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读后感-500字
猫城记读后感

猫城记读后感导语:猫城记读后感(一)《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
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
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
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
《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
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
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
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
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
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猫城记读后感(二)我非常喜欢《猫城记》这本书。
作者和朋友坐飞机到了火星,飞机碎了,朋友升天了,而作者却意外地存活了下来。
他只有碎得像些挂着的干菠菜的衣服和肚子里的干粮,几乎等于一贫如洗(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把手枪,一盒火柴)。
作者认识了地主大蝎,它的迷林是它的命根子。
大蝎请作者为它守护迷林,因为大蝎认为作者这个“外国人”(其实是外星人)就是迷林的守护神;大蝎的儿子小蝎去过外国,是个“新派”人物,有一些知识,看不惯猫人国里这些猫人的自私行为,却又无法改变事实,只好无比的悲观,每天与比迷叶还迷的迷一起嬉笑打闹;守寡在家的公使太太,带着公使的八个妾,最喜欢说的就是“不吃迷叶”,每天要说百十遍:“公使太太,到过外国,我不吃迷叶!”“喂,外国人,你该交房租了,五十国魂(猫国的货币),我们不吃迷叶!”最后,外敌入侵时,由于猫人的软弱无能和为自己着想,作者也见证了猫国的灭亡。
《猫城记》有感心得体会5篇

《猫城记》有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猫城记》有感心得体会 (一)说起《猫城记》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有99个没有听过这本小说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并驾齐驱的。
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为《猫城记》几乎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说几乎,是因为他已经拿了第一,但是因为他自杀了。
)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很不国际化的奖,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评奖的大师们都是不懂中文的,而中文的小说被翻译到外国而又翻译的很好的少之又少,《猫城记》却是一个例外。
《猫城记》被广泛的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就有瑞典文版),并且在各国都很受欢迎,被认为是讽刺小说中的精品。
前苏联的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新世纪》发行了老舍的《猫城记》,连载后又出版了单行本,发行了70万册。
《猫城记》是以一个科幻小说的形式出现,讲我一个中国人坐航天飞机到了火星。
于是,我认识了这个星球上最糟糕的一个国家的人——猫城人。
这个国家的人贪婪、懒惰、古老、腐败、混乱、愚蠢……反正全世界上最恶毒的词语用在这个国家上都不为过。
他们不劳动,不讲卫生,怕水不洗澡,最惧怕的就是外国人,他们不吃饭只吃一种叫做“迷叶”。
这个国家上的人以各种手段想方设法的得到“迷叶”和“国魂”(猫城的钱),为此不惜随意杀人。
这个国家的人曾经产生过各种政党——哄,但是都以皇帝给“哄”们“迷叶”而不了了之。
这个国家的人喜欢看热闹,而且不遵守规矩,有点钱的人就是娶老婆和妾,然后就是“哪什么”。
连年轻人也是非常的麻木,学者更是一塌糊涂,古董全部变卖给外国人来换取外国人的东西和“迷叶”。
只要与外国人打起仗来就作鸟兽散。
听到我上面的描述,您想想像不像那个时候的中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这本小说揭露了中国人许多最根本的劣根性。
《猫城记》寓言化地描写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嘲讽了人的劣根性,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
当然,老舍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对马列主义和红军是有误解的,他把红军的长征描写成是逃跑和向外国人投降,这是不对的。
初中《猫城记》读后感

初中《猫城记》读后感导读:本文初中《猫城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猫城记》读后感读完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后,又查找翻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品背景是在中国发生九一八事件之后,当时国内政治正值黑暗不堪、时局混乱的时期。
