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3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3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3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3试题及答案以下是题目要求的中医基础3试题及答案。

请注意,本文将按照试题答案的形式进行回答,并逐个列出试题和对应的正确答案。

答案部分将以粗体标出,请仔细阅读。

试题一: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试题二:请列举中医诊断的四个方法。

答案:中医诊断的四个方法有望闻问切。

其中,望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目色等;闻指借助听觉来判断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史、症状等;切指通过脉搏切诊来判断患者的脉象、脏腑功能等。

试题三: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

其中,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中药是利用草药、动植物等天然物质来治疗疾病;推拿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节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试题四:中医的养生方法有哪些?答案:中医的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保健、精神调适等。

饮食调理指根据个体的体质、季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运动保健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循环;精神调适指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等不良情绪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试题五:中医的经典著作有哪些?答案:中医的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

这些著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南,对后世的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简要说明,我们了解到中医基础3试题主要涉及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养生方法和经典著作等方面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对中医学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中医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中医综合试题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中医综合试题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中医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A.阴在内,阳之守也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C.阳在外,阴之使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2、苇茎在千金苇茎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A.清肺泄热B.生津止渴C.化瘀排脓D.润肺排痰E.利湿消痈3、甘露消毒丹属于A.祛痰剂B.祛湿剂C.清热剂D.治燥剂4、脾气虚弱与寒湿困脾的鉴别要点是A.不思饮食B.口淡不渴C.腹胀便溏D.苔白厚腻E.脉缓5、治疗气血不足,疮疡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常选用的药物是A.山药B.西洋参C.白术D.黄芪E.太子参6、”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此语出自A.《诸病源候论·癥病渚候》B.《济生方·聚论治》C.《医学入门·各聚门》D.《医宗必读·积聚》E.《景岳全书·积聚》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阴虚阳亢B.阴阳两虚C.阳盛伤阴D.阴盛伤阳E.阳虚阴盛8、石菖蒲的功效是A.开窍醒神B.镇惊安神C.化痰开窍D.清热止痛9、外感风寒而兼气滞,胸脘满闷,呕吐,或咳嗽痰多者,治疗宜首选的药物是A.紫苏B.生姜C.细辛D.白芷10、下列各项,属于肾不纳气病理变化的是A.冲任不固B.精关不固C.肠虚滑脱D.气不归元11、主藏精的脏为A.肾B.心C.肺D.肝12、治疗痰火上扰型之狂证的最佳选方是A.苏合香丸B.四七汤C.朱砂安神丸D.生铁落饮13、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的主要鉴别症状是A.食欲不振B.气短懒言C.面色萎黄D.大便稀溏E.腹痛喜暖14、治疗湿热痢的代表方是A.连理汤B.芍药汤C.葛根芩连汤D.黄芩汤15、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A.赤小豆B.石韦C.海金沙D.冬葵子16、略兼解表之功的消食药是A.山楂B.谷芽C.麦芽D.神曲E.鸡内金17、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B.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18、证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专科中医基础模拟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明清温病医家家中提出“三焦”辨证体系的人物是( D )A、吴有性B、叶天士C、薛生白D、吴鞠通2、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著作是( C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难经3、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D )A、内与外B、明与暗C、上与下D、、水与火4、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A、阴中之至阴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C )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6、按五行生克规律,水的所不胜是( A )A、脾B、心C、肾D、肝7、“体阴而用阳”的脏腑是( C )A、心B、脾C、肝D、肾8、生理特性“主蛰守位”的脏是( A )A、肾B、心C、肝D、脾9、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D )A、心肝肾B、心脾肾C、脾肝肾D、脾肺肾10、称为生气之源的是( B )A、心B、肾C、脾D、肺11、肺主行水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C )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D、肺朝百脉12、心在液为( A )A、汗B、唾C、涎D、泪13、“孤府”所指的脏腑是( B )A、胃B、胆C、膀胱D、三焦14、具有滑利骨节作用的主要是( C )A、精B、血C、液D、津15、卫气司汗孔开合,不使津液过多外泄,是下列哪项作用的体现( B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 D津能载气16、“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 )A、小肠泌别清浊B、脾运化水液C、肺宣发肃降D、肾主水液17、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 A )A、张仲景B、王叔和C、陈无择D、张景岳18、风邪伤人,发病急,传变快是由于( B )A、风性数变B、风性善行C、风性主动D、风性轻扬19、下列因素中,易于导致肌肤甲错的是( B )A、痰饮B、瘀血C、结石D、食积2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在( C )A、肺中B、中焦C、胸中D、膻中解析: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医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经络学、藏象学、病理学和治疗学B.经络学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C.中医学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D.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答案:D2. 下列关于中医学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医学理论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内容B.中医学理论研究的是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C.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D.中医学理论与西医学理论完全相同答案:C3.下列关于中医诊断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B.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望、闻、问、切C.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D.中医诊断学主要研究的是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答案:C4.下列关于中医治疗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医治疗学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B.中医治疗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C.中医治疗学主要研究的是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原理D.中医治疗学只适用于中医诊断的疾病答案:A5.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内容是:A.古代的名医名方B.中医药的临床实践C.中医药的药理学研究D.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答案:A二、问答题1. 什么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经络学、藏象学、病理学和治疗学。

