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

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建材。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如何评定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是一个需要技术支持的问题。
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材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建材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或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2. 资源利用评价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材所使用的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建材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资源利用评价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3. 健康安全评价技术健康安全评价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材所含有的有害物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建材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健康安全评价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
4. 绿色标签认证技术绿色标签认证技术是评价一种建材是否符合绿色标准的一种权威手段。
通过对建材的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健康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符合绿色标准的建材进行认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购买指南。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些绿色标签认证机构,如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中心、美国绿色建材委员会等。
总之,绿色建材的合格评定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建材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健康安全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认证,才能确保建材符合绿色标准,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绿色建材是指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资源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是对这些材料进行评估和鉴定的参考指标,以确保其具备绿色建材的基本要求。
下面是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资源利用:绿色建材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尤其是稀缺资源的使用。
通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损耗、回收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能源效应:绿色建材应具备良好的能源效应,即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较低、能源利用效率高。
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太阳能板、保温材料等,应具备较高的太阳能吸收能力和热传导系数。
3.环境影响:绿色建材应具备低碳排放、低污染、低放射性等特点,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等方式,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4.健康性能:绿色建材应对人体健康无害。
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释放有害物质,并且具备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能力。
比如,在装修材料中,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达到国家标准。
5.可回收利用:绿色建材应具备可回收利用或可降解性的特点。
材料的生命周期结束后,能够通过回收或可降解的方式再利用或处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压力。
6.可持续性:绿色建材应具备足够的可持续性,即能够满足当前建筑需求同时不妨碍后代的发展。
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资源的长期供应和对环境的长远影响。
7.有效标识:绿色建材应具备明确的标识和认证方式,方便用户识别和选择。
比如,在中国,绿色建材可以通过中国绿色建材评价体系认证。
总之,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旨在为建筑领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材料选择和指导,从资源利用、能源效应、环境影响和健康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推广和使用绿色建材,可以实现环保、节能、健康和可持续的建筑发展。
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

附件2: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Assessment guidelines for green buildingmaterials(试行)第一版二零一五年十月目次1 总则 (3)2 定义 (4)3 术语 (5)4 基本规定 (6)5 砌体材料 (7)5.1 控制项 (7)5.2 评分项 (7)6 保温材料 (11)6.1 控制项 (11)6.2 评分项 (11)7 预拌混凝土 (15)7.1 控制项 (15)7.2 评分项 (15)8 建筑节能玻璃 (18)8.1 控制项 (18)8.2 评分项 (18)9 陶瓷砖 (21)9.1 控制项 (21)9.2 评分项 (21)10 卫生陶瓷 (24)10.1 控制项 (24)10.2 评分项 (24)11 预拌砂浆 (27)11.1 控制项 (27)11.2 评分项 (27)12 其他 (31)13 加分项 (32)1 总则1.0.1 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我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第一版制定了砌体材料、保温材料、预拌混凝土、建筑节能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预拌砂浆等七类建材产品的评价技术要求,适用于上述七类产品的绿色建材评价。
今后将逐步扩展其他种类建材产品的评价技术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
1.0.3 绿色建材评价在符合本导则的要求和各地域特征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定义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3 保温材料heat insulating material用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包括有机保温、无机保温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绿色建材需求标准

绿色建筑绿色建材需求标准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标准是一个涉及到环保、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话题。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建筑。
而绿色建材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符合环保要求、资源利用效率高、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
首先,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标准包括对材料的环保性能要求。
这包括材料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以及材料在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筑材料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等。
其次,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标准还包括对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要求。
这包括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筑应设计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此外,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标准还包括对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的要求。
这包括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室内环境质量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筑应配备高效节能设备,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立有效的废弃物处理系统等。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需求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涉及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建筑使用和维护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对环境的最小影响,同时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中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是什么