这部作品可谓是从自序开始就充满着浓浓的讽刺气息。
他这么说道:“《猫城记》是个噩梦,为什么写它?的原因:吃多了。
”老舍先生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大大的讽刺,因为吃饱撑的写了它。
当然我们都知道并非如此,通过反讽,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悲痛。
借描写火星猫人民族的衰亡,影射旧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盲目自大,人民族麻木愚昧和崇洋媚外的奴才心理。
对于猫城真正的的写作动机,老舍先生自己这样说过:“我之所以揭露他们(猫人)的坏处,原是由于爱他们,也是无可否认的。
我爱他们,惭愧!我到底只能讽刺他们了。
”可见老舍先生的一片忧国忧民之心。
【篇二】《猫城记》读后感1932对于大多数不那么熟记历史的人来说,1932年大概是动荡的一年。
说大概,因为可能没办法说出那一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没过多久,1933年初日军攻入热河。
整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都在战火纷飞中度过,没可能1932年反而是平静的一年。
事实上,1932年发生的事情不少,仅就国内的局势来看:年初的时候日军攻占锦州,标志着东三省的全部沦陷;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直接导致《淞沪停战协定》的签署,结果是上海被规定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驻军;日本策划建立“伪满洲国”也是在这一年,这年3月9日,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重登”皇位;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紧接而来的6月,*还要忙着布置第四次反围剿的诸多事宜。
也是在这一年,“建军节”正式出现,直到今日仍在庆祝。
以上的只是这一年发生的部分大事,选出这些,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和老舍在1932年发表的讽刺小说《猫城记》有对照关系。
猫城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猫城记读书心得体会推荐文章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5篇)热度:红楼梦读书心得600字范文五篇热度:红楼梦读书心得1000字高中5篇热度:红楼梦读书心得500字左右(通用6篇)热度:红楼梦优秀读书心得体会【5篇】热度: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
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作为民族最敏感的神经的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班贪官污吏。
他拿起笔,写下《猫城记》。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猫城记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猫城记读书心得体会1国民失了人格,国便慢慢失了国格。
没有人愿与没国格的国合作的。
我们承认别国有对猫国不讲理的地方,但是,谁肯因为替没有国格的国说话而伤了同等国家的和气呢?火星上还有许多贫弱国家,他们并不因为贫弱而失去国际地位。
国弱是有许多原因的,天灾,地势都足以使国家贫弱;但是,没有人格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别人的同情的。
他借别国的猫人的口,说出上面的话。
如果说狂人看到的满纸都是“吃人”二字,那么在这本《猫城记》里,我看到的全是“屈服”二字:对外国人屈服、对迷叶屈服、对不公屈服,对所谓的现实屈服,对懦弱屈服……那两万年历史最古的猫国,可不就是当时的中国,大家做着天朝上国的梦,吸食着鸦片;那些学者喊着应该多娶几个老婆,如同“一个大星总要带着几个小星”,多熟悉!这不就是辜鸿铭说的“一个茶壶可配四个茶碗”;喊着要革命啊革命,到头来是革了谁的命,反而把哄(党派)的头领举上了皇位;外国人入侵了,皇帝和大臣先跑,还下了法令说老百姓不准跑;文物、书籍,一切只要还有点价值的,都换了钱,而这钱却叫“国魂”;为了民族大义甘愿赴死的义士,死了以后不过成了来往人的谈资:呀,那个大坏蛋抓住啦!为了什么而死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又有热闹看啦!读的过程中,我时常觉得,长歌当哭。
有些话是不能直白地写出来的,动摇民心。
可是这样讽刺地写,恐怕许多人真的就当笑话看。
初中《猫城记》读后感

初中《猫城记》读后感。
初中《猫城记》读后感(一)《猫城记》的作者老舍是当代有名的大文豪,在小学我们学过他的文章《骆驼祥子》,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无意看到了这位大文豪另一个作品——《猫城记》。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架开往火星的飞船,意外降落,只有“我”幸存下来,但却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被一群猫脸人身的人带到了他们的城市猫城。
