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化生活》单元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复习(共11张PPT)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复习(共11张PPT)

1、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华 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
民 发展所做的贡献: 族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 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精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 革开放新时期: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复习
源远 流长 包 容 性 博大 精深
中华 文化
中华 民族 精神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中华文化 的力量
1、中华文化走过的独特历程(六个时期)
第 殷周(发源)→春秋(雏形)→秦(统一) →汉(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
六 (延续)→明清(面临冲击) 课 2、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1、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 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注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为什么是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意义: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 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的精神支柱。 ③主题: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 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 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地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5、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重要性(即作用):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4、(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怎么办)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 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 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 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 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 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 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
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 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强不息”的长征精神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壮
举,在今天,我们仍要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
精神永放光芒。这是因为
A.有了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进程
B.长征精神仍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精神火炬
C.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
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D. 长征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过程
B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p82.二.3. (1)]
知识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 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表现的
是()
①圆明园被焚毁②与外国一系列不平
等协议的签署③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④洋
B 务运动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C. ①②
7.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青藏铁路格尔木
至拉萨段开工4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
设成就,培育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
青藏铁路精神
A.青藏铁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 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作支撑
C. 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实践
D. 青藏铁路建设的辉煌成就,是青藏铁路
精神作用的结果
C
8.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高中政治第三板块《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编
第六课(灿烂)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p80.一.3.(2)]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

(10分钟) (3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1.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特点、表现及原因。(P62、P66、P70) 3.中华文化的作用。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69-70)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中华文化的作用。(P70) 5.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要高扬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 量及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 心,为什么和怎样弘扬民族精神,提高灵 活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身边的文化现象,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体验中华民族 精神对人生、社会、民族的影响。 3.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 的文化价值观,激情投入,快乐学习。
探究一· 2提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应当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辩证认识传统文 化,分清精华与糟粕。 (2)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珍惜和爱护中 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与 时俱进,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探究二提示:
(1)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 点? (2)你是如何理解这些特点的?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 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 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 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注意: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

注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艺和科技术上。

◊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高中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当
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 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②中华文化具 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其他民族 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 成果,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③中华民族 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④中华民 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 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 强认同,扩大影响。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主观题突破
答案
(2)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 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 传播者和建设者。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 展和创新的关系。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 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 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⑤正确处理好科学文 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 目标。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
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
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网络构建
专题纵横
主观题突破
专题纵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我们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拓展提升: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⑴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⑵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⑶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拓展提升: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2.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包容性。

⑴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⑵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注意:区域性和民族性在指向上的区别
区域性指向不同地区的文化有自身特点,民族性指向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特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基本内涵:
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⑵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⑴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单元知识体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两大基本特征:
①源远流长(发展历程、见证);
②博大精深(主要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2)原因:包容性(含义、重要意义)
2.我们的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主义: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征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重要性、必要性;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③具体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