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片剂裂片、松片解决办法

片剂生产松片、裂片、粘冲与吊冲、片重差异超限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在药品生产的一线,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而就是这些细节,往往能影响产品的质量水准。
本文从实际经验出发,对于片剂生产中出现的“病症”给与诊断分析,并给出了详实“处方”。
希望能给一线生产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1:病症:松片,即片剂压成后,硬度不够,表面有麻孔,用手指轻轻加压即碎裂。
处方:①药物粉碎细度不够、纤维性或富有弹性药物或油类成分含量较多而混合不均匀。
可将药物粉碎过100目筛、选用黏性较强的黏合剂、适当增加压片机的压力、增加油类药物吸收剂充分混匀等方法加以克服。
②黏合剂或润湿剂用量不足或选择不当,使颗粒质地疏松或颗粒粗细分布不匀,粗粒与细粒分层。
可选用适当黏合剂或增加用量、改进制粒工艺、多搅拌软材、混均颗粒等方法加以克服。
③颗粒含水量太少,过分干燥的颗粒具有较大的弹性、含有结晶水的药物在颗粒干燥过程中失去较多的结晶水,使颗粒松脆,容易松裂片。
故在制粒时,按不同品种应控制颗粒的含水量。
如制成的颗粒太干时,可喷入适量稀乙醇(50%- 60%),混匀后压片。
④药物本身的性质。
密度大压出的片剂虽有一定的硬度,但经不起碰撞和震摇。
如次硝酸铋片、苏打片等往往易产生松片现象;密度小,流动性差,可压性差,重新制粒。
⑤颗粒的流动性差,填入模孔的颗粒不均匀。
⑥有较大块或颗粒、碎片堵塞刮粒器及下料口,影响填充量。
⑦压片机械的因素。
压力过小,多冲压片机冲头长短不齐,车速过快或加料斗中颗粒时多时少。
可调节压力、检查冲模是否配套完整、调整车速、勤加颗粒使料斗内保持一定的存量等方法克服。
2:病症:裂片,即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时,从腰间裂开的称为腰裂;顶部裂开的称为顶裂,腰裂和顶裂总称为裂片。
处方:①药物本身弹性较强、纤维性药物或因含油类成分较多。
可加入糖粉以减少纤维弹性,加强黏合作用或增加油类药物的吸收剂,充分混匀后压片。
②黏合剂或润湿剂不当或用量不够,颗粒在压片时黏着力差。
片剂产生松片,裂片,粘冲与吊冲,片重差异超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片剂产生松片,裂片,粘冲与吊冲,片重差异超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药品生产的一线,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就是这些细节,往往能影响产品的质量水准。
本文从实际经验出发,对于片剂生产中出现的“病症”给予诊断分析,并给出了详细“处方”。
希望能给一线生产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松片:即片挤压成后,硬度不够,表面有嘛空,用手轻压即碎裂。
1,药物粉碎细度不够,纤维性或富含弹性药物或油类成分含量较多而混合不均匀。
可将药物粉碎过100目筛,选用黏性较强的粘合剂,适当增加压片机压力,增加油类药物吸收剂充分混匀等方法加以克服。
2,粘合剂或润湿剂用量不足或选择不当,使颗粒质地疏松或颗粒粗细分布不均,粗粒与细粒分层。
可选用适当粘合剂或增加用量,改进制粒工艺,多搅拌软材,混匀颗粒等方法加以克服。
3,颗粒含水量太少,过分干燥的颗粒具有较大的弹性,含有结晶水的药物在克里干燥的过程中容易失去较多的结晶水,使颗粒松脆,容易裂片。
故在制粒时,按不同品种应控制颗粒的含水量。
如制成的颗粒太干时,可喷入适量稀乙醇(50%-60%),混匀后压片。
4,药物本身性质。
密度大压出的片剂虽有一定的硬度,但经不起碰撞和震摇。
入次硝酸铋片,苏打片等往往易产生松片现象;密度小,流动性差,可压性差,重新制粒。
5,颗粒的流动性差,填入膜孔的颗粒不均匀。
6,有较大块或颗粒,碎片堵塞刮料器及下料口,影响填充量。
7,压片机的因素。
压力过小,多冲压片机冲头长短不齐,车速过快或加料斗中颗粒时多时少。
可调节压力,检查冲模是否配套完整,调整车速,勤加颗粒使料斗内保持一定的存量等方法克服。
二,裂片:即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时,从腰间裂开的称腰裂:顶部裂开的称顶裂1,药物本身弹性较强,纤维性药物或因油类成分见多。
可加入糖粉以减少纤维弹性,加强粘合作用或增加油类药物的吸收剂,充分混匀后压片。