其中,经络学研究的是人体经络的分布和功能;藏象学研究的是脏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病理学研究的是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学研究的是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原理。

2. 为什么说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答: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藏象学、病理学和治疗学等多个方面,为中医临床提供了全面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模拟题三答案

专科中医基础模拟题三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温病医家家中提出A 、吴有性B 、2、 最早提出“四气五味”A 、黄帝内经B “三焦”辨证体系的人物是 叶天士C 、 药性理论的著作是 、本草纲目 C 薛生白 吴鞠通 、神农本草经 、难经3、 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C A 、 内与外 B 、4、 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 阴中之至阴 B 、阳中之阴 C 明与暗 上与下 、、水与火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5、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 、阴阳交感 B 、对立制约6、 按五行生克规律,水的所不胜是 A 、脾 B 、心 C7、 “体阴而用阳”的脏腑是 A 、心 B 、脾 C 8生理特性“主蛰守位”的脏是 A 、肾 B 、心 C 、肝、互根互用 D 、消长平衡、肝9、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A 心肝肾 B 、心脾肾 C 、脾肝肾 10、 称为生气之源的是 A 心 B 、肾 C 、脾11、 肺主行水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一身之气 B 、肺司呼吸12、 心在液为 A 汗 B 、唾 C 13、 “孤府”所指的脏腑是A 胃B 、胆C 14、 具有滑利骨节作用的主要是 A 、精 B 、血 C 、涎 、脾肺肾、肺C 、、 、膀胱 肺主宣发肃降 D 、肺朝百脉、三焦 津 15、卫气司汗孔开合,不使津液过多外泄,是下列哪项作用的体现 A 气能生津 B 、气能摄津 C 、气能行津 D 津能载气 16、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 小肠泌别清浊 B 、脾运化水液 C 、肺宣发肃降 D 、肾主水液 17、 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王叔和 C 、陈无择 D 、张景岳 18、风邪伤人,发病急,传变快是由于A 、风性数变B 、风性善行C 、风性主动D 、风性轻扬(2)凤性#行而*变:"善行J 描凤性#动不居,游移不定,故基致摘具有病位游移. 行无圮处的特a 口如凤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解证.若见»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W 于凤邪偏盛W 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癖蔦“数变”,楷风聊致病变幻无*.块病迅速. ■ •.=■=・・ -亠 ■- ■ L —— - -L LJ _*同时.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怨病,一般发病急,传变也较快•如风中丁头血.珂绽发口眼稠 斜;小儿W 水证,起病仅有我证,但塘吋间内即軒现头面-身俱肿、小便短少尊&故(索问 '风论》说! r 乱者.善行丽数变J 19、 下列因素中,易于导致肌肤甲错的是A 、痰饮B 、瘀血 20、 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在 A 、肺中 B 、中焦 解析: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 二、多项选择题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 (CE 滋水涵木法 B 、益火补土法 C 、培土制水法 D 金水相生法 E 、佐金平木法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 生成胆汁 B 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受盛传化水谷B 、 六腑.是胆,C 、结石D 、食积 1、 2、 3、4、5、C 、胸中 向下穿过膈肌,D 、膻中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试题1.温病学理论源于《温疫论》。