猫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驻足了两万多年,他们很久以前和外国打仗,并且取得了胜利,可是在最近的时间,他们互相残杀,忘记了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而起了内讧,导致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城市内,而“我”亲眼看见了猫人与一群矮子兵的战争,使猫城这座拥有两万多年文明的古城消失。
作者老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奇妙而又惊险,不可思议的国度的消失,其实这却是老舍本人当时生活的社会。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反映了旧社会人民自私自利,只想自我的本质,但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社会政府的无能与腐败,而这我想也是老舍因无法改变这一切,无法抒发自我的内心抱负,而且并因为“文革”的迫害而投河的原因。
其实猫人以及猫城最后的毁灭,同是也折射了老舍想告诉世人的道理——如果再这样沉沦并只想着自己而且存留自私自利的本质那么现在这个社会终将被敌人侵略!但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我觉得这与老舍鲁迅等用文笔刺杀敌人庸官,唤醒世人的文豪是分不开关系的我相信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一定可以再创辉煌!初中《猫城记》读后感(二)《猫城记》是老舍比较冷门的一本书,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本书,我也是机缘巧合在张伟杰家看到这本书。
反正闲来无事,以为是本奇遇小说的我就借来一阅。
一开始我有些失望,这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想到都看了几章,也没什么别的书可以读了,我也就勉强继续,但没想到,越读越迷茫,但又更想读。
读完之后,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
形容词也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风格到底是什么。
猫城记读后感范文5篇

猫城记读后感范⽂5篇 捧读《猫城记》这部被⽼舍先⽣⾃称为“失败”的作品,掩卷⻓思,我们的灵魂便不得不叹服于他那惊⼈的道德眼光和⼼理深度。
猫城记读后感1 《猫城记》在⽂体上具有很⼤的模糊性,⻓期以来被冠以寓⾔⼩说、讽刺⼩说、科幻⼩说、奇遇⼩说、幻寓⼩说等等名称,由此可知它荒诞的外⾐⾸先给⼈们带来的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和⽆所适从,以及认知⼼理上的强烈冲击。
在《猫城记》中,我们⼏乎处处可⻅诸如《美丽新世界》、《神曲》、《⾟巴达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最先抵达⽉球的⼈》等⻄⽅奇遇游记中故事构建的影⼦,同时⼜不乏来⾃中国的《新⻄游记》、《地府志》、《地下旅⾏》等幻寓出奇、讥谈世⻛的成分。
其中,与⻄⽅奇遇游记如出⼀辙的故事构架不仅是⼀种形式上的摹仿,更是⼀种乌托邦精神的继承。
⽽中国传统的谴责讽喻⼩说给予《猫城记》的⼜是猫城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纪三⼗年代中国社会的影⼉。
⽼舍是⼀位对政治、社会和⽂化异常关注的作家,他对乌托邦的关注与继承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浸润到了他整个的精神世界之中的。
⽼舍⼜是⼀位写实主义的作家,他在《⽂学概论讲义》中这样描写写实主义者的乌托邦理想:“⼏乎没有⽂艺作品是满⾜于⺫前⼀切的,乌托邦的写实者⾃然是具体地表⽰对现世不满,⽽想另建理想国。
”这是⽼舍最早提及乌托邦的⽂字,它的写作时间是在1930年到1934年间。
最早提及“理想国”是在1934年写的《⼩病》中,最早提及“地上乐园”是在1935年到1936年间写的《我怎样写<赵⼦⽈>》中。
⽽在《猫城记》中,同样也寄寓着鲜明的乌托邦理想。
⼩说认为:“假如有好的领袖,猫国就⼀定有希望,在我的⼼中起了许多许多⾊彩鲜明的图画:猫城改建了,成为⼀座花园似的城市,⾳乐、雕塑、读书声、花、⻦、秩序、清洁、美丽……” 猫城记读后感2 写实家对于现实的批判是永远基于⼀个指向未来的“他者”的,⽽乌托邦就是现实的“他者”形象,它永远以弃绝现实的⾯貌出现,⽽且永远激荡着乌托邦主义者对于建构未来社会的⾼度热情。
猫城记读后感范文3篇-精品文档

猫城记读后感范文3篇-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猫城记读后感范文3篇猫城记读后感1《猫城记》在文体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长期以来被冠以寓言小说、讽刺小说、科幻小说、奇遇小说、幻寓小说等等名称,由此可知它荒诞的外衣首先给人们带来的认知上的不确定性和无所适从,以及认知心理上的强烈冲击。
在《猫城记》中,我们几乎处处可见诸如《美丽新世界》、《神曲》、《辛巴达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最先抵达月球的人》等西方奇遇游记中故事构建的影子,同时又不乏来自中国的《新西游记》、《地府志》、《地下旅行》等幻寓出奇、讥谈世风的成分。