2,粘合剂或润湿剂不当或用量不够,颗粒在压片时黏着力差。
3,颗粒太干,含结晶水药物失去过多造成裂片,解决办法同松片。
药品生产技术《裂片和崩解时限不合格的问题-试分析原因》

简答题:
对乙酰氨基酚难溶于水,今将其制成口服片剂〔规格为克〕,试验发现有裂片和崩解时限不合格的问题。
试分析原因,并讨论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1)裂片:原因:1、片剂各局部弹性复原率不同;2颗粒过细或过
粗,细粉过多;3选取黏合剂不当或用量缺乏;4颗粒中油性成分过多;5颗粒在枯燥过程中,过分枯燥;6压力过大;7冲模不符合要求。
措施:1调整压力;2降低车速。
〔2〕崩解时限不合格:原因:1颗粒过硬过粗;2,。
黏合剂过多或
粘性过强;3崩解剂不当;4疏水
性润滑剂使用过多;5压力过大。
措施:1用适当适量的黏合剂、润滑剂;
2减小压力。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总结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瞧就是否有用:1、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空气来不及跑出,易引起裂片。
调节压力、减慢车速即可。
2、冲模不合格,当调节冲模。
3、药物本身弹性大,全粉末片及半浸膏片或含纤维性药物等。
可考虑将纤维性药物经提取等制成浸膏或流浸膏用于制粒,也可在制粒时加入糖粉或淀粉浆趁热使用。
4、颗粒直径大小差异过大,或细粉过多。
5、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湿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6、颗粒含水量过低,浸膏颗粒或含结晶水得药物失去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加入少量稀乙醇。
1、针状结晶得药物粉碎就是必需得,如果药物就是疏水性,则可以与pvp一起粉碎,可改善溶出,我就是用球磨2、产生层裂可能机粉碎得,之后与其她辅料混合后压片,我做得就是分散片,所以没有包衣,15分钟溶出98%。
ﻫ就是您得粘合剂加得太少,由于就是直接压片,全就是细粉,因此粘合剂用量要比制粒时大。
3、润滑剂得量要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会产生此现象4、助流剂建议您用进口雾状硅胶。
微晶纤维素如果制粒得话因为它吸水性很强反而会造成颗粒得成型性很差,颗粒很松散。
微晶纤维素就是有很好得提高硬度作用,可就是它也就是易分散得。
处方组成:片重1、0克,本人现处方为:50%主药、19%糊精、20%微晶纤维素、10%得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压出来得片剂为椭圆形片,片剂得压力怎么都达不到要求,一般压力都在1-2kg左右,片剂还必须得包衣,之前我已尽本人最大努力想尽办法都无法做到,我用过直接压片糖、卡波谱、二次制粒、原料粉碎、淀粉浆制粒等方法都不行!!本人现将您得处方改为:50%主药、11%糊精、淀粉18%,10%微晶纤维素、10%得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在工艺上改进得方法就是:1、主辅料混合均匀后,分次加入粘合剂;2、延长湿搅拌得时间,从而增加软票得粘性与紧密度;3、干燥升温要缓慢一些。
压片中可能发生得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压片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裂片、松片、粘冲、崩解迟缓、片重差异等问题。
片剂制备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裂片:片剂发生裂开的现象叫做裂片(常发生顶裂或腰裂)产生原因:片剂的弹性复原率(与物料性质有关)及压力分布不均匀是主要原因。
另外,粘合剂不当或用量不足、细粉过多、颗粒过干、加压过快均会造成裂片。
解决方法:换用塑性大的辅料,适度干燥,选择合适粘合剂与用量,减少细粉等。
(二)松片:指片剂的硬度不够,稍加触动即散碎的现象称为松片。
产生原因:与压力及粘合剂的用量等诸多因素有关。
解决方法:调整压力和适当增加粘合剂。
(三)粘冲:指片剂表面被冲头粘去一薄层或一小部分,造成片面粗糙不平或有凹痕的现象。
