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简介(配图)
朱自清PPT教学课件

• (4)影响河流( 水系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 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 水文):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 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 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 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 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 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 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 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 收获。
找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
唐以前
唐
宋
宋以后
2 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 展特点的句子。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朱自清的一生, 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 生,在他有限的生命 中,他始终把自己的 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 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 在一起,身后留下著 作二十余种,约二百 万言,这是留给后人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宝贵财富。
学系。
1937年,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 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 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 《背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 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 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 《荷塘月色》等。
朱自清ppt课件

朱自清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 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后人对朱自清的评价
后人对朱自清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阅读,对于 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自清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正 直、善良、有担当的人,他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深 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读者和文学创作者。
朱自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朱自清善于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和命运,使人物形 象更加鲜明和生动。
强烈的批判意识
朱自清的小说常常涉及到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通过批判和反思来 引导读者思考和反省。
朱自清的小说代表作
《背影》
以作者的父亲为主题,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刻画和对父爱的感悟,表 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深深怀念和感激。
《荷塘月色》
THANKS 感谢观看
的各个方面。
情感表达
朱自清善于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内 心世界的揭示,表达丰富的情感
和思想,使读者产生共鸣。
语言优美
朱自清的语言优美流畅,用词精 准,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
朱自清的小说风格
独特的叙事方式
朱自清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方式,通过不同角度 和层次展开情节,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细腻的心理描写
以作者在清华园荷塘边散步时的所见所感为主题,通过对荷塘景色 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对人生的思 考。
朱自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 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 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 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 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 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 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 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 年入高等小学。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 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 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 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 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 认识作用。写作特点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 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这篇文章好在何处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 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 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 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这同作者的家境 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 半生潦倒。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 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 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当时父亲的心境 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 “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 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 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 得更加真挚动人。
第九课素材 朱自清 简历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
“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他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48年8月12日病逝。
朱自清- 人物简介
seed种子
soil土壤
sprout发芽
plant植物
second(秒)
minute(分钟)
moment(短时间)
hour(小时)
day(天)
night(夜)
week(星期)
month(月)
year(年)
century(世纪)
January(一月)February(二月)March(三月)April(四月)May(五月)June(六月)July(七月)August(八月)September (九月)October(十月)November(十一月)December(十二月)
Australia(澳大利亚)Canada(加拿大)China(中国)England(英国)France (法国)Germany(德国)India(印度)Japan(日本)Mexico (墨西哥)Peru(秘鲁)Russia(俄罗斯)Spain(西班牙)New Zealand (新西兰)the United States(美国)。
朱自清生平简介

• 姐姐朱玉英比他大两岁,非常疼爱他 • 两个弟弟朱国华和朱华南分别比他小四岁和六岁,他们之间关系融洽
朱自清的学术兴趣与发展
在求学期间,朱自清对文学、哲学、 心理学等领域产生浓厚兴趣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以古 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为主
他在学修辞学等领域有所涉猎
• 撰写了《国文教学》、《语言与文学》等学术著作 • 对汉语的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朱自清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
朱自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 了很大贡献
• 他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 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 他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提倡民主、自 由的教育理念
• 他的小说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 明,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 他的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绘和环 境描绘等手法,使文章意境深远
03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与教育贡献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领域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以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为主
• 对古典诗歌、散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 对现代散文、小说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生涯
朱自清的诗歌创作
朱自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创作了大 量优美的诗篇
他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 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
有对人生的思考
朱自清的诗歌风格独特,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早期诗歌受古典诗歌的影响,注 重意境和辞藻 • 后期诗歌受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 注重自由和创新
• 如《荷塘月色》、《背影》等作 品,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 的亲情 • 如《匆匆》、《春》等作品,表 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 珍视
以来的散文大师
• 特别喜欢读鲁迅、冰心等现代作 家的作品 • 对西方哲学和文学也有很高的造 诣
朱自清

4
朱自清的71封情书
叶圣陶对婚姻有个比喻: 叶圣陶对婚姻有个比喻:好比蜗牛背 对婚姻有个比喻 了壳。 了壳。朱自清自然也明白婚姻的种种烦 也是不愿早婚的。 琐,也是不愿早婚的。但很多事情原本 由不了他, 岁就与父母亲包办的女子 由不了他,19岁就与父母亲包办的女子 武钟谦结婚。武钟谦内向沉静, 武钟谦结婚。武钟谦内向沉静,与朱自 清同岁。 清同岁。
13
End
14
一个住城里。来往不是很方便,所以那时写信写得比较多。朱自 一个住城里。来往不是很方便,所以那时写信写得比较多。 清写给陈竹隐的情书保存下来的有71封 情书保存下来的有 清写给陈竹隐的情书保存下来的有 封。有些现在读起来还颇为 肉麻。 1931年6月12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隐:一见你的 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肉麻。 年 月 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 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 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1931年8月8日,朱自清已对陈 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年 月 日 竹隐换了亲昵的称呼: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 竹隐换了亲昵的称呼: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 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然而, 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然而,陈竹隐想到一结 婚她将成为6个孩子的母亲 有很大压力。 个孩子的母亲, 婚她将成为 个孩子的母亲,有很大压力。她在犹豫中疏远了朱 自清。这让朱自清的情书变得伤感:竹隐, 自清。这让朱自清的情书变得伤感:竹隐,这个名字几乎费了我 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 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看报也迷迷糊糊 的!我相信是个能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扰乱啊 我相信是个能镇定的人, 在朱自清情书的“轰炸” 。 在朱自清情书的“轰炸”下,陈竹隐终于熬不住心内强烈 的感情,接受了他的孩子。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的感情,接受了他的孩子。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隐:十六那晚 是很可纪念的,我们决定了一件大事,谢谢你。 是很可纪念的,我们决定了一件大事,谢谢你。想送你一个戒指 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他们去看了戒指。 ,下星期六可以一同去看。 他们去看了戒指。在朱自清欧洲 访学结束后,两个人在上海结婚,一直共度到朱自清去世。 访学结束后,两个人在上海结婚,一直共度到朱自清去世。
背影-朱自清-ppt