其中,与西方奇遇游记如出一辙的故事构架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摹仿,更是一种乌托邦精神的继承。
而中国传统的谴责讽喻小说给予《猫城记》的又是猫城诸多景象所反映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影儿。
老舍是一位对政治、社会和文化异常关注的作家,他对乌托邦的关注与继承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浸润到了他整个的精神世界之中的。
老舍又是一位写实主义的作家,他在《文学概论讲义》中这样描写写实主义者的乌托邦理想:“几乎没有文艺作品是满足于目前一切的,乌托邦的写实者自然是具体地表示对现世不满,而想另建理想国。
”这是老舍最早提及乌托邦的文字,它的写作时间是在1930年到1934年间。
最早提及“理想国”是在1934年写的《小病》中,最早提及“地上乐园”是在1935年到1936年间写的《我怎样写》中。
而在《猫城记》中,同样也寄寓着鲜明的乌托邦理想。
小说认为:“假如有好的领袖,猫国就一定有希望,在我的心中起了许多许多色彩鲜明的图画:猫城改建了,成为一座花园似的城市,音乐、雕塑、读书声、花、鸟、秩序、清洁、美丽……”猫城记读后感2写实家对于现实的批判是永远基于一个指向未来的“他者”的,而乌托邦就是现实的“他者”形象,它永远以弃绝现实的面貌出现,而且永远激荡着乌托邦主义者对于建构未来社会的高度热情。
猫城记读后感【5篇】

猫城记读后感【5篇】《猫城记》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猫城记读后感,欢迎阅读。
猫城记读后感(一)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
形容词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
这与我一向追求的理智颇有冲突之处。
坚守的被动摇,吸收的不能补足,便感到无边的空虚。
我不敢安慰自己说小桶的水倒入大桶,达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空虚自然会有,而且是暂时的。
这些关于透支未来的计划,我愈发感觉他的可怕和难以承受。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之风格到底是什么。
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断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言语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
但是这一切的事情又都过于繁杂,无用的道理只能培养无用的人,这是我所不愿的,而所谓的直面生活,却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惑。
我已不敢把生活做简单的归类,说这是生机所迫,那是遭遇可怜。
总觉得一切的不人道,历史总该负那么点责任。
我觉得,幽默有趣的确应该追求,而上面所书正与此相反,原因有二,其一,人发牢骚打瞌睡并不能使旁人愉快而只能舒畅自己,所以我方才只对自己保存了那可怜的幽默。
其二,人不知道自己所言为甚的时候,不敢随便幽默,不然做出些挨棍子摇尾巴的朋友样,虽然高尚,却不该是人之所为。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猫城记读后感(二)说起《猫城记》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有99个没有听过这本小说的,要提起老舍先生,我想恐怕100个中国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没有听过他老人家的名字吧!而在国外,老舍的《猫城记》是和《骆驼祥.》并驾齐驱的。
并且,老舍先生也是因为《猫城记》几乎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说几乎,是因为他已经拿了第一,但是因为他自杀了。
)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很不国际化的奖,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评奖的大师们都是不懂中文的,而中文的小说被翻译到外国而又翻译的很好的少之又少,《猫城记》却是一个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城记读后感-5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城记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猫城记读后感500字【一】
如果让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我只能让王小波在前排就座,虽然我是如此的不情愿。
追捧王小波是一件多么庸俗的事儿啊!可是我没留神,就让小波先生给影响了。
往后排,免不了还要庸俗:郑渊洁。
第三排并排坐着老少二位:老舍和王朔,鲁迅先生落后半个身位。
几位先生只有最末一位帮我提升了一点品味!我也想说列夫·托尔斯泰,我也想说马尔克斯,我也想说卡尔维诺,我也想说米兰·昆德拉,但是拿望远镜看看这几块料,都排到门外面去了,真是不好意思找他们来装点门面。
我一点都不为我的趣味而自豪!