产生原因: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潮、润滑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以及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
解决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片重差异超限:片剂的重量超出药典规定的重量差异允许的范围。
产生原因:①颗粒的流动性不好;②细粉过多或颗粒不均匀;③加料斗内物料时多时少;④冲头与模孔吻合不好。
----颗粒向模孔中填充不均匀。
解决方法:改善物料流动性等。
(五)崩解迟缓:指片剂不能在药典规定的时限内完全崩解或溶解1.崩解机理(1)片剂中可溶性成分多,因溶蚀而崩解;(2)“固体桥”溶解,结合力消失;(3)泡腾剂产气作用;(4)吸水膨胀(多数片剂)。
(5)润湿热2.影响崩解的因素毛细管理论公式:L2 = Rγcosθ/2η.t式中L:液体渗入毛细管的距离;R:毛细管半径;γ:液体的表面张力;θ:液体与毛细管的接触角;η:液体的黏度,t:时间。
由公式可知,影响介质渗入的主要参数有:毛细管数量(孔隙率)、毛细管半径、液体表面张力与接触角。
对四参数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方面(1)原辅料的可压性:原辅料的可压性好,片剂的崩解性能差,适量加入淀粉可增大片剂的空隙率,增加吸水性,有利于片剂的崩解;(2)颗粒的硬度:颗粒的硬度小影响片剂的孔隙率,近而影响片剂的崩解;(3)压片力:压力大,片剂的孔隙率及孔隙径小,片剂崩解速度慢;(4)表面活性剂: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物料的疏水性,增加润湿性,有利于片剂的崩解;(5)润滑剂:使用疏水性强的润滑剂,水分不易进入片剂,不利于片剂的崩解,硬脂酸镁;(6)粘合剂与崩解剂:粘合力越大,崩解时间越长,黏合剂粘合力大小顺序:明胶>阿拉伯胶>糖浆>淀粉浆。
片剂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片剂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裂开称“裂片”,从顶部脱落一层称“顶裂”。
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为:1、压片物料细粉过多,或颗粒过粗、过细;或原料为针、片状结晶,且结晶过大,粘合剂未进入晶体内部引起裂片,可采用与松片相同的处理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或药物含纤维成分较多时易引起裂片,可分别加用吸收剂或糖粉克服。
3、颗粒过干或药物失去过多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喷洒适量稀乙醇湿润,或与含水量较大的颗粒掺合后压片。
4、冲模不合要求,如模圈因磨擦而造成中间孔径大于口部直径,片剂顶出时易裂片。
冲头摩损向内卷边,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可更换冲模解决。
5、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颗粒中空气未逸出造成裂片,可调节压力或减慢车速克服。
一:松片松片是压片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影响压片与包衣。
松片主要与颗粒质量、压片机运行有密切的关系。
颗粒质量是压好片子的关键,因此,制粒工艺对于片剂质量尤为重要。
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中药材成分的影响。
如有些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纤维成分。
由于这些药材弹性大、黏性小,致使颗粒松散、片子硬度低。
对此,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适宜的溶媒及方法,将此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再进行颗粒制备,以降低颗粒弹性,提高可压性,进而提高片剂硬度;对含油脂量大的药材,压片亦易引起松片,如果这些油脂属有效成分,制粒时应加入适量吸收剂(如碳酸钙)等来吸油,如果这些油脂为无效成分,可用压榨法或其他脱脂法脱脂,减少颗粒油量,增加其内聚力,从而提高片子硬度。
2. 中药材粉碎度的影响。
如果中药材细粉不够细,制成的颗粒黏结性不强,易使片剂松散。
因此,药粉要具有一定细度,这是制好颗粒、压好药片的前提。
3. 黏合剂与湿润剂的影响。