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阳病治阴。

3.“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制化关系。

4.精汁是指胆汁。

5.不属于七冲门的是气门。

6.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生化与运行方面。

7.能加强表里经脉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经筋。

8.手厥阴经的终点与手阳明经的起点相接。

9.肺气上逆的表现,主要是咳嗽气喘。

10.《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久卧伤气。

1.脏与脏之间在血的方面有密切联系的是心与肝、肝与脾、肝与肾。

2.三焦的功能是宣散卫气、通行元气、津液通道。

3.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心、肝、脾。

4.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临床多出现胸胁胀满、两乳胀痛、少腹胀满。

5.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痰、湿、气喘、水肿。

6.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是胃经、脾经、肝经。

7.与水湿痰饮的形成相关的脏腑是肺、三焦、脾、肾。

8.气机失调主要包括气滞、气逆、气闭、气脱。

9.伤津为主的表现有口渴引饮、形瘦肉脱、口鼻干燥、目陷螺瘪。

10.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阴盛之体、阳虚之体。

1.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疾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可能有相同的病机,而相同的疾病也可能有不同的病机。

因此,治疗应该根据病机来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疾病名称来治疗。

2.《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有“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的说法。

这句话表达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从生长到成熟再到衰败的过程。

3.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抑强扶弱。

中医认为,相克的物质之间会互相制约,因此治疗时应该采取抑制强者、扶持弱者的方法,以达到平衡和治愈的效果。

4.《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说法。

这句话强调了脾胃对于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五味对于脾胃功能的影响。

5.《素问·逆调论》中有“肾者水脏,主津液”的说法。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3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3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内燥多见的脏腑包括A.脾B.肺C.大肠D.肝E.胃【答案】B C E2、“元神之府”指的是A.脑B.心C.肾D.肝E.胆【答案】A3、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肝C.脾D.肾E.大肠【答案】A4、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肾气不足B.膀胱失司C.脾失健运D.肺失宣降E.三焦气化失司【答案】C5、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邪气亢盛B.正气不足C.地域因素D.饮食习惯E.生活环境【答案】A6、寒性收引是指A.寒邪阻滞气机B.寒邪耗气伤津C.寒邪使气机收敛D.寒邪损伤阳气E.寒邪重浊黏滞【答案】C7、人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B8、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A.木B.火C.土D.金E.水【答案】E9、属于古代哲学气概念的是A.元气B.云气C.精气D.烦气E.浩然之气【答案】A C D E10、属五行之“土”的是A.歌B.舌C.口D.肉E.涎【答案】A C D E11、关于邪正盛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搏明显之所B.亡阳多是正不敌邪,邪胜正衰的表现C.邪去正虚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D.邪正相持的态势多不稳定E.邪胜正衰是指正气无力祛除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答案】E12、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即是A.气化B.变化C.转化D.形化E.运化【答案】A13、脾与胃的生理关系包括A.精神情志活动B.水谷纳运协调C.气机升降相因D.阴阳燥湿相济E.血液运行调畅【答案】B C D14、与髓的生理功能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C E15、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肾经上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E16、足厥阴肝经分布于内踝尖八寸以上的部位是A.内侧前缘B.外侧前缘C.内侧后缘D.外侧中线E.内侧中线【答案】E17、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肺.胃C.脾.胃.小肠D.肺.胃.大肠E.肝.肾.大肠【答案】D18、形象思维可以同时运用感知的许多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常可产生的思维是A.联想思维B.灵感思维C.创新思维D.发散思维E.逻辑思维【答案】A B D19、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20、保养肾精的原则,最重要的方法是A.调摄精神B.形神共养C.节欲保精D.食疗补精E.药物调治【答案】C21、温燥的常见发病季节在A.夏末初秋B.近冬深秋C.长夏季节D.冬末春初E.春末夏初【答案】A22、气虚脾虚之人,感邪之后易于从化的特点是A.湿化B.寒化C.热化D.火化E.燥化【答案】A23、根据《内经》记载,中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A.如雾B.如露C.如沤D.如气E.如渎【答案】C24、中医学“治未病”思想表述错误的是A.治病必求其本B.扶助人体正气C.早期正确诊断D.及时有效治疗E.截断病传途径【答案】A25、中医学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主要是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失调【答案】A26、称为“髓海”的是A.脑B.髓C.骨D.命门E.肾【答案】A27、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应注意慎用麻黄.桂枝等发汗力强的辛温发散之品所体现的治则是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时制宜E.异法方宜【答案】D28、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痰湿质E.气虚质【答案】C29、到达舌的经脉有A.心经B.肝经C.脾经D.胃经E.肾经【答案】C E30、奇恒之腑包括A.脑B.胆C.肾D.心【答案】A B E31、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肾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都不是【答案】C32、血行脉中的基本动力,主要是A.经气B.宗气C.心气D.肺气E.营气【答案】C33、与湿浊内生关系密切的内脏有A.肾B.脾D.肝E.胃【答案】A B34、与髓的化生关系最密切的脏为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E35、临床表现中属于偏阳质的有A.喜动好强B.形体适中或偏瘦C.油性皮肤D.性格外向E.自制力较差【答案】A B C D E36、胃的生理功能包括A.受纳水谷B.运化水谷C.腐熟水谷D.主通降E.受盛化物【答案】A C37、“寒甚则热”“热甚则寒”体现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自和【答案】C38、中医学构建经脉“子午流注”理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A.整体宏观B.天人合一C.恒动变化D.动静相召E.辩证唯物39、与神产生的相关物质基础有A.精B.气C.血D.津液E.脏腑【答案】A B C D40、属于胃的生理特性的是A.喜燥B.喜满C.喜润D.喜运E.喜升【答案】C41、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心肝肾B.心脾肾C.脾肝肾E.脾胃肾【答案】D42、阴胜则A.热B.躁C.寒D.动E.虚【答案】C43、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A.贲门B.幽门C.太仓下口D.太仓上口E.魄门【答案】E44、不属于外感病基本传变形式的是A.病性传变C.伤寒六经传变D.卫气营血传变E.温病三焦传变【答案】A45、阴阳的特性包括A.普遍性B.关联性C.规定性D.相对性E.绝对性【答案】A B C D46、过食寒凉,易于出现的是A.脏气偏亢B.阴虚火旺C.营养失衡D.脾胃阳虚E.肝脾不调【答案】D47、“热者寒之”适用证候是A.虚热B.实热C.虚寒D.实寒E.格阴【答案】B48、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A.决渎之官B.原气之别使C.水谷之道路D.孤脏E.孤府【答案】D49、肝与肾的关系包括A.水火既济B.先后天互资C.藏泄互用D.精血同源E.阴阳互滋互用【答案】C D E50、小肠生理功能包括A.受纳水谷B.受盛化物C.传化水谷D.泌别清浊E.主液【答案】B D E51、“由实转虚”的原因包括A.病邪过盛,正不敌邪B.失治C.误治D.感受风邪E.七情内伤【答案】A B C52、饮酒过度,易出现的变化有A.肝脾受损B.情志异常C.痰浊内生D.癥积E.湿热蕴结【答案】A B C D E53、居处海拔低,气候潮湿的人群,易伤气伤阳,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A54、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答案】A55、寒邪致病,常导致的症状有A.恶寒B.肢冷C.疼痛D.无汗E.易出汗【答案】A B C D56、按五行生克规律,火之子的所不胜是A.木B.火C.土D.金E.水【答案】A57、中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即是A.形化B.物化C.质化D.气化E.运化【答案】D58、某女,45岁。