建筑施工中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那么,如何判断一种建材是否属于绿色建材呢?这就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材,简单来说,就是在生产、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影响较小,资源利用率高,且具有良好性能的建筑材料。
要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首先,从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环节来看。
绿色建材所使用的原材料应尽可能来自可再生资源或者是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比如,利用废弃的玻璃、砖块等经过处理加工后制成新的建材。
同时,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生产过程中,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应优先选择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水资源的利用要高效,通过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新鲜水的取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严格控制,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建材的性能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
绿色建材应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
比如,强度、耐久性、保温隔热性能等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以保温隔热材料为例,好的绿色保温隔热材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还能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健康与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绿色建材不能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如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以及铅、汞等重金属。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释放,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再来看生命周期的评估。
这是一种全面、系统的评价方法,考虑了建材从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维护到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进行量化分析,来综合评价建材的绿色程度。
另外,可持续性也是关键的评价标准之一。
绿色建材应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并且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绿色建材评价系列标准

绿色建材评价系列标准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绿色建材评价系列标准旨在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能源效率、健康安全性等方面,为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引导。
二、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本系列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材料的评价,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涂料、玻璃等。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友好性评价环境友好性评价主要考虑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回收等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评价标准包括:(1)资源消耗:评估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量,以及是否采用可持续的资源。
(2)能源消耗:评估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是否采用节能技术。
(3)污染物排放:评估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是否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4)可回收性:评估建筑材料在使用寿命结束后是否可回收再利用,以及回收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2.能源效率评价能源效率评价主要考虑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性能表现。
评价标准包括:(1)传热性能:评估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传热系数,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照明效果:评估建筑材料的透光性和反射性,以提高室内照明效果和减少电能消耗。
(3)节能性:评估建筑材料是否具有节能功能,如保温隔热、通风换气等。
3.健康安全性评价健康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建筑材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评价标准包括:(1)有害物质含量:评估建筑材料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甲醛、苯等。
(2)放射性物质含量:评估建筑材料中是否存在放射性物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强度和类型。
36个绿色建材认证标准