黏合剂与湿润剂在制粒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品种的选择和用量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颗粒质量。
选择黏合剂、湿润剂应视药粉性质而定,如是全生药粉压片,应选择黏性强的黏合剂,如是全浸膏压片,而浸膏粉中树脂黏液质成分较多,则必须选用80%以上浓度的乙醇作湿润剂。
2010年执业西药师辅导: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裂开称“裂⽚”,从顶部脱落⼀层称“顶裂”。
其产⽣原因及解决办法为:
1、压⽚物料细粉过多,或颗粒过粗、过细;或原料为针、⽚状结晶,且结晶过⼤,粘合剂未进⼊晶体内部引起裂⽚,可采⽤与松⽚相同的处理⽅法。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或药物含纤维成分较多时易引起裂⽚,可分别加⽤吸收剂或糖粉克服。
3、颗粒过⼲或药物失去过多结晶⽔引起裂⽚,可喷洒适量稀⼄醇湿润,或与含⽔量较⼤的颗粒掺合后压⽚。
4、冲模不合要求,如模圈因磨擦⽽造成中间孔径⼤于⼝部直径,⽚剂顶出时易裂⽚。
冲头摩损向内卷边,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压⼒不均匀,使⽚剂部分受压过⼤⽽造成顶裂,可更换冲模解决。
5、压⼒过⼤,或车速过快,颗粒中空⽓未逸出造成裂⽚,可调节压⼒或减慢车速克服。
压片时产生松片,裂片,崩解时限及重量差异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压片时产生松片,裂片,崩解时限及重量差异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中药片剂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但中药片剂生产操作技术性强,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松片、裂片、崩解度不合格等诸多质量问题。
一:松片松片是压片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影响压片与包衣。
松片主要与颗粒质量、压片机运行有密切的关系。
颗粒质量是压好片子的关键,因此,制粒工艺对于片剂质量尤为重要。
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中药材成分的影响。
如有些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纤维成分。
由于这些药材弹性大、黏性小,致使颗粒松散、片子硬度低。
对此,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适宜的溶媒及方法,将此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再进行颗粒制备,以降低颗粒弹性,提高可压性,进而提高片剂硬度;对含油脂量大的药材,压片亦易引起松片,如果这些油脂属有效成分,制粒时应加入适量吸收剂(如碳酸钙)等来吸油,如果这些油脂为无效成分,可用压榨法或其他脱脂法脱脂,减少颗粒油量,增加其内聚力,从而提高片子硬度。
2. 中药材粉碎度的影响。
如果中药材细粉不够细,制成的颗粒黏结性不强,易使片剂松散。
因此,药粉要具有一定细度,这是制好颗粒、压好药片的前提。
3. 黏合剂与湿润剂的影响。
黏合剂与湿润剂在制粒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品种的选择和用量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颗粒质量。
选择黏合剂、湿润剂应视药粉性质而定,如是全生药粉压片,应选择黏性强的黏合剂,如是全浸膏压片,而浸膏粉中树脂黏液质成分较多,则必须选用80%以上浓度的乙醇作湿润剂。
黏合剂用量太少,则颗粒细粉过多,会产生松片。
4. 颗粒中水分的影响。
颗粒中的水分对片剂有很大影响,适量的水分能增加脆碎粒子的塑性变形,减少弹性,有利于压片,而过干的颗粒弹性大、塑性小,难以被压成片。
但如果含水量太高,也会使药片松软,甚至黏冲或堵塞料斗,从而影响压片。
故每一种中药片剂其颗粒含水量必须控制在适宜范围。
另外,如果由于压片机运行时压力不足、压片机运行转速过快、冲头长短不齐而出现松片现象,可适当调大压力或减慢转速、更换冲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剂裂片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裂开称“裂片”,从顶部脱落一层称“顶裂”。