鲁郭茅,巴老曹,六大腕里面鲁、老我看得最多,老舍我最喜欢。
单论现代作家这一块,我可以毫不脸红地说我最喜欢的是老舍。
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老舍,别跟我谈老舍,我看过很多老舍!忘了谁说的,说钱锺书是学者的幽默,老舍是市民的幽默,赵树理是农民的幽默。
学者的幽默领教了一点,也不过是耍嘴皮子掉书袋,我喜欢;市民的幽默更贫,幽默地彻底,就是为了幽默而幽默,不招笑还叫什么幽默!农民的幽默我体会的比较差,还是短练呵。
老舍兹一打算幽默,就不带点别的,也不专为弘扬什么鞭挞什么,先幽一默再说。
这里面做的最足的是《牛天赐传》,从头贫到尾,一点正经没有。
如果老舍只会幽默,那他不能在六大腕里面有一席之地,老舍也沉重,沉重也是幽默着沉重。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够沉重,也不是从头到尾的沉重。
鲁迅先生是有幽默感的,但是他性子太烈,自己幽默
可以,别人拿他开玩笑他不干。
一门心思幽默的人,先得把自尊放下,先踩自己,才能踩别人。
老舍看到了人民的疾苦,没想救他们于水火,而是想让他们在水火里面含着眼泪笑一笑,这就是老舍跟鲁迅策略的不同。
老舍知道自己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这话没有影射鲁迅的意思,我同样赞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倘换作我,我做老舍,在旁边给鲁迅鼓掌叫好,唉,就是这么没责任感这么麻木不仁啊我,没治;鲁迅先生,您批评我吧。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
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
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
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
《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
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
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
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
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
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猫城记读后感500
字【二】
用几天时间读了老舍老师比较独特的作品,《猫城记》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本带有黑色幽默的讽刺小说。
或许是不喜欢那段历史,我一直很抵触看这本书,这或许就是为什么10万左右的书,看了将近一星期。
不厚的书,包含了太多东西。
剖析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主人公一开始被捉,那情形让人不由想起“xxx”时期,受压迫的知识分子;学习猫语言,知道猫国的国食——迷叶;了解到国情,全国上下无论老少都不做工,不种粮食;欺骗是交往的手段,迷叶是交流的前题;教育是无用的东西,小猫人打教员,骂校长,人人上大学,人人以第一的成绩毕业,却什么也不用学习;图书馆里的书被卖到国外,博物馆的文物被买到国外,除了女猫人和迷叶,其他无用的东西,都被卖到国外创外汇,如果有这个东西的话。
没有医疗,迷叶可以治一切的病,像不像万能的鸦片呢?
革命叫做“哄”,皇上却是“万哄之主”;因为外国有夫斯基,猫国就要“哄”一次“大家夫斯基”,夫斯基是什么,又没人可以回答。
小歇,一个悲观的浪漫主义者,看清了一切,是唯一一个用头脑思考的有实力的猫人,有没有一点鲁迅先生的影子呢?令一个没有实力的是大鹰——大家给的外号——一个只出现在两个章节,一章节在说实话,一章节头被挂在城门口。
清末期有多少无名之士像大鹰一样,用生命的代价妄想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呢?迷,小歇的爱人,即使整天听小歇的理论,还是摆脱不了“看戏”“拜大仙”的老思想,可见猫人思想之顽固。
外国人在猫国有专门的城,猫国贵族靠外国人看守迷树林,猫国最后被外国人赶跑,被比猫人还要矮的外国人,呵呵,比猫人还矮。
皇上在外国入侵的时候“迁都”,猫人学者在逃亡的时候还在为皇上的垂怜争吵。
猫国最后两个猫人互相咬死,其中的含义呼之欲出了。
最后主人公回
到了那个平安美丽宁静的中国。
小歇也说过猫国灭亡的原因——糊涂。
猫人已经失去了一个民族应有的品格。
“一个人没有了人格,他就不会被当做人看待。
”失去了人格,无法自称为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