.1负责外购外协产品的检验、试验、判定和验证工作。
4.1.2负责对外购外协产品检验和试验过程结果与趋势进行数据分析;行使监督检验职权,并保存有关质量记录;4.1.3负责对经过检验的外购外协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加以标识。
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及实施评审后处置。
4.2技术部负责制定负责提供产品图样,检验和试验技术标准,理化试验标准;负责提供技术文件、产品质量特性要求及检验规范准则及理化试验项目种类。
负责提供工艺文件和控制计划及原材料采购规范。
4.3采购部负责外购物资的点收、标识及贮运工作。
负责对原材料、外购件、外购外协件等送检,负责对原材料、外购配套件、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品的隔离及实施评审后处置,负责对所属库房按检验和试验状态分区管理并保护状态标识。
4.4生产制造部负责外包加工产品的点收、标识及送检,负责对外包加工产品不合格品德隔离及实施评审后处置,负责对所属库房按检验和试验状态分区管理并保护状态标识。
页码 2 / 65 进货检验控制过程乌龟图6 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工作内容描述职责部门使用记录6.1进货检验的作业准备:质量管理部进货检验员在进行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加工品之进货检验时,应先检查被检验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加工品所需的检验规程/标准是否有效/齐全/到位、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和标准件是否正常、合格;并按控制计划和采购规范及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进货检验,以提供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外协件/加工品等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检验原材料和外购、外协件是否合格)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检验原材料和外购、外协件是否合格)1.目的验证分承包方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外购、外协件不被投入使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的检验或试验的质量控制活动。
3.定义无4.职责4.1质保部质管室负责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的归口管理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审批。
4.2技术开发部负责有关原材料技术标准的制订。
4.3计划供应部负责原材料和外购件到厂后向质保部报检。
4.4仓库保管人员负责作好原材料、外购件的入库手续。
5.工作程序5.1检验和试验策划5.1.1由技术开发部负责根据产品的过程流程图、PFMEA、顾客指定特性值、相似产品/工艺资料制订检验流程计划(包括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所有检验,包括外委检验),并将其供现场使用。
5.1.2质保部根据检验流程计划编制检验规程,对所需检验的项目和方法作出规定,其内容必须包括检验方法、检验工具以及精度、抽样方法(接收准则C=O)、评定(统计)方法、记录方式,注明是否需要提供质保书/自检报告,对于目检项目的极限样件顾客要求时须经认可。
5.2对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不合格原材料、外购外协件不入库、不投产、不使用。
5.2.1进货物资检验工作流程a.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应分类分批存放在仓库指定地点,并附系“待检”标识。
b.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后,由计划供应部填写《材料入库验收单》,并附分承包方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提交质保部检验,如不符合手续,质保部可拒绝接收。
c.质保部根据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和试验,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做好记录。
如本厂无检验手段时,可由本厂检验员赴分承包方现场检验或定期委外检验。
d.质保部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对进货产品进行验证。
——根据检验指导书进行全数或抽样检验和试验;——由认可的测试机构出具检验/试验报告并核对报告;——根据事先在技术质量协议中规定的检验项目,对分承包方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书和自检报告进行确认。
进货检验控制计划

进货检验控制计划一、检验目标本检验控制计划旨在确保进货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检验范围本检验控制计划适用于所有进货产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
三、检验标准1.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2.符合公司内部质量标准;3.符合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
四、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对产品表面、结构等进行检查,确保无缺陷、无瑕疵;2.尺寸检验:对产品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图纸要求;3.性能检验: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五、检验工具1.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塞规等;2.测试工具:万能材料试验机、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六、检验环境1.温度:保持在20±5℃;2.湿度:保持在50±10%RH;3.光照:充足的光照条件。
七、检验人员1.具备相关质量检验知识和经验;2.经过公司内部培训合格;3.熟悉产品特性和检验方法。
八、检验记录1.每次检验均需填写《进货检验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2.检验记录需保存完好,以便追溯和复查。
九、不合格品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需进行标识并隔离存放;2.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3.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工、报废等。
十、检验报告与记录保存1.每次检验完成后,需出具《进货检验报告》,对本次检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2.检验报告需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了解产品质量状况;3.检验记录和报告需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至少为两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 401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进货检验控制计划1. 目的:为有效控制物料之质量,确保产品验收作业之顺畅,以满足正常生产之需要。
2. 适用范围:所有直接用于生产的外购物料(材料、辅助材料等)的检验和试验。
3. 职责: 3.1质检员负责执行外购物料的检验,并追踪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生产; 3.2采购业务部针对工程部判定的不合格情况,及时跟进退换处理,以免延误生产; 3.3 采购业务部负责将质量不良信息迅速传达给供方,并跟进供方改善;
3.4 工程部负责制定技术文件及性能要求;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让步使用的审批。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供方按采购业务部所下采购要求按期供货; 5.2对来货(特别对本公司不能检测的产品), 供方必须提供质量保证书和有效的检测分析报告交工程部; 5.3原材料或辅助材料进公司后,仓管员按订单货料与分供方的《送货单》, 对来货量进行点收后放于待验区,附客户的《送货单》通知质检员验收;
5.4质检员按《进货检验标准》对原材料或辅助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 5.5 质检员检验完毕, 对合格品、让步使用品分别贴上标识,对不合格品置于“废品”区。
5.5.1对合格品,由仓管填写《入库单》交质检员签名,办理入库手续; 5.5.2对让步使用品,工程部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仓管填写《入库单》交质检员签名后,办理入库手续; 5.5.3 对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6经质检员抽检不合格, 而需本公司代为处理的物料, 先挂上“待处理”标识, 经处置后再帖上相应标识。
5.7 检验完毕, 质检员填写进货检验记录。
5.8 对紧急放行的处理: 5.8.1本公司除可追回的配件其他物料等不可实行紧急放行处理。
5.8.2 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申请单》,报厂务经理审批并对此批进货作出紧急放行标识。
生产的产品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立即收回来货,并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处理; 5.8.3 质检员需对紧急放行的物料进行检验和试验, 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收回来货,并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处理; 5. 9 每月工程部汇总各合格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记录, 作出
《合格供方质量跟踪表》; 5.10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证实性文件,由工程部归口保管。
6. 相关文件和记录: 6.1 Q/BFB –
7.5.3-01-xx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6.2 Q/BFB –
8.3-01-xx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3 Q/BFB – 7.4-01-xx 《采购控制程序》 6.4 BF/QJ-051 《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申请单》 6.5 BF/QJ-030 《合格供方质量跟踪表》 6.7 合格标识、退货标识、待处理标识、让步使用标识、紧急放行标识 6.8 《进货检验标准》批准审核编制日期日期日期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