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为:1、压片物料细粉过多,或颗粒过粗、过细;或原料为针、片状结晶,且结晶过大,粘合剂未进入晶体内部引起裂片,可采用与松片相同的处理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或药物含纤维成分较多时易引起裂片,可分别加用吸收剂或糖粉克服。
3、颗粒过干或药物失去过多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喷洒适量稀乙醇湿润,或与含水量较大的颗粒掺合后压片。
4、冲模不合要求,如模圈因磨擦而造成中间孔径大于口部直径,片剂顶出时易裂片。
冲头摩损向内卷边,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可更换冲模解决。
5、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颗粒中空气未逸出造成裂片,可调节压力或减慢车速克服。
一:松片松片是压片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影响压片与包衣。
松片主要与颗粒质量、压片机运行有密切的关系。
颗粒质量是压好片子的关键,因此,制粒工艺对于片剂质量尤为重要。
影响颗粒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中药材成分的影响。
如有些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纤维成分。
由于这些药材弹性大、黏性小,致使颗粒松散、片子硬度低。
对此,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适宜的溶媒及方法,将此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再进行颗粒制备,以降低颗粒弹性,提高可压性,进而提高片剂硬度;对含油脂量大的药材,压片亦易引起松片,如果这些油脂属有效成分,制粒时应加入适量吸收剂(如碳酸钙)等来吸油,如果这些油脂为无效成分,可用压榨法或其他脱脂法脱脂,减少颗粒油量,增加其内聚力,从而提高片子硬度。
2. 中药材粉碎度的影响。
如果中药材细粉不够细,制成的颗粒黏结性不强,易使片剂松散。
因此,药粉要具有一定细度,这是制好颗粒、压好药片的前提。
3. 黏合剂与湿润剂的影响。
黏合剂与湿润剂在制粒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品种的选择和用量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颗粒质量。
选择黏合剂、湿润剂应视药粉性质而定,如是全生药粉压片,应选择黏性强的黏合剂,如是全浸膏压片,而浸膏粉中树脂黏液质成分较多,则必须选用80%以上浓度的乙醇作湿润剂。
黏合剂用量太少,则颗粒细粉过多,会产生松片。
4. 颗粒中水分的影响。
颗粒中的水分对片剂有很大影响,适量的水分能增加脆碎粒子的塑性变形,减少弹性,有利于压片,而过干的颗粒弹性大、塑性小,难以被压成片。
但如果含水量太高,也会使药片松软,甚至黏冲或堵塞料斗,从而影响压片。
故每一种中药片剂其颗粒含水量必须控制在适宜范围。
另外,如果由于压片机运行时压力不足、压片机运行转速过快、冲头长短不齐而出现松片现象,可适当调大压力或减慢转速、更换冲头。
如压力足够而仍出现松片现象,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切勿强加压力,以免损害压片机。
二:裂片裂片是指片剂受到振动或经长时间放置而从腰间开裂或顶部脱落一层的现象。
出现裂片主要与压力调节不当、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及压片时颗粒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压片时,压力大的部位弹性复原率高,加之颗粒的粗细、水分的影响,当素片出模后受到刮粉板轻微撞击后易开裂;颗粒过干时,因不易形成固体桥,内应力低,弹性复原率高,也易产生裂片。
若减少压片机压力,可致片子硬度下降;而增加压力,可使素片弹性内应力增加,复原率高,也易裂片。
其解决方法:一是适当减慢转速,延长压缩时间,调节适当压力,减少弹性内应力;二是严格控制颗粒含水量和颗粒大小均匀程度。
三:崩解时限崩解度不合格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根据片剂作用的部位与吸收度不同,除了对含片等不作崩解检查以外,对其他片剂崩解时限均有不同要求。