文学批评
对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 深远影响。
学术研究
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有 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
教育事业
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等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
学生。
02 《背影》的创作背景
家庭背景
朱自清出生于一个传统家庭, 父亲曾中过秀才,对朱自清期 望甚高。
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后,家庭经 济困难,父亲曾一度为朱自清 选择职业而与扬州八怪之一的 郑燮熟识。
背影-朱自清-
目录
• 朱自清简介 • 《背影》的创作背景 • 《背影》的内容解析 • 《背影》的影响与评价 • 《背影》的创作技巧与特色
01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的生平
1898年出生于江苏 扬州
1931年因病在上海 逝世
1920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
朱自清的主要成就
01
02
03
04
散文创作
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的文笔 ,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杰出代
朱自清的母亲是传统女性,对 朱自清的成长也有一定影响。
社会背景
01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不 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02
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朱自清作 为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家庭 、社会有着深刻的思考。
个人经历
朱自清曾在扬州中学、北京大学求学 ,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关 注社会问题。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因参 与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后被保释。这 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3 《背影》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背影》通过描述父亲在火车站为儿 子送行的场景,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深 沉而无私的爱,体现了父爱的伟大。
朱自清

•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 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 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 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 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 特别是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 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 闻一多生平事迹。 • 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 遗著委员会”召集人。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 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终于成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 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 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 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 1948年8月24日,朱自清逝于严重的胃病。 • 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挨饿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给予称赞, 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朱自清的作品可分为3种: • 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 主题的; • 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 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 情; • 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 景抒情的作品。
•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 • 1、感情真挚醇朴; 、感情真挚醇朴; •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 、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 色彩感觉敏锐; 色彩感觉敏锐; •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 兴各种手法, 、善于集赋、 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 、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 诗意和生活情趣。 诗意和生活情趣。 •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 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 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 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 逸和否定。 逸和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传略
朱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因父亲后来携全家
定居扬州,祖父也迁去同住,所以自称“我是扬
州人”。
自幼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
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
业,在江苏和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
大学时代即开始写作新诗,1922年出版八人合
集的《雪朝》,在读者中产生过影响。
1923年,
发表名诗《毁灭》后,更受到当时诗坛的极
大重视,被认为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诗人。
同年
又写成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此文
发表后被认为是“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925年,朱自清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更多地撰写散文创作,陆续发表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产生了风靡一时的影响。
同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著述颇丰。
1930年9月,因系主任杨振声出任青岛大学校长,他代理此项工作。
1931年8月,前往英国伦敦学习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游历欧洲大陆,1932年暑期回国后,正式受命主持中国文学系工作,与闻一多同事并论学。
1934年,参加郑振铎主持《文学季刊》的编辑工作,参加陈望道主持《太白》的编辑工作。
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校南迁,辗转经长沙等地,于1938年抵达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尽心讴歌抗战,并目睹和感受到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人民大众所遭受的苦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惨杀反对内战和要求民主的教员与学生,造成“一二·一”惨案。
朱自清前往联大灵堂,向牺牲的四烈士致敬,以后遂积极参加文化界多种激进的活动。
1947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特务暗杀,朱自清在一则日记中写道,“此诚惨绝人寰之事。
自李公朴被刺后,余即时时为一多之安全担心。
但绝未想到发生如此之突然,与手段如此之卑鄙!此成何世界!”21日,参加西南联大校友会主办之闻一多追悼会,并致词。
8月16日,作成《挽一多先生》诗。
说他是“一团火”,将于“遗烬里爆出个
新中国”。
18日,成都各界人士举行李闻惨案追悼大会,事先风闻特务将于会场捣乱肆虐,朱自清毅然出席讲演,不少听众于掌声雷动中纷纷落泪。
当年10月,随校迁返北平。
11月,受梅贻琦校长聘请,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开始整理闻一多遗稿。
1947年2月,朱自清参加签名抗议北平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民众的宣言。
5月24日,签名呼吁和平,并于二日后访问过几位同事征求签名。
1948年4月12日,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召开会议,决定为反对迫害学生于次日罢教一天,推朱自清参加宣言起草。
6月18日,他又签名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拒领美援面粉宣言,事后于日记中说,“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
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已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8月12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