山大中医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针灸甲乙经》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A. 此消彼长B.此长彼长C.此消彼消D. 此长彼消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A. 母B.子C.所胜D. 所不胜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A. 肝为心之母B.脾为心之子C.肾为肺之所胜D.肺为肝之所不胜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A.肺B.脾C.肝D.心10、被称为“髓海”的是()A. 脉B. 心C.脑D.三焦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心与肝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三焦B.胆C.胃D.心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A.津B.液C.精D.血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 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阳明经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A.肺经与大肠经B.心经与小肠经C.肾经与膀胱经D.心包经与三焦经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A. 偏阳质B. 偏阴质C. 阴阳平和质D. 肥胖质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A、一气一病B、发病急病情重C、直接伤及内脏D、传染性强烈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A.痛无定处B.冷痛剧烈C.红肿热痛D.重着疼痛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乱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A.正气不足B.邪气C.七情内伤D.饮食不节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阴病治阳D.用热远热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A.神乱B.少神C.失神D.假神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A.主色B.客色C.善色D.恶色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A.寒证B.瘀血C.疼痛D.水饮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A.痈B.疽C.疔D.疖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 辛味B. 酸味C. 甘味D. 苦味E. 咸味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 木与火B. 土与水C. 木与金D. 水与金E. 水与火3、脾的生理特性为()A. 喜条达恶抑郁B. 喜润恶燥C. 喜燥恶湿D. 以降为和E. 以升为健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A.推动B.温煦C. 固摄D. 防御E.营养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瞳仁属肾,称水轮B.黑睛属肝,称气轮C.白睛属肺,称风轮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E.眼睑属脾,称肉轮三、填空题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3
中医基础3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清温病医家家中提出“三焦”辨证体系的人物是
()
A、吴有性
B、叶天士
C、薛生白
D、吴鞠通
2、最早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3、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内与外
B、明与暗
C、上与下
D、、水与火
4、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阴中之至阴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6、按五行生克规律,水的所不胜是()
A、脾
B、心
C、肾
D、肝
7、“体阴而用阳”的脏腑是
()
A、心
B、脾
C、肝
D、肾
8、生理特性“主蛰守位”的脏是()
A、肾
B、心
C、肝
D、脾
9、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腑
()
A、心肝肾
B、心脾肾
C、脾肝肾
D、脾肺肾
10、称为生气之源的是
()
A、心
B、肾
C、脾
D、肺
11、肺主行水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主宣发肃降
D、肺朝百脉
12、心在液为()
A、汗
B、唾
C、涎
D、泪
13、“孤府”所指的脏腑是
()
A、胃
B、胆
C、膀胱
D、三焦
14、具有滑利骨节作用的主要是()
A、精
B、血
C、液
D、津
15、卫气司汗孔开合,不使津液过多外泄,是下列哪项作用的体现()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D津能载气
16、“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A、小肠泌别清浊
B、脾运化水液
C、肺宣发肃降
D、肾主水液
17、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王叔和
C、陈无择
D、张景岳
18、风邪伤人,发病急,传变快是由于()
A、风性数变
B、风性善行
C、风性主动
D、风性轻扬
19、下列因素中,易于导致肌肤甲错的是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
D、食积
20、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在
()
A、肺中
B、中焦
C、胸中
D、膻中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
()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金水相生
法E、佐金平木法
2、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生成胆汁
B、贮存胆汁
C、排泄胆汁
D、主谋虑
E、主决断
3、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受盛传化水谷
B、藏而不泻
C、泻而不藏
D、实而不满
E、满而不实
4、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在
()
A、涵养肝气
B、调节血量
C、防止出血
D、濡养肝及筋目
E、为经血之源
5、下列各项中,哪几项符合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惊胜思
B、思胜恐
C、悲胜忧
D、喜胜悲
E、恐胜喜
6、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
()
A、为百病之长
B、易耗气伤津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7、瘀血病证临床的共同表现有
( )
A、刺痛
B、胀痛
C、出血
D、肿块
E、
紫绀
8、足厥阴肝经循行过程中,联系的脏腑有
()
A、心
B、肺
C、胃
D、胆
E、肝
9、偏阴质体质类型的特点是()
A、喜静少动
B、畏寒喜热
C、性格内向
D、体温
偏低E、食量较大
10、下列病证适用于从治法的有
()
A、脾虚腹胀
B、肾虚尿闭
C、膀胱湿热之尿频尿急
D、瘀血崩漏
E、食积腹泻
三、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