崩解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在制粒过程中黏合剂用量过大,致使颗粒过硬,片子崩解时间被延长。
此外,润滑剂对片剂的崩解亦有显著的影响。
润滑剂多为疏水性物质,可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阻碍水分进入片剂内部,故用量越大、影响越大。
在生产中如遇到制成的颗粒压片后崩解时限不合格,其解决方法一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羟甲基淀粉钠);二是在保证片剂质量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和均匀再压片;三是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
四:重量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片剂的重量差异有具体的规定。
重量差异大会影响片内主药的含量。
为了保证片剂的重量差异符合要求,避免产生不合格品,在压片时往往采用严格的重量差异控制法,即在压片时每隔一定的时间抽样检查一次,检查其是否在规定限度内。
一般来说,片剂的重量差异主要是由于颗粒大小悬殊太大,压片时颗粒流速不一,以致颗粒填入模孔不均匀而造成。
如遇此情况,可筛去过多细粉或重新制粒。
在片剂生产中,除以上问题外,还可能出现黏冲、变色、麻面、迭片等问题,这需要技术人员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工作责任心,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措施。
总结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看是否有用:1、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空气来不及跑出,易引起裂片。
调节压力、减慢车速即可。
2、冲模不合格,当调节冲模。
3、药物本身弹性大,全粉末片及半浸膏片或含纤维性药物等。
可考虑将纤维性药物经提取等制成浸膏或流浸膏用于制粒,也可在制粒时加入糖粉或淀粉浆趁热使用。
4、颗粒直径大小差异过大,或细粉过多。
5、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湿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6、颗粒含水量过低,浸膏颗粒或含结晶水的药物失去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加入少量稀乙醇。
1. 针状结晶的药物粉碎是必需的,如果药物是疏水性,则可以与pvp一起粉碎,可改善溶出,我是用球磨机粉碎的,之后与其他辅料混合后压片,我做的是分散片,所以没有包衣,15分钟溶出98%。
2. 产生层裂可能是你的粘合剂加的太少,由于是直接压片,全是细粉,因此粘合剂用量要比制粒时大。
3. 润滑剂的量要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会产生此现象4. 助流剂建议你用进口雾状硅胶。
微晶纤维素如果制粒的话因为它吸水性很强反而会造成颗粒的成型性很差,颗粒很松散。
微晶纤维素是有很好的提高硬度作用,可是它也是易分散的。
处方组成:片重1.0克,本人现处方为:50%主药、19%糊精、20%微晶纤维素、10%的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压出来的片剂为椭圆形片,片剂的压力怎么都达不到要求,一般压力都在1-2kg左右,片剂还必须得包衣,之前我已尽本人最大努力想尽办法都无法做到,我用过直接压片糖、卡波谱、二次制粒、原料粉碎、淀粉浆制粒等方法都不行!!本人现将你的处方改为:50%主药、11%糊精、淀粉18%,10%微晶纤维素、10%的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在工艺上改进的方法是:1、主辅料混合均匀后,分次加入粘合剂;2、延长湿搅拌的时间,从而增加软票的粘性与紧密度;3、干燥升温要缓慢一些。
压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压片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裂片、松片、粘冲、崩解迟缓、片重差异等问题。
它不仅影响到片剂的外观质量,也直接影响其内在质量。