36个绿色建材认证标准以下是36个绿色建材认证标准的详细精确说明:1. 能源效率:建材应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碳排放。
2. 水资源利用:建材应具有低水耗特性,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3. 材料来源:建材应使用可持续、环保的材料,如回收材料、再生材料或可再生资源。
4. 持久性:建材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5. 环境影响评估:建材应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生命周期评估和碳足迹评估。
6. 室内空气质量:建材应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不含有有害物质,并能够减少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
7. 建筑废弃物管理:建材应易于拆卸和回收利用,能够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8. 气候适应性:建材应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
9. 节水设备:建材应具备节水功能,如低流量水龙头、节水马桶等。
10. 可再生能源利用:建材应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等。
11. 建筑外观:建材应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观,能够提高建筑的美观度和价值。
12. 节能设备:建材应配备节能设备,如高效照明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13. 环境管理体系:建材生产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4. 建筑隔热性能:建材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室内温度波动。
15. 可持续供应链:建材生产企业应建立可持续的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16. 建筑隔音性能:建材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能够减少噪音污染和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17. 社会责任:建材生产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
18. 建筑防水性能:建材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能够防止水分渗透和建筑损坏。
19. 环境教育:建材生产企业应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20. 建筑抗震性能:建材应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提供安全的建筑环境。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材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一、绿色建材的定义
绿色建材指的是通过环境材料和制造工艺从源头就能满足人类对资源
的需求,能够减少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及短期和长期的危害,既能满足建
筑节能的要求,又能满足公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而被称为
绿色建材。
二、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1.对源头材料的控制
绿色建材应具有较为完整和清晰的成分构成,其中不能含有有害物质,如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对建筑使用者和就业者健康有害的物质;
2.对制造工艺的控制
绿色建材要求具备节能效果,减少能源的消耗,采用低剂量的药物和
再生可再利用的材料;
3.对产品出厂前的检验
绿色建材应遵守有关市场质量检验标准,以确保其性能合格;
4.对安装过程和检验
绿色建材要求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以及其使
用的安全性;
5.对使用性能的检验
绿色建材要求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符合有关规定的安全标准及性能指标;
6.对绿色建材的质量检测
绿色建材要求采取必要的质量检测措施,以保持其安全、环保、节能以及符号有关标准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重庆市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1预拌混凝土
1.1 预拌混凝土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1。
1.2 预拌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人体健康保护指标应符合《重庆市绿色建材分类评价技术导则—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
表1 预拌混凝土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2建筑砌块(砖)
2.1建筑砌块(砖)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2。
2.2 建筑砌块(砖)按照生产工艺分为烧结砌块(砖)、非烧结砌块(砖)和复合保温砌块(砖),其基本性能应满足以下规定:
1 烧结砌块(砖)基本性能应满足《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T13544、《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T 13545、《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GB/T 26538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非烧结类砌块(砖)基本性能应满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蒸压粉煤灰砖》JC/T 239、《蒸压灰砂砖》GB 11945、《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T 8239、《承重混凝土多孔砖》GB 25779、《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 15229、《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JG/T 504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复合保温砌块(砖)基本性能应满足《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GB/T 29060、《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JG/T 407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使用的绝热材料基本性能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2.3 建筑砌块(砖)的人体健康保护指标应符合《重庆市绿色建材分类评价技术导则—建筑砌块(砖)》的有关规定。
表2 建筑砌块(砖)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3无机保温板材
3.1 无机保温板材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
3.2 无机保温板材主要包括岩棉板、泡沫陶瓷保温板、改性发泡水泥保温板、纤维增强改性发泡水泥保温板、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等,基本性能应满足《建筑外墙外保温用岩棉制品》GB/T 25975、《建筑用岩棉绝热制品》
GB/ T 19686、《建筑用发泡陶瓷保温板》JG/T 511、《水泥基泡沫保温板》
JC/T 2200、《建筑用膨胀珍珠岩保温板》JC/T 2298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3 岩棉板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3。
表3 岩棉板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3.4 泡沫陶瓷保温板、改性发泡水泥保温板、纤维增强改性发泡水泥保温板、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4。
表4 泡沫陶瓷保温板等无机保温板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4有机保温板材
4.1 有机保温板材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
4.2 有机保温板材主要包括难燃型膨胀聚苯板、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等,基本性能应满足《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 10801.2、《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21558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 难燃型膨胀聚苯板、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硬泡聚氨酯板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5。
表5 有机保温板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5建筑门窗
5.1 建筑门窗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
5.2 建筑门窗主要包括铝合金门窗、建筑用塑料门窗、铝木复合门窗、铝塑复合门窗、钢门窗等,基本性能应满足《铝合金门窗》GB/T 8478、《建筑用塑料门》GB/T 28886 、《建筑用塑料窗》GB/T 28887、《建筑用节能门窗第1部分:铝木复合门窗》GB/T 29734.1、《建筑用节能门窗第2部分:铝塑复合门窗》GB/T 29734.2、《钢门窗》GB/T 20909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3 建筑门窗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6。
表6 建筑门窗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6 建筑玻璃
6.1
建筑玻璃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
6.2 建筑玻璃主要包括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基本性能应满足《中空玻璃》GB/T 11944、《真空玻璃》JC/T 1079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3 中空玻璃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7。
表 7中空玻璃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6.4 真空玻璃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8。
表8 真空玻璃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7建筑门窗型材
7.1 建筑门窗型材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
7.2 建筑门窗型材主要包括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铝合金型材、隔热彩钢型材等,基本性能应满足《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GB/T 8814、《建筑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稀彩色型材》JG/T 263、《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 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GB 5237.2、《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GB 5237.3、《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GB 5237.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GB 5237.6、《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JG 175、《钢门窗》GB/T 20909、《节能彩钢门窗应用技术规程》DBJ/T50-089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3 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9。
表9 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7.4 铝合金型材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10。
表10 铝合金型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7.5 彩钢隔热型材的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11。
表11 彩钢隔热型材性能认定技术要求
8轻质隔墙条板
8.1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的绿色建材性能认定指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保护两项指标,性能认定技术要求见表12。
8.2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简称轻质条板)主要包括水泥、石膏条板,混凝土条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复合条板等,基本性能应满足《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GB/T 23541、《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通用技术要求》JG/T 169、《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 15762、《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GB/T 23449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表12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性能认定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