2、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相乘相侮)和()。

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4、血的化生之源是(营气、津液和肾藏之精化生而成)、()和肾精。

5、任脉的基本功能是(调节月经,妊养胎儿)和()。

四、名词术语解释
1、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2、五行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

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

3、阴阳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即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气候的晴朗和阴雨、炎热和寒冷,运动状态的躁动和静止等
4、藏象脏腑,是内脏的总称,也是藏象学说中的主要内容。

以脏腑为基础,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是五脏,即心、肺、脾、肝、肾;二是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三是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
5、经络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气血津液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脾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

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

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正常,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
7、体质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包括心理气质)和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就个体来讲,体质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就人群来讲,体质又具有肯定的普遍性。

中医学将体质称为素质、禀质、气质、气体、禀赋等,相关的论述见诸于《内经》。

此后两千多年来,中医体质学说逐步得到发展,并且一直对养生防病和辨证论治起着重要的指导
作用
五、问答题
1、何谓卫气?简述其生理功能。

卫气,又称“卫阳”。

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脉外。

卫气活动力特别强,流动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可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布散于全身内外上下。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所以,人体卫外功能的强弱,以及能否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卫气的功能活动是否正常有着密切关系
2、试述肺主宣发、肃降的含义,并说明肺主肃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宣发与肃降肺主宣发,即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

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于皮毛。

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指肺具有排出肺内各种异物,使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从而保持肺脏清虚之性的功能。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能宣能降,则使气能出能入,能升能降。

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能相互影响。

如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即可出现“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等病变,临床可见胸闷、咳嗽及喘息等病症
3、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

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使心阳不亢。

古人称这种关系为“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为心肾两脏本身阴阳动态平衡的重要条件。

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

血化为精,精化为血,这种精血互生关系,体现了心肾之间的相关性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怎样的
手三阴经,从脏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即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均起于足趾,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的经脉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