如片剂崩解迟缓,不能在药典规定的时限内完全崩解或溶解,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和疗效。
而片重差异不合要求,超出药典规定的限度,也影响片剂效用的发挥。
因而,研究和探讨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对于保证药品质量,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革新操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药剂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荟萃多方经验。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中的亲身体会,试从生产要素诸方面,如物:颗粒的物理性状;机:压片机的机械条件;人:岗位工人的操作技能及环境空气的湿度等方面对压片中易出现的问题作一综述。
1 颗粒的物理性状颗粒的物理性状与其所含药物原料的性状所含水分、所用的赋形剂有关。
而这些因素加上颗粒制成后的粒度比例分布,均可对压片工艺造成影响。
(1)药物原料的形状对片剂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凡属立方系的晶体一般可直接压片;而鳞片状、针状及球形晶体不易直接压片,应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后备用,否则压片中易发生裂片、松片,片剂表面不光。
特别当药物为有色物时,尤其注意粉碎过筛后制粒,以免压出的片剂表面产生斑点,致使外观不合要求。
(2)颗粒中的水分对片剂的形成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的水分能增加脆碎粒子的塑性变形,减少弹性有利于压片,硬度亦较好。
实践证明,维生素C片颗粒水分控制在1.5%~2%之间则易压片,而水分减至1%以下时,出现裂片、松片现象,即使片剂成形,通过数片板分装时,30%左右的片子出现毛角、片面松散等现象。
相反,水分超过3%时,又易产生粘冲现象。
一般解决水分过量颗粒的办法是采用去湿机,必要时重新干燥。
对完全干燥或水分不足的颗粒可根据药物本身的性质,采取自然吸湿或酌喷适宜浓度乙醇,静置或密闭吸湿5小时左右过筛后压片。
如含结晶水的药物颗粒,结晶水失去过多时出现的裂片、松片、崩解迟缓等情况则可采用此法解决。
但黄连素颗粒,由于其药物粘性大,喷洒收湿则易粘结成块状,坚硬不易均匀,会造成片重不稳及压片机受损等问题。
遇此情况,以自然吸湿或重新制粒为好。
(3)颗粒所用的赋形剂对片剂形成和质量具有密切关系。
如压片过程中,出现裂片、松片、边角毛缺等现象,这多因粘合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而使颗粒质松、细粉多所致,当药物为疏松性或纤维时更为明显。
对压出的片子出现崩解迟缓的情况时,除了其它因素外,粘合剂的浓度、用量是否过大都应做考虑和调整,临时解决措施为增加崩解剂的用量和减少压片机的压力。
出现裂片和松片也与颗粒中所含的油类成分的药物有关,选用吸收剂可克服之。
但吸收剂过多的加入,对药物的吸附性较大。
崩解剂选择不当,用量不足或干燥不够都直接影响片剂的崩解时限。
生产实际中,润滑剂加入量的多少,混合均匀的程度,对于纠正粘冲、解决片重差异、改善片剂外观及克服崩解迟缓都有实际参考价值。
(4)颗粒制成后,粒度与细粉的比例不当,粗粒或细粉多,都可能出现崩解迟缓、裂片、松片、片重差异或片面有斑点的现象。
根据经验,应在粘合剂的选用和制粒工艺上做调整。
2 压片机的机械条件压片机是片子成形的又一要素。
其规格型号的性能,设备运转时的机械状况及压片机某些重要部分,如冲模的磨损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
(1)从规格型号上看,旋转式压片机比撞击式压片机的压力大,且均匀,裂片现象容易控制。
由于加粒斗固定,机器震动较小,颗粒分层现象较少,片重准确、较稳定。
但旋转式压片机又有单轨式和双轨式多种型号。
生产中出现裂片、松片、片重差异情况时,要考虑双轨式压片机速度快,颗粒受压时间较单轨式短暂,容易产生裂片、松片现象。
此时应注意适当加大压力,减慢车速。
另外,双轨式压片机压片过程中发现片重差异时,应对双侧轨道的片重调节器、压力调节器分别进行调整。
不能单独只求轨道片重调节器和压力调节器技术参数上的一致,而应以各轨道实际调整的数据为准。
(2)符合质量要求,具备适宜流动性和可压性的颗粒压片时,也时有裂片、松片、粘片、崩解迟缓、片重差异、表面斑点等情况